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这么抽象的任务,怎么操作?
来源:十堰广播FM92.0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发表时间:2020-07-04 浏览次数:2次
最近,我们在后台看到一条留言:“我看咨询师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每次她都会告诉我:你要学着去爱自己。在生活中,我的朋友、家人看到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也都会劝我要好好爱自己。我也知道爱自己的重要性。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如何开始爱自己,到底怎样做才算是爱自己?”爱自己是一个耳熟能详却又令人困惑的话题。尤其在今天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成年人的世界里难免各种挫折:工作压力,感情受挫,迷茫、空虚、把人淹没的孤独感……面对这些困难和创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爱自己的重要性。可是,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要怎么做,才算是爱自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
曲鹞奇:“爱”本身就是一个抽象且宽泛的概念,“爱自己”也是一个宽泛的体验。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让自己获得一种积极的、美好的、有力量感的体验。
“爱自己”看似是一件自己的事情,其实上“爱自己”这个能力的源头是来自于早期的童年体验。这个体验是美好、满足、安全、愉悦等一系列积极的感受。
例如:一个人的婴儿时期,得到了母亲悉心的照顾,婴儿饿了、渴了、病了、困了、无聊了就会哭,于是妈妈及时的、并且准确的获知了孩子的需求,妈妈就满足了孩子相应的需要,这时候孩子就体验到了这种积极的、安全的、美好的感觉。而且妈妈在满足婴儿需要的时候,还能以一副轻松愉悦的笑脸来照顾婴儿。 这时的婴儿,就通过的需求被很好的满足,而且妈妈的面容是开心的,于是婴儿的内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妈妈是好的,我也是好的,世界也是好的。
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从妈妈爱自己的体验中,学会了自己爱自己。所以说爱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不是一个自己产生的能力,而是从别人爱自己的体验中去习得的能力。
那么如果,婴儿从小没有得到妈妈很好的照顾,比如从小就被迫离开父母,或是被遗弃,或是自己明明是无聊才哭,但是妈妈拼命的给自己喂奶。或者是妈妈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在带孩子过程中,总是很焦虑、抑郁。 这种情况就会被孩子感受到,于是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可爱的,妈妈是不可爱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可爱的。孩子就无法习得爱自己的能力,那么这个孩子以后很难真正的去爱别人,也难很顺利的获得别人的爱。
小时候没有被高质量的爱过的孩子,他会觉得自己是不可爱的,所以别人也不会爱他,就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其一:没有被很好的爱过的孩子,他可能也会用不含爱的方式对待别人,因为他小时候就是被这样对待的。
其二、没有被很好的爱过的孩子,可能会是一个自,缺乏竞争力的人。因为爱自己也包括有基本的竞争感。不被爱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不配得”的情结,简单的说就是这个孩子会对眼前的一些唾手可得的机会或者一些竞争放弃掉。因为他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爱的孩子不配得到幸福、健康、爱情、财富和事业。
其三,没有被很好的爱过的孩子,可能是一个容易讨好别人的人,因为他也渴望被别人爱,于是他会放弃底限,甚至放弃尊严去无限度的对别人好,来换取别人对他的爱。讨好的人会感到低自尊和累,被讨好者会感觉到被控制和愤怒。例如有的爱情中,一方面对分手时,会下跪求对方不要离开自己,自己什么要求都答应,但往往结果还是对方离开,因为讨好者的讨好不是无私的,而是需要回馈的,如果别人不回馈他,他就会在关系中制造不舒服的氛围。
远方:一定程度地满足自我需求 ,人有欲望和需求是一件正常的事。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对自我的尊重和重视。这能帮助我们建立自我关爱,并从中获得快乐。而且,如果我们能满足一些由内在动机激发的需求,而不是被外部因素(如社会构建中的地位)加诸的需求,我们能体验到的幸福和成就感会更高。
曲鹞奇:在面对恋爱问题时,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爱自己的人,才会吸引别人也爱他。这里说的“爱自己”,有这“做自己”的意思。 在恋爱初期,两个人都能彼此吸引和相爱。但是有的恋爱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方的热情就没那么深了。
有的女孩就会抱怨说:男友把我追到手了,就不用心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表面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女孩在恋爱中投入的过多,就会失去自我,一个失去自我的人时没有魅力的。恋爱中最合适的感情是投入7分给对方,留3分给自己。这留给自己的3分,就是爱自己。 有的恋人说,我给对方10分的爱,因为我爱她, 我不用给自己有保留。 这样的爱情长不了。你爱别人10分,就势必会失去自我,但是对方选择你,可能就是看中你最初的自信、洒脱的样子。你现在没有自我,就没有生命力。
另一个原因,你把你的,10分都给了我,你自己不留一点。你对我这么好一定不是无私的,你一定是对我有期待的,如果我还不起你的期待怎么办?
