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教授aaa 发表于 2024-5-27 16:58:17

性骚案办成了谋反案

#精品长文创作季#

大唐永徽三年(652),唐高宗李治接到了一则劲爆的消息:高阳公主被非礼了。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的爱女,唐高宗的姐姐,早在贞观年间就已嫁给名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为妻。这次公主被非礼,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高阳公主的侍女交代,非礼公主的不是旁人,而是房遗爱的长兄房遗直。同时,进宫汇报之人还向唐高宗透露,房遗直自从成为房氏大家长后,就不时与一些阴谋分子厮混,私下里经常发表一些瞧不上唐高宗的言论,实属大不敬。


房遗直莫名被弟媳控告非礼,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取得唐高宗的信任,他当即进宫举报高阳公主私窥天象,意图谋反。不仅如此,他还给唐高宗带去了一则更震撼的内幕消息——房遗爱曾与薛万彻密谋:“若国家有变,当奉荆王(李)元景为主。”


薛万彻是唐初名将,以勇武著称于世。他是丹阳长公主的驸马,也就是唐高宗的姑父。假如此事属实,那性质可比公主遭非礼、房遗直妄言恶劣多了。话不多说,唐高宗马上命长孙无忌全权跟进。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106f658321194f44b2b76632d3bc2bae~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j6EZ%2BTeCbafQLP9yjpicZ3KTjM0%3D
大唐勇将薛万彻。图源:影视剧照


于是,一桩带有八卦性质的家庭内部性骚扰案,由此演变成了十恶不赦的高阳公主、房遗爱夫妇谋反案。此后,在某些人有意无意地操控下,它还升级为针对唐初宗室的政治大清洗。


01



对于高阳公主被房遗直非礼的控告,唐高宗显然是不信的。


毕竟,早在贞观年间,高阳公主与玄奘徒弟、高僧辩机偷情之事,就曾闹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是唐太宗及时赐死了辩机,这桩皇家风流韵事才总算没造成更坏的影响。可见,高阳公主的风流早已声名在外。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05aa3e9e6d04a548d2994f2d9ab4d57~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ybpr9i2%2FF2Jt62hCX5LyFMeiUJQ%3D
高阳公主与辩机。图源:影视剧照


不过,作为唐太宗的爱女,高阳公主又是不幸的。她生下来就注定要和她的姐妹们一样,成为父亲联络革命友谊、笼络世家大族的联姻工具。高阳公主一成年,唐太宗便迫不及待地将其许配给宰相房玄龄的二公子房遗爱。


房玄龄智谋双绝,与杜如晦合称“房谋杜断”。但房遗爱除了姓房,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点遗传其父的足智多谋。史载,他“诞率无学,有武力”。就是说,智商不高,除了力气大点,别无优点。这样的人,自然难入高阳公主的法眼。


如此,高阳公主初嫁房家,就出现了事事不顺心的场面。为了给自己找补回一些尊严与乐趣,她不仅大胆地跟和尚们谈恋爱,更是经常在家给房玄龄夫妇“摆谱”。偏不凑巧的是,房玄龄的夫人范阳卢氏是贞观年间有名的“河东狮”,并不好惹。据传,唐太宗当年为犒劳房玄龄的辛勤付出,曾赐给他几个美女。结果,房玄龄却吓得瑟瑟发抖,声称把她们带回家,自己的妻子一定会生吞活剥了他。唐太宗不信,遂召卢夫人进宫,同时赏给她一杯“毒酒”,要她在死亡和许夫纳妾这两条路上选其一,卢夫人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高阳公主在宅斗方面不是卢夫人的对手,找和尚谈恋爱又不被世俗所允许,思来想去,只能将目标放到房遗爱身上,极力撺掇他去争家产、充老大。


