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个从放牛娃到皇帝的传奇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从小家贫,给地主放牛。有一日,他带着一群放牛的孩子,实在是太饿了,就把一头牛宰了,然后吃了。怎么交代呢?小伙伴们都在发愁,朱元璋说:“别怕,这件事情交给我。”他将牛骨埋好,把牛尾巴插进石缝里。回到村子,他告诉地主:“不好了,小牛钻进石头缝里啦!”地主不信,把他毒打一顿。朱元璋虽不能放牛了,却赢得了小伙伴们的钦佩。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他的家乡淮北发生了一场旱灾,随后发生了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母和兄弟都饿死了,甚至没有一处可以下葬的地方。多亏邻居大爷刘继祖给了块坟地,他用一件破衣服,将他的家人安葬了。为了找口饭吃,朱元璋进皇觉寺削发为僧。寺里僧多粥少,住持只得让众人四处化缘。
朱元璋身背瓦钵,敲着木鱼,走遍安徽、河南等地,饱尝了风霜和血泪。
1352年的农历三月初一,濠州(今安徽风阳临淮)城外一群人正在看热闹。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和尚被起义军绑了起来,因为他被起义军认为是“奸细”。
起义军元帅郭子兴见这和尚衣衫褴褛却身强力壮,脸上没有一丝慌乱。得知他是前来投奔的,并非元军奸细,连忙给他松绑,收为步卒。这和尚正是朱元璋,这年他25岁。
朱元璋因打仗勇猛,很快就被提拔为一名将领,郭子兴更是把马氏许配给了他。1355年,郭子兴因病去世,其子、副将相继阵亡,朱元璋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导人。
当时形势是有利于朱元璋的。北方的刘福通正指挥红巾军与元军主力作战,长江中、下游又有徐寿辉和张士诚等人响应,所以朱元璋的队伍没有遇到元军主力的进攻。
朱元璋不失时机采取许多措施,使自己的力量迅速发展起来。攻克定远后,朱元璋采纳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的朱元璋趁势而为,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以求快速发展自己的势力。建议,攻取集庆(今南京)作为根据地。在进军滁州(今安徽滁县)途中,接受李善长“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的主张。
名儒朱升在朱元璋面前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要加强后方的军事力量,发展农业,而不是为了称王。朱元璋大加赞赏,一一实施。
朱元璋整顿军纪,赏罚分明。每取一城,都要贴出告示,不许滥杀掳掠百姓,否则,格杀勿论。
杭州之战,主帅李文忠不在民宅,在城楼上睡觉,一名士兵因为私吞平民的锅碗瓢盆而被砍头。因为军令森严,不少城市都投靠了他。胡大海的儿子违反了朱元璋的律法。
胡大海还在前线,他不能杀了他。朱元璋勃然大怒,说道:“我宁可胡大海造反,也不能违逆我的旨意!”因为严格的法律,部队才能做到令行禁止。
朱元璋还注重分化敌人,以信服人。1356年攻打集庆时,元将陈兆先战败投降,所部三万余人不知被如何处置。为了解除降兵疑虑,朱元璋从中挑选五百名健壮者带回自己营房。
夜里让这五百人睡在自己周围,却不留一个卫士。朱元璋脱下战袍,酣然大睡一觉到天明。第二天,这五百人非常感激朱元璋对他们的信任,攻城时个个争先,其余的降兵也安心为朱效力了。
朱元璋在占领集庆后,因其农民阶层的限制,逐步转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在对张士城的讨伐中,把农民起义称为“妖”,是“杀戳士夫,茶毒生灵”,表明他已站到地主阶级立场上说话。他保证把土地财产“归还”地主所有。他还派人将起义军领导人“小明王”沉在江中。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就这样,一个放牛娃成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