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世上没有无私的爱。 家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爸妈爱你,只要你好好学习; 妈妈爱你,只要你听话; 还有一句最隐蔽的话:爸妈爱你,只要你开开心心。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只能天天开心,如果你不开心,爸妈也不开心。 这也会对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孩子会觉得自己如果不开心,在道德上说不过去。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每个人爱的能力就像是一个容器,爱就是容器里装的水,一个人付出的爱应该是这个容器里漫出来的那个部分。如果是自己都没多少爱,还要调动一大部分来给别人,要么会让自己耗竭,要么会对别人产生求而不得的愤怒。
远方:真正的爱自己,是在接收到内心发出“我不想要”的信号后,能够果断付诸行动。不舒服的时候say no,痛苦的时候及时抽离,不仅会主动觉察自己的感受,还会关心和照顾它,让自己回到健康的状态中。在看到自我的局限时,有能力承认和接纳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自我批判是促使自己进步的方式之一。实际上,它不一定会起到动力的作用,反而会让我们在不断地否定和比较中对自己感到失望,从而丧失行动力。一个爱自己的人是对自我坦率的,能感知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外部的现实,诚实地承认自己的现状,但同时接纳这样的自己。Ta不会为自身局限感到焦虑,并能基于客观的自我价值去行动和生活。坦然面对曾经的过错,能够原谅自己
曲鹞奇:爱自己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做真实的自己。我有一个朋友去美国交流学习,去一个美国同事家做客,他感觉那个同事家的孩子很自我,有点直愣愣的。孩子家长也接受孩子独立的去处理一些事情。
这个孩子用中国的标准来评价,既不乖,也不机灵。相比很多国内的家长养育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很有“眼力价”,会察言观色,显得很乖巧。 大人们会很满足的说:这样的孩子很懂事,像个大人一样。
用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如果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出成年人的圆滑和乖巧。是因为外界的环境是充满压力的,包括家庭关系的压力、物质的匮乏压力、学习的压力等等。所以孩子才不得不发展出过度的懂事的能力来应付这些压力。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就是说这样的孩子可以比别的孩子更早的发展出一套懂事的能力。 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他就无法适应外界压力。
但是,一个幼年的孩子的过度懂事,其实是过早的带上了一个虚假的面具,这个面具掩盖了孩子天真的本心,而且给了家长“孩子很好”的假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什么事都会去看别人的脸色,而不是照顾自己的情绪。他们为了维系和别人的关系的表面和谐,会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自我”来勉强自己,简单的说就是:不会拒绝别人!
还有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观点就是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好孩子。他们会把自己的道德定的很高,他们认为道德就是无私、就是不能贪图享乐、就是不能破坏规则。有的规则涉及到法律以及普世道德规则,这当然要维护。但是这样的孩子会给自己定更高的规则, 当欲望和自己的高道德相冲突时,心理障碍就发生了。
例如“大的要让着小的”。 这是多子女家庭中常说的一句话,最小得到更多宠爱,老大还要牺牲一部分自我来贴补小的。 老大内心感觉到不舒服,但是家庭的内部道德就是如此,于是冲突就发生了。其实老大、老二、老小都是第一次学做人,凭什么要一个要永远让着另一个。
我还见过有的家庭中,姐姐不惜闹离婚,也要补贴弟弟读大学、买房子。 在健康的社会中,只会提倡男的要让着女的。 不管你是弟弟还是哥哥还是爸爸,你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家里的女性成员。而不存在第一个出生的,要无条件让着后面出生的。
这样的冲突还有很多,比如说欲望和道德的冲突,有人一谈金钱、利益、享乐,性感。就会觉得自己不道德了。于是内心的“法官"就开始批判自己,其实没必要.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把欲望就灭绝了,人活得没有动力了。所以我们要明白欲望和道德并不冲突。只要把欲望置于法律和普世道德允许的情况下去实现,就没什么不好,甚至一个心理越健康的人,就越有能力在法律和普世道德允许的情况下实现自我。
焦虑和抑郁可能和高德道感有关,当一个人总是想着要优秀、要出色、要做出成绩、要高要求的时候。这个人如果达不到自己所定的要求,那么自己内心的道德就会发出批判的信号:自己就会觉得自己没用、自己不优秀,自己不配做一个好人。于是高道德下的批判就产生了.如果总是达不到高期待,自己就会受挫,于是抑郁就产生了,因为抑郁就是自恋受损的结果。
远方:爱自己是一件关乎个人成长的事。但在如今,这个概念逐渐被消费文化和营销泛用,比如,“女人,就是要对自己好点”、“忙了一年该犒劳一下自己了”?这些广告语的背后是潜在的消费引导。但它不仅促使我们消费,还让我们对“爱自己”这件事的理解产生了偏离:爱自己逐渐成为了“个人需求合理化”的借口。所以,要理解真的自爱是怎么回事,我们还需要破除一些关于爱自己的误解。
自我肯定,不会轻易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动摇,我是怎么样”对自己很重要,且这种认知是依据自我的意识而不是别人的价值观来建立的。一个容易受外界评价影响的人,很容易被淹没在嘈杂的声音中,产生自我苛责和怀疑。不仅会变得焦虑,还会因为对别人评价的恐惧而无法表达自我,失去与他人建立真实的、深度连结的机会。
曲鹞奇:"爱自己"不是特定的要给自己做什么事情,这只是表面,而是要有取悦自己的能力。有的广告上说: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 这就是一句广告语。重点还是刺激消费。说不定人家女孩就想吃老冰棍呢。
我看到有的情怀车主收入不低,但就是给自己买一辆10万不到的北京吉普202。 按理说人家不差钱,买个宝马奔驰都可以,但是人家玩的就是情怀!
