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措施
(2)封堵工作面进回风隅角。采用阻燃抗静电编织袋,内装黄土或者煤泥,在两隅角沿切顶线垒一堵厚2~3m的袋墙接顶,封堵进回风隅角,随顶板来压下沉该袋墙将被越压越实,减少漏风;在袋墙顶部预留设3~4根直径为25mm铁管,连通袋墙内外,在袋墙垒垛完成后,利用铁管向墙里注凝胶,进一步封堵漏风通道。
(6)加强采空区气体检测。利用束管监测系统或者人工取样分析化验,检测采空区内气体及其变化情况。一旦监测到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且浓度有升高趋势时,应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注浆、注氮量,并对通向采空区的封闭墙、弃用钻孔等逐一检查、处理。
2. 管理措施
序号
| 管控措施
| 责任单位
| 责任人
| 分管领导
| 完成时限
|
1
|
调查小窑老空区的位置、分布范围、积水量及补给情况等,分析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 XXX
| XXX
| XXX
| XXX
|
2
|
调查小窑距离本矿200m范围内的采掘动态,将采掘范围、积水情况、防隔水煤(岩)柱等填绘在矿井充水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件上,并标出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的位置
| XXX
| XXX
| XXX
| XXX
|
3
|
根据老空水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程度,对受小窑老空水影响的煤层按威胁程度合理划分可采区、缓采区和禁采区,编制分区管理设计,并严禁在禁采区开展采掘活动
| XXX
| XXX
| XXX
| XXX
|
4
|
做好小窑水防排及水位观测工作,确保井下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 XXX
| XXX
| XXX
| XXX
|
5
|
分煤层合理留设南边界防隔水煤(岩)柱隔离老空水,同时通过水位水情观测,分析防隔水煤(岩)柱的稳定情况
| XXX
| XXX
| XXX
| XXX
|
6
|
南翼工作面巷道掘进前,提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并制定工作面水害应急预案
| XXX
| XXX
| XXX
| XXX
|
7
|
掘进期间对开切眼上部及附近采取超前物探与钻探相结合的综合探放水措施,确保工作面生产安全。探水前编制探放水设计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XXX
| XXX
| XXX
| XXX
|
8
|
工作面回采前编制专门的水文地质情况评价报告和水害隐患治理情况分析报告,并制定工作面水害应急预案;回采期间加强工作面涌水量等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 XXX
| XXX
| XXX
| XXX
|
9
|
工作面采掘期间配备相应能力的排水设备,完善排水系统
| XXX
| XXX
| XXX
| XXX
|
10
|
严格落实矿井防治水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 XXX
| XXX
| XXX
| XXX
|
11
|
矿井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撤人的权力,发现突水征兆等重大险情,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 XXX
| XXX
| XXX
| XXX
|
12
|
做好南区采掘工作面涌水量日常监测,发现异常变化,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处理
| XXX
| XXX
| XXX
| XXX
|
13
|
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工作面防治水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XXX
| XXX
| XXX
| XXX
|
14
|
按规定设置避水灾路线标识牌板,使作业区域的每个人员了解和掌握,并保持撤人通道畅通
| XXX
| XXX
| XXX
| XXX
|
15
|
做好防排水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每半月至少检查1次,确保其正常运行
| XXX
| XXX
| XXX
| XXX
|
16
|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编制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瓦斯防治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推行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不得打破循环,使得煤体瓦斯能均匀释放,从采煤生产管理上为瓦斯管理创造条件
| XXX
| XXX
| XXX
| XXX
|
17
|
