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防灾应急 发表于 2015-10-21 10:44:58

山盟救援队的故事

山盟救援队的故事“杰客行”是十堰山盟应急救援队队长高杰的网名,他也因此被队员昵称为“杰队”。在户外运动这个圈子里,网名几乎是爱好者惟一的代号,就在很多人几乎忘了“杰客行”原名的时候,高杰开始救援队实行管理实名制。他说:“面对生命,我们必须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这只是十堰山盟应急救援队规范管理的一个细节,这支大多数由登山爱好者组成的志愿队伍,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对生命的救援,还有一份年轻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1救援坠崖人2012年正月还没过完,曾经一起爬过山的驴友在下撤途中发生意外坠崖,随行的驴友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弄得一时慌了阵脚,有的急于下到崖底救助,有的在上面呼喊,有的已经被吓的哭出声来。由于岩壁陡峭经过一阵忙乱之后,选择了报警,但是在110指挥中心询问具体出事地点的时候又遇到了波折,因为在山野中很多的小地名都是驴友们自己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随机取的,比如:“红杉林”“石猴”等在驴友们口中口口相传后久而久之便成了驴友们熟悉地名。但这些所谓的“地名”官方是无从查起的,110指挥中心立即将警情反馈给辖区派出所和消防大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反复确认最后在过路驴友的帮助下找到了出事地点。但是面对山野复杂的地形环境,消防员在进行救助时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虽然最终在两个多小时后还是将这名驴友救出送到医院,经过检查这名驴友双手腕关节粉碎性骨折,但因为送来的时间较晚有截肢的可能。而对山地专业救援队伍来说,这些“地名”再熟悉不过了,如果能第一时间接到求助信息,第一时间感到出事地点,运用滑轮系统、担架等专业器材,不需要发动人海战术,只需六七个人,最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救援,不仅大大缩短了拯救生命的时间,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高杰说,近几年发生的这些事故和全国各地众多的山难事故都证明,推动山地救援联动机制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地步。在全国大大小小数百家民间山地救援队当中,十堰山盟应急救援队是起步比较晚的,但是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学习、交流,这支队伍已经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但是如何有效履行“专业队”的职责,这在全国范围内仍是个尚未解决的难题。如今不论是遇到火警、匪警、交通事故或是有病人需要急救,打110已经成了国人潜意识当中的习惯动作。只要拨打110,当事人都会得到最快、最专业的救助。但是,面对山难事故,你知道110的接警程序吗?值班民警在接到报警之后,会先把情况反映给当地派出所或消防队,当地派出所再转到下属街道应急办,应急办再组织当地民防、村民或是山地护林队员与民警一同上山,采用人海战术进行搜救……施救滞后、施救不专业,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异常沉重的。“我们定位是政府下属的一支民间专业队伍,虽然不吃‘皇粮’,但我们接受政府指导、指挥和协调”,高杰说,借鉴香港民安队、深圳山地救援队的经验,如果十堰也能推动山地救援队与110联动,对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无疑将是一个喜讯。2白手起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成立救援队2012年6月,一帮经常在一起登山的“死党”被高杰召集到一起,商量建立一支户外救援队,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后来大家凑了点钱购买了一些绳索等训练和救援用的简单装备,而个人装备则完全是大家自掏腰包。山地救援装备与登山装备属于两个体系,一副不是很好的国产救援用担架价格通常在2至3千元,一根绳索至少也需要2000元……如果按照普通登山者用的器材装备一支50人的救援队,至少需要二三十万元;如果选用专业救援设备,价格还得翻番。几年来大家省吃俭用陆续为队里增加了各类救援装备几十套、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达到一支轻型救援队的标准。如果政府能统一采购部分装备,为救援队建立装备库,对同样需要“救援”的十堰山盟应急救援队来说,将会大大加快救援响应时间,提高效率。