一文 发表于 2012-2-25 11:23:32

竹溪教科研论坛2012年3月第3期总第111期

竹溪教科研论坛2012年3月第3期总第111期
  教科研
  论坛
  竹溪县教育科研学术研究编辑委员会主办
  湖北省校本研究课题竹溪县课题组协办
  
  湖北省竹溪县实验小学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李艳萍专辑
  
   http://www.syzxsx.com/upfile/1/200811/1128558803a38.JPG                  观摩课现场http://www.syzxsx.com/upfile/1/200811/112855906ab32.JPG       学生声情并茂朗诵自己收集的诗歌http://www.syzxsx.com/upfile/1/200811/1128559409642.JPG               学生踊跃交流探究成果http://www.syzxsx.com/upfile/1/200811/1128559626cbb.JPG         展示课堂上小组合办的小报
  
  是尊重学生个性,还是倡导遵守规则?
  学会欣赏和赞美
  让“错误”变得美丽
  心灵的沟通
  可笑的“教师忌语30条”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浅谈合作学习的误区
  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浅谈说课
  别样的风景
  班主任谈心的艺术
  左手牵右手的感觉
  教师魅力
  
  
  
  是尊重学生个性,还是倡导遵守规则?
  
  
  上学期,我到荆州参加全省优质课竞赛活动,听了一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的是新课程下的一节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本中所有的多音字。
  老师顺利地完成导课环节,然后提问学生找到了多少个多音字。学生们回答的有多有少,所以老师便布置了任务: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看看谁找的多音字多,比别的同学多哪几个?
  经过十多分钟的讨论,老师宣布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回答两个多音字。问题就出在了回答环节。由于每个小组只能有一个人来回答,而大家都想做这个回答者,所以有的小组就开始用“锤子、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有的就由擅长演讲的来回答,还有的由学生干部来回答。
  在轮到第三组的时候,被同学推选的回答者A同学和未被推选的B同学同时站起来,都要回答。老师为了不伤B同学的积极性,就想了个办法,让两人每人回答一个多音字。两人回答完后,满意地坐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出乎老师的意料了。受到前组的启发,很多想回答但是没有得到“资格”的同学,也开始站起来和有“资格”的一起回答,变成了两个人同时回答问题。先前的规则被改变了。老师没有什么表示,仍然按照两人每人回答一个的做法来进行。到了倒数第二组的时候,却同时站起来三个同学都要回答问题。其中C同学说,他们组本来决定由D同学来回答,后来看到可以有两个人回答,就和E同学通过“锤子、剪子、布”来决定第二个回答名额。C同学赢了,但是E同学却还是要回答,就也站起来了,并振振有词地说:“B同学(指第三组的那个没有‘资格’的同学)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老师有点为难,但是想到新课程“尊重学生”的理念,老师想了想说:“E同学这样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奖励你回答一个多音字吧!”课堂提问还在继续,但很明显,前面已回答过的一些小组的同学都在遗憾:“自己怎么没有像B和E那样勇敢地站起来回答呢。”
  我真有点担心最后一组会四个同学都站起来回答问题。下课后,我反复地想,教育是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还是应该倡导学生遵守规则呢?很明显,这个教师遇到了“两难”问题,如果教师按照规则来办事,就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但是鼓励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就破坏了自己设定的规则。最后,教师选择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我认为,这样做不仅不可取,而且对所有学生的终身发展无益。
  心理学中有个恶意“从众”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当一个人做了不符合社会法律、法规或者社会公德的事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被默许甚至还被鼓励,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效仿。比如说,当很多人在等红灯的时候,有一个人闯了红灯,冲了过去,但是没有交警或者群众来指责他,随后就会有很多人相继闯过红灯,社会规则就会被践踏。在这节复习课上,当第一个同学B开始打破老师制定的规则时,老师非但没有按照规则办事,而且鼓励了学生,这种滥用的鼓励和表扬,表面上是“尊重”了学生,但对所有学生都起到了破坏规则可以得到鼓励的暗示作用,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从众”现象。从长远看,这对整个社会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学生开始认为规则可以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态度而改变,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肯定会潜移默化地留下不守规则也可以得到表扬的观念轨迹。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可能尝试去破坏既定的社会规则。如果他们真的去尝试破坏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社会规则时,其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绝不意味着对学生要无原则地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鼓励学生和倡导遵守规则“两难”选择面前,更应该倾向于倡导学生遵守社会规则。毕竟,不遵守规则的民族是不受欢迎的民族,是没有效率的民族,也是没有发展的民族。
  
  
  
