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N0033 发表于 2022-7-6 07:26:43

历史上被误解严重的四个皇帝:曹操、曹丕、隋炀帝杨广、李治

人,似乎有一个通病,在讨论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会走向两个极端:第一,一味吹嘘,似乎这个人就是一个盖世的侠客,绝世的英雄;第二,一味贬低,似乎这个人一无是处,从骨子里都是坏的。
曹操

曹操虽然一生没有称帝,保留着自己汉室之臣的身份,但是,在其死后,其子曹丕继位,追曹操为武帝,因此,在后世才会有魏武帝这个说法,姑且,我们也将曹操归为帝王之列,的确,他虽非帝王,却有帝王之权,汉献帝不过是其掌中之摆设。
对于曹操,历史评价不一,不过,多以“贬”为主,甚至在戏曲之中,曹操的角色就是一个丑角,一个奸臣形象,脸上要画“白”。
但是,近些年来,对于曹操的评价,似乎也越来越正面,认为曹操乃是一代枭雄,或者更有甚者,认为曹操才是三国乱世中的“一代英雄”。

果真如此吗?
曹操乃是宦官之后,少年便不学无术,任性好侠,总之,在外人看来,他就一无是处,注定一事无成,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有几个人却对曹操评价不错,甚至,在当时的人看来,似乎还有些荒诞:

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后来,曹操通过“举孝廉”走上仕途,试图用严格的律法来抑制豪强,但是,当时的问题出现在朝堂之上,任由曹操有心,却也无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随后,黄巾起义,董卓乱权,群雄并起,曹操也趁势而出,走上了他一生的争霸之路。
曹操虽然在争霸,但是,毕竟打得是东汉正统之旗号,因此,曹操实行的一系列举措,对于一统北方,稳定北方,还是有好处的:比如加强集中朝廷的权力,抑制豪强,唯才是举,打破了豪门大族对上升通道的垄断,他也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盐铁实行官卖等等,他也很注意减轻百姓之负担。

毫不掩饰地说,在曹操所征战的区域内,或者说,相对于他消灭的军阀来看,曹操肯定比他们要好上许多,在曹操的领域之下,相对而言,政治算是比较清明,社会风气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转,经济略微恢复了一些,对于百姓的压迫没有那么严重。
这的确是好的一面,但是,曹操之所以在历史上备受争议,不仅仅是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代权臣,所以被历代士大夫和统治者所不喜。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曹操不为人知的一面,曹操的屠城之举,而这些,应该不是污蔑,毕竟史笔如铁:
1、屠彭城
由于《三国演义》的存在,对于曹操屠彭城,其实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其实,曹操并不只是屠了彭城,而是在征伐的过程之中,将路过的傅阳、取虑、睢陵几个城池,全部给屠了一遍。
2、雍丘
这是在兴平二年屠的。
说实话,纵观三国历史,或许唯有曹操屠城最多,不只一次,比如,他灭了袁术之后,就屠了雍城,其后,还有多次,比如柳城,比如河池等等。
在正史之中,所记载的,就有数次之多。
所以,那个号称心怀天下,忧虑苍生,一心想要恢复大汉王朝的曹操,在自己的诗里,多是政治抱负,但是,关于他屠城的记录,永远是抹不去的,当然,曹操似乎也没有想抹去。
死在曹操手里的名人其实也不少,比如华佗,比如孔融,比如杨修等等。

曹丕

由于《三国演义》和七步诗的故事,让人们总是觉得,曹丕十分无能,只会哭,而且兄弟相残,几乎是大大的恶人,似乎是罄竹难书其罪行了。
不过,曹丕的确有另外一面,他虽然篡位了汉献帝,夺了大汉江山,但是,实际上大汉王朝的确已经名存实亡了,历史之上,赵匡胤不就夺了后周的江山吗?
事实上,曹丕对汉献帝其实不错,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并且,汉献帝见了曹丕不用行礼,而且,山阳公在自己的地界之内,一切都按天子礼仪行事,其实,汉献帝在做了山阳公之后,应该不同提心吊胆,甚至,还过得十分舒适,因此,他比曹丕活得久,曹丕死后,他还在。

