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378|回复: 1

在位最长的皇帝,文韬武略俱全 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 . 玄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6-20 06: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皇帝画像

清圣祖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在位长达61年。他自从即位登基开始,采用“康熙”年号,至死未改,也是历史上在位期间运用同一年号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文韬武略俱全,深沉 睿智,心胸宽广仁慈。他博学多才,一生勤政清明,功绩卓著。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不光守业有成,而且为维护国家统一、开拓大清疆域(正式将西藏、新疆、蒙古等广大地区正式纳入大清版图)、积极发展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开创了“康乾盛世”恢宏局面!在历代非开国之君中,其文治武功堪与汉武帝、唐太宗相媲美。
康熙皇帝,真名 爱新觉罗.玄烨(生卒年1654一 1722)。是大清朝第四代皇帝,顺治皇帝的第三个皇子。生母为汉人佟佳氏(14岁被选入宫,15岁生玄烨,22岁离世。)因其年号为“康熙”,而且沿用时间长,所以历史上习惯称其为“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八岁登基 年号:康熙

玄烨生来也是福大命大。自小因生母佟佳氏备受顺治帝的冷落而不受父皇宠爱。玄烨的生母佟佳氏,原是大家闺秀。佟佳氏的祖父佟养真曾跟随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是大清开国功臣;佟佳氏的父亲佟图赖是汉军正蓝旗人,也战功赫赫。因此佟氏家族也就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大族。当时顺治皇帝为缓和民族矛盾,一改只在蒙古中选妃的习俗,开始在汉军中选妃,佟佳氏因此有幸被选入宫。在玄烨出生后不久,顺治皇帝独宠董鄂妃,佟佳氏母子也因此遭受冷落。顺治皇帝铁了心也要让最喜欢的董鄂妃所生的四皇子做皇太子。在这种情况下,照例说将来继承大统是轮不到玄烨的,何况论资排辈还是老三呢。然而世界上有些事似乎早已是天注定的,天要给谁,谁也改变不了!佟佳氏母子虽说失宠于顺治帝,但是非常庆幸,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太后却非常喜欢佟佳氏和玄烨,对佟佳氏母子格外钟爱。孝庄皇太后亲自培育玄烨,并派贴身侍女苏麻喇姑精心照看玄烨。虽然孝庄皇太后对玄烨寄予厚望,但顺治帝.福临却决意要让董鄂妃所生的四皇子做皇太子。无奈小皇子却福薄命浅,出生仅三个月便夭亡了。四皇子过早夭折对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精神打击是巨大的。董鄂妃因此竟一病不起,不久便玉陨香消,追随她的爱子去了。顺治帝痛失爱妃和爱子,伤心至极,顿感万念俱灰,几度意欲出家崇佛,无奈孝庄皇太后与朝臣坚决反对,才出家未成。两年后,由于极大的精神伤害使得顺治帝福临染上了非常可怕的天花,一病不起。在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坚持下,顺治帝终于同意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福临因病驾崩。同年,年仅8岁的玄烨,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登上了皇帝宝座。改次年为康熙元年。


顺治帝母亲,孝庄皇太后画像

年少的康熙皇帝,天资聪颖、气度恢宏,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精心辅佐和培育下,处理政务的能力不断提高。为稳定局势,孝庄皇太后自己牢牢抓住决策权,让先帝任命的四位顾命大臣 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 齐心佐理政务。孝庄皇太后要求他们协同群臣忠心辅君,以报先帝恩情,不负先帝托孤厚望。
辅政之初,四大臣也确实齐心协力,遇事协商。凡欲奏事,都一起进谒皇帝或太后。待孝庄皇太后决策后,才以皇帝名义发布谕旨。但是几年过后,时间一长,鳌拜擅权的野心也逐渐暴露。


