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579|回复: 1

[转载] 《师说•乡村》总第10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3 10:37:42 | |阅读模式
《师说•乡村》总第10期

主管:人教社师范教材论坛
主办:教师教育区  
           网刊师说区
  《师说•网摘》系列刊总第38期,
    《师说•乡村》2012年7月第10期


  
  农村教师缺什么?
  黄行福


  农村教师缺什么?这是把农村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与城市教师相比较而言的。
  那么,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缺什么?我作为一个在农村工作了20年的中学教师,体会最深,感受最多。
  作为农村教师:
  首先,缺收入。哲学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是一切的基础。教师,是农村中的工薪阶层,工资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但仅此而已。如果是在前些年,连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与城市老师一年拿13个月的工资相比,那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了。现在,虽然大部分地方的农村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发放,但报刊上的报道仍然告诉我们,还有一些地方的教师不能按时领到工资。
  我们知道,在咱们中国,若要说到一个人的收入,除非农民,基本上难以断定。因为工资之外,灰色收入有时占了很大比重,有的甚至超过了工资。
  现在,农村学校的收费本来就要比城市学校低得多,正常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又到不了位。一些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实行收费“一费制”的学校,有时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开展,还能给教师什么福利吗?这样,教师的实际收入,除了工资,还是工资。
  再说那部分代课教师。他们是在农村学校老师严重缺编的情况下,由当地政府所聘请的。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加入,一些地方的学校,有的课根本开不了。但他们有多少收入?少得可怜,一个月才120块。
  再看看他们的工作量吧。他们每天都要上6节课,每节课,他们都必须到场,一节都不能少。这样计算,他们的工作报酬是多少?每节课才一块钱!与城市里那些补一节课几十块钱相比,他们的收入恐怕是低到不能再低了!可以说,他们一年的收入,恐怕还比不上有的城市老师一个月的灰色收入吧。
  城乡收入的差别是多少倍?
  其次,缺继续提高的条件与机会。“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这已经是我们的共识。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学习,补充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但是,教师的学习、进修,需要一定的条件。最为基本的是学校要有必要的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作为保证。可是,我们的农村学校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了吗?可以说,除一部分发达地区外,很多农村中小学都没有这样的条件。
  如果你有机会到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去看一看,你肯定会感到惊讶。你完全可以看到,象模象样的图书室里,难以看到几本有价值的书籍,除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外,就是一些由政府强制订阅的宣传材料。至于象有关新课程的资料,如果不是参加新课程培训,很多老师甚至连听也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教育名著之类的书籍了。
  几年前,农村实现了电话“村村通”,为电脑上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可问题是很多中小学还没有电脑,很多老师只在电视里,或者图片上欣赏过电脑那美丽的外形,至于敲键盘带来的乐趣,说“天方夜谈”还是恰如其分的,名副其实的。如果要说上网,一根电话线,能满足几十个人同时上网的要求吗?学校配不起电脑,收入本来就不高的老师们,个人买得起吗?
  自己自学,自我提高有困难,那就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吧。但是,给这些天天与农村孩子打交道的孩子王们的机会又有多少呢?在一些地方,外出学习,比如参加培训,参加教研活动这样的机会,负责这项工作的人,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城里学校的老师,如果给的指标多,就象征性地给一两个给农村;如果指标本来就不多,那就对不起了,乡下老师们,只有等到下一此了!
  其实,就算有足够的机会,学校经费那么紧张,可能如愿吗?不能!因为“一人出差,全校紧张”。
  再次,缺钻研业务的精神。对于这一点,恐怕有些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会认为这是给农村教师抹黑。但我认为,实事求是是我们办好任何事情所尊奉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以求实的眼光来看问题。
  农村,文化向来落后于城市,农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如城里人。有的农民,孩子上了几年学,连孩子的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他们对老师上课水平的要求了。
  而城里却不同,城里人对孩子受教育的关心,往往是乡下人所不及的。他们对班级的选择,对任课老师的要求,有时到了几近苛刻的程度。农民们呢?只要有老师在给孩子上课,他们就满足了,他们可不管老师上课水平的高低。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他们对老师的信赖。
  正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使我们的一些老师养成了得过且过的习性,对业务,缺乏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所以,农村的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村教师也有责任。
  当然,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作为两个群体,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多方面的,也不是这里所能穷尽的。这里仅举其中的几方面,以引起注意。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
  邮政编码:344506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31219&highlight=%C5%A9%B4%E5
  