山阳公去世之后,曹丕的儿子曹睿也给汉献帝帝王之尊,献帝这个号,就是曹睿想出来的,青衣客不觉得有讽刺意味,毕竟,献代表了聪明,而且,最终以天子礼下葬。
说实话,对于前任皇帝这么优待之人,也就只有赵匡胤对待柴荣的子孙了吧。
其实,曹丕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时期,才消除了北方的割据势力,真正实现了北方的一统,并且,国库十分充实,重视教育,重视礼乐等等,而且,他也征伐过东吴,若不是有疫病,这哥们儿绝对差不多可以横扫了东吴,东吴几乎是全败了。

说实在的,在历代帝王之中,曹丕也绝对算得上一个中上的皇帝了,而且,从他采取的各种举措来看,是一个十分有理想的皇帝,无论是重视文教,还是重视人才,以及重修太学,还有息兵、轻徭薄赋等等举措,都是不错的。
很多人觉得,曹丕在文学上不如曹操,更不如曹植,但是,同为建安七子,曹丕真的有如此拉胯吗?
也许他做诗,的确不如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但是,人家曹丕是文学批评之的鼻祖啊,就凭借这一点,足以自豪了。

隋炀帝杨广

在古代昏君之中,隋炀帝往往和纣王是并列的,那绝对是排在第一序列的。关于隋炀帝杨广的劣迹,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是演义都有,我就不一一叙说了。
我只想说,其实,隋炀帝做的那些事情,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李治,都在做,只不过,隋炀帝玩脱了。

关于这些,便不讨论了,只是讨论一下隋炀帝的其他方面,那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1、隋炀帝喜欢读书。
隋炀帝不仅仅喜欢读书,还喜欢保护书,甚至,在隋炀帝时期,建立了历史上最大的国家藏书馆。不仅如此,隋炀帝杨广还亲自主持了31部书的编纂,达到17000卷。
而且,隋炀帝的文采不错,除了南唐后主李煜那个怪才之外,几乎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后代文人对隋炀帝的诗,做过如此评价: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2、隋炀帝编的《大隋律》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隋炀帝这个家伙从还没有做皇帝时,就是一个坏到骨子里的家伙,一做了皇帝,便胡作非为,逼得人们无法生活,最终不得不一起来将他给推翻了。
事实上,他一上台,就认为父亲隋文帝时期的律法过于严苛了,应该实行宽政,因此,在《大隋律》中,甚至废除了连坐之刑,在他看来,一个人犯罪,其他人被牵连,实在有些无辜,不通情理啊,即便是谋反之罪,也被他废除了连坐之罪。
这绝对是一个创举啊。
而且,他做了皇帝之后,直接将其父亲定得徭役起征年龄从20岁推迟到了23岁。
可惜,到了唐朝之后,这个连坐罪又给恢复了,甚至到了大明王朝时,朱棣更是搞出了株连十族的事情。

3、开创科举
这个影响了一千多年的制度,给所有读书人上升通道的制度,就是隋炀帝开创的。
4、人口和粮仓达到了鼎盛
隋炀帝时期,人口鼎盛,即便是大唐盛世,也没有恢复到隋炀帝时期的人口,并且,隋炀帝时期,粮仓之中的粮食,在某些大的粮仓,一直到了贞观二十年,都没有吃完。
青衣客看来,从隋炀帝的很多举措上来看,他的确是想做一个好皇帝的,但是,也许是他太顺了,所以,拥有着超级强的雄心壮志,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才导致后面一切都崩塌了,事实上,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绝非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
最终,这些成果,都被唐朝享受了。
其实,隋炀帝是不是真的很不堪呢?如果隋炀帝真的很不堪,那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何在隋炀帝死后,打着为隋炀帝复仇的旗号,开始动手了呢?这样不会适得其反吗?

青衣客最后想说
其实,我们误解的帝皇还有很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在很多演义当中,李治不仅懦弱,而且笨,很无能。
其实,他父亲开创了贞观之治,那可是古代帝王的标杆,而他妻子是唯一的女皇武则天,都是光芒太盛,因此,才会让人忽略这个人物。
李治若是没有半点手段,怎么会轮到他一个老九来做皇帝?他做了皇帝之后,如果真的软弱,又怎么会娶了武则天?又怎么会继续他老爹的事业,而且最终功成了?并且,他还继续了隋炀帝的事业,真正做到了,消除关陇贵族的隐患。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时光如水 发表于 2022-7-6 07:32:29

李治我不服,太坑了

求个妹子 发表于 2022-7-6 07:34:11

历史人物不可能走极端,人性是复杂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被误解严重的四个皇帝:曹操、曹丕、隋炀帝杨广、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