合理加大工作面配风量,在风量计算时选取最大值并赋予1.2倍的不均衡系数。同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对进入工作面的防爆柴油动力机车按4m3/min·kW核增风量,确保工作面风量达到1100m?/min以上
| XXX
| XXX
| XXX
| XXX
|
18
|
回采期间,采取高位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的措施
| XXX
| XXX
| XXX
| XXX
|
19
|
每旬对矿井及综放工作面风量进行测定,发现系统发生较大变化致使工作面风量不足的,及时调整配风,保证工作面风量充足
| XXX
| XXX
| XXX
| XXX
|
20
|
加强高位抽放钻孔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按照钻孔设计要求,开钻前由地测部门测量确定方位,钻孔设计部门现场指导开钻;打钻过程中地测部门安排人员现场检查,发现方位或者角度偏差较大、不能用于抽放使用的,应及时重新开孔;每个钻孔施工结束都应经过验收,确保孔孔到位、有效
| XXX
| XXX
| XXX
| XXX
|
21
|
钻孔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组织,确保上钻机人员充足,特殊情况下实行三班轮流作业,在预定的时间完成钻孔施工,为瓦斯管理创造条件
| XXX
| XXX
| XXX
| XXX
|
22
|
安排专人对抽放泵站及管路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疏放抽放管路的积水,清除渣土和煤泥,修补漏气管路,使管路保持通畅
| XXX
| XXX
| XXX
| XXX
|
23
|
拆除钻场和连接新钻场钻孔时应将连接主抽放管路的阀门关上,在连接或拆除操作结束并经检查确认后,打开阀门恢复抽放,防止发生“空抽”现象,特别是在钻场交替时,容易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
| XXX
| XXX
| XXX
| XXX
|
24
|
所有高位钻场从掘进施工始,直至工作面过完钻场止,都应使用机械式局部通风机通风,防止钻场因通风不良而导致瓦斯积聚
| XXX
| XXX
| XXX
| XXX
|
25
|
工作面过钻场前应对钻场进行充填。充填方法是:在高位钻场底板(包括斜坡和上部平台)铺设钢轨和厚木板,便于工作面支架处于钻场下方时能将钻场整体托起;在木板上面使用阻燃且抗静电编织袋装满矸石堆垒钻场巷道,充填钻场内的全部空间
| XXX
| XXX
| XXX
| XXX
|
26
|
每天检测1次高位钻场钻孔抽放参数,并利用安全监控系统对抽采量进行定量分析,详细记录每天各参数以及瓦斯纯量的变化情况
| XXX
| XXX
| XXX
| XXX
|
27
|
如出现高位孔在断层带难以成孔,或者成孔后又塌孔、堵孔,影响瓦斯抽放效果的,可在工作面上巷内补打斜交钻孔,并连管抽放
| XXX
| XXX
| XXX
| XXX
|
28
|
瓦检员严格按照巡检路线和时间节点进行瓦斯检查,在完成正常巡检的空暇时段蹲守上隅角,经常地检查上隅角和架后瓦斯,发现问题立即处理,防止瓦斯局部积聚
| XXX
| XXX
| XXX
| XXX
|
29
|
建立健全通风系统、通风设备设施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矿定期全面检查、带班矿领导带领矿职能部门巡检、通防部门干部日常下井检查、瓦检员等对巡检线路上的通风设备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通风系统或者设备设施存在问题的,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属于正常损毁的,由通防部门安排人员及时维修恢复;属于人为破坏或者野蛮使用造成的,在尽快修复的前提下,提请矿有关部门追查原因,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 XXX
| XXX
| XXX
| XXX
|
30
|
过断层时,应从采煤生产管理上采取防止瓦斯积聚、瓦斯超限的措施。一是适当放慢推进速度,降低产量,减少瓦斯涌出量,防止过断层期间推进过快,引起顶煤大量冒落,致使瓦斯瞬间涌出,引发瓦斯超限。根据经验,暂确定过断层期间工作面产量由10000t/d减为8000t/d。二是对部分走向与工作面方向大体一致的断层,采取甩面措施,提前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尾(机头)超前,使工作面与断层走向成一定的夹角,减小工作面与断层面的接触,消除过断层期间顶煤大量冒落的可能性,从而达到瓦斯均衡释放、涌出的目的
| XXX
| XXX
| XXX
| XXX
|
31
|
正常回采期间,综采队负责在上隅角悬挂便携式甲烷监测报警仪;负责挪移和监护工作面的各类安全监控设备及传感器;负责提前拆除两巷上下端头的锚杆、锚索,使两巷采空区充分冒落,并对两端头切顶柱以里进行封堵,以减少采空区漏风造成上隅角瓦斯积聚,或者防止回风巷瓦斯超限
| XXX
| XXX
| XXX
| XXX
|
32
|
按规定对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安全监控设备及传感器进行调校、测试,并加强日常检修维护,确保瓦斯电闭锁和故障电闭锁功能正常、瓦斯超限断电灵敏可靠
| XXX
| XXX
| XXX
| XXX
|
33
|
安全科负责监督检查瓦斯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措施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立即予以纠正,并按规定予以处罚