楼上没有说在根本上。
  河北邢台六中张国生
  
  最缺的是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为说明这一点,贴上一则资料,选自本论坛谈教育产业化的文章。
  中国的国民教育在五十多年时间里一直被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尽管有些领导人对教育做了这样那样的指示,有些甚至可以说得上精辟,但是其起到的实际作用,仍然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各级官员们口头上都说自己重视教育,要加大教育投入,可惜落到实处的是九牛一毛。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始终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上,无论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都是如此。先看看改革前的情况:根据一份资料显示,从1952年到1980年,中国历年浪费掉的基建投资费用约为6000亿元,而用于教育的总投资仅为1000亿元,年均只有34亿元;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印度为20.8%(1969年),日本为22.3%(1975年),世界水平一般为
  15~20%,而中国一直没有达到过10%(其中1971年只占4%,为世界倒数第一)。1976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在世界151个有统计资料的国家里占第149位(资料来源《高等教育学报》1985年第一期,第64页)。改革之前,除了五十年代前期教育一度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繁荣局面之外,从五十年代末以后,中国的教育一直处在极不正常的状态,学校被看作“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而成为历次运动的重灾区,很多知名学者、教授被划作“右派”而被肃整、迫害和打击。“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更是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摧残,学校停课、教师被整、高考废除,“反潮流、交白卷”成了英雄,知识分子被当成“臭老九”,连算术都没有完全掌握的人被推荐进入大学成为“工农兵学员”……十年动乱,耽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造就了一大批缺乏理想、缺乏文化的“迷惘的一代”。
  改革初期,随着高考的恢复和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又一度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十年代定格的应试教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政治狂热消除之后,拜金主义却又盛行起来,一切都在向钱看。与此同时,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一直口惠而实不至,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稀缺,造成了“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尴尬局面。很多本来优秀的人才,仅仅因为考试时发挥失常失掉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而考分定乾坤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考试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是每况愈下、连年下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而实际情况是,这一比例连续下滑:1991年为2.85%,1992年为2.73%,1993、1994年为2.52%,1995年为2.46%,1996年为2.44%,1998年为2.55%,2001年则为2.3%。不对比就不知道差距在哪里,除了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以外,没有几个国家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象中国这么低——印度为3.2%(2001年),美国为5.3%(2001年),英国为6.9%(1999年),瑞典为8.7%(1999年)。目前,中国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为1400亿人民币,约折合170亿美元,仅占世界各国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1500亿美元的1.5%;而中国现有学龄人口数量为2.14亿人,占全球教育总人口的22%。也就是说,中国用占世界1.5%的教育经费教育了占世界22%的受教育人口——这不知是该算作“奇迹”呢,还是政府的失职?(资料来源:《中国社会年报2000年版》,《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当代英国与瑞典的福利制度》,《中国教育概况》)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造成教育经费极度短缺,严重影响了日常教育的维持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进行。其中最为困难的是公共教育经费,全国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为81元,小学生为28元,农村小学只有11元。一些地方,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很多地方学校教室还在用解放前的祠堂庙宇,危房普遍。常言道,堤外损失堤内补,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吝啬,导致学校难以维持起码的运转,只好走向乱收费、乱集资、拉赞助、搞产业化等邪路,颇有些“逼良为娼”的味道。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孟繁华教授认为:教育乱收费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关系极大。从我国教育投资实践看,较多时间存在着教育投资过少,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严重失衡问题,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总体投资水平偏低,投资在地区间、城乡间差异过大,其根源是宏观投资决策问题。
