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怀古
位于陕西延安的摘星楼。 资料图片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00多年前,边塞延州的秋景流淌进范仲淹的笔端,千古流传。夏秋之交,记者从关中驱车驶入陕北。初入延安城,记者便被满目葱茏的林海震撼。
抵达清凉山时,已是晌午时分。“此行第一站,是半山腰的范公祠。我们当地百姓一直铭记着这位英雄。”延安本土文化学者樊高林说。
于这座古城而言,闹市建祠,足见范公的分量。
宋夏三川口之战爆发后,宋军北线皆失,延州成为孤城。不久,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52岁的他自请知延州。
“范仲淹赴任后励精图治,广筑寨堡;招募乡勇,安抚边民。”拾阶而上,樊高林滔滔不绝,“布阵战法一经改进,便收复了诸多失地,军威大振。”
沉浸在历史的鼓角争鸣里,不觉间已至范公祠前。祠堂雕梁画栋,正面为木质结构,朱漆在苍木掩映下,鲜丽夺目。堂前对联书写着范公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推门而入,祠堂内供奉的三尊雕像映入眼帘。中间身披红色战袍的是范仲淹,其爱将狄青、种世衡分立两侧。旁边墙壁上,饰有范仲淹手书《清凉漫兴》四首以及《重修碑记》等石刻文章。
范公祠倚卧巍峨清凉山,熙攘闹市有清幽。站在古松前南望,延河水穿城而过,宝塔山遥相呼应。
穿过宝塔山西麓,一片高六七米、长260米的摩崖石刻颇为惹眼。宋代至民国年间文人墨客的手迹,在石崖上一字排开,其中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字,笔力遒劲。
樊高林介绍,三字因风雨剥蚀,曾在明万历年间再次镌刻加深。此外,“出将入相”“高山仰止”“先忧后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石刻,均系后人纪念范仲淹所题。
伴随沿途苍松翠柏,登至宝塔山峰顶,东、南、北三川尽收眼底。1987年,一幢高15米的“摘星楼”在原址重建。
黄昏时站在摘星楼上,轻轻拨开历史的烟尘。极目远眺,漫山林木浸染在金色夕阳里,微风温暖和煦。不远处,鹤发老者习武健身,垂髫小儿游闹嬉戏。那个曾吟唱“羌管悠悠霜满地”的伟大诗人,也和这锦绣盛世里的人们一样,深爱着脚下的土地。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6日 07 版)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