| XXX
| XXX
| XXX
| XXX
|
34
|
根据矿井专项防灭火设计(《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条)编制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回采和回撤期间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经有关部门会审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执行
| XXX
| XXX
| XXX
| XXX
|
35
|
对井田范围内的小窑采空区进行精确调查,摸清小窑采空区分布情况和自然发火情况,并对回采期间受小窑自然发火的影响和威胁进行评估,根据调查情况和评估结果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 XXX
| XXX
| XXX
| XXX
|
36
|
回采期间对顶板不易冒落和冒落不充分区域,提前采取强制放顶、震动爆破措施,保证移架后顶板随采随垮,顶煤冒落充分,尽最大可能回收资源,减少采空区遗煤量
| XXX
| XXX
| XXX
| XXX
|
37
|
对工作面两巷锚杆锚索按规定退锚,使顶板在移架、两巷进入采空区后得以充分冒落;对上、下巷端头切顶柱以里及时封堵,尽量减少采空区漏风
| XXX
| XXX
| XXX
| XXX
|
38
|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条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第38条的规定,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对采空区采取注氮措施。注氮管敷设在运输巷内,在进入采空区氧化带与散热带之间时(具体到XXm)开始注氮,扩大采空区窒息带范围,降低遗煤氧化活性;依据矿井防灭火设计和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措施要求,结合实际产煤量,确定注氮量每次不少于XXm3,每天注氮时间不少于XXh,且符合《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 51078)和《煤矿用氮气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1)的要求
| XXX
| XXX
| XXX
| XXX
|
39
|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条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第38条的规定,对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采取灌浆措施。灌浆管路敷设在位置较高的XX巷,在进入采空区15m以上时开始灌浆,使浆液在采空区可沿工作面方向自然流淌,并形成泥浆沉淀覆盖在遗煤上,实现采空区遗煤与空气的物理隔绝,达到防止自然发火的目的。依据矿井防灭火设计和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措施要求,结合实际产煤量,确定灌浆量每次不少于XXm3,每天灌浆时间不少于XXh,且符合《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 51078)和《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MT/T 702)的要求
| XXX
| XXX
| XXX
| XXX
|
40
|
对报废或者不使用的抽放钻孔进行封堵,减少漏风通道和漏风量;根据采空区检测结果,在“三带”向不利于防止自然发火的方向发生变化时,依据现场条件,可适当减少抽放量或抽放时间
| XXX
| XXX
| XXX
| XXX
|
41
|
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等处安设氧气、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实行连续监测。一旦检测到氧气、一氧化碳浓度超过规定自动报警,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XXX
| XXX
| XXX
| XXX
|
42
|
在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埋设束管,对气体进行监测。束管监测系统设置和使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且满足《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757)的要求。一旦检测到采空区有自然发火征兆,或者“三带”变化朝着不利于防止自然发火的方向发展,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 XXX
| XXX
| XXX
| XXX
|
43
|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在工作面两巷外口距三岔门5m处构筑一道防火门墙,并在门外备有料石、黄砂等材料,一旦工作面自然发火难以扑灭且有蔓延趋势时,可采取封闭工作面的措施进行处置
| XXX
| XXX
| XXX
| XXX
|