  可见,中国政府对目前教育存在的现状,与政府长期以来一贯对教育的漠视与失职有直接关系。虽然中国近些年来经济蓬勃发展,但教育事业却是极度落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些政府官员说,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此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投资教育,但这种辩解经不住简单的推敲——首先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近10年来几乎一直稳居世界前列,GDP已与英国不相上下;其次是中国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活动,例如申办奥运、主办APEC会议等,其场面之排场、规模之宏大,令世界为之瞩目;第三,中国各级官员们的座车,全都豪华无比,像桑塔那之类的普通轿车,连一个乡长都不愿意坐,各级政府机关大楼壮观巍峨,装修豪华现代;第四,前不久又传出国家将投资800亿人民币将京沪线改造成日本“新干线”的消息,预示着我国铁路运输即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这样的经济实力,怎么一提到教育就哭穷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教育投入的欠缺,主要是中国税收负担不重。西方国家义务教育免费和高等教育价格低廉,主要来源于“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税收。可是,根据本人的了解,中国税收工作做得丝毫不比西方国家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无论是大企业还是路边摆地摊的小贩,无论是大城市的白领还是边远地区的农民,谁都逃不过税收的法网。甚至,中国的农民一生下来还在吃奶,就要缴纳“人头税”,一直到老死病死,无论有没有劳动能力都要交税。此外,中国农民无论种不种土特产,也都要交“特产税”。中国农民负担之重、企业负担之重,简直是举世无双——这样的沉重的负担,怎么还能叫“负担不重”呢?
  中国税务负担之沉重,并非我一家之言。据《经济时报》载,美国《福布斯》月刊在对世界近30个国家税收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2002年法国税赋压力指数为181.2点,居世界各国之首,比利时以164.2点居第二,中国为154.5点居第四,以下分别为瑞典(149.3点)和意大利(147.5点)。德国和美国分列第15和第16位,英国居第18位。税赋指数是根据最高个人所得税、公司税、财产税、增值税和职工、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险税税率等一系列关键指标综合计算得出的。可见,中国的赋税负担不但是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比实行“高税收、高福利”,实行全部教育免费的瑞典还要高。
  高税收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高福利。中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社会保障投入等等一切事关老百姓福利的投入均属世界末流。那么,老百姓的钱究竟到哪里去了?熟悉我国财政状况的人都应当对这个词不陌生——“吃饭财政”。也就是说,老百姓的钱都被用做“吃饭”了。当然,不是老百姓吃了,而是多达四、五千万的各级“公仆”吃掉了。我国拥有世界各国都罕见的五级办行政体系,除去村级之外的每一个级别又都有“五大班子”。这四、五千万官僚队伍编制不仅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相对数量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28个老百姓就要负担一个“吃财政饭”的人,而在日本则是300人负担一个,美国是200人负担一个。
  一个刚刚实现温饱有余的国家,竟有如此之多的人要从老百姓嘴里掏食,国家怎么能不穷,财政怎么能不困难,教育怎么会振兴?特别糟糕的是,这些食人民俸禄的人,掌握着权力的人,却很少有真正对人民感恩的人。逼死农民、打死无辜、贪污腐败、冷漠无情……官僚人数过多,管的范围过宽,因此要想在中国办成任何一件好事,只要不能给官僚们带来实惠,都非常艰难;而各种能够给官僚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无论事情本身多么丑恶,都可以大行其道。因此在时下的中国,无论什么事都可以办到,而同时无论什么事都难以办到,一切取决于官僚的心情和是否行贿。在一些地方,领导们互相在权力部门交叉安排子女亲属,构成了一张又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盘踞在人民头上的“神圣家族”,摸不得,碰不得,骂不得,作威作福、无法无天。那些真正为人民说话,不忘人民养育之恩的人,却屡屡被排挤出局。不可否认,也有不少正视现实、敢于碰硬的官员,例如那些李昌平、吕日周们。然而,在这个从上到下遍布神圣家族的国家里,在这个人民群众难以参与决策的国家里,个人的抱负又有什么用呢?至多又是一个挑战风车的堂·吉柯德。
  中国的现状就是如此,浮华背后隐含着无穷的危机,多少问题由来以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真正的改革都必然遭至既得利益集团的拼命反对,这就是大家一再惊呼“改革到了攻坚阶段”的原因。然而我们没有办法继续等待,不进行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把民主机制引入中国,不给人民以参与决策权力,不通过发动群众战胜大大小小的“神圣家族”,中国只有死路一条。与其人民通过革命自下而上地解放自己,不如通过彻底的改革自上而下地解放人民。
  
