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勇:25载风雨同行路 甲子风帆再起航
图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勇接受电池中国网专访——电池中国网独家专访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勇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其前身保定蓄电池厂始建于1958年。随着2018年的到来,风帆进入自己第60个发展年头。回首风帆的发展历程,从“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建成的国家重点项目,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洪流中的铅蓄业龙头,再到能源革命中新能源事业的中坚力量,风帆伴随着共和国的长大,见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主品牌不断奋进的缩影,是中国电池业发展的“活化石”。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和电池中国网采编组在风帆的甲子之年走进风帆,独家专访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勇,为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风帆,和大家一起感受走进新时代的风帆。
图为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勇接受电池中国网专访
李勇,高大魁梧,充满睿智,典型的北方汉子,这是李勇给电池中国网采编组一行的第一印象。简单寒暄后,这位风帆的老总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自1993年大学毕业后,李勇便进入风帆工作。今年是李勇在风帆工作的第25个年头,他也见证了风帆近25年发展的风风雨雨,而这25年也是风帆在改革大潮中腾飞的黄金时期。在谈起自己早年的经历时,李勇兴奋中似乎流露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羞涩。他说自己从小就痴迷于舰船,所以高考时未加思索就填报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但毕业后却进入了和造船毫不相干的铅蓄电池业,机遇巧合走进了风帆,曾经一度还让他有些迷茫和不甘。
“1993年毕业以后,我进入到风帆。经过实习,我留在了这里,当时我主要负责产线的技术改造。”李勇说道。
1993年,正是“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不久,我国改革开放步入关键的转型期,市场经济活跃,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飞速增长,进口汽车逐渐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这一切在为风帆的铅蓄电池业务带来了广阔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挑战。
“我们现在将铅蓄电池分为四代:第一代就是使用胶壳的普通铅蓄电池,第二代是使用塑料壳的干荷铅蓄电池,第三代就是常见的免维护电池,第四代是我们所说的车辆启停电池。我最初在风帆的工作就是负责对电池产线的改造。”说起技术性话题,李勇有些激动,他如数家珍介绍起了风帆的技改之路。1986年风帆便开始了自己的一期改造,引进了两条意大利技术生产线,一条澳大利亚技术生产线,这三条生产线在当时具备了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后续风帆干荷电池持续的产能释放打下了技术基础。“进入上世纪90年代,风帆主要是对生产装备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扩大产线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将生产方向延伸至免维护电池领域,对下一代电池产品进行探索,而且在当时,风帆就已经开始有小批量的免维护电池产品供货。”李勇说道,“可以说在几次铅蓄电池产业的变革,风帆都站在了国内前列。”
“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是上世纪90年代国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风帆汽车电池的热销。风帆尝到了产业变革的甜头,通过技术改造,风帆在生产效率、成本把控和产品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使得风帆的产品一推向市场,便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效益。
2000年,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风帆改制成股份制公司。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洗礼,作为一家老牌军工企业的风帆在国企改革中脱胎换骨,以全新的面貌,进入新世纪。2004年“风帆股份”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这也宣告风帆做好了迎接21世纪市场挑战的准备。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勇也来到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我走上管理岗位是在2000年。通过岗位应聘,我成为组装车间的副主任。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风帆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风帆不仅面向市场推出了新一代产品,同时还建设了保定清苑分公司,在产能上比过去翻了一番。可以说,在这个阶段中国的企业大踏步前进,风帆也是时代的受益者。”李勇对电池中国网表示。
