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微凉的泪 发表于 2022-5-25 19:06:54

散文,写出生活万千气象

我国古代一向以“诗文”并称,足见“文”的重要性。散文一直是传承民族文化重要载体,唐宋古文八大家自不必说,一本《古文观止》更成为中国人熟知的散文经典读本。20世纪以来,散文更加受到重视,鲁迅说小品文在五四的成功不在小说、诗歌之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散文名家名作辈出,成就斐然,上世纪90年代掀起的“散文热”遍及整个华语世界。近年来,散文不断发生新变化,成为不可忽略的文学力量。

关注历史,更关注生活现实

文学要照亮我们的脚下与未来,离不开历史这面镜子。文化散文用现代意识烛照历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智慧和启示,成为中国当代散文一大景观。

近些年,文化散文气象一新,不一味追求大部头和强知识,更加注重文学性,让散文变得可读可爱。李敬泽散文集《会饮记》写历史文化,但不掉书袋,而是像一个游泳健将一样深入大海畅游,在知识的浪花与天光一色中重温中国古人的智慧风采,充盈着活泼的生命质感。穆涛的文化散文有大局观,注重见识和灵性,给人妙趣横生、意趣盎然之感。还有一些散文不能归入历史文化散文,但文化内蕴丰厚,审美性和文学性得到彰显,如胡竹峰《墨书》将松枝、烟、墨、字帖、砚台、水等意象融在一起,呈现为诗化的人生哲学。

文学不仅要思考历史,更要面对时代,帮助人们及时感知时代变化,思考现实提出的问题。在散文创作领域,“跟上时代”“记录时代”“理解时代”的意识不断强化,关注时代发展和生活现实的散文渐多。南帆的散文紧随时代,写出机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对人的深刻影响,《神秘的机器》《读数时代》《媒体时代的作家》都以深刻的前瞻意识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前途命运。冯骥才一直关注民间文化和环保问题,这在他的《民间灵气》《乡土精神》《世间生活》等散文集中都有体现。田鑫《和解》聚焦进城老年人精神生活和父子相处之道,主张用爱和包容巧妙化解父子间的心结。莫言《请活好,你的下半辈子》、铁凝《珍重身上衣》、贾平凹《愿一生从容安宁》、郭文斌《寻找安详》等都内蕴现实人文关怀,聚焦人的精神世界,关乎心灵安放与幸福人生。

物质世界面貌一新,人类精神世界也在迅速调试。散文这种最贴近生活、最易于对话的文体更加聚焦瞬息万变的现实课题。为解答这些课题,作家们一面感知当下思考未来,一面观照历史获取启示,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以文学独特的敏感作前瞻性思考,体现散文作家自觉的使命担当。

聚焦人生,也聚焦天地万物

进入现代以来,中国文学迈入一个新阶段。文学不只关注私人和小我,更关注众人生于其间的人类社会和博大世界。近年来,散文精神格局走向阔大,宏大叙事得到张扬,伟大情感受到重视。

以深厚情感书写人生百态,有所拓展深化,成为近期散文一大亮点。如写亲情,阎纲散文集《散文是同亲人谈心》从父女和母女之爱写到对他人对众生的温情。刘庆邦《听林斤澜说汪曾祺》与王月鹏《怀念烨园老师》都写师生情,突出知音之感。后者从相知相得中强调知音难觅,前者则从“不是知音的知音”下笔,二者都达到令人动容和深长思之的程度。彭学明长篇散文《娘》在复杂亲情和人性上有所开拓,提出“爱的教育”问题。蒋子龙《故事里的事故》在幽默中有生动,在平易中见新奇,在启示中有释然,满是对世界认识与人生智慧的高度提纯。

把视野从人生延伸到自然万物,散文放开手脚,更接地气,更加及物。张炜《读〈诗经〉》充满葱翠绿意,将大地的丰富柔美写得动人心魂;阿来散文集《大地的语言》写声音、树、草根、海螺声、星光、大海,有一种与天地对语的努力;鲍尔吉·原野《针》让一根针从母亲指间游走,带着线的思念穿行于厚厚的棉被和一个个长长的寂寞日子里;王剑冰《草木时光》沉入乡村节气与草木滋荣,也描写夜色的变幻与永恒……这些作品往往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常中见奇、浅中有深,有着博大情怀和哲思。

一些年轻作家出手不凡,在物和物性中寓于自然之道,进入智慧书写。杜怀超在散文集《苍耳消失或重现》中说:“每一棵植物都是一盏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它的光照里。”北乔《坚硬里的柔软》写戏台、雪、河流、水,在笔锋不断转换中突破思维定式。绿窗《击壤歌》写农事,感悟“根是大地的心灵”。吴佳骏《此岸和彼岸》不只从“人”的角度写“物”,也不是简单拟人化看“物”,而是由“物”出发,让人感受大自然的启示。这些作品突出特点是,强调自然生态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把这种天人合一的体验通过质感通透的语言传达出来,沁人心脾。

关注人生是现代以来散文重要传统,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整个社会对自然生态的重视提升到新的水平,散文也与时俱进。在发挥人的主体性进行能动创造的同时,以谦卑之心、敬畏之意倾听万物之声,感受自然之道,才能获得更多智慧,建构好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社会文化。近年散文在这方面的新成就,既是这种社会文化孕育长大的自然产物,也是促进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化雨春风。

拓展边界,也拓展审美体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逐渐普及,大大降低了写作发表的门槛。这给散文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首先是人们进入一个“全民写作”时代,公开发表的文字量远超人力阅读能力范围;其次是散文边界开始模糊,出处各异、花样翻新的文字使得“散文”这个容器一时难以容纳。

对于散文等文艺文化创造来说,塔基越广阔,就越容易出现精品。不过,互联网这个巨大变量确实给“散文”内涵外延都带来冲击,使散文的辨识、遴选难度增加。对此,我们也要坚持散文特性,即文章内容实有其事,区别于实用文体,具有“情感真实”的审美功能。

互联网散文改变了以往散文由散文作家写作的格局,其突出特点是率性成文,不拘一格,更强调对话感,展现出时代特有的文学特性和审美特点。比如,黄集伟的网络散文将知识、幽默、智慧融在一起,让人在都市匆忙生活中找到片刻雍容和自在。晓月微蓝的网络散文得到不少人喜爱,文字中有欢乐,有悠然,充满“网感”。吴贻影《短短的50米是人生中最漫长的路》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表现力十足。这篇散文在朴素自然中透出人生的思考,也用白玉兰般的美照亮世界人生,显出网络散文独特魅力。

相比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更加“日常”,更贴近现实,加上互联网的助力,更易于普及和传阅。同时,这也意味着它的门槛更低,更加泛漫,有志于散文创作者更需要精品意识,以品质“立言”。用审美熔炼世间万物、人间百态,铸成一把洞察时代生活、开启智慧人生的钥匙,散文才大有可观、大有可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123456811 发表于 2022-5-25 19:11:18

值得学习

小小主妇 发表于 2022-5-25 19:15:18

真正好散文,当代文学中少之又少。几乎沒有精品。

杨柳657 发表于 2022-5-25 19:16:59

转发了

你真美m 发表于 2022-5-25 19:21:45

转发了

小城大爱 发表于 2022-5-25 19:25:35

转发了

shiyan 发表于 2022-5-25 19:31:21

转发了

小雨敲窗y 发表于 2022-5-25 19:37:11

转发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写出生活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