  四川广元苏永奎
  缺少优秀的师资。现时代能奋斗在艰苦生活中的农村教师太少。虽然确有扎根山区、无怨无悔的可歌可泣的好老师,但他不占太大比例,这无疑会影响农村的教育质量。而解决这个问题,却不是纯粹靠教师的个人素质就能解决的。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31219&highlight=%C5%A9%B4%E5

 


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
农村小学怎么推广普通话?
小学教材应分农村版和城市版
老教师的方法与农村小学的教法
我们农村学校都上网吗?
农村中小学教研何从低效
这几年的素质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什么?
我国的农耕区农村养畜和耕作是不是混合农业?



如何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之瓶颈
  河梁中学谭成林
  
  
  内容提要:
  农村课程改革涉及人口广、面积大、基础差,任务之难,困难之重不言而喻。本文力求针对农村实际,全面而辩证的论证农村课改的途径,以期为突破农村学校实施新课改之瓶颈阐述一孔之见。
  主题词:
  个性改革发展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2004年秋季我国将全面启动课程改革,学校将全面使用新一轮改革教材,然而现在的农村学校条件还极不成熟,尤其是西部边远贫困的农村学校,但面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迫切需求,我们又不得不强行推行。就此,针对农村思想落后、观念守旧、设备资源缺乏、教师职业技术低下、现行管理评价滞后等诸多问题,如何突破其瓶颈,笔者试图根据以下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同仁切磋。
  一、革新教育思想,突破传统束缚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容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者与接收者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学校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更不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人的心理需求的提高,落实均等教育思想,大众教育思想,早期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未来教育思想就成了当今教育的主题,尤其是农村学校,绝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低,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一是迫于压力,二是希望通过读书摆脱农村劳动,因而他们认可的是学到了多少,并不是学会了多少。他们认为只要升学了就是铁饭碗。对此,我们的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必须转变教育思想。首先是摈弃传统守旧堕落的思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出台政策、制度、以及相关办法,要实行强行学习,硬性推进,要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课改的精神和课改的必要。第二,要接纳新思想,对新课程的思想精髓的理解要全面透彻,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终身学习”思想等等。第三,建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建立均等思想,就全国而言,2/3的学生是农村孩子,在西部农村学生还远远超过了80%,因而这一块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因此,不管是投资,增制设施设备,还是师资配备和培训都应该优先考虑,要让这80%的农村学生也向城区学生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建立服务思想,教育要有服务意识,要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学生个体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农村教育要为“三农”服务。行政领导、教师、学校要改变精英教育思想。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神坛上走下来,要当好学生的服务兵,要认识到教书是为学生服务,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建立人本思想,人本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旋律,它要理解人、尊重人、研究人,重视人的生命、需求、发展,农村教师、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就难,要变为教育行为就更难。因而要进行及时规划,要通过讲座辅导,办班培训,实场演练,认证考核等形式培养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让其真正掌握和运用新课程思想。
  二、改变教育观念,力求久远发展农村教育由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长期封建文化的影响等等,导致我们很多农村学校以及教师无长远规划,无短期计划,长期盲目行事。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反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育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上至行政长官,下至黎民百姓都要转变教育观念。第一是建立持久观念。教育有着自身的本质特征,它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它需要持续长久投入精力和实践,尤其是基础差的农村教育就更是如此,它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能有急功近利。第二是建立发展观念。