  学会欣赏和赞美
  
  确实,自信与欣赏和赞美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或者说在一定条件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那位“昂起头来”的女孩珍妮。
  新课改理念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用激励,这一原则原本无可厚非,可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走极端,或最简单机械地跟教师读单词、汉字也每每大加赞赏“很好!”“你真棒!”或对学生的错误答案甚至对知识体系的错误理解也不敢说“不”,我认为把握一个“度”也是学会赞赏、学会鼓励的重要条件。
  炎炎夏日,我们能有幸参加这次国家级远程培训,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酷暑,走进学者,走进专家,愿全体学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伴随着八月骄阳,国家级远程培训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做为一名山区教师能有幸参加,在此我深深的感谢国家及有关部门给我们提供料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战胜酷暑,自觉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虚心好学,争取通过此次培训,升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日臻完善。在此,我仅代表个人向各位主讲教授表示衷心感谢,祝您们工作愉快,风范永存。祝各位学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祝愿全体学员战胜酷暑,一起走进学者,酎金专家,原全体学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我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我们既要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的发展;我们既要重视眼前的教育结果,我们更要着眼学生未来终身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他们拥抱的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金色阳光的童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孩子。教师要做孩子真诚的平等的朋友。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因为,儿童肯定的自我评价来源于成人对他们的自我评价。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应该及时的予以表扬;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创设条件、提供机会,给予帮助和鼓励,以实现孩子的学习活动目标。其次,教育者要信任孩子。教师对孩子要充满信任、抱有真诚的期待。允许孩子有广泛的探索自由,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再次,教育者对孩子的要求与期望要适当。拟定的任务要合理、适当,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肯定的自我评价。值得指出的是,对孩子的要求不应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创新精神。相反,发现孩子的创新意识与行为,应给予夸奖、称赞、掌声,支持孩子在自信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取。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我们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彻底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乐趣还给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孩子的天性是最美丽的,但也是最脆弱的。老师最基本的教育职责:保护并美化它。
  宽容是一种美德。爱因斯坦曾说过:“善于宽容,是教师修养的情感问题,宽容中蕴涵的理解、信任、平等,表明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于事业、于孩子们的诚挚与热爱。”
  教师的宽乃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保护,作为教师,要做到宽以待人,则需以教育为己任,以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为目标,要有长远的眼光,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切不可逞一时之快,为顾及自己的面子而斥责学生,因而产生伤害学生的不良后果。
  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出格”和“瞎想”,在活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
  首先要创设善于思考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要活跃,民主风气要浓厚。学源于思,动脑思考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
  其次要善于组织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堂上要善于找到知识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幻想,并经常开展科幻活动。
  第三,要结合活动特点,在活动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它们相互间的关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尽可能地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新颖、灵活,让学生开阔视野,发挥潜能,丰富想象。要教会学生不“轻信”结论,学会说“不”。
  老师找学生个别谈话或者是个别辅导有时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的内容换个地点换个方式讲给学生听效果就会不一样。是学生的心理占很大的分量。他们觉得老师在格外关心我帮助我。所以说老师偶尔的一句微不足道的话语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许会让学生感动一生,就象刚才上述案例中提到的一样,从迷茫中找回丢失的自我。让学生知道你没有放弃他,实际上你不应该因为自己喜好厌恶而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待学生你不应该带有色眼镜的,平等对待他们,为什么优秀学生毕业后不认识你了,而那些掉皮捣蛋王却对你念念不忘。这些都是我们老师经常遇到的,都应该另我们反省一下。
  大家知道,任何人,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要真正学会一点东西是多么困难。谁不愿意听好话?大人改掉一点儿坏习惯都那么难(像戒烟),何况孩子?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应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希望。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使孩子会尽力将事情做的更好,会更有成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孩子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迁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于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也许,有人会说,总是表扬,容易使孩子产生满足感,削弱进取意识。可能,笼统的表扬大抵会产生此种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表扬也要讲究点儿艺术
  我现任小学低段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参入学习。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学生认字量很大,写的多是一些常见字,完成这些任务还不行,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如热爱汉字的态度、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方法等。这些过程性的教学目标,不易量化,容易被忽视,但在识字教学中非常重要,我们应加以重视哦。
  在教给学生熟记一些相关的文本重要内容时,可以教给学生运用形象记忆或理解记忆的方法,在识字时可采用“谜语法、加减偏旁法、换偏旁法”等。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千万别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要在文本的基础上理解了就行.
  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现在在学生中存在着厌学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不爱学习,更别谈学习方法了,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确不是快乐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习的意义和方法,满口大道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是要从教学入手,激发兴趣,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尽量走近学生,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能从中体验到乐趣是最关键
  