于是,房遗爱的大哥房遗直就成了高阳公主必须除掉的眼中钉、肉中刺。


唐太宗曾封房玄龄为梁国公,待遇等同郡王。按规定,房玄龄去世后,爵位应由嫡长子房遗直继承。但,这样的约定俗成,不被高阳公主认可。房玄龄刚去世,她就在房家摆开战场,拿出皇家公主的声威,怂恿房遗爱勇夺原本属于长兄房遗直的爵位。房遗直不得已,主动上书告知唐太宗公主在房家胡搅蛮缠的前因后果。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60cac31afa84852935abbb95ce2e6d5~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raSgrZ1qRfR1lnWLEBVLVEVEewk%3D
唐朝名相房玄龄。图源:网络


唐太宗得知后龙颜大怒,把高阳公主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禁止她插手房氏爵位传承大事。


但唐太宗驾崩后,高阳公主又开始折腾了。她找到了即位的唐高宗,请求将房遗直踢出房家。唐高宗为人虽不如唐太宗果断,但其本人也以宅心仁厚著称。为了顾及高阳公主及房家人的面子,唐高宗一纸调令将房遗直、房遗爱分别发配到山西隰州(今山西省临汾市隰县)、湖北房州(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做刺史。


高阳公主却仍不死心,在消停了一段时间后,径直控告房遗直非礼自己。这才有了开篇高阳公主与房遗直互咬的事。


02



唐高宗把案件交给长孙无忌处理,多少有点大材小用,但长孙无忌是皇帝的舅舅,自家人处理家务事,也算顺理成章。高阳公主的个性,长孙无忌显然是很清楚的。这起家庭纠纷案,审理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从一个层面来看,既然唐高宗把这种小事委托给一位托孤大臣跟进处理,显然他想要看到的,也不是一般的审理结果。


长孙无忌应该怎么审呢?


打破常规。


什么是常规?像这种案子,高阳公主口口声声说自己被非礼,那就让公主提供事实证据和事件证人即可。同样,房遗直告公主谋反,只要拿出相关证据,他自己就能洗脱嫌疑,回家继续做他的梁国公。但这些方法,长孙无忌都没有用。


据《新唐书》记载,长孙无忌接到唐高宗的命令后,立即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鞫问”。所谓“鞠问”,就是抓起来严苛审讯,必要时再上点手段,敲打一下。按照史书的表述,这场拷问是不分原告和被告的。也就是说,凡涉案人员,见长孙无忌前,或许都被上过了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50daebcb2ce44b0ad891d629ee5c902~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b%2Bjy2%2BHhXZcDah5Ocahrb1QRMyk%3D
一代国舅长孙无忌。图源:影视剧照


一番“鞫问”过后,案件的进展瞬间明朗了许多。长孙无忌很快就发现,所谓高阳公主被非礼一事,实际上还是高阳公主对房遗直的有意诬陷,目的依旧是为了拿到房玄龄遗留下来的爵位和财产。至于房遗直所说的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之事,当下也并无实证。


然而,公主夫妇谋反的证据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就在案件审讯阶段,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传来了唐高宗的哥哥、濮王李泰病重的消息。李泰在贞观年间属于高度危险人物。当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后,李泰曾向唐太宗“表忠心”,称自己若当上太子,日后必会亲手杀了自己的所有孩子,将皇位传予弟弟李治,以保大唐江山万年太平。而在狱中的李承乾事后也曾供述,自己被逼谋反,除了手下人的教唆,最大的诱因还是李泰的咄咄相逼。李泰不满哥哥李承乾仅仅因为比自己年长,就忝居太子之位,因而一直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为此,李泰遭到了唐太宗的有意打压。在处理完李承乾造反的事情后,李泰也被唐太宗贬作东莱郡王,迁往均州安置。或许是念及仅存的亲情,唐太宗在打压李泰的同时,并没有株连旁人。这样,曾为李泰心腹的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二十余名皇亲国戚,才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可这一切到了唐高宗即位后,就大不相同了。


虽然李泰夺嫡未能成功,但谁也不敢保证,像房遗爱、柴令武这些曾经的夺嫡推手们不会再酝酿出新的阴谋。


此时,李泰病重的消息传来,更像是在提醒长孙无忌,环绕在唐高宗身边的潜在威胁仍未消散。就这样,原本奉命调停家庭矛盾的长孙无忌,不自觉地变成了另一起大案的“地狱判官”。


03



长孙无忌要把家庭纠纷案做成意图谋反案,容易吗?


