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综合国内外几十家行业机构和上百位专家的资源得出来一个比较有共识的结论:目前我国传统燃油乘用车的节能潜力还有4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的传统燃油乘用车未来还可以降低40%以上的油耗。对于这样一个结论我并不感到意外,科技的进步是能够不断的挖掘传统燃油乘用车的节能潜力的。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不断被翻新的旧闻:全世界的石油储备只能够维持**年。但自从石油资源被大规模利用开始,我们却可以发现,所谓“全世界的石油储备只能够维持**年”其实是只一个伪命题,一方面是科技的进步让节能及石油勘探及开采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甚至到目前人类也仍不知道到底全世界有多少石油储备,甚至连石油的来源都还有争议。
当然,即便“全世界的石油储备只能够维持**年”是一个伪命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节能也同样是需要认真关注的,尤其石化类燃料资源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压力也的确不容忽视。因此,在汽车领域要求不断提高燃油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目的也是必要的。 目前我国也在努力实施阶段油耗法规的目标,但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看,通过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但我认为,正如本文开头部分这些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传统燃油车确实还有很多潜力可挖,也需要国家层面多给予支持。 综合这些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研究,我国在传统燃油车节能方面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举措:一是依靠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如优化动力传动系统、运用低摩擦技术和轻量化技术以及采用先进电子电器等;二是依靠动力类型和产品结构的合理组合,也就是总体规划未来小型和大型车型的市场份额占比以及节能及新能源车型的市场份额占比等。 但在我看来,对于推动传统燃油车的新技术进步和应用方面,国家可以多一些推动力;但对于动力类型和产品结构的合理组合,这个则应该更多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在推动传统燃油车的新技术进步和应用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国家层面牵头,联合产学研相关行业机构等,以形成合力的方式,进行一些突破?从目前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新技术进步和应用方面,我们看到的更多的还是各自为阵,每家车企都投入了不少资源做同样的事,并没有形成一些合力,导致了可谓的事倍而功半的结果。如果能以国家层面牵头来进行一些技术突破,同时做好这些新技术领域的合理的共享,我相信就能够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加快提升传统燃油车的节能水平,也能够提升民族汽车工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而在动力类型和产品结构的合理组合方面,国家在鼓励层面更多还是只能通过类似对小排量车型及新能源车型提供购置税优惠或补贴等政策进行消费引导和鼓励,对于诸如新能源汽车若干年后要达到多少产销之类的目标等,还是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试想,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成本难以达到与普通燃油车的水平,其配套设施不能比肩普通燃油车,就很难想像有多少消费者会愿意主动为其买单,即使有补贴和上牌等鼓励。因此,我认为国家层面还是应该将引导甚至主动牵头带领相关行业产业机构进行技术层面的突破作为重点,通过技术的突破来培育和提升诸如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市场需求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行业机构也建议国家层面不要去限定企业采用哪种技术路线,而让市场和企业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节能技术路径。应该来讲,行业机构这样的建议还是比较委婉,但从目前来看,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貌似已经很清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就更需要国家层面牵头来集合全行业之力来谋求在技术领域的突破以及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等。 应该来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市场化无疑是大势所趋,但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市场普及毕竟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普及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提升传统燃油车的节能潜力,无疑也是顺应节能环保大势的重要一环。我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仅传统燃油乘用车降低40%的油耗可以实现,甚至未来还会有超出我们现在可想象的超高燃效率。
新闻来源:车业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