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联二门户橱,体型不大、四腿八挓,只因破损修复价值不大
今天我们介绍一款清黄花梨联二橱,这件柜橱,体型不大、四腿八挓。稳稳当当立于清代鸟语花香刺绣挂屏前。
外观
与一般家具展品不同,此柜小巧而挺拔,仪态端庄、大方,将古典家具之美,静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形制上看,两屉、闷仓带翘头,标准的明式闷户橱,尺寸、比例合度,是造型成功的关键。
水平方向上,两端吊头探出较多,体形显得修长;
纵向抽屉浅、闷仓深、宽阔牙板加敞亮空当,
从上到下逐层增宽,呈现出四平八稳的效果。
橱面攒边打槽镶一大一小两拼板,左右装翘头,看似中规中矩。
仔细观察发现,其边框较窄,明显低于常规水平,
不知是因地制宜的个例,还是某地区特有的造法。
冰盘沿线脚,向下分段内收,至底压边线。
吊头下安宽大角牙,无雕无饰不起线,与正面牙板略有不同,像是缺了一道工序。
腿材外圆里方、起边线,枨子素混面起边线,与腿子线脚交圈;
上枨中间安短柱,左右设抽屉两具;
抽屉脸光素,挂铜吊牌用于开合;
两枨间装独板立墙,以黄花梨天然纹理装饰。
正面牙条甚宽,壶门形起伏明显,延边起皮条线,
轮廓流畅、自然,是体形优美的另一个原因。
结构
橱面两侧,大边用透榫,上装翘头,下安顺向牙条封堵,构成完整四面轮廓。
抽屉层与闷仓右侧帮用整板,左侧帮拼了一小条,接缝被牙子遮挡,
图片上所见上深下浅的一条界限,其实是橱面边缘投下的阴影。
底枨下安宽阔牙条,一木整挖而出,旁边用料还这么奢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联二橱背面,施底枨一根,装两拼板,甚为简洁。
外圆里方的腿子起边线,其中的一条末端破损,还有一道纵向劈裂,从加工过的直角边来看,木料本身缺陷的可能性较大。
看完外观,将抽屉拉出,借助手机电筒,照亮了平常看不见的内部结构,闷仓里原来是这样的。
橱内腿足间安横、顺材,高度与正面上枨平齐。
两根通长顺材做轨,外侧各加一根略高的短材,
用于限制抽屉滑动时晃动,结构与一般抽屉架无异。
内部空间分两层,上部留给两具抽屉,下方通长位置被封闭起来,
中间无隔板阻挡,可存放物品远多于抽屉部分。
斑驳、老旧的表面,显示出曾经经历了不短的岁月。
闷仓没有直接的出入口,又不引人注意,私密性不错,金银细软放在里面,是不是很有安全感?
或许这就是人们创造闷户橱器型的原因。
联二橱底部,闷仓底板却没有穿带承托,仅靠边枨槽口装卡,难保不受力脱落。
另外,一根加固的白木方材比两条腿子还粗,显然是后来临时修整的权宜之计。
破残修复
明式家具盛行于明及清前期,自清中期以后,京城贵紫檀、红木而贱花梨,
黄花梨家具被轻视,改制、染色等情况屡见不鲜。
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人喜欢上了黄花梨家具,
民间精品开始漂洋过海,掀起黄花梨收藏第一次高潮。
改革开放以后,国际收藏品市场需求迅速扩大,老家具收购、修复、贩运产业链形成,黄花梨家具自然是主要目标。
经过三四十年地毯式搜索,明清黄花梨遗存几乎被发掘殆尽,连破残的家具也变得稀缺。
在此过程中,黄花梨价格一涨再涨,拼凑、修补而成的家具也身价不菲,
各种修复手法层出不穷,清黄花梨联二橱就具有代表性。
我们知道,家具收藏品修复,不再以使用为主,外观漂亮才是第一目的。
看不见的闷仓底部,用白木简单处理,这是相对早期的特点,那时候的黄花梨还不像现在这么值钱。
里面看不见的地方,修不修理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抽屉架右边滑轨、挡板皆无,并不影响外观,也不妨碍偶尔拉开来看看。
老家具时间久了,构件缺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联二橱正面吊头下的牙子,早就不见了踪影,现在所见到的应该是后配,其理由如下。
首先,正面吊头下牙子光素无线脚,和中间壶门牙条沿边起线的造型特点不符。
其次,背面两边牙子边缘与正面中间牙条线脚一致,说明前面光素者非原装,而是后来再造的结果。
有修有配,黄花梨联二橱不再是原汁原味,不过其估价也不高,仅1.5至2万美元。最终,它以2.2575万美元成交,约合15.8万元人民币。
十八/十九世纪 黄花梨联二门户橱
尺寸:83.2×94.6×48.2cm
拍卖会:邦瀚斯纽约
拍卖成交:15.8万元人民币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不错[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