鳌拜

鳌拜原是镶黄旗人,是清朝开国元勋费英东的侄子。门第显赫加上战功卓著,地位扶摇直上,位列公爵。但是鳌拜仍不满足,野心很大。他善玩权术,行事骁横跋扈,很多人都惧怕他。鳌拜擅权朝政,一时无人能制。索尼虽德髙望重,但年事已高,力不从心;遏必隆又胆小怕事;苏克萨哈又资望浅,绝非鳌拜对手。鳌拜任人唯亲,为扩大权势,在各要害部门广置党羽。象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噶褚哈、工部尚书济世都是他安插在各要害部的亲信,凡遇事,这些人常聚在一起,私定对策,然后才奏报少帝。甚至纳搁奏章,欺上瞒下,把持朝政。
康熙元年,这些人为了各自利益,发起了圈地运动,弄得朝野怨声载道。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扶王登联名上书反对,引得鳌拜大怒,竟矫诏将这三人缢死。


鳌拜画像

索尼眼见鳌拜如此专权跋扈,自己又年老有病,无能为力。深感愧对先帝托孤之恩。于是在康熙皇帝14岁时多次上书,恳请康熙亲政。索尼想以此来削弱鳌拜的权力,自己表示率先交权作个榜样。
少帝康熙自然明白索尼用意。在孝庄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于康熙六年7月初七,举行隆重的亲政大典。此时,首席辅政大臣索尼已经去世。康熙皇帝亲政,鳌拜却不知收敛,其野心反而更加膨胀。他一心想占据索尼之位,进而成为宰相。所以拼命拉拢遏必隆和苏克萨哈。遏必隆本来投靠鳌拜,自不必说。而苏克萨哈却一响不满傲拜专权,平常对鳌拜十分厌恶。但自知斗不过鳌拜,只能避祸自保。他主动上奏,提出愿为先帝守陵。康熙一时不解,便派人询问其故。鳌拜却乘机诬告苏克萨哈,说他对朝廷心生怨恨。鳌拜让人罗织了24条大罪。于是奏请将苏克哈处以极刑,判凌迟处死。康熙皇帝不同意,认为苏克萨哈并无大罪。鳌拜竟在朝堂上瞋目挥臂,连日强奏,他的党羽也多附和,为虎作伥。在鳌拜威逼下,少年康熙被逼下達了绞死苏克萨哈的命令。
鳌拜如此擅权,目无君王,康熙皇帝已是忍无可忍。康熙决意铲除鳌拜和他的党羽。 其实像鳌拜这种居功自傲、飞扬跋扈的权臣,换了任何帝王都是无法容忍的。纵观历史,凡为臣者,不懂君臣之道、欺君罔上、目无纲纪,遇到稍微英明一点的君王,孰能忍之?结局也只能自取败亡,惟死路一条而已,鲜有例外。昔日汉桓帝诛灭梁冀集团、三国时东吴少帝孙休诛灭孙琳集团、明太祖诛灭蓝玉集团,就是很好的案例。只可惜鳌拜被一时的权势蒙蔽了双眼,不知天髙地厚,自取败亡之路。
鉴于鳌拜乃武将出生,武艺高强,且党羽遍布朝野,势力盘根错节,一时难以采取果断措施,如稍有不慎,或祸及自身。康熙皇帝一方面隐忍,稳住局势;一方面积极暗中筹划。首先,康熙亲自挑选了上百名亲王子弟,以替代鳌拜安置的侍卫,并让这些侍卫组成善扑营,亲自调训,培养了一支绝对忠诚于自己的贴身武装;其次,康熙加封鳌拜为一等公,以麻痹鳌拜,让其失去戒心;第三步,康熙任命叔丈人索额图为一等侍卫。君臣二人以下棋为名,制定了擒拿鳌拜的整体方案。为万无一失,康熙先设法将鳌拜的亲信党羽分别遣出京城办事,然后召集善扑营集训,康熙皇帝问道:“你们惧怕皇上还是鳌拜?”侍卫们齐声应道:“独畏皇上!”。当天,康熙布置妥贴后,召鳌拜单独进宫议事。鳌拜象往常一样,毫无顾忌地大摇大摆走进宫中,但见少帝康熙端坐中间,两旁侍卫威风凛立。对这些个少年侍卫,鳌拜倒也不放在眼里。刚踏入意欲坐下,康熙即喝声:“拿下”。随即这些少年侍卫迅速将鳌拜团团围住,轮翻而上。鳌拜纵有本事,也敌不过数十名武艺高强的少年侍卫,顿时成了阶下囚。
康熙命人颁布了鳌拜结党专权的30条大罪。本该处以极刑,但康熙皇帝还是念及鳌拜曾立有大功,且在战场上救过清太宗皇太极的命,故免其一死。让他在天牢中度过余生。客观地讲,鳌拜是专权欺君,并无谋反之意,故尚能留得性命。康熙皇帝清理了鳌拜党羽,并将罪大恶极的济世等人处死,其余降职革职。与此同时,康熙皇帝为苏克萨哈等人恢复了名誉,昭雪了冤案。并让其后人世袭爵位和世职。随后,康熙皇帝下達了“圣谕十六条”,彻底消除了鳌拜的恶劣影响。
少帝康熙皇帝8岁登基,至康熙8年即16岁就清除了鳌拜集团,将皇权牢牢掌控于自己手中,显示了惊人的气魄和才智,展现出了髙超的政治才能。