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山盟救援队还需要得到政府技术上的支持。山岳救援不同于城市救援,在很多时候受到通信的制约,为了解决搜救队员之间的联系,山上与山下的联系,救援队配备了对讲机,但是在山区没有手机信号,对讲机也只能短距离通联。手机打不出去,无线电也呼不出去,搜救队员只能像一叶孤舟在茫茫大山中孤军奋战,如果能够有一个属于救援队的专用无线电频率,在合适的地方设置一个无线电中继,将会大大提升救援的进度。另外登山时与外界失去联络的事件时有发生,手机基站定位,是精确定位搜索方案最有效的方式,对救援队来说,如果能通过政府牵头与手机运营商协调运作,将为生命拯救争取宝贵的时间。3接到求助信息按等级迅速施救   “救援要有流程,就像安全生产一样”,这是救援队成立之初就树立起来的理念。在高杰看来,因为救援涉及生命,救援队必须有一套清晰、完善的内部流程,就好比如果有了救援等级划分办法,在接到求助信息之后,救援队就可以针对不同等级的事故,确定使用的装备和搜救的人数以及需要采用的技术,从而使救援变得简单而高效。反之,必然是一片混乱。有些救援行动根本不需要采取人海战术,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规范救援流程策略是一项系统科学,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理论,经过学习和消化,制定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完善的、科学合理的体系,高杰说这恐怕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不过至少现在,十堰山盟应急救援队已经成为了这种先进理论的倡导者、先行者和实践者。相关资料十堰山盟应急救援队截止2014年底,共组织参与救援56起,其中2012.8.6洪灾共动200余人次历时15天,参与到失踪人员搜救、灾区清淤、水库清漂、灾民救治、物资转运、点保障安置等任务;2013年4月20日,雅安7.0级地震,我队8名队员千里驰援,在第一时间抵达震中太平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实施民间户外安全事件的救助45起;市内大型群众性活动期间提供安全保障服务数十次;“安全常识三进活动”8次;发放《山野出行手册》、《地震科普画册》、《消防常识画册》共计6000余份;并多次应邀参加省市举办的“湖北省跨区域高层火灾救援演练”、“十堰市地震疏散救援演练”等大型救援演练活动。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十堰市电视台、十堰市广播电台、十堰日报、晚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站的广泛关注和报导,同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与市民的一致好评。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救援队有核心队员40多人,学员200多人;持有紧急救助师资质3人,山地户外运动二级裁判员证1人、户外指导员证4人、户外领队证的3人,美国心脏协会AHA急救证1人、初级急救员证30人、业余无线电A类操作证10人;队员中还有参加英国IRATA绳索技术、国际潜水协会CMAS救援潜水技术、美国激流救援技术、法国消防水域救助等相关技术培训;救援队现有各种山地救援及地质灾害救援装备百余件、套。救援队设有搜救、通信、医疗、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共5类岗位,队员接受专门的训练,并经过严格考核;在大型救援行动时,救援队伍可在4小时内快速部署行动;在无支援情况下,可独立运作72小时。 观察公益救援富人的盲区与从事山地救援的队员们在一块闲聊,问:你们长年做公益救援你们的经费怎么解决?一切皆因都知道救援不仅是一个花精力更花财力的事情。十堰是有着丰富山地资源的地区,户外运动近几年也得到普及和开展,全国各地的民间救援组织也有各自不同的生存和发展模式。比如在浙江,很多浙商就把支持城市和山地救援,当成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杭州的有位富豪级浙商自建了一支消防队,购置了包括生命探测仪等高端设备,每当杭州户外救援队接到求救信息,他都会慷慨地出借救援设备,甚至家中的4辆悍马也成了“救援车”。令山盟救援队队员困惑的是,十堰有钱人也不少,但如果说到公益,他们也许更乐于助学、助残、扶贫等,所以山地救援至今还是富人的盲区。显然,十堰山盟应急救援队需要得到更多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救援队的努力、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汇聚在一起,这项公益救援事业,才能有与这座城市相匹配的实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盟救援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