不容易。


说高阳公主夫妇谋反,只是房遗直的一家之言。认真追究起来,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动机”。不管是夺嫡还是谋反,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没有行动时间,一切都是空谈。


不过,房遗直当初告发高阳公主谋反时,列出的证言里提到:“主使掖庭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大意就是,高阳公主经常找掖庭局的首领太监陈玄运观星星、看月亮,占卜天象。


唐代的掖庭局,是专职管理宫女的宦官机构。高阳公主找宦官头子看星星、观月亮,这事放在今天,顶多说明她存在婚内出轨,对驸马不忠。但在唐代,特别是在宫廷内,有资格窥探天象的,除了皇帝,就只有钦天监的天文学家。如果其他人敢在宫中占卜天象,一定会被认为是阴谋家。因为,只有心怀不轨之人,才会私窥天象。


高阳公主夜里跟太监厮混观天象,驸马又在做什么呢?顺着这条思路,长孙无忌把房遗爱的交往圈子捋了个遍,随即便发现了“惊人”的秘密:除了同为“官二代”的驸马爷柴令武外,将军薛万彻、侍中宇文节、荆王李元景等宗亲元宿都曾是房遗爱的座上宾。


薛万彻不仅是唐太宗的妹妹丹阳公主的驸马,更是唐初数一数二的猛将,曾跟随唐太宗大破窦建德、会战刘黑闼、平灭东突厥,立下赫赫战功。唐太宗在世时说过:“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李)道宗、(薛)万彻而已。勣、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房遗爱与薛万彻勾搭在一起,长孙无忌认为,这其中显然有不可告人之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e27cda509bc4b7799a19f135f32fab7~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P4hwtnORB9U9GnUDbvOvlKqkRnU%3D
唐初名将李勣。图源:网络


至于侍中宇文节与荆王李元景,前者是房遗爱出事后第一个站出来替其求情的当朝重臣,后者则是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的岳父,也是当时大唐宗亲里辈分最高的王爷。


一个驸马,与将军、宰相、宗王经常往来,这要说不清楚,事就大了。


于是,长孙无忌将房遗爱抓起来,又重点审讯了一次。这回,房遗爱终于“吐真言”了。


据房遗爱交代,他跟薛万彻往来确实是因为看不惯当今天子的所作所为。那时,热衷议论朝政的薛万彻刚被重新起复为宁州(今甘肃庆阳)刺史。某日,薛万彻依例入朝。下朝后,两人就在房府小酌。喝着酒,薛万彻口无遮拦的毛病又犯了,借着酒劲吹嘘自己的功绩,并称:“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考虑到薛大将军的威名,房遗爱称自己脑袋一热,才萌生了要推翻唐高宗的统治,另立荆王李元景为帝的想法。


至于为什么选荆王李元景,房遗爱称,这不仅因为荆王是其弟房遗则的岳父,更是因为其乃唐高祖在世诸子中最年长者。而且,荆王李元景从前还曾梦见自己手掌日月,定是天命所归的象征。


至此,“房遗爱谋反案”总算是查出了点苗头。


04



可是,回过头细看,这桩谋反案的核心人物——房遗爱与薛万彻。两人虽说都与皇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房遗爱谋反案”酝酿之际,他俩都是被外放的刺史。说白了,就是手无寸铁的地方官,想要谋反如同痴人说梦。