平西王吴三十桂

康熙亲政之时,大清国就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边防、三藩、河运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却并非易事。少帝康熙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国家头等大事列出,将亲自书写的“三藩、河务、漕运”的字条悬挂于宫柱上,以警示自己尽快去完成。其中“三藩”之患是所有事项中最迫切需解决的大事。三藩是指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亇藩王。其中以盘居云贵的平西王吳三桂势力最大。想当初,吴三桂闻知自己心爱的女人陈圆圆被李自成农民军将领劫去之后,“冲冠一怒为红颜”,干脆投靠清朝,反引清兵入关,大举剿杀农民军及南明残余势力。清军入关后,吳三桂因功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耿精忠分别被封为平南王和靖南王,分管两广福建等省。这样一来,中南大部分地区被三藩掌控。每年清政府所给供养钱粮十分巨大,康熙怎能不忧?尚可喜因儿子尚之信生性粗暴,怕惹事生非,因而索性主动归隐东北老家。已把藩事交与儿子。为防出事,尚可喜主动于康熙十二年上书,请求撤藩。这样一来,吴三桂、耿精忠坐不住了,只能假意上书请求撒藩。以试探朝廷动向。
三藩地势图

不管“三藩”是否真心诚意要求撤藩,既然上奏提出,正合康熙之意。康熙迅即召集众臣议定撤藩之事。以索额图为首很多朝廷大臣均表示反对撒藩,怕因此引起动乱。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等少数大臣坚决主张撤藩。康熙皇帝权衡利弊,最后亲自裁决:“从其所请,将三藩全部撤回山海关外”。康熙指出,三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再不解决,必养虎为患。于是分别派使臣赴藩地,催促办理撤藩事宜。
吴三桂当年为报家仇不惜引清军入关屠杀农民起义军,事明叛明,降清却又心怀异志。镇守云南后,招降纳叛、横征暴敛,千方百计扩充实力。他的儿子吴应熊被招为皇太极之女的附马爷,成为吴三桂安插在京城的眼线。吴三桂表面上装出忠于朝廷,他刻意大兴土木、搜罗天下美女,以显示胸无异志、只图享乐之状。暗中却加紧扩充、操练人马,以待时机。