  
  让“错误”变得美丽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犯错的机会比较大,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让“错误”转化为他们成长的契机,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主要课题。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一天都会遇到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我们该怎样去对待他们的错误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而立之年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我们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学校就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错误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印记,是学生探求真理的标志。作为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宽容、理解出错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千万不能斥责、挖苦他们。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做为教师定要记住,每个学生都是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每个将来都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关键是老师要发现他的闪光点。我们老师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生活的自信,这就要求老师要用不同的尺子去量学生。
  对待学生我们如果都能去理解他们,去谅解他们的错误,我想他们一定会了解老师的苦心,他们就会在以后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
  在我看来,快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快乐只是一个角度而已。
  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的人,只要看到一丝绿意,就会感到快乐;在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只要听到半句鼓励的言辞,快乐感便油然而生。
  荆棘划伤了手指,可幸的是没有伤着眼睛;登山时不小心,金项链落下了悬崖,可幸的是没有危及生命……这些不幸中的万幸,只要仔细去品味,就会感觉到它们像拨片一样拨动着你快乐的心弦。
  快乐,不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天,上帝带教士去一个房间,见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烹煮的大锅,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匙,可匙柄太长,没有人能够把食物送到嘴里。上帝又去了另一个房间,同样,也有一群人围着烹煮的锅,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看起来又饱又快乐,而他们的汤匙却是一样长。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境况,这个房间里的人快乐不已,而那个房间的人愁眉苦脸呢?”上帝微笑道:“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一个人不能总以自我为中心。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与他人互惠互利。你付出了爱,别人会感激你,你也会感激别人接受了你的爱,这样,你永远都会生活在快乐之中。而且你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的快乐也越多。
  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期望的学生产生了高水平的动机。教师本人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教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一个没有感染力的教师,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吗?
  教师的微笑会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对有错误的学生微笑,警告他们会做的更好;对犯错误的学生微笑,他们会主动改正;对优秀的学生微笑,他们会表现的更出色。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老是犯错。对于这样的问题,许多老师大多是采取制止,或者是威吓。其目的就是让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这种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却违背了我们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对学生不能以老眼光来看,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走进他们的心里。我们可以把他所犯的错误作为教育他的最好材料,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起来,让错误转化为他们成长的契机。
  儿童不但需要爱,而且想给予爱.儿童所有动力源与于接受爱和给予爱这个出发点,如果他得不到爱,他就没能力给予爱??无论是孩提时代还是长大成人都不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孩儿,我想灾难渊于他们得不到爱。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首先,要理解学生出现的错误。因为是人就有犯错误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都是从挫折中成熟起来的。一个人从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断地犯错???孩提时玩火伤手,磕磕碰碰;青春期莽撞冲动,好高骛远……正是通过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碰钉子,才逐渐懂起事来,成长起来。可以说,错误与人生同行,错误与真理相伴。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以平和、客观、公正的心态去正视、理解、宽容、接纳我们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因为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认识还不深刻、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判断还不全面……这些先天性的“不足”就决定了学生是不可避免错误的,犯错是他们走向成熟,追求成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次,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这就是说我们既要能充当“废纸篓”装容下学生的错误,又不能像“废纸篓”对待废纸”一样一倒了之,而应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正确的做法是对“废纸篓”中的“错误”进行一番分检,进行一次诊断;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利于学生纠正错误、有利于学生从错误中获益的教育方式。
  最后,要引导、教育学生不要怕犯错误,但要尽量少犯错误,更要及时告别错误。不怕错误,并不是说可以无限制地犯各种错误,尤其是不能犯那些本可不犯、本可避免的低级错误,同时,我们也要引导、教育学生在出现错误后,能对错误进行及时、认真的剖析:原因是什么,结果怎么样,纠正措施在哪里,错误提供的启示是什么,以使学生不再重复错误,在错误中得到进步与提高。
  思考了,就是最大的收获!各位尊敬的老师,收看专家的专题课程录像,您思考了,有所感悟就是最大的收获!那些先进的理念,成功的方法,可以借鉴的经验您可以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上专家的许多案例及理念很多是来自我们基层教师的,包括我们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完成作业并不主要,关键要看您是不是从心底里想学习,想充电。有许多教师为了完成作业,为了凑字数,自己不去思考,直接从网上整段整段地下载文章,使自己的作业注水,这样做,是不是对不住这次投入这多的新课程远程培训啊。作业字数不必太多,只要是您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您的所感所悟,即便是一、二百字也未尝不可啊。希望大家都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们之中有许多教师是值得大家钦佩的,态度决定一切,希望大家在这次培训中都有所收获!
  
  
  
  
  
  心灵的沟通
  
  同一句话,不同身份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品质的人说起来,会千差万别。我读课文,读课外读物时,尽力使自己进入角色,这样做,自然激发了学生听的兴趣。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谁都能说话,但说得好却不容易。说好了,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要说好话,就得研究音量、音调、语速、音情,并进入适当的角色,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两个字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喜欢”。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喜欢阅读等,也就注重了学生的兴趣。我觉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去读。当然教师先要对这些作品介绍如何如何地营养丰富,吊起学生的胃口。
  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创作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坐到学生中间去,把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实践和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
  我们知道乐学是古今学者们的优秀传统,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当今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乐学的品质更加重要,具备了这种乐学的品质,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兴趣是一种兴奋剂,人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他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他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
  有人呼吁:老师要宽容孩子的“错误”。在赞同的同时,是否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呢?的确,我们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正确的态度和合理处置的方法,如此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不等于纵容学生的错误。
  
  
  
