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辖区内各地地名来历,你知道多少?
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省、市、县、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以及山脉、河流、湖泊、岛屿、草原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名称。那么湖北省十堰市辖区内各地地名来历是怎么样的呢?
湖北省
以北宋荆湖北路名称为名。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北宋的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江陵府(今荆州市荆州区)。
湖北省十堰市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地市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国函〔1983〕字164号,撤销均县,设立丹江口市。因位于丹江入汉江的交汇处而得名。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
1984年,撤社建区(县级),茅箭公社更名为茅箭区(县级)。
“茅箭”指茅箭堂村,古时,茅箭堂有一尖形土梁子,伸向河湾,形状似箭,上面长满茅草,故得名“茅箭”。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
1984年5月,设张湾区。“张湾”是早年前口口相传的地名。张湾从前是一个乡村居民点,此地有一条从南往东北流过的小溪(属神定河支流),小溪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向北突出的U形河湾,在这个河湾处居住的人家多为张姓,因此人们就把这个河湾处叫张家湾,后来俗称张湾,这条小溪亦随之得名张湾河。
湖北省十堰市勋阳区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调整十堰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18号,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因郧乡县而得名。
湖北省十堰市勋西县
明成化十二年(1476)十一月,割郧县武阳西五里(即二、三、四、五、六里),析上津东南津阳四里(今黄云、香口、马鞍、羊尾),建郧西县。
因东接郧阳,南临汉江,西邻西安,北依秦岭,守湖北之“门户”,扼西安之“咽喉”,得名“郧西”。成化十二年(1476)冬月,割郧县武阳西五里(即二、三、四、五、六里),析上津东南津阳四里(今黄云、香口、马鞍、羊尾),建郧西县,与上津县并存,同隶郧阳府,因而得名。“郧西”指地理位置位于郧关以西而得名;“县”指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西魏废帝元年(552),改安城县为竹山县。据唐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说:“县邑之北百里,有黄竹山,昔时山多竹邑,其色皆黄,故西魏命邑县名曰竹山。“竹山”指山清水秀、茂林修竹。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
明成化十二年(1476),分竹山县尹店社置竹溪县。根据县内竹溪河以及行政区划单位而综合命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战国时期合称房陵。唐武德五年(623),撤房陵郡,以房陵简称置房州。明洪武十年(1377),竹山县并入房州,降房州为县,始称房县。
房县含义一说源于五帝时期。房,最早是舜尧对尧子丹朱的封邑名,陵是丹朱对其子的封氏名。据《竹书纪年》载:“尧一百年,帝涉于陶,帝子丹朱避舜于房,舜让,弗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尧帝的儿子丹朱,不接受虞舜对部落联盟首领的谦让,不愿继承尧的职位,维护尧禅位于舜的主张。为回避舜的谦逊。从原封地丹水迁徒于此。尧封此地为“房”,奉为虞氏部落的上宾。这里的臣民以房为姓,是房姓的最早起源。又说,房县旧志释义为“四面皆高山巩固,巍然高峻,有如房室”故而为“房”。又“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故而为“房陵”。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
1966年6月,设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撤销郧阳十堰市办事处,成立十堰市,隶属郧阳地区所辖县级市。1994年10月,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组成新十堰市。
十堰地名始于明正德年间,当地人们在郧县南今十堰百二河、犟河上“因溪作十堰以溉田”而得名。
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名知识为载体,深度挖掘“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内涵,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重点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要义,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