44
|
对一水平XX综放工作面作业人数进行限定,按照《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煤安监行管﹝2018﹞38号)的要求,检修班允许最多人员不得超过30人,生产班不得超过20人
| XXX
| XXX
| XXX
| XXX
|
45
|
每旬检查测定综采工作面的风量,合理配风,在满足工作面回采作业人员供氧和稀释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要求的基础上,将风量适当降低,以减小负压差,减小工作面采空区漏风
| XXX
| XXX
| XXX
| XXX
|
46
|
加强对工作面邻近区域的防火封闭墙进行检查,发现墙体来压变形、围岩产生裂隙漏风的,及时修复,并采用马丽散、罗克休封堵裂隙,消除漏风
| XXX
| XXX
| XXX
| XXX
|
47
|
安排专人在地面对采空区对应地表进行观察,发现地表沉降、产生裂隙且裂隙有扩大趋势的,及时汇报矿生产管理部门;矿生产管理部门和地测部门现场勘查后,制定措施,采取钻孔注浆、钻孔注马丽散和罗克休等措施,对裂隙进行精确封堵
| XXX
| XXX
| XXX
| XXX
|
48
|
封堵工作面进回风隅角。采用阻燃抗静电编织袋,内装黄土或者煤泥,在两隅角沿切顶线垒一堵厚2~3m的袋墙接顶,封堵进回风隅角,随顶板来压下沉该袋墙将被越压越实,减少漏风;在袋墙顶部预留设3~4根直径为25mm铁管,连通袋墙内外,在袋墙垒垛完成后,利用铁管向墙里注凝胶,进一步封堵漏风通道
| XXX
| XXX
| XXX
| XXX
|
49
|
封堵架后采空区。对后部刮板输送机以里的采空区,在架间采用泥浆、凝胶、罗克休或者马丽散等,涂覆架后冒落的煤岩块石,减少架间漏风
| XXX
| XXX
| XXX
| XXX
|
50
|
减少回撤工作面风量。在满足工作面回采作业人员供氧和稀释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要求的基础上,将风量降至正常回采风量一半左右,以减小负压差,减少工作面采空区漏风
| XXX
| XXX
| XXX
| XXX
|
51
| 自工作面停采开始直至撤架结束,适当加大灌浆量,确保停采线附近采空区遗煤被泥浆充分覆盖;连续向停采线以里注氮,尽量使采空区遗煤失去氧化活性
| XXX
| XXX
| XXX
| XXX
|
52
| 加强采空区气体检测。利用束管监测系统或者人工取样分析化验,检测采空区内气体及其变化情况。一旦监测到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且浓度有升高趋势时,应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注浆、注氮量,并对通向采空区的封闭墙、弃用钻孔等逐一检查、处理
| XXX
| XXX
| XXX
| XXX
|
53
| 撤架结束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立即对工作面进行永久性封闭
| XXX
| XXX
| XXX
| XXX
|
54
| 合理安排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将工作面及出架通道刷扩、出架线路整理等工作安排紧凑,尽可能缩短工期,尽快形成出架条件
| XXX
| XXX
| XXX
| XXX
|
55
| 积极创造条件,将撤架与撤除大型机电设备安排在两巷同时作业,进一步缩短撤架时间
| XXX
| XXX
| XXX
| XXX
|
56
| 安全科对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责令立即整改,对违章违纪的予以处罚
| XXX
| XXX
| XXX
| XXX
|
57
| 根据绞车道的坡度、提升载荷等情况,设置跑车防护装置,确保发生跑车事故时防护装置能有效、可靠动作
| XXX
| XXX
| XXX
| XXX
|
58
| 在暗斜井装设人员检测闭锁及报警装置,当检测到各出入口有人员进入绞车道时,绞车无法启动或停止运行
| XXX
| XXX
| XXX
| XXX
|
59
|
通过准确计算合理选择钢丝绳,确保钢丝绳安全系数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 XXX
| XXX
| XXX
| XXX
|
60
|
按照规定及时对钢丝绳和连接装置进行检验,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钢丝绳和连接装置,确保钢丝绳和连接装置强度满足要求
| XXX
| XXX
| XXX
| XXX
|
61
|
使用合格、防脱钩的连接插销
| XXX
| XXX
| XXX
| XXX
|
62
|
制定并完善斜井提升、物料封车、运输安全设施、矿车使用等有关管理制度,对特殊物料提升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
| XXX
| XXX
| XXX
| XXX
|
63
|
严格按照日常检查维修制度对提升绞车进行检查维护,严格按照保护检查试验制度认真做好各种保护装置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提升绞车完好,保护有效、可靠
| XXX
| XXX
| XXX
| XXX
|
64
|
加强对绞车道轨道的日常检查维护,保证轨道质量满足安全运行需要
| XXX
| XXX
| XXX
| XXX
|
65
|
加强绞车道状态的检查维护,保证支护质量满足车辆安全运行的需要
| XXX
| XXX
| XXX
| XXX
|
66
|