要建立可发展观念,农村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有的资源环境,按新课程理念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的规定,农村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方向、途径和目标,有其自身的有利条件。建立要发展观念,农村教育在我国应该是重头戏,不仅面积大,人口多,而且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教育发展如果滞后,将会从根本上影响我国实现小康的进程。建立会发展观念。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基础教育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为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人事制度,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了经费和政策的保障。其次是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送孩子读书就大多家庭来说不再存在经济问题。第三是校本位的确立已成趋势。重庆、江苏、安徽等地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较成功的经验。实施校本管理的学校,学校不再是千校一面万人一腔,学校办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保障。这样农村学校的个性才能得以保障,学校的特性才能得以张扬。第四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新课程中的校本课程的确立,就是为了保障农村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使农村教育真正服务于农村,从而让教育真正为当地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就既保障了教育顺应社会需求,有保障了教育符合当地实际。总之,农村教育要从长计议,要彻底改革,要持之以恒,才能保障教育的持续久远的发展。另外,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除规划要科学合理以外,规划一旦定下来就要持续、持久的执行下去,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一遇困难就半途而废。如果朝令夕改,半途而废,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还有极大可能贻误我们的一代。我们知道教育有“99-1=0”的道理,因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针对具体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也要重视教育的持续性和持久性。
  三、实施政府行动,避免部门局限新一轮课程改革并不仅于教材的改革,而是教育部门整个系统的革命性的彻底改革,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改革,较之城区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还存在着极大的经费缺口和人力需求,因而,全凭教育部门是无法解决的,而且教育部门看问题想问题,毕竟视野受束缚,难于全面,即使考虑得周到,也无法保障实施。因而我们认为农村教育改革必须成为政府行为,甚至成立县委书记或者县长挂帅的教改领导机构。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发展性。而且一个县的资源整合,整体布局,政策制定,资金调配,人员安排等都需要大政方针的支持,没有大权没有大钱都办不成,尤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作支持。同时教育问题并不仅关系到家庭问题学校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因而应有大手笔意识,全局意识,全球意识。这些都必须实施政府行为,否则农村新课改就难于实施。
  四、加大媒体宣传,达到社会认同农村教改的难度之所以大,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改革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他们认可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学会了多少;认同的是学生了升学多少,而不是学到了什么致富能力。他们更多的是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不是今后。这一切都是与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它不仅妨碍教改的实施,而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因此我们必须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改革的精神实质,要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教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只有他们认识到了教改的必要,他们才会支持教改,投入教改。这样课改也才能形成合力。我们知道任何事一旦成了气候,形成了态势,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当然,对牵涉面大,影响面广的农村新课程改革就更是如此。