  可笑的“教师忌语30条”
  --------------------------------------------------------------------------------
  安徽马鞍山市教育局日前发出“师德令”,开展一场为期半年以上的师德教育和检查。“师德令”除明确规定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外,还专门列出了“教师十不准”和“教师忌语30条”。
  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检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些做法对于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不敢妄加评论。不过,细读马鞍山市教育局列出的“教师忌语30条”,其中有些“忌语”却让我这名小学教师感到莫明其妙,甚至觉得荒唐可笑。比如“你这孩子真是无药可救”、“你成绩这么差,对得起你的父母吗”、“我管不了你了,叫你父母来吧”、“太不像话了”等等,都被列为教师的“忌语”。换言之,如果哪位教师对学生说了这些话,那就是师德有问题,就可能被“一票否决”。
  我们不妨逐句分析一下这些“忌语”:“你这孩子真是无药可救”??这句话,有将学生“一棍子打死”之嫌,可能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不该对学生说这种话。但如果教师在气愤之极的情况下,一不留神说出这种话,是不是就表明这位教师的道德有问题,恐怕值得商榷;“你成绩这么差,对得起你的父母吗”、“我管不了你了,叫你父母来吧”??这两句话,从字面上看并非“恶语”,也不包含什么歧视,无非是教师想借用家长的权威来教育学生,借助家庭教育来促进学校教育,何错之有?至于“太不像话了”这句话,如果一名学生调皮捣蛋,确实很不像话,教师拿这句话来批评学生有何不妥?即使为人父母者,不也经常或愤怒或笑嘻嘻地说自己的孩子“太不像话了”吗?
  类似“太不像话了”这样的话语也被列为教师“忌语”,被认为是有损师德的话语,我不知道,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还能说些什么“道德高尚”的话,还能以何种言语来批评、教育学生。难道,成天哄着学生过日子、对学生的过错不闻不问、在学生面前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话、一味宠着学生惯着学生的老师,就是道德高尚的好老师吗?不!在我看来,作为教师,教育、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应该得当,但是不敢或不愿去批评学生、得罪学生的老师,绝不可能是一名称职的老师。
  “教师忌语30条”,不仅将一些不该是教师“忌语”的语句列入其中,也难免遗漏了一些本该是教师“忌语”的语句。实际上,以多少条“忌语”来规范教师的批评语言,本身就不够科学,显得非常可笑。人类的语言那么丰富,挖苦一个人、伤害一个人自尊的语言千变万化,岂是多少条“忌语”能够穷尽的?
  透过“教师忌语30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无能为力,他们习惯于以一种刻板的、形式化的方式来规范教师的言行,试图以一种简单的、程式化的管理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师德教育一搞再搞,师德水准却未见提高,我相信,这其中必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本文将主要从查访结合,留心事物,创设情景,自主实践,创意设计等方面来阐述怎样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亲密接触。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以“读”为途径,让“读”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五读"教学法,值得大家借鉴.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劲也打不开它,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一扇上了锁的大门。要想开启这一把把心锁,用铁杆是不行的,必须用钥匙。我们只有将自己变成一把把精细的钥匙,才能开启学生的一把把心锁。如何做一把会“开心”的钥匙呢?这就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并长时间地去实践探索了。也许,一句轻描淡写的鼓励,一个看似简单的爱抚,一个饱含深情的眼神,一次漫不经心的关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不露痕迹的暗示……就是那一把把能“开心”的钥匙。
  这一代的孩子其实是缺乏合作精神的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就很少与他人合作或分享,所以我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一直既爱又恨。记得去年,我们班正在上《菜园里》一课,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楚地感知“豆角青青细又长,黄瓜身穿绿衣裳......”我特意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蔬菜让他们观察,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然后分小组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观察感知,本来活动开展得还不错,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你拿这个他拿那个,看完就交换观察,那知其中一个小组内两个男生因为要争看南瓜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吵得不可开交,几乎就酿成了一场斗殴。结果,好好的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变成了两人的独台戏。虽然在课后对这两个男生进行了教育,他们也表示是自己急躁了一点并向对方道了谦,但自此之后,每一次分组学习,我都有意识的把这两人分开。说实在的,自知违反了全员合作、交流的本质,但也是实在怕这两个小霸王又在合作中出娄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伙伴和学习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小组要进行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途径。
  2、合作学习要科学分组。人数不宜太多或太少,4?6人为宜,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层次差异,以利互补,相互促进,同时保证组与组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以便“公平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要选择恰当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情绪,相机组织合作学习,且可以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真正达到合作的目的。
  4、要明确写作学习的任务、要求。要培养好小组长,使他能针对组内每个同学的水平、特点进行细致的分工,且学习任务完成后,要互助、合作进行组内的质疑、整合。如,教学《三克镭》一文时的合作学习,老师首先提出了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①扫清阅读障碍,查出重点字、词的音、意;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③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合作学习任务分配后,各小组组长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学习较困难的学生首先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字、词,中间生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优生思考课文的写作目的。个人学习完成之后,在组内进行汇报、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完成组内整合。
  5、要正确、全面地评价。不能仅仅是“这个组不错”“那个组还可以”,而要把个人与小组评价、小组与集体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足。否则,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
  总之,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这一学习方式,使它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提炼出了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学习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讨论来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地交流;(3)小组中有合作互助的气氛;(4)成员的个人责任感强;(5)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6)教师直接指导合作技巧;(7)小组成员有组织的相互依赖。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也以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