再看房遗爱结交的谋反参与者——柴令武、宇文节和李元景。除了宇文节看起来稍微接近一点中枢权力外,柴令武、李元景根本不成气候。


当时实行的《唐律》也没有规定驸马、宗亲之间不能在私下里来回走动。若以此作为房遗爱私下结交外臣、意图推翻唐高宗统治的谋反证据,显然难圆其说。


即使这群“打嘴炮”的皇亲国戚,真的说了什么大不敬的话,依照《唐律》最多也就定个“口陈欲反之言”罪。按律,“诸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而无状可寻者,流二千里”。也就是说,哪怕房遗爱他们说得头头是道,长孙无忌“勘无真实之状”,依律还是不能重判的。


然而,长孙无忌依然死咬着高阳公主、房遗爱夫妇不放。


问题的症结或许还在于薛万彻。


唐太宗临终前,曾将三大名将之一的李勣贬到叠州(今甘肃迭部)做都督,为的是让登基后的唐高宗能够施恩于李勣,使之听命于新天子,避免托孤大臣长孙无忌一家独大。


薛万彻在贞观末年也因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被人告发而流放象州(今广西来宾),直到永徽二年(651)遇赦而归。薛万彻的脾性一向如此,唐太宗跟他相处多年,不可能后知后觉。根据史料记载,薛万彻一开始还不满意朝廷的处理结果,一个劲儿地怨怼唐太宗,引发了李勣向唐太宗上书建议杀他的举动。但直到最后时刻,唐太宗还是没有下手杀他。永徽二年遇赦而归后,本来已经在军中除名的薛万彻,又迅速成为唐高宗时代的宁州刺史。可见,这其中必然有唐太宗的事先安排。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01253a657bd4514b7ceafa13240bb50~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rNRSzpRsTrhKdnGMgrOQxbGM944%3D
唐太宗画像。图源:网络


宁州的地理位置不容小觑。那里地处西北边陲,是唐朝的边防重镇,也是突厥等西北各部南下侵扰唐朝的必经之地。唐太宗留薛万彻一命,并让他成为唐高宗年间的封疆大吏,如果仅仅是巧合,那也太凑巧了些。


长孙无忌以唐高宗之名大办“房遗爱谋反案”,真实目的应是想借机做掉政敌,打压朝臣,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当下,长孙无忌想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房遗爱谋反案”为缉捕大网,将更多有想法却未遂的人囊括其中,一网打尽。


皇帝想办的案子,就这样变成舅舅想办的。


在此背景下,三审房遗爱,遂成了最终侦破“房遗爱谋反案”的关键。


05



要想扩大“房遗爱谋反案”的影响,关键还要看房遗爱能再说点什么。因此,长孙无忌援引当年废太子李承乾的卫士纥干承基首告太子造反有功的先例,让房遗爱透露更多谋反的内幕消息,争取宽大处理。


房遗爱本身智商就不够用,他不知道纥干承基被免死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纥干承基完整交代出了废太子李承乾谋反的犯罪事实。而他自己被长孙无忌审讯至今,所交代的不过都是些“莫须有”的罪状,根本经不起推敲,更构不成免罪的前提。相反,他之前所交代的一切,倒是很符合《唐律》规定的另一项大罪——诬告的定罪标准。凡做假证者,视同诬告,情节严重者,处以极刑。


房遗爱被长孙无忌忽悠了。在长孙无忌的指导下,只想活命的房遗爱又陆陆续续供出了包括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在内的一系列皇亲重臣及军方高层的名单。


这其中,与前面的薛万彻类似,李道宗、执失思力也是出身军旅的高层。但这俩人与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并不算特别深。至于吴王李恪,那才是长孙无忌最希望房遗爱说出的名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0171d94e1eb846ceb1c1dae50566438a~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TMAfwST0%2B17s%2BziPTk%2FgyJ9uIm8%3D
吴王李恪。图源:影视剧照


吴王李恪之所以让长孙无忌念念不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唐太宗在世时,曾称赞李恪“英果类己”,并在已立李治为太子的前提下,三番四次地想把李治废了,更立李恪为太子。为此,唐太宗曾找长孙无忌商量,而长孙无忌则以其国舅的身份力争,称李治为人更仁爱,且陛下立太子诏书已下,不宜朝令夕改,这才保住了唐高宗李治的继承权。可即便如此,李恪在朝中的声望依旧很高,连后世的史官都说:“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


此时,濮王李泰已奄奄一息,能威胁到唐高宗帝位的,岂不就剩吴王李恪一人了?