“我认为风帆在汽车铅蓄电池业中能取得当前的市场地位,主要是得益于企业对军工品质的坚持,可以说这是风帆人的一种情结。从苏联援建、百废待兴,到35周年阅兵式上,海陆空三军全使用风帆的蓄电池,这是风帆人的一种骄傲。在新的时代里,我们没有丢掉老一辈风帆人的精神。在军工基础上,风帆对市场更加重视,加强品牌建设,对市场变化灵活把握,矢志不渝地坚持技术创新,才成就了今天的风帆。”李勇自豪地说道。
走进新时代,对于风帆而言,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近年来,随着新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风帆再一次走向了时代变革的十字路口。如何迎接新技术挑战,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继续扬起风帆,勇敢前行,成为摆在李勇这一代风帆人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锂电产业,风帆这个“老牌”铅蓄电池企业有着自己的市场研判。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角度来看,从传统的燃油汽车,到启停系统,到混合动力,到插电混合,到纯电动,我们认为要实现汽车动力系统的彻底转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当然这中间也存在几种技术并存的局面。这种情况下风帆的决策是持续追踪热点技术,但要有重点地推进产业良性发展。就目前而言,风帆在启停系统、48V系统和纯电动系统上都有涉及,但风帆认为下一步产业化重点应当是48V系统,这是我们对市场的一个研判。今年风帆的48V系统工程将会投资完成,相信将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有所建树。而且新能源汽车的弱电系统中,还是需要铅蓄电池作为辅助,短期内在汽车领域,锂电业并不能对铅蓄电池业产生严重的冲击。”李勇对电池中国网表示。
李勇认为,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铅蓄电池技术还在进步和发展之中。随着铅炭电池、双极性电池的产业化发展,铅蓄电池业将迸发不一样的火花,未来将大有可为。“再者,铅蓄电池技术较为稳定,回收渠道也比较完善,铅蓄电池是污染品的想法是一个误区。我国从2011年开始就对铅蓄电池行业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国内上规模的铅蓄电池企业,在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方面都是世界一流水平,从制造环节来看和以前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来看,锂电池技术路线还没有进入相对的稳定期,锂电池的回收成本远超过铅蓄电池,发展新能源企业要怎么走还需要企业冷静地思考。”李勇对电池中国网表示。
2016年,风帆经历了重大重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统一的动力资产平台正式浮出水面,“风帆股份”正式更名为“中国动力”。而风帆也成为“中国动力”整合过程中化学动力领域的中流砥柱。2017年12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转让至风帆。有着和风帆相似背景的淄博火炬,同样在铅蓄电池业务领域见长,但与风帆在汽车电池领域较有建树不同的是,淄博火炬在牵引用、固定用铅蓄电池产品的开发设计与生产领域有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火炬牵引系列铅蓄电池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量配套电动叉车并出口世界多个国家。而通过此次整合,使风帆迸发出了新的时代活力。
“和淄博火炬的融合,这其中包括双方技术的融合、产能的融合和销售渠道的融合,为风帆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双方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李勇对电池中国网表示,“刘宝生董事长说过,以前风帆要做到‘知名’,而现在我们要向着世界前列进发,和淄博火炬融合使得风帆得到补强,无论是产能结构还是生产技术,亦或是销售市场,双方都可以完美地互补。”李勇说道。
新的形势诱发了新的思考,特别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雄安新区的设立,“双积分”管理办法的推出,让敏锐的风帆有了新的思考。
“公司一些既定规划将进行调整,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形势出现了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和淄博火炬的重组,风帆的实力得到补强。就目前来看风帆已经形成了铅蓄电池、工业电池、锂电池和循环回收四大支柱,特别是公司新增加的回收循环业务,已经步入正轨。风帆在产品上率先加装了二维码追踪系统,让风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都有据可依。”李勇对电池中国网表示。
同时李勇表示,目前这一市场形势的变化,主要是“双积分”管理办法颁布后,国内车企对于启停系统的市场需求产生了变化。“由于‘双积分’管理办法颁布,国家对汽车的碳排放管理趋严,车企为满足燃油车积分的相关规定,纷纷向启停技术转型。风帆有着优质的启停系统供应链,得到了国内车企的青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风帆在积极做着相关环节的调整。”李勇对电池中国网表示。
李勇说自己在风帆工作了25年,见证了风帆的长大,也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风帆所取得的成就,能参与其中他感觉无比欣慰。他说风帆的六十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坚信风帆的下一个甲子将会有更新、更高、更强的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