所以爱自己不在于做什么事,但是在于如何取悦自己。
有的男同胞不爱进高档饭店,觉得拘谨,人家就好大排档烧烤这一口儿。这不是钱的问题,这也是在取悦自己。
我记得在几年前的一个元旦,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么多年我们经历了辛苦、孤独、悲伤、不舍、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感谢自己,因为我们再一次把自己成功的带入了新的一年!
我在读到这句话时,被深深的感动了。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时候面临着困难、压力、低落的时候都会自我攻击,觉得自己不够努力、太矫情、不够聪明,才过的如此不堪。 但是读到刚才那句话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共情和理解,还有自我的认同。
想想的确是这样啊,从心理学的防御机制来说,我们的防御机制正常运转才能让我们活下去,而且还能活得出彩。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停止运转,人可能连活着的动力都没有了,这就是爱自己。
远方: 当你不抵抗自己的缺点和情绪,不带批判地、客观地反思后,你也能够逐步实现自我坚定。坚定是爱自己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外部环境中的各种言论充斥左右、干扰你时,你需要回溯自己的本源,才不会轻易动摇、陷入迷茫。可以说,自我坚定是我们抵御人际风险、关系伤害的武器,也是主动提升,追寻一种更幸福生活的源动力。
曲鹞奇:最近比较火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小姐姐》里面的郑希怡,出道20年,都不红,现在39岁,之前可谓是星路坎坷。18岁选秀身份出道,虽然首支唱跳单曲《相对湿度》打响了知名度,但天生声线沙哑,歌唱领域难获突破。后受英皇力捧,04年初尝走红滋味,却因鼻子不断喷血,只好暂停演艺事业,去医院做鼻息肉手术养病。 2006年复出表演空中飞人,被搭档意外扯下裤子,成全港笑柄。2012年在闺蜜应采儿生日宴上,她从3楼坠下,肺部被树枝穿透, ICU昏迷急救两天后,捡回一条命。 星途不顺,连遭厄运,生死边缘徘徊过的郑希怡,对名利早已看淡。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上淡定平和地说:“我已经接受了自己是一个不红的人。”
接纳自己需要经过很多次的纠结和冲突,我们需要的是看清自己,当别人对你评价很低时,你能清楚的知道:那可能是别人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当别人高估你时,你也能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在交际中,不是别人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你才是什么!
面对你身上确实存在的问题,别人指出时,很多人的反应是矢口否认,这是一个很耗费精力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承认它,我是这样的人,又能怎样!
我有一次和朋友谈及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这个专家能力很高,我觉得挺羡慕的。我朋友说:因为那个专家童年处的起点比较高,包括(家庭、经济、背景、教育资源等)都比较不错。如果我们处在他的高起点,成绩比他还高也说不定。 他如果处在我们所经历的低起点,说不定还没有我们现在的能力强。我当时一听这话,好像对自我的认同又多了一些。
远方: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不再为别人的看法担忧,能够认真对待生活、去做对自己最好的事时,我们也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空谈爱自己是没有意义的,你需要沿袭着它的本质,从内向外、从各方面,用爱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当然,如果你依然还存有困惑,也不必着急,因为——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想要明白到底如何真正爱自己的你,其实已经踏出了爱自己的第一步。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这就是生命。”你也是自己的星星,要记得照料好它的光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