  5.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学习其中的,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总之,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变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然而现在的很多课堂是优等生展现风采的舞台,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哪怕是在小组交流中,差生展示和参与的机会也微乎其微。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参与、讨论和表现展示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灵活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爱上学习,学会学习,通过合作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培养合格人才。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课中,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了一段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几分钟后,老师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人响应。老师说,那我再放一遍,可要数仔细哟!又放一遍,几分钟后,老师又问:完成任务的举手,寥寥无几。多数学生着急了,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老师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大客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再放录像,一分钟后,顺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提高合作的效率。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其中有一小组的讨论最热烈。有的说:我想可以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地减,减去9个,还剩4个;有的说:我想,可以先从10个里先减去9个,再加上盒外的3个,得出还剩4个。他说的有道理吗?其他的同学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肯定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有一位平时反映稍慢的同学,对于怎样解题还没有思路,看到同学们热烈地讨论,感到自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情绪慢慢低落起来。组长看在眼里,主动的对他说:我来帮你,于是拿出学具,耐心地做着解释,不一会儿,他脸上的表情由阴转晴,继而露出灿烂的笑容……看着同学们你帮我学的感人场面,老师满意地翘起大拇指。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到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老师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地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老师也笑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浅谈合作学习的误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当前,广大教师正在改变老一套“静听”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实施这种新的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逐步内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狭义的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过分追求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合作学习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学实践走入了单纯追求形式的歧途,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现简单剖析如下:
  一、忽视接受式学习的作用,走入把合作学习的功能扩大化的误区
  合作学习方式一出现,人们就认为它将代替以往的学习方式,一棍子把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打入冷宫,把合作学习方式当作万应灵药、救世主,把它的功能随意地扩大了。
  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较多使用的是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以往的接受式学习确实有所不同。但是合作学习方式的引入并不能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尽快地获得知识。如课文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词语意义、语法等显性知识就没有必要非让学生进行什么合作学习,更何况时间也不允许什么都要和同学一起去研究一番。
  其实,学生在求知求真的过程中需要思想和感情的相互激荡,共同在场的接受式学习还是具有它独特的魅力的。我们之所以要进行合作学习,并非是要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或贬抑其功用,而是因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没有合作学习应用的位置。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应回归事物的本真,让合作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结伴而行,共同渗透于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
  二、忽视教学内容和全员参与,走入一味强调小组合作的误区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在这里正确把握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学习是关键所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小组合作搞成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搞成公开教学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致使学生不会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词不达意,有的一言不发;有些小组各说各的、互不相干;有些小组在悄悄的嬉戏;有些小组一人做题,其他成员等待结果等等。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与新课程的理念格格不入,无疑是纸上谈兵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为了使小组合作真正体现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小组每个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使人人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有意见可发表,有疑难共同解决,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忽视讨论交流主题内容,走入单纯追求气氛的误区
  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讨论交流是较有效的途径,一些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学生的相互交流便可迎刃而解。在这里,合理引导,确定合适的讨论主题直接影响讨论交流的效果。实践中一些公开教学中的讨论,仅仅是为迎合听课者的心理,烘托课堂气氛而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是一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听起来叽叽喳喳,看起来舌战群儒,究起来空洞无物,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给人看,毫无价值。不但不能解决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会滋长一部分学生轻浮、狂躁、傲慢的情绪。
  要使课堂讨论交流有价值、有创新、有突破、有发现,教师务必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讨论;在探求结果不确定处讨论;在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忽视教师指导作用,走入讨论话题不集中,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的误区。
  经常在课堂上发现,当学生自主学习时,一些教师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和合作题目的特点出发,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放任自流,合作学习活动浮于表面。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在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有位执教教师就把学生分组之后出示了三个讨论题:
  1.第一次赛马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2.第二次赛马是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请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教师就一直在等待学生的讨论结果,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每人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开小差、说闲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学生讨论不出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教师就匆匆结束,那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岂不是吃了夹生饭?教师此时不能只是一个分工者和旁观者,而应该把握住教学时机,适时将学生引向深入。
  合作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变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然而现在的很多课堂是优等生展现风采的舞台,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哪怕是在小组交流中,差生展示和参与的机会也微乎其微。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参与、讨论和表现展示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灵活恰当的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性学习的方式,爱上学习,学会学习,通过合作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浅析探究性学习的误区陕西省泾阳县逸夫小学单泾歌
  2.议开展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教育探索》马超
  3.合作学习中的几个误区山东省邹平县明集中学李波
  
