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青岛即墨古城
□本报记者 张晓帆本报通讯员 张敏
本报实习生 刘凌青
自6月29日“悦即墨,夜古城”活动开启以来,青岛市即墨古城日均客流量超过2万多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60%为外地游客。这座“有内涵,会讲故事”的文化古城,通过精准定位、精致建设、高标准运营和完善配套,华丽转身为游人如织的新晋网红打卡点,正成为青岛乃至山东文化旅游的新名片、新地标。
先说定位。即墨古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已有1400多年历史。作为一种城市“再造”,从2013年改造项目启动到2018年11月全面开放,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成为青岛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围绕“青岛之源、文化聚落、时尚之都”区域文化承载地的目标,即墨古城致力于打造一座有生活温度、商业热度、文化深度的古城。
“古城并不是完全的旅游景区或商业街区,它既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商业的街区和休闲的空间,既有传承的使命,又有文旅的功能。”即墨古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解选本认为,即墨古城遍访全国几乎所有的古城后,决定顺应大趋势,建设跨界融合、满足旅游和消费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旨在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促文。
再说建设。即墨古城整体布局为“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有儒家传统文化承载地即墨文庙,有记载明清以来功德显著的人和事的牌坊街、学宫、县衙、鸭绿池戏台等公共建筑分布其中,实现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还有运营。一个活动,搞活一座城。文旅项目需要凭借强大的欢乐制造能力和契合当地文化的能力,才能把消费趋势和外部市场环境结合,作出“超级流量”产品。“古老的外表,时尚的内心”,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时尚活动是即墨古城强大吸引力的内核。
即墨古城放眼全省全国汇聚优秀文化素材,用现代传媒推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讲好即墨故事。以传统建筑为载体,即墨古城举办了多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学童开笔礼、成人礼、“中国文化大讲堂”等传统文化活动;同时举办即墨大鼓、柳腔、胶东秧歌等暖场活动300余场,保证了月月有内容、周周有活动,甚至每天都有一两场小活动举行。
配套。品质商家和多样的购买选择能提供丰富的消费体验感,是留住客人和商家的重要因素,即墨古城运营之初就坚持“烟火气、市井味”,发展接地气的商业,汇聚“吃、住、行、游、购、娱”多要素。
“民以食为天”。今年以来,古城将美食类项目摆在招商重要位置,大幅度增加零售类、小吃类、体验类外摆摊位。今年,即墨古城获批山东省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随着《青岛市即墨区“国际时尚城市建设攻势”作战方案》,古城内将会建设更多带乐队的音乐酒吧,在古城内打造“网红”小吃街,持续释放时尚创意。9月7日,山东省商务厅主办的“金秋美食月”暨首届齐鲁厨师艺术节将在即墨古城拉开帷幕。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即墨古城挺好,除了吃的不行,没啥可玩的,其他都还行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