三藩之乱形势图

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在探明 朝廷撤藩已成定局的情况后,终于撕下伪装,举起了“兴明讨虏”的旗帜,公开反叛。其它两藩及各地党羽纷纷起兵响应,一时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情况万分危急,各地告急文书不断传至京城,顿时满朝震惊。索额图甚至建议诛杀主张撤藩的明珠等人以谢叛逆。危难时刻,年轻的康熙皇帝却临危不惧,意志坚决,显得异常冷静。他指出:“三藩势焰日炽,撤也反,不撤也反。决不仿效汉景帝诛杀晁错以平七国之乱的做法”。康熙下達了武装平叛的命令。
康熙皇帝认为,吴三桂是叛乱的祸首,决定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率先集中兵力措败、消灭吴三桂叛军,则其他叛军必成乌合之众,易于各个击破。于是,康熙任命勒尔锦为靖寇大将军,进剿湖南叛军;派将军瓦尔洛进军四川,隔断叛军入蜀之路;命令莫洛驻军西安,阻止叛军进兵西北。 康熙皇帝尽管年轻,却已显得十分持重成熟,有条不紊地指挥各路平叛大军。一开始,叛军气陷旺盛,大有席卷全国之势。关键时刻,康熙皇帝起用汉人周培公,让他协助大将军图海。这周培公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才华横溢,文武俱全,是亇堪比诸葛亮、刘伯温式的人物。很快,大将军图海在周培公的协助策划下,屡屡取胜,收降了反叛的平凉提督王辅臣,稳定了西北局势。这时,东南两藩尚之信、耿精忠叛军相继被清军措败,不久尚之信在城破后被俘,押送京城后伏诛;耿精忠见大势不利,复降清军。后被朝廷处以极刑,凌迟处死! 至此,西北形势的好转和东南二翼局势被清军控制,成为康熙平叛以来战场的转折点。从此,清军化被动为主动,开始大举战略进攻。清军挥师南下,进兵湖广地区,大量失地被收复。平西王吴三桂在战场形势节节失利的情况下,为激励将士、振作士气,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在衡阳登基,做起了皇帝,大封将士百官。也算过了一把皇帝瘾! 但是“三藩”之乱,毕竟得不到广大民众支持,吴三桂称帝,反而使处境更加孤立,而此时清军攻势却锐不可挡。吴三桂眼看大势将去,悔恨交加,抑郁成疾。称帝不到5亇月,67岁高龄的吴三桂在满腹忧虑中死去!其儿子吴世璠继承了皇位。
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军三路大军圈剿吴三桂老巢云南,昆明被围得水泄不通。守军相继投降,吴世璠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只好穿戴着皇帝衣冠服毒自杀。至此,历时8年、战火烧遍大半亇中国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在平叛过程中,年轻的康熙皇帝表现出了髙超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临危不惧、英明果断!


康熙收复台湾形势图

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皇帝决意收复台湾。台湾历来是中国领土,因明末国势衰弱,兵备废弛,结果被荷兰殖民者强行霸占38年。后来民族英雄郑成功武力收复了台湾。其子郑经在部下簇拥下自立为王,仍沿用南明朝廷封号,称延平王(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敕封郑成功的亲王封号,共传三代。)郑经反对其父郑成功。郑成功因此忧愤而死。在三藩之乱时,郑经联合耿精忠,欲共取广东,平分地盘。耿精忠投降后,郑经仍纠集旧部骚扰东南沿海一带,抢掠钱物。在清军的不断打击下,郑经只能率部复回台湾。至康熙二十年,郑经病死,他的长子继位,但不久被侍卫冯锡范绞杀,冯锡范就拥立自己的女婿,也就是郑经的幼子郑克塽为延平王。这时,郑氏统治集团已丧失人心,台湾局势动荡不安,随时有被外来势力分裂出去的危险。


施琅攻克台湾

对于台湾问题,大清朝廷有部分大臣认为取守困难,不如放弃。但康熙坚决不同意,认为:“台湾取守虽难,但弃守更不可取。”。决意武力收复台湾。自康熙十二年起,朝廷对台湾一直采取招安政策,但从未取得成功。至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康熙决定放弃招扶,采取武统措施。“欲成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人”,康熙重新起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筹备平台事宜。姚启圣向康熙力荐郑成功旧部降将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姚启圣认为 ,若要武统台湾,非重用施琅不可。但由于施琅是降将,遭到诸多非议。康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力排众议:准奏,且加封施琅为太子少保。
施琅攻台 澎湖海战

施琅上任之后,立即着手调整兵力,加紧训练水师,筹备平台物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施琅耐心等待着出征的最佳时机。 在具体出征时间安排上,数次与姚启圣意见相左。于是,施琅再三要求朝廷赋予他出征的专断权。康熙帝坚持用人不疑,为确保平合作战的最后胜利,毅然同意了施琅的请求,授予施琅领兵出征的专断大权。康熙二十二年七月,攻台的最佳时机终于到来。施琅亲率二万多水师官兵,分乘230多艘战舰,直扑澎湖。但由于急于进攻,加上朝落风逆,海上初战失利。施琅立即作了调整,再次与郑军展开决战。郑军惨败,水师主力几乎全军覆灭。延平王郑克塽看到大势已去,已无力再抵抗清军,遂派人向清军送上降表,率部归降!康熙接受施琅建议,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另设立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并派兵驻守。宝岛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武统台湾问题上,展现出了康熙帝的高瞻远瞩和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清朝东北形势图 雅克萨城

