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莫激动! 发表于 2022-5-18 05:50:38

“走近非遗”系列之郧阳四六句 九腔十八调传唱500多年

郧阳四六句传承人唐金书在演出的场景。
郧阳四六句传承人唐金书。
郧阳四六句始于明代,起源于郧县(今郧阳区),是由当地传统的锣鼓曲和灯歌演变而成的曲艺形式。唱词以四句、六句一段为主,故称“四六句”。后人则打破这种传统格式,即只要适合内容需要,可长可短。但是与一般的民歌、灯歌风格也有区别,在说唱时它发展了曲艺的抒情部分,形成了独立的地方曲艺体系,能够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见习记者 梁彦明
郧阳四六句历史悠久,九腔十八调各不同
郧阳四六句历史悠久,在当地有着九腔十八调的说法,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唱腔、音调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味儿。从大处着眼,可分为中路、南路和北路,北路称为“山腔”,比较高昂、奔放、粗犷;中路称之为“平腔”,比较轻快,起伏不大;南路称为“沓腔”,有的轻快、优雅,有的比较低沉。从细微上分,又有起腔、煞腔、数板、垛板、紧板、慢板、紧垛、说白等,说唱形式很强,短篇、中篇、长篇故事都能演唱,因而具有曲艺特点。
在早期,郧阳四六句是当地一种锣鼓曲。锣鼓曲分为“阴锣鼓”和“阳锣鼓”。“阴锣鼓”(即“待尸歌”)低沉悲切,仅限于丧事。“阳锣鼓”(即“四六句”)欢乐风趣,多用于婚嫁、寿庆和一些喜庆活动。明末清初,春节花灯盛行时,四六句被吸收为灯歌的一种主要曲调,所以也将四六句称为灯歌,列为灯歌类。
清代郧阳二棚子戏(亦名郧阳花鼓)盛行,四六句曲调被吸收为二棚子戏的“花腔”部分,故而把四六句列入花鼓调。有一板四句和一板六句两种格式,所谓一板就是指音乐的四句和六句为一个完整的乐段。文字上四句和六句也为一个较完整的意思,所以四六句由此而得名。后来在演唱实践中,也常打破这种传统形式,使之适于内容需要,可长可短,运用自如。
老艺人流光溢彩,新艺人接捧传承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郧阳四六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叫韩发祥,是唱郧阳四六句的高手。他现编现唱,唱词朗朗上口,声音字正腔圆,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启蒙韩发祥成为说唱艺人的,正是郧阳民间文艺作品采莲船的“后摇婆”表演。一次,饰演“后摇婆”的民间艺人将“船”划到一家门前时,看到一老太怀抱孙子高兴地观看,这名民间艺人见景生情,即兴编词演唱:“喜开怀来笑开怀,门前站着个老太太,怀抱孙娃呵呵笑,你看她富态不富态。”唱得老太太高兴极了,马上赏钱。韩发祥深受启发,从那时起,他也开始学唱郧阳四六句。
后来,韩发祥经过几十年的悉心收集和练习,吸取祖辈的精华唱腔,成就自己的独特唱法,不仅能够掌握九腔十八调的发声规律,还能将其融会贯通,在情景需要的时候,他可用不同的唱腔增强演出效果。前些年,韩发祥因病去世,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曲艺形式,郧阳四六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唐金书接捧传承。
成立郧阳四六句传习所,走上更大舞台
近日,记者采访唐金书时,他说,前些年,为加强地方文化生态保护,当地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郧阳四六句传习所。目前团队有二十余人,他们根据当下社会热点进行新的四六句创作,比如创作出的扶贫类、红色类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唐金书带领团队开展郧阳四六句进乡村、进万家活动,每年演出200余场,还开展了文化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演出80余场,受益人群达十余万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曲艺的文化魅力。
2019年,郧阳四六句作品《非遗技艺要传承》还走向了省级舞台,参加湖北省首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演出,这场演出对于唐金书印象格外深刻,他告诉记者:“当时一起参加演出的几位演员,均是当地的农民
艺术家,也都是第一次登上这样的大舞台。虽然大家刚开始很不适应,但抓住机会在全省观众面前展示拿手绝活,让观众领略到十堰丰富的旅游资源。”《非遗技艺要传承》作品语言朴实,形式活泼,方言说唱中加上锣鼓等打击乐的伴奏,吸引了现场许多观众的喜爱,最终获得比赛的全省三等奖。
郧阳四六句已有500多年历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唐金书也正在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培养青年一代更好地传承郧阳四六句,并开设培训班,让更多感兴趣的群众来学习民间传统文化。郧阳四六句不仅保留着本土锣鼓曲和灯歌的特色,而且随着曲艺形式发展,必将源远流长。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春田花花 发表于 2022-5-18 05:54:15

没搞出特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非遗”系列之郧阳四六句 九腔十八调传唱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