  
  
  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初写作文多数表示不喜欢,甚至害怕。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见题无从下手或者无话可写,所以作文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沉重负担。从现代主体性教育的思想来说,作文教学不能单纯地就事论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写作转化为主动写作,由害怕作文转化为喜欢作文。为了实现这种转化,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仔细观察
  解决作文素材问题,毋庸置疑,首先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小学生的作文主要写周围的人、事、景、物,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使写作尽快入门,必须在认识方面下功夫。因此,在每次作文前,我总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在指导过程中,我给学生留有充裕的观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理解,加深印象。这样,学生就会有材料可写,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如一位学生春游后,写出:“一边长满了茂盛的麦苗,一阵微风吹来,掀起一片绿浪,另一边金黄色的菜花地里不时传来‘嗡嗡……’的叫声,我朝着声源望去,原来是许多勤劳的蜜蜂正忙着采蜜哩!”如果不仔细观察,又怎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语句呢?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教师重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1、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以便对观察对象有较深刻的认识;2、观察要细致,力求全面了解事物。在强调观察的同时,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渐渐地,学生就会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头脑里生活素材不断地丰富起来。这样,写作时就有了第一手材料。习作言之有物,可读性增强了,学生也便体会到了写作的乐趣。
  二、阅读积累
  心中有话,笔下却无法表达。这是冰心总结出来的学生写作中的困难。的确,学生有了表达欲望,却往往难以倾吐。其实,作文训练过程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范例,让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类似的文章读得多了,模仿得多了,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悟出其中的写作方法。慢慢地,他们的脑海里便有了积累,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抒发情感了,写作就顺畅多了。如写“我爱秋天”一文,学生动笔之前,我先让学生说说秋天是怎样的,然后出示有关范文,并重读其中优美的词、句加深记忆。就这样,学生对秋天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充实了自己的语言。然后,学生自己去找秋天的可爱之处。一位学生写道:“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漫步田野,不经意间一阵北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一些凉意。路旁枫树簌簌落下了几片红色的叶子。我蓦然惊觉:秋天已来到了人间。”多美的语言呀,以简洁、生动的几句话就点出了秋天的气候特征,最后又写道:“我爱秋天,不仅爱它的朴实和怡人,更因为面对金黄色的谷穗、红彤彤的果实,我懂得了只有经过流汗、付出,才能有所收获。”显然,这跟小作者平时注重词汇积累、钻研作文密不可分。
  三、语言训练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与其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呢?我定期利用晨会课让学生上台来讲故事,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讲得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明显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例如,一个学生在《下雪了》一文中写道:“窗外,一朵朵雪花随风飘下,风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吹得东倒西歪。肆意舞蹈的雪花一下把我的瞌睡虫赶跑了。我连忙推开窗子,看着这些小精灵翩翩起舞……”小作者通过想象,将雪花写成会跳舞的小精灵,使文章很形象、生动。这样的表达与语言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在一些教学软件中,练习题的答案被设计成果子,题目内容变成篮子,练习题变成了摘果子的游戏。而对有趣的练习,学生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伴随的悦耳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例如:在教“角的认识”时,教师采用动画方式展示线段、直线、射线及射线的移动,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并形成了对角的直观认识,进而理解了角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图示法识字
  低年级会意字、像形字比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图画、符号认识、理解生字。如:在教“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
  2、比较法识字
  有些汉字,字形相近,可字音却不同,所表达的字义也就不同。学生也容易混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让他们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在教“情”字,让学生与“请、清、晴、睛”这几个字区别开。有“水”为“清”,有“言”为“请”,有“太阳??日”为“晴”,有“目”为“睛”。在教“梁”和“粱”字时,让学生分析有“木”才能做房“梁”,有“米”才是高粱的“粱”。老师充分利用汉字的会意特点,设计训练思路,识字教学充满了形象、生动、有趣。
  学生吸收先识字后阅读的经验。采取识一批字,读一批文,力求生字在课文中有一定的复现率。同时,通过课文教学使连贯书面语言得到充分训练和发展,弥补集中大量识字造成连贯书面语感受不足之缺憾。
  “集优识字”是指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发展语言和识字同步进行的原则,集各家识字方法之长,科学地采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行大量的生动活泼的识字。
  吸收现代识字教学的精华。A.象形字的教学,采用看图识字,如日、月、水、火、山等,通过直观图形帮助记忆。B.以“基本字带字”为基本识字方法的归类识字,使学生在掌握表意汉字字形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形音关系、义音关系,建立汉字形、音、义的统一联系,以提高识字效果。C.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安排“比一比”的方法解决,如“力、由、午”等字采用与“刀、田、牛”比认的方法,在比较中加深印象,加强记忆。D.字族文识字和韵文识字相结合,将带有一个母体字的一族字,编在一篇韵文中,教学中一边学文一边识字,用汉字字族特点来举一反三,简化教学过程与儿童记忆过程。E.紧缩课文内容,增加生字密度,把一些多音字、多义字、较抽象的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既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又避免因学课文内容而耗费较多时间,以收到识字教学的事半功倍之效。F.采用注音识字的方法,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注上拼音,使学生暂时绕开“拦路虎”,采用迂回的办法解决识字难的问题,让学生边读书、边识字。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二:巧用"好奇"心理,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三:多角度思考,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总之,在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是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形式,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爱问:,培养学生"善问",使学生能在问中获取知识,在提问中形成技能.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孩子必须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孩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呢?
  让学生走进生活。
  激发学生的挑战性。
  多彩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表演。
  引入多媒体手段。
  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说课
  
