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一偏远小乡20年走出三位党代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10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通讯员 朱江)鄂陕交界处,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乡镇——革命老区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有了新传奇,20年来连续产生三位全国党代表。今天上午,从这里走出的85后大学生村官翁新强作为二十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启程赴京前夕,两位老代表胡安梅、魏登殿专程到村里的五味子、烟叶等特色产业基地,与他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叮咛嘱托。
今年48岁的胡安梅来自桃园沟村,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8岁的胡安梅从倒在村里教学点讲台上的父亲手中接过教鞭,成为一名山村教师。收到社会捐款后,胡安梅没有先去还家里欠下的债,而是设立教育基金资助当地贫困学生、民办教师和贫困户。这位每次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都要流泪的女教师说,“学生成才是最高奖赏”。
68岁的魏登殿家住坎子山村,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1975年,这位21岁的回族小伙放弃部队安置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挑起村党支部书记重担,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千锤万凿开出走出深山之路,让一个穷山村变成“头顶金银山,脚踏米粮川,洋芋堆成山”的富裕村。他常讲,“认准的事,再难也要干成”。
听着两位老代表故事长大的翁新强今年34岁,是新当选的党的二十大代表。八年前,这个走出大山的名校毕业生放弃27万元年薪返乡创业,在村民支持下当选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发展五味子产业,辐射鄂陕两省三县18个乡镇的60多个村,用知识创造财富。这位85后“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分享,“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一刻也不想等”。
地处鄂西北边陲的湖北口回族乡,缘何接连产生三位全国党代表?
“肥沃土地,能长出壮苗;红色基因,会代代相传。”在湖北口回族乡党委书记高南品看来,根源在于这是一片民风淳朴、民族团结的红色沃土。1935年初,红二十五军主力来到这里,发动群众建立起乡、村苏维埃政权,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47年这里成为湖北解放最早的地方。“湖北口回汉一家亲,在红色文化浸润下,基层党员干部争做红色精神传承者和践行者,三位党代表接力跑背后,是红色基因不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启程赴京前夕,在小新川村的包菜特色产业基地,翁新强(右1)、魏登殿(右2)、胡安梅(左2)与湖北口回族乡党委书记高南品(左1)交流种植心得。张梦/摄
责任编辑:李新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