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球123 发表于 2021-10-18 11:14:34

解读“社交牛逼症”,认清自己,努力提高社交能力


来源:十堰周刊记者 李梦琳十堰柏和心理 陶芳

从社交恐惧症到“社牛症”,网络热词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映射出当代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社交焦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交不是一座围城,如何认清自己,做一个社交强大的人呢?十堰周刊专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陶芳,让你学会心理调适,正确认知。

十堰周刊:“社牛症”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哪些特质可以让自己对号入座?

陶芳:“社牛症”是指在大众社会行为中,外向、不怕生、自来熟,快速与陌生人打成一片的能力。他们能做到无差别聊天,跟见到的所有人搭上话;全方位交友,能够跟所有人成为朋友;自信感爆棚,不畏惧他人的眼光。同时也要和哗众取宠区别开来,他们是一种懂得与人适当的保持距离的真正高情商人群。

十堰周刊:这类人群在行业或者年龄、性别上有什么分类特质?性格的形成会有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吗?

陶芳: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能成为“社牛症”人群。
在心理学上,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它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表现出来。但是,性格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塑的。性格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形成后,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
一般来说,性格的形成,取决于是否面临重大决策和不同的环境。天生的内向在后期也可以成为“社牛症”,而小时候八面玲珑的人也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

十堰周刊:新时代下,为什么这类人群开始额外受到关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或者深层原因?如何看待这类人群的社会属性。

陶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牛症”的流行与当今社会的现状息息相关。在中国目前的“熟人社会”的语境下,我们需要不断地与人“快速地熟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另外,交通的便利,通讯的发达,信息的快捷让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不断地被打破,社交变得更加频繁,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永远封闭自己,即便是自称“社恐”的人,仍然渴望良好的交往状态和人际关系。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社交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社牛症”人群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获得更多机会。
此外,当下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恐惧社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愈发封闭,而“社牛症”的强大社交能力让人羡慕,任何场合都不怯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哪里都能吸引别人的目光,能够做到他们不敢做的事,或者达到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自然而然就会受到追捧。

十堰周刊:这种性格的人在人际交往或者生活中能带来什么影响?

陶芳: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就是“社牛症”的代表人物,虽然整个人都显示着张扬高调,常以北大学霸标榜自己,经常和别人侃侃而谈,但他并不惹人反感,强大的知识储备和高情商反而让人觉得他特别的真实率性。
在近期的热播剧中,《乔家的儿女》中风风火火、敢爱敢恨的乔四美也是“社交天花板”,小时候一个人敢偷偷坐火车,面对路人、警察、乘务员毫不羞涩;面试时在一众面试官前大胆展示自己;独自去西藏能和初次见面的兵哥哥聊的火热……这些都是“社交天花板”的生动体现。
他们都能迅速地和陌生人打成一片,他们热心助人的品质,也会收获到别人尽心尽力的回报。人与人之间就会感到十分亲近,心情也会变得很舒畅。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让大家都感受到美好。不过也要把握好一个度,适当的社交技巧是需要的,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和分寸感,才不会让其他人感到被冒犯。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人群以为自己是“社牛症”,实际上他们不会察言观色,不在乎他人的想法,仅仅打着“社牛症”的旗号公然扮丑作怪,认为“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就呈现一种病理性的状态,从而影响社会风气, 这就让人十分反感了。

十堰周刊:“社恐”一族如何修炼,才能让自己受人欢迎?

陶芳:以下几个建议不妨一试:
第一,要承认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是内向的人就不能成功,外向的人就一定会成功。很多事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在它们中间,存在着非常多的可能性。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广泛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增强自信。同时客观对待他人的评价,他人的回应并不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正确认识社交引起的焦虑,尝试接受正常的社交尴尬,提升社会适应力。
第二,需要改变原有的惰性思维,勇敢地自我突破,放下手机,融入到现实的社交之中,而不是沉迷于网络社交软件,不再废柴地宅在家里,躺在家里,懒在家里,而是到户外去运动,去奔跑,去交友。
第三,要突破心理关卡,学习并掌握不同的社交能力,展现自我。记录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行为方式,尝试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焦虑,记录社交成功的案例和自己每一次克服社恐的经历,将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可视化。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哪一种性格,希望大家都能接纳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社交牛逼症”,认清自己,努力提高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