在长孙无忌的授意下,房遗爱一口咬定,先前与薛万彻商定的造反计划中,荆王李元景只是个备选,真正要做皇帝的是吴王李恪。


长孙无忌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宣布“房遗爱谋反案”审讯结束,急匆匆地将审讯成果汇报给唐高宗,请求照准执行。


长孙无忌的审判结果是: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乃首犯,皆斩。作为他们的盟友兼亲人,高阳公主、巴陵公主(柴令武的夫人)、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赐自尽。而宇文节、李道宗、执失思力等“帮凶”,则与房遗爱、薛万彻等人的亲属房遗直、薛万备等同罪,流放蛮荒,无召不得回京。


06



面对舅舅长孙无忌审讯出来的结果,深感诧异的唐高宗表示个人情感难以接受。他专门在朝会上向大臣们求情,并声泪俱下地恳请舅舅轻判:“朕兄弟不多,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


欲匄其死,即唐高宗以极度卑微的姿态请求长孙无忌不要处死荆王和吴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77158e0cc1845df9df45b120126aacb~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17406038&x-signature=5%2Fl32Ko9ut9mdpTaQgTA9EbygMc%3D
唐高宗李治。图源:影视剧照


但长孙无忌好像没听到一样,默然不言。看到太尉不发话,朝中大臣也都选择沉默中立。


直到朝堂气氛尴尬至极时,与长孙无忌政见一致的兵部尚书崔敦礼才勉强开了金口:“陛下虽申恩,不可诎天下法。”言外之意,太尉审判公正,房遗爱等一干重犯不宜免死。


试想一下,朝堂之上,皇帝孤立无援,众臣只听长孙无忌之命行事,这种场景是不是像极了当年汉献帝身边的董卓、曹操行事?


长孙无忌借谋反案杀吴王李恪等人,其主要目的是在尽全力守护唐高宗的皇位。从根本利益上而言,唐高宗的诉求应该与长孙无忌一致。可站在需要皇帝尊严的唐高宗这边来看,当年的曹操,不也是一直打着守护汉献帝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


长孙无忌此举,细思恐极。


当然,“房遗爱谋反案”的焦点,还是在于如何有效根除唐高宗帝位的潜在威胁。因此,求情无果的唐高宗依然用实际行动支持了长孙无忌的最终裁决。


永徽四年(653)二月初二,吴王李恪以谋反罪名被缢杀。同日,一心求活命的房遗爱与他的好友薛万彻一起,人头落地。作为本案的“导火索”,一生爱折腾的高阳公主,这回也没能逃过被杀的命运。


最惨的还得是房遗直。作为“房遗爱谋反案”主谋房遗爱的哥哥,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参加弟弟一家的谋逆,甚至还是首告房遗爱谋反案的功臣。但,因为他是房遗爱的哥哥,以谋反罪连坐论,也被贬为春州(今广东阳春)铜陵尉,到遥远的岭南了此残生。


这样看,长孙无忌似乎赢麻了。可他并不知道的是,当刀笔吏拿来各项刑具送李恪上路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王爷发出了震撼天地的诅咒:“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是的,“房遗爱谋反案”仅仅过去六年,长孙无忌就被唐高宗以相同的罪名逼令自杀。
<hr>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9年
孟宪实:《唐高宗的真相》,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
郑敏:《高阳公主谋反案辨诬》,《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江润南:《从房遗爱谋反案看封建法律的工具性》,《理论界》,2005年第3期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性骚案办成了谋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