收复台湾后,康熙就着手解决东北问题。当时沙王俄国乘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之际,侵占了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大片领土,后在中国军民的不断抗击下,大部分沙俄侵略者被肃清。只有雅克萨仍被沙俄侵占。在各族民众的支持下,清军为收复雅克萨作了很多准备。


清政府购买的大炮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军兵临雅克萨城下,六月下旬,清将彭春率领3千多将士,分水陆两路夹击雅克萨城,沙俄守军惨败,大部分被迫投降。彭春奉康熙旨意将这些俘虏降兵放回去,百十名沙俄士兵狼狈不堪地逃了回去。但是,第二年以托尔布津为首的沙俄匪徒又窜回雅克萨,并修筑防御工事,这些人妄图永久占据雅克萨城。康熙非常震怒,令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敌主将托尔布津被击毙,雅克萨城最后只剩下百十来个匪兵。被迫归降清军!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沙俄只能同意谈判以解决边界问题。康熙派索额图赴东北,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与沙俄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确定了以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为界限,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流域都为中国之领土。《尼布楚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相对平等的议和条约。


清军二战雅克萨


清军猛攻雅克萨

康熙皇帝收复雅克萨,东北局势稳定之后,就立即着手平定噶尔丹分裂国土的武装叛乱。噶尔丹原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准葛尔部的一个头领 。在康熙十年,其拉拢亲信发动政变,夺取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权。此后,又武力吞并了其他各部,强占了青海和新疆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当时我国蒙古族除了厄鲁特漠西蒙古外,还有漠南蒙古和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漠北蒙古局势稳定,早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民众就已归顺大清。康熙所要解决的是噶尔丹控制下的漠西厄鲁特蒙古经常侵扰闹事问题。
噶尔丹野心勃勃,妄图吞并漠北喀尔喀蒙古。为此,噶尔丹不惜勾结沙俄外国势力,于康熙二十七年在沙俄军队的配合下,突袭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北土谢汗的蒙古军队被击溃,库伦城顿时化为废墟。噶尔丹与沙俄联军在追击喀尔喀蒙古军时,大肆烧杀抢掠。广大牧民只能抛弃一切牛、羊财物,拼死南逃。喀尔喀蒙古最后向清朝求救,康熙派人扶慰了前来归顺的喀尔喀部,并发给这些部民生活用品,将他们暂时安顿在科尔沁草原生活。


康熙三征噶尔丹

康熙针对噶尔丹反复侵扰和骁横无礼,作了二手准备。一方面,康熙派使臣多次劝告噶尔丹,要他停止侵扰,归还侵占的漠北喀尔喀蒙古领土;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塞外兵力布置,充分做好武装平叛的准备。 但是,噶尔丹哪里听得进康熙的劝告,他铁了心要吞并漠北喀尔喀蒙古。因此依然不断派叛军侵扰,烧杀抢掠。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以追击漠北喀尔喀蒙古为名,再次发动叛军武装进攻。二万多叛军自呼池直接南下,竟然杀入内蒙古境内,一直打到离北京仅九百里的乌珠穆沁,引起清廷朝野震惊。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决定御驾亲征!