每天对提升钢丝绳进行全面检查,每班对钩头30m范围内的钢丝绳和每节车的连接装置进行检查,确保钢丝绳和连接装置强度满足提升安全需要
| XXX
| XXX
| XXX
| XXX
|
67
|
开采下解放层。采用单解放层开采技术,使X层煤的冲击危险性大幅度降低
| XXX
| XXX
| XXX
| XXX
|
68
|
采用“负煤柱”“零煤柱”巷道布置技术。优化巷道布置及支护方案,X#煤层工作面上平巷采用“负煤柱”布置,X#煤层工作面上平巷采用“零煤柱”布置,全面消除煤柱
| XXX
| XXX
| XXX
| XXX
|
69
|
煤层注水。上平巷煤层注水孔深XXm,孔间距XXm,下平巷煤层注水孔深XXm,孔间距XXm。上下平巷钻孔均采用风动钻机钻进,孔径XXmm。采用动压注水及静压注水
| XXX
| XXX
| XXX
| XXX
|
70
|
大直径钻孔卸压。在采空区侧的上平巷下帮,沿倾斜方向向采煤工作面内打大直径卸压钻孔,钻孔的直径为200mm,深度为25m,孔间距1.0~3.0m。降低煤层密度,全面及时释放围岩应力,消除应力集聚区
| XXX
| XXX
| XXX
| XXX
|
71
|
切顶卸压技术。在工作面超前50~100m处,靠近非采煤帮一侧,与巷道顶板垂直方向夹角XX°打切顶卸压孔,钻孔的直径为XXmm,深度为XXmm,孔间距为XXmm。同时进行顶板预裂爆破(装药量为XXkg),切断顶板应力传递路径,降低巷道围岩应力集中
| XXX
| XXX
| XXX
| XXX
|
72
|
控制开采强度。一是各工作面根据要求控制推采速度;二是当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增强时,工作面要间歇式开采,降低工作面开采强度,加强工作面支架支护质量,确保安全推采。三是由XX每XX天提供一次岩移资料,XX及时分析地表岩移数据,找出砾岩运动规律,当砾岩活动剧烈时,合理调整各工作面推采进度,确保安全推采
| XXX
| XXX
| XXX
| XXX
|
73
|
封闭管理。坚持“无人则安”理念,采煤工作面上平巷上出口向外300m范围为封闭管理区,下平巷下出口向外300m范围为限员封闭管理区,正常生产期间,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得超过16人,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不得超过9人
| XXX
| XXX
| XXX
| XXX
|
74
|
防冲固定。一是平巷支护要可靠,支柱要拴全防倒绳,使用好连棚器,并用防飞钩将顶梁挂在顶网上。二是平巷超前60m不得使用除超前支护外的其他任何铁质物料,全部使用软管。三是平巷内150kg以下物料用防冲链进行固定,150kg以上物料要用40T链子进行固定,固定点要牢固可靠。四是平巷超前200m范围内不准存放闲置物料,需要增加存放的支架、设备要生根固定在巷帮上
| XXX
| XXX
| XXX
| XXX
|
75
|
实施采掘智能化改造。制定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方案,XX年投产的XX综放工作面按照智能化工作面进行配置,实现远程记忆截割,尽可能减少冲击危险区域的施工人员
| XXX
| XXX
| XXX
| XXX
|
76
|
综合监测措施。建立区域与局部相结合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采用以矿震监测、微震监测系统、地面岩移观测为主的区域监测方法和以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地音监测系统、支架阻力监测系统、钻屑法为主的局部监测方法
| XXX
| XXX
| XXX
| XXX
|
77
|
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与科研院校合作编制X#煤层、XX水平XX采区、XX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与防冲设计,并经过上级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及批复后实施。根据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划分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的等级,确定出工作面范围内的不同程度的冲击危险区域,并根据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级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 XXX
| XXX
| XXX
| XXX
|
78
|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和培训制度、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技术分析制度、冲击地压事件分析报告制度、冲击地压危险性监测设备安装管理维护制度、冲击地压危险实时预警制度、处置及结果反馈制度等各项防冲制度
| XXX
| XXX
| XXX
| XXX
|
79
|
编制《XX煤矿中长期(XX—XX年)防冲规划》,并经上级部门组织的专家安全论证、评审。编制采掘防冲安全措施及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防冲专项措施
| XXX
| XXX
| XXX
| X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