  
  近年来,到学校教学调研时,有些老师提出要我们提供一些关于说课的材料,于是就翻看了一些资料,形成此文,供大家参考。特别需说明的是此文没有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没经专家评审,故不能作为活动的标准,只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者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说课的目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教师培训
  3.有利于综合评价
  4.有利于教研员素质的提高
  二、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主要作法相同,都是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1)说课是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
  (2)说课是对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说课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
  向学生为目的。
  (4)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三、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同行。
  3.上课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说课是为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四、说课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指导性原则
  五、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2.说学生。
  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2)起点能力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
  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3.说教法与手段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教学手
  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4.说教学程序。
  介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彩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说明板书设计
  六、说课的程序:
  (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教程
  七、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讲课。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领导视为学生,如正
  常上课那讲。
  2.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口齿清楚。
  3.说课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4.一定要写板书,目的是要体现教师的板书水平。
  5.不能贪全,要体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
  6.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
  
  
  别样的风景
  -学习体会
  
  有这样一句话:工作着,是美丽的。我庆幸,我工作着,更庆幸,我有着一份美丽的工作。而工作中采撷来的一个个小故事,更应该是这美丽过程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善意的谎言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帮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生学会做人,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品质形成阶段,教师的某些言论、行为,极可能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也可能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抹去的阴影,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次,班中的几位同学报告:"王亮偷粉笔。"我听了一愣,这种事最棘手,搞不好,伤人自尊心,真会让人戴上"小偷"的帽子。任由他去,又怕"恶习不改"。正思索间,几位热心的男同学把王返及他的书包带到了我的面前,并且从书包中摸出了两支崭新的粉红粉笔。王亮在我面前低下了头,看来,确有其事,这下我也骑虎难下了。思索了一下,我对同学们说:"是我奖他的,以后不要随便用'偷'这个词。"晚学后,我留下了王亮。我问:"为什么拿?"无语。"是不是喜欢红色?"点点头。"集体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但是如果以后你进步的话,我可以奖给你。"粉笔事件平息了,这位同学的进步连我都觉得惊讶,上课专心,为集体做事积极,而且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当然,我也没忘记在他进步时及时奖他两支红粉笔。家访时,这位同学的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很喜欢我,也喜欢听我的课。我暗自庆幸,在当时人赃俱获的情形下,我没有采取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一个善意的谎言,赢得一个同学对我的真情,一个善意的谎言,使一个幼小的心灵免受了即将得到的伤害。
  不拘一格学生字
  识字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传统的"正音、辨形、析义"的识字方法,不光是学生,连老师也觉得厌倦。况且,我任教字族文,相对义务教材而言,字族文识字量大了一倍,这就得要求学生快识、多识生字。如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呢?我思索着。经过多次实践,慢慢地,我发现,学生对自己想法记住的生字印象深,巩固率高,而且兴趣浓。于是,教生字时,我不再拘泥于老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并把所知道的知识介绍给大家。于是,在课堂上,学生字"龙"时,便出现了这样一幕:"我会龙的读音,lóng。""我会龙的笔顺。""我会龙的成语,生龙活虎、龙凤呈祥。""我知道龙是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鹿角、蛇身、鸡爪。""龙是十二生肖之一。""喜庆时,人们要舞龙。""我们是龙的传人。"……你能想像这是在一年级的课堂吗?即使是老师备课,也未必备得这么全面。于是,对末与未,就有了这样的记法:"正二未,倒二末。""短横在上未未未,短横在下末末末。"木上短横未未未,木上长横末末末。"于是对"灯泡"的"泡"的偏旁就有了这样的争论:"灯泡通电发光,该用火字旁'炮'。""一般灯泡是球形,像水泡,用三点水。"这种不拘一格学生字的方法令我收获不小,不光表现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上,也表现在生字的
  巩固率上,更表现在学生学生字及收集有关生字课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上。自然,现在,识字对于我和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的事了,而是那么有趣……
  "我很好,我选我……"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也许有好差之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将踏上社会,适应这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这就需要每一个人都充满自信。自信,对于优等生来说只会过剩,不会缺乏,但对受失败较多的差生就难说了。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于是我宣布,平时作业,只要进步,都可以得到最高评价--三颗星。于是在作业本上便出现了并不漂亮端正的字体,却得了三颗星这一现象,当然,跟前一篇作业相比,它必须要有进步。测验后,进步的同学可以站起来和满分的同学一起说一句表扬自己的话,"我真棒!""我真聪明!"看着那一张张即使是80分也兴奋着的笑脸,我知道,也许下次,他们就是优秀,就是满分了。清楚地记得,那次"六一"评优秀队员,临近结束,我照例要宣布票数,当报到"李莉9票"时,李莉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我很好,我自己选自己,算10票。"在同学惊讶的目光中,她陈述了自己的理由,虽然简单、肤浅,无非是爱学习、爱集体之类,但却真实。我带头鼓起了掌,并在她的名字后写了大大的+1……愈自信,愈成功,愈成功,愈自信。我欣喜地看到了,自信正在学生的心理形成,学生正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我知道,成功离他们不远了
  实验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一只青蛙放进热水中,能马上弹跳出来,从而获得逃生的机会;但一只在冷水里慢慢加热的青蛙,却会因为适应了慢慢改变的环境而被烧死.所以说,在某种情况下挫折可能就是转机!从另一个角度,慢慢加热时青蛙的适应,这也说明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多媒体课件正是由这些因素所组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发展,多媒体可以图、文、声、画并茂,填补教材空白,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如《自己去吧》这一篇课文中,小鸭历尽艰辛自己学会了游泳。没有游过泳的学生很难想像出学游泳会碰到哪些困难,多媒体为学生这样展示:小河中,河水哗哗地流着,时而急时而缓,小鸭在水中摇摇摆摆游着,水冲过来,冲走了小鸭,它急忙把握好方向,水又冲过来,小鸭一个趔趄,它急忙稳住。终于,它游得很稳了。学生被声音、画面牢牢地吸引住,仿佛身临其境。理解了小鸭学游泳的艰辛:把握不好方向,可能会撞上石头;可能会呛水……。小鹰也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飞翔,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多媒体出示俯拍的山川、河流、田野、城市等风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俯撖着美景,享受着音乐,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小鸟,正舒展着双翅,无拘无束地飞翔着,时而俯冲向大地,时而冲向云霄,多么自在,多么逍遥,我想,学生此时对小鹰会飞后的那种自豪的感受,是远非语言能表达的。
  学生的学习内容--文字,是抽象的,静态的,而直观的,动态的事物更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教学《天上的小白羊》时,在学生充分朗读、理解这首儿歌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天上除了有小白羊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动物,天上还有个动物园呢。"学生都很感兴趣,都想去看一看。于是,多媒体适时地出示白云千变万化的画面,动态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吸引着学生,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一篇篇"大作"问世了。
  天上的小白兔
  天上一群小白兔,有的蹲着有的坐。小白兔啊下来吧,不要在天上迷了路。
  地上萝卜红,地上小草绿,地上才是你们的家乡。
  天上的动物园
  天上有个动物园,蹦蹦跳跳小白兔,脖子长长长颈鹿,嘴巴大大是河马,腿儿粗粗像大象。咦,动物园不见了?哈,云儿云儿飘走了。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阳光》这一课中,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的理解是难点。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这样一幅画面:太阳照着长长的小河,河面上金光闪闪,波光粼粼,风儿一吹,水面微微动荡。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照耀下的小河是五彩的,美丽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展现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一册语文《比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这样设计情境:(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场什么比赛吧。瞧,他们连牌子也挂好了。(多媒体出示课题)接着,大家读课题,知道这是一场比尾巴的活动。然后,教师又用极富有鼓动性的语调欢迎运动员入场,随即,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同时多媒体出示小动物雄赳赳、气昂昂地大踏步走来,这样的导语,这样的音乐配上这样的画面,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个跟着音乐扭起了身体,还有的大声叫着运动员的名字:"一号运动员公鸡入场。""二号运动员猴子来了。""兔子来了"……那种气氛不亚于观看亚运会开幕式。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语文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无一不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多
  媒体声音、图像结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为学习下段内容打下基础。
  
  
  