清军大败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亲率大军出塞北,与噶尔丹主力拉开决战。噶尔丹叛军依山面水布下“驼城”,认为坚不可摧、易守难攻。但哪里经得住清军无数红衣大炮的轰击,顿时溃不成军,尸横遍野。噶尔丹只好带着残兵败将突出重围,落荒而逃。清军大获全胜,后又经过二次御驾亲征,康熙终于彻底平定了长达10年的噶尔丹武装叛乱,从而粉碎了沙俄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使得大清朝西北边疆得到了巩固。


康熙皇帝画像

康熙皇帝文韬武略俱全,一生博学多才,深谙汉族文化。康熙在位期间,武功卓著,除鳌拜、平三藩、复台湾、二战雅克萨、三征噶尔丹。无不展现康熙皇帝的惊人气魄与高瞻远瞩。
纵观康熙一朝,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大力发展,人口增加,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良好开端局面。康熙一生,为政勤勉、讲究实效、反对浮夸。曾多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为了解江南风土人情、河运水利情况,康熙皇帝不辞辛劳,曾六次下江南。康熙皇帝本人生活非常俭朴,一向反对铺张奢糜,对官员贪腐行为深恶痛绝。为使大清王朝万年计,康熙帝非常注重吏治。严厉查处了山西巡扶穆尔赛、湖广总督蔡毓等贪腐官员。分别被判处绞刑和处斩。在康熙一朝,出现了于成龙这样清正廉明的官员,被称为:“天下第一廉吏”。他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一心一意为百姓办事。相传于成龙生活十分清苦,平时粗茶淡饭、常吃青菜,被百姓起了个绰号,叫“于青菜”。后来官至二江总督,竟无分文积蓄,以致去世时连买棺钱都没有。康熙感慨不已,特地为于成龙题了“高行清粹”四个大字。


康熙书房读书图

康熙皇帝非常尊重汉族的历史传统和儒家文化。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为使大清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在政治上采取“恩威并施”的举措。一方面,尽力争取民心,宠络汉族文人志士,开科取士、授以官职,以缓解民族矛盾;另一方面,对于有明显反清思想的民众给予坚决镇压、打击。在康熙中晚期,出现了十几起文字狱大案。其中,较为明显的一起文字狱案,就是发生于康熙五十年的安徽名士戴名世案。因其作品被左都御史赵中乔告发,诬其诽谤朝廷。被处凌迟酷刑。很多族人、亲朋、官员被牵连。文字大狱,康熙开了个头,一直延续到亁隆朝。文字狱的设立 ,严厉打击了有反清情绪的汉族文人志士,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康熙皇帝仁慈宽厚,气度恢宏,一生功业卓著。但到了晚年,在储君问题上,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情况。自从皇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后,其余九位阿哥、贝勒似乎都看到了希望,纷纷蠢蠢欲动,勾心斗角、暗中较劲,内心谁都想被父皇康熙相中,从而立为皇储。康熙晚期九子夺嫡,直闹得年迈的康熙心力交瘁。一向英明果断的康熙皇帝,在储君问题上似乎一下子变得糊涂了起来。结果是猜忌日重,谁也不相信,只能慢慢考察,直至临终才确立皇位继承人。康熙晚期,还沉醉于“康熙盛世”之中的时候,吏治逐渐松弛,官员贪腐之风日起,甚至故意亏空、拖欠国家钱粮。导致国库空虚。朝廷官员拉帮结派、瓦相倾轧,原本清明的吏治慢慢地日见变坏。大量问题积聚,康熙已无精力去彻底解决,只好留着深深的遗憾,让将来他的继任者去解决了!


康熙六十一年 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康熙皇帝在亁清宫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千叟宴,预庆自己将要到来的70岁大寿,也表示与民同庆之意。康熙对自己六十年帝业、所创丰功伟绩颇感满意,感叹不已!特地为此作了一首《六十一春斋戒书》诗:
理性参天地,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消。
视察焉能隐,行藏岂可摇。
桑榆虽景暮,松柏后霜凋。
长养春容盛,宽严君德调。
倦勤应不免,对越愧明昭!


康熙景陵

同年十一月, 康熙皇帝因感风寒染病,于畅春园一病不起。四皇子胤禛含泪精心服侍,连续数日病情未见好转。康熙自知病势危重,遂召见心腹隆科多等人,安排后事。十一月七日,康熙帝因病驾崩。享年69岁。随即,四皇子胤禛奉康熙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由此,拉开了雍正皇帝励精图治的序幕!


(老俞易学文史讲堂 俞进兴讲解 2022年5月自行创作 。历史爱好者免费阅读,未经同意,请勿转抄。本文取材清史,通史。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0 07: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知半解太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