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一地的岁月 发表于 2022-7-5 07:53:54

玻璃丝论证斜卷结起源——中国结文化 附冰花结教程

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中国结的书,作者说斜卷结又叫西洋结,是西洋人发明的。随后我去问网友,很多人表示并不清楚斜卷结出处。那么斜卷结到底是不是西洋结呢?在给出答案前我们来聊一聊玻璃丝。

说玻璃丝估计记得的人不会太多,但是如果看到实物相信大多数网友都会要感叹:原来是它呀!玻璃丝是一种塑料制成的有着玻璃质感的,有点像龙口粉丝那样透明的柔软的绳子,颜色艳丽且丰富,我们小时候经常用它扎头发,就跟小白菜的红头绳一样,从五十年代末开始红遍全国,90年到两千年才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我不知道你们那里叫什么,我也记不得小时候它叫什么名字,只记得读初中的时候,班上同学都会买好多这样的绳子,编手链,虾,小花、十字架等等小物件,挂在钥匙扣上,稀罕的不得了。那时候就跟一股风一样的,没有什么教程,也不知道是谁开始的,大家口口相传,课余时分女孩子都会聚在那里编。我那时候比较笨,学了那么久只分清楚了单向平结合双向平结,然后编成手链、杯子套,宝贝的很。

那时候大家只会编,却从来不会去问它叫什么,是什么结!再后来不知哪天开始,也许是中考?或者再晚一点,它好像是突然一下从我身边消失不见,最终剩下的记忆只有读书考试工作。如今再回到结艺世界已过去了十余年,而这些我们小时候的记忆突然变成外来文化?这一件件带着浓浓历史气息的作品,竟然有人瞧不见?或者是他们选择性失去记忆?如果你确实没有见过那么就拿着这些照片问问你的父母奶奶辈,他们是否记得。

随着社会发展,玉绳因它可塑可染可画等强大功能,渐渐替代了玻璃丝的存在,成为编绳的好材料。历史从玻璃丝淡出我们生活也不过几十年,人们就忘记了曾经的往事。我不知道那本书是如何出版的,又误导了多少人,或者又有多少人觉得无所谓。

(图中花盆也是玻璃丝编的,是一位网友的母亲在七十年代带她回北京探亲看见其表妹编玻璃丝,便央着表妹要了两盆宝贝至今。)

关于斜卷结最早的出处,李钉老师做过详细介绍:斜卷结的线迹走绳路径,与刺绣针法中的缠针绣相似,是一种类似大片蜘蛛网状的针法,在一根主线上绕两圈,形成表面线的缠绕结构与斜卷结是完全相同的,这种技法几百年前就有,它是宫廷刺绣中的一种。李钉老师认为,斜卷结原本就是中国绳结艺术中的基本编绳技法,只不过把线换成绳,脱离绣布的限制而已。

最后我依然想用李钉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往日的经历与编绳情感的许多故事,我们这些过来人不说,怕是没人告诉后人了!竟然会有人把斜卷结当西洋结,这就好比让自家的孩子认错了老祖,不是罪过吗?无论是传承古代的,还是后来创新的,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劝个别人别不懂装懂,把传承搞乱。我们这代人观念理不清楚,到后辈就更说不明白了!热爱绳子,就要懂绳子,不单指绳子本身,也包括与绳子有关的那些事。

附冰花结教程: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人鱼线 发表于 2022-7-5 07:58:11

Today 发表于 2022-7-5 08:00:30

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绳结艺术,说什么都要扯到外来文化吗?只要跟中国相关,我只选择相信自已人给的解释。不要相信外来的误导。

偶沾衣袖久犹香 发表于 2022-7-5 08:05:15

看不懂啊?能再详细的说明吗?谢谢了!

小城大爱 发表于 2022-7-5 08:06:57

这个我是我妈妈她们那个年代小时候的玩意,四五十年代生的人都会,实心油线编的

人生苦短何须 发表于 2022-7-5 08:08:00

我们这里叫胶丝,各种颜色都有,不过现在没有卖的。我觉得它编东西要比现在的尼龙绳好,结尾不需要火烧。而且编的东西很自然。

眼角微凉的泪 发表于 2022-7-5 08:14:00

虾,鱼小时候编过,现在全忘了,求教程

忆困血馆闻 发表于 2022-7-5 08:18:28

前段时间买了本书来研究,简单点的还行,复杂了就看不懂了

迎风撒尿手插兜 发表于 2022-7-5 08:21:23

记着我们叫它塑料电线来着,学着编好些东西,现在都忘光了??

普通女青年 发表于 2022-7-5 08:25:06

编玻璃丝玩意的时候我上小学,后来就用玻璃丝编杯子套,但需要攒很长时间的零花钱,才够买所需玻璃丝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玻璃丝论证斜卷结起源——中国结文化 附冰花结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