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5387|回复: 2

山沟里,点着马灯“敲”出汽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4-20 21: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湖北日报

来源:【湖北日报】

山沟里,点着马灯“敲”出汽车-1.jpg


1967年4月1日,十堰张湾炉子沟,二汽建设动工。(十堰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山沟里,点着马灯“敲”出汽车-2.jpg


二汽建设者当年使用的马灯。 (十堰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徐春晓

阅读提要

山林环抱,红砖砌成的老厂房已经半空,四野寂静无声。

半个多世纪前,这里却热火朝天。十万建设大军,在沟壑纵横的山沟沟里,用芦席棚、干打垒建起厂房,点着马灯,用榔头和台钳“敲”出汽车

这里是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炉子沟,第二汽车制造厂炸响开山炮的地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起点。

选址—— 两下三上,周总理一锤定音

建设二汽的构想最早萌发于1952年。当时,筹备一汽的方案刚敲定,毛泽东主席作出“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指示,二汽筹建提上议事日程。最初“相中”武汉,继而是成都。1957年3月,在“反冒进”形势下,二汽第一次“下马”。

1958年6月,中央再次提出建设二汽。但随后的3年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二汽的第二次筹建工作不了了之。

1964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建设二汽第三次提上议事日程。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开展“三线建设,准备打仗”的方针下,中央对二汽选址提出“靠山、分散、隐蔽”的六字方针。1964年10月到1966年1月,二汽选址小组经过反复勘探和分析,初步选定鄂西北小镇——十堰。

在二汽第一任总工程师陈祖涛看来,这是在特殊的政治氛围和科学生产要求之间的微妙平衡:十堰在秦巴山腹地,厂房建在20多条高差150米左右的山沟里,满足隐蔽和分散的要求。同时,即将建设的川汉铁路由此通过,交通还算方便。

1967年4月1日,炉子沟一声炮响,在锣鼓、鞭炮声中,二汽建设委员会主任饶斌宣布:“二汽建设,破土动工!”

然而,厂址之争仍未平息。

1968年上半年,由于十堰地区建设条件较差,有同志提出东迁谷城,也有同志建议向西走,至陕西安康一带大山中。国家建委和一机部组织有关部门反复比较、勘察,作出厂址“基本不动,适当调整”的决议。当年11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家建委关于二汽厂址的汇报上批示:“可以确定在湖北省郧县十堰地区。”

周总理一锤定音。1969年9月28日,二汽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

建设—— 十万大军白纸绘新图

十堰,原为湖北省郧阳专署郧县的一个小镇。据十堰市档案馆资料记载,当时十堰镇只有百十户居民、几家小商铺。

1969年下半年,十万建设大军陆续奔赴十堰,每天进山的人员、设备、器材川流不息。来自各地的建设者在丹江火车站下火车,乘船至邓湾码头,再乘汽车到达基地。

工人们用干打垒、搭芦席棚的方法建造厂房,一条山沟一个厂。为了保密,27个工厂都以代号命名。

当时,十堰连通外界只有一条抗战时期留下来的老白公路。指挥部决定建造一条二汽铁路专用线,中间要穿过一座山,打通一条铁路隧道。指挥部把建设这条长618米的龚家沟隧道的任务交给了“建筑工程部一?二工程指挥部”(简称“102”)土石方团。土石方团集中精锐力量,从东西两边同时开挖,提前4个月修通。邓湾码头扩建,需搬掉半座山头。又是土石方团,采用“洞室爆破”,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一声巨响中完成任务。

进山的十万大军中,“102”有4万余人,堪称主力军。原“102”职工、东风公司退休职工、原神龙武汉一厂党委书记毛传和回忆:当时是“四边”建厂,即边设计边施工、边建设边生产。43厂总装车间大会战,连续三天三夜施工,食堂师傅把饭菜送到工地,有的同志吃着吃着睡着了。修住宅楼没红砖,建筑工人发明了干打垒,三合一坯砖,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这种干打垒宿舍冬暖夏凉,在当时是最好的住宅,让二汽工人逐步搬出芦席棚、土棚、木板房和临建房,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造车—— 芦席棚里点着马灯干

自力更生,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是二汽建设之初便确定的指导思想。

这样的指导思想被浓缩到《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方针十四条》中,主要精神为:要创中国式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使我国汽车工业的布局、品种、产量和技术水平大翻身;产品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方便用户出发,自行设计并建立自己的汽车系列,以适合我国的自然条件;产品要好用、好造、好修、省油,做到技术先进,坚固耐用,成本低廉。

二汽创业之初,十堰镇还未通电,建设者们便挂上一盏盏马灯,在四面透风的芦席棚里用榔头和台钳造汽车。饶斌在给爱人张矛的信中写道:“这里点油灯(马灯),睡硬板床,吃苞米饭,我并不觉得苦,反而对这种简陋的生活条件有一种亲切感。”

1970年国庆节,二汽生产的20多辆汽车被拉到武汉参加庆祝游行。车是手工拼装的,几十名工人藏身主席台后,随时准备紧急抢修。

到1972年,二汽一共生产了不到200辆车。饶斌提出:“生产准备工作要以调试为中心,保质量、上能力、打基础。”一些不能用的厂房推倒重来,不合理的设计被一项项改进。这样,二汽生产逐渐走上正轨。

1975年10月,饶斌驾驶第一辆2.5吨卡车驶下生产线。后来,该车型被命名为EQ240,是我国第一代军车中的顶梁柱。

1984年10月1日,二汽生产的48辆2.5吨越野车和轮式装甲运输车参加国庆阅兵。此后,每逢阅兵式,都有来自十堰的军车接受检阅。

本文来自【湖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4-20 2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堰人咱,见证二汽发展史,历历在目,仿佛在昨天。感谢二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4-20 22: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的历史就是十堰建市历史,东风十堰一家亲,十堰东风一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