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洋”与延安的故事
“花海洋”与延安的故事
十堰论坛十堰7月10日电(通讯员刘爽)“花海洋”1969年生于陕西延川,于9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发表有小说、散文类。2001年起致力于延安革命史研究工作,200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亩三分地》,2015年出版了民俗文化书籍《风情陕北—延安》,2016年出版了《走进延安》。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延安市评论家协会会员。
7月10日,为探寻建国70周年辉煌历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有一位对延安饱含深情的作家,他叫“花海洋”。在这样一位文人的眼里放映着一个个延安故事,或是民间故事,或是革命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作者对延安这片土地的热爱。
“想传播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除了写书以外,还可以给别人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红色文化”
在被问到“为什么写书,除了写书以外,还有什么样的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的方式,“花海洋”作家是这样从容的解答的。
“在给别人讲故事,特别是给小朋友讲故事时,一定要把故事特别是红色故事里面包含的道理讲出来。”跟随着花海洋作家深情并茂的讲述,又自然而然的引出革命领导人毛主席的案例故事来。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转战陕北的时候特别荒蛮,都没得吃了,在这三个人中只有两个馒头,周恩来的警卫员只弄到了两个馒头,周恩来让警卫员把两个馒头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考虑到任弼时生病了,让警卫员把馒头给任弼时,而任弼时又让警卫员把馒头拿给周恩来。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去感悟感悟这种精神,他们每一个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就牵引到给孩子们讲故事,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到底应不应该浪费粮食,到这里不应该浪费粮食,粮食是当然的。这就是讲故事的一种方式,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一定要把每一个故事里面所包含的精神道理讲出来。让孩子们懂得勤奋,努力节约。
在花海洋作家的故事讲述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作为作家深厚的引人入胜经验,更侧面反映着对延安红色道路上每一个故事的了解。一个故事,一种精神,一个道理。这些都珍藏于《走进延安》这本书里!当每一次问起“花海洋”作家,关于延安对自己的写书生涯的影响时,他会这样自信的说。
“长在新社会,生在红旗下,肯定是对红色感悟比较深。如果感悟不深的话,我也不会搞这个红色研究,也就是想通过研究党史,研究红色文化,让更多人接受这个红色教育。就我上面的故事来说,希望你们以后也多给孩子们讲讲故事,特别是红色故事,讲讲故事的精神所在。在这片土地上,就老祖宗说的话:故土难离,我哪儿也不想去,就想待在延安,什么都不干,就搞这个红色文化”在“花海洋”愈渐激动的神情间也许应正了那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沉。”
红色文化总在不断沉淀,像随着时间珍藏的美酒,时间会一点一滴飘扬它的醇香。在红色文化里凝聚的是红色精神。像躯体和心脏一般,一脉相承。在“花海洋”的印象里,对当代大学生传扬红色文化也是别有见解与批判的。
“毫不客气的说,我认为当代大学生现在都存在这样一种态度,就是我是大学生,我已经上大学了,我有很高的文凭了,这样就有很多大学生就不想读书了。我也常和一些大学生说到延安来,那不是游山玩水,是感悟那种红色精神。一是看看那些旧址,旧址里面包含的事件,包含的重要事件,然后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相比之下,他们的条件要比我们差太远了。到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他们为什么能干出一番事业,在看完要去想,想完,要去做。用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技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一看二想三做,这个做是长期的,几十年或者大半辈子要为这个做付出努力的。”
对于大学传播红色文化生,“花海洋”更多的是批判的眼光去给大学生以新的建议,这对探寻红色历史的大学生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对“花海洋”作为作家来说,延安是他的故乡。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深入钻研,几十年来始终如一,用笔记录着这片土地上,曾经或是现在的成长故事,是他乐此不疲的事情!而对于传扬红色文化,了解红色历史,“花海洋”便是以一种更能让小孩或者青年这代很容易记住了解的方式去吸引新一代了解红色历史,传播红色革命历史足迹。
在对这样一位心中载满红色历史故事的作家的采访中,是是追寻建国70周年的红色前行道路的一道深刻的足迹。在“花海洋”作家眼里让人了解到更为生动的一面的红色色历史发展红色发展篇章。追寻红色的路上,总会有新的历史收获,只要你愿意用心追寻,励励前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