  班主任谈心的艺术
  
  在班主任工作中,为了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沟通师生感情,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爱和学生谈心。谈心固然重要,但有的班主任在师生位置摆放和形式采取上不妥当,往往收效甚微。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谈心也是一门艺术,大有学问。
  一、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谈心,便是用心去与心交谈。因此,谈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虽然感情并不能取代教育,可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充满感情。与学生谈心的过程就是双方感情交流的过程,是两颗心碰撞的过程。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因而谈心时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角色,将心比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与之交流,以自己宽厚的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如此,就像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助你步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二、双向交流,防止说教
  学生谈心开始时,要么无从谈起;要么羞于启齿,打不开话匣子。此时,班主任应善于引导,使之敢说、愿说。然而与此同时,容易步入“说教”的误区。与学生谈心有时是给学生以申辩或解释的机会。“说教”不但不能解开学生心头之结,相反让学生感到“强词夺理”,口服心不服,直至产生逆反心理。
  三、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谈心之前,了解学生的心理差异和个性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前提下,结合谈心的内容,采取科学的方式,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与内向型学生谈心时,应多询问他有什么困难,热情地解答他提出的问题,诚恳地帮助他们;与外向型学生谈心时,可亦庄亦谐,与他共同探讨甚至辩论,使之心悦诚服,通情达理。
  四、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谈心时,语气除了亲切、真诚外,内容还应含蓄委婉,直话曲说。班主任可以从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中选取富有启发性的事例或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学生从中领悟,受到教益。我曾给学生讲“两个口袋”的故事,使他们明白不能老看到别人的短处,而不审视自己。
  五、呵护隐私,为其保密
  谈心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师生之间谈心可能会谈及对方真情实感甚至隐私,班主任应为学生保密,充分尊重学生权利。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是师生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由谈心到知心的过程。一个善于谈心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个事半功倍的班主任;是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
  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教师劳动不是机械单调的辛苦重复,而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如:备课除了独立钻研外,还要多借鉴、学习别人的长处,多与同事交流合作。这样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而且创造性的工作过程如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反之,如果因循守旧地照着老路简单重复,就会觉得工作枯燥单调,难以有什么快乐可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享受是一种个体感觉,不同的心态做着同样的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享受,不仅可使自己有着良好的心态,更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你可以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读出灵性,可以从学生大胆的想像中听出创造,可以从激烈的争论中悟出执着,可以从双眼闪烁的光芒中体会到学生对你的信任。当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从模糊到清楚时,让你感觉到教育的价值;当学生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时,让你感觉到与学生同样的激动……教育过程中,这种享受随处可见,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体会。
  享受教育的过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抚平浮躁的心灵,抛弃急功近利,寻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与学生共发展。
  其实,一个好的老师教给我们的远远不是单纯的知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真的在塑造一群人的灵魂的。
  责任是教师头上的“紧箍咒”,更有“世人熙熙,皆为名来,世人攘攘,借为利往”让生活纷纭起来。面对压力,我只能说: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以一颗澄明的心,游离于琐碎与繁复中,时时跳出“海面”,“俯视”大海,做条会飞的“鱼”儿。
  
  
  左手牵右手的感觉
  ]
  好友跟我聊天时告诉我,她的他说:他觉得他和她牵手时,感觉就像自己的左手牵着右手一样,没有了感觉。虽然她说这些话的时候,似嗔非嗔吐苦水似的,嘀咕着他们两人的相处没有火花,没有了激情等等,但听得出来当中洋溢着不言而喻的幸福。也许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浪漫,正如人对空气,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你却离不开它。哪怕再平淡无奇,再波澜不惊,但却真实可靠。因为这就是两个人的爱情,慢慢地融合成为一个人。
  左手牵右手虽然没什么感觉,但很亲切,很密不可分。那是一种平凡的美,失去了其中任何一只手,都不会和谐完整,只有互相牵着,才是最美。因为当你失去另一只手时,另外一只手就会痛彻心扉。虽然已经没有了第一次牵手时的汹涌彭湃,但是平静是福,所以,请不要轻易断掉你的手!
  爱情是浪漫的,现实是平淡的,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相守。很多的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都不一定能够相守。相守是前世修得的缘分。当眺望远山的时候,切莫忽视眼前的苍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不只是梦中的童话!
  
  
  
  教师魅力
  
  教师的魅力初分起来,大致有四,一是形象,如衣着打扮、言谈举止;二是知识业务;三是品德;四是性格。
  几乎每个进过学堂的人都有其终身难忘的恩师!中国人民对“师”有特殊的感情,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长期以来,师、君、父被称为“三尊”,天、地、君、亲、师被写在同一牌位上供众人朝拜,人们虔诚地称给自己传授过知识的人为“先生”、“老师”、“恩师”和“师父”。斯大林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及时反馈。因为只有通过反馈才能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及课后复习巩固情况,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同时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漏洞,为及时纠正提供了可能,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在学生的作业、回答、表现中得到反馈信息,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好后续工作。
  在教学中,我还特别重视对待“知识结构”方面。在教学某些知识点时,我会调动学生上位知识、下位知识等把与之有联系的知识,调动起来复习、巩固、迁移学习新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还会让学生画一画、列一列方式进行总结知识。
  语文学习的内容非常多、非常杂,所以我在平时教学时常常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建立成知识结构框架,学生才能有效、有续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庄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说话不仅是语言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要有“激情”。“言为心声”此话一点不假。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教育事业投入,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专业的精通溶入了语言,他/她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产生号召力。
  说话清楚有力,生动风趣,思路清晰,应当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非礼勿言”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合乎礼仪的话不要说,使用规范,正式和文明的语言,应当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语言的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物,言之有度,言而有信实际上体现了教师的才华,体现了教师的学识,体现了教师的智商,更体现了教师的人品。
  教师拥有高尚的品德,由此而产生的德行魅力,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是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模范。教师应该“修心养性”,让自己的性格和人格更符合教育的要求。让学生乐于接纳和吸收教师传递的知识和信息,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顾问:
  欧胜宝  冷巉  陈汝波  彭建国
  主编:
  马佾
  编辑:
  刘贤荣  胡青  颜家海  郭国霞  卫春丽  戢太成  方敦文  吴畅生  毛远意  余香贵    高如  余丙军  王建荣
  电话:
  0719-2860909
  信箱:
  mayi681012@yahoo.com.cn
  地址:
  湖北省竹溪县中峰中学校内

烟云过客 发表于 2012-2-25 11:28:07

{:soso_e160:}感谢分享!问好一文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竹溪教科研论坛2012年3月第3期总第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