  五、强化教师培训,提高职业技术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因而认为大班化、灌输式非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还能节省时间和人力,尤其我们的老师也都是这种教育下的产物,因此这种现象至今还相当普遍。这种教学显然不仅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而且也影响我县的教育发展。新课改要求教是为学服务,教师要尊重学生,服务学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并且还要求教师具有开发教材的能力。新课改的课堂要体现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不难看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就必须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我认为,一是要强行培训,也就是严格按《纲要》等文件要求,不培训不上岗。二是要进行强化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情智结构、职业道德、职业技术等都不一样,明年秋就要实施新教材,如果我们没有硬性规定,到那时,我们的教师不能胜任或者失败了还可以再学再弥补,而对学生而言就会影响一生。三是要进行全面培训,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因而我们在培训教师时,要对教师素质的全面培训,如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策划素质、交际素质、表演素质、领导素质等等都需要培训。四是要进行全体培训,我认为不仅是教师要培训,而且职员工人也要培训,因而才能形成合力,形成教育场。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达到了培训时数和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不会感到很吃力。
  六、改革管理现状,彰显发展绩效农村的现行教育存在着众多的管理问题。
  1、管理理念问题。现在的管理只重视行政管理和序惯性管理,缺乏对社会大背景的理解和把握,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整体构架,怕担风险,追求平衡的有序(决策学称之为死结构)。2、管理人选问题。机关工作人员、校长、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亟待提高: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心事素质(周济/2003年10月4日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的讲话)大多不适应新形势要求。3、管理方法问题。单向传达式。只注重信息的输出,不注重信息的反馈的线性管理。应对上级式。据不完全统计,某县一所中学2003年春收各类文件210多份,大多都是要求你怎么样,基本没有你可以怎么样的字样。闹得好多问题“画虎不成反成犬”,甚至说假话蒙骗上级。自我中心式。管理者不相信别人,更不相信下级,自以为是(管理的个人偏好)。急功近利式。想一口吃个胖子,没有长远打算。标准化范式。为了简便(简单管理),也为了公平(不相信自己是公正的),现行大多采用量化管理(教育不适应量标化管理,因为人的成长大多具有不可量化性)。因此我们的农村教育管理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于是笔者认为要实行管理改革。一是实施管理策划。教育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因而我们的管理者要站在社会的高度审视教育,要整合和利用现代的有利信息,策划我们的管理。要有实施生涯管理和战略管理的意识,要重实效重发展。要全力构建网络、立体、多元整合的管理体系。二是建立有效合理的组织体系。如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扁平组织能让权力重心下移,从而减少人力物力的无效耗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再如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有效的组织,它不仅体现了尊重人,而且重视了人的发展和人的心理需求,整个组织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和极足的奋进的态势。同时用人也要改革。一要改“只用不培训”的做法,尤其是现行管理者。我用问卷调查了十个校长,这些校长中,大多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不很清楚,只有40%的校长有办学理念;有操作性目标的校长只占20%,他们虽然上岗前经过了培训,但没有在职的后期培训,即使有培训也是一种照顾性与观光性的,没有实效。试想又不爱学习(据了解,有的校长一年没看过一本书),他的管理能不落后吗?二要改“只上不下”的做法,庸人比有点小毛病的害处更大,更应该下。现在不管能力行不行,只要上了,就极少有下的。据我了解,这么多年只下了一个。三要改“用选中型干部”,因为这种干部,很多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奉献精神,没有责任心,既不愿干又不写辞呈。四要改“长官意识”,当干部的职责应该是用好人,服好务,而现在机关工作人员在首长身边还表现得循规蹈矩,一旦离开首长,总是变得不守本分。
  七、做好评价改革,确保考核导向现行评价主要重考分、重量化,弊端众多,尤其评价目的、措施不科学。考核评价有引领性的作用,因而一定要改革。
  各部门要抽人专门研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如:要体现前瞻性、整体性、计划性、发展性。要注重过程实施、实效和组织进步。要体现引导、激励、公平策略。对学校评价要突出校本管理精神,主张放权和充分相信、尊重校长,调动其内在潜力。要鼓励创新。要强调自我意识,重视自我评价、弹性评价、定性评价、奖赏性评价、认受性评价。要体现公平原则,学校基础、环境、条件不同,其评价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应该不一样。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促成发展,不是硬性规约,甚至惩戒。评价像根指挥棒,有着指挥导向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尽早研究尽早改革,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否则,即使其他方面做得很好,课改也难于真正实施。
  八、增添设施设备,保障课程必须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较城区学校有很大差距,尤其离新课程实施条件还有很大距离。是近些年来,由于课本为了朝新教材过渡,几乎一年一变,因而其教具和实验器材也就几乎没有增制,当然活动场所,试验基地也就自然少有。因而要实现新课程思想,落实新课程理念,对农村学校而言,增添必备的设施设备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比如图书资料的查阅,网上信息的搜集,试验探究,室外活动等等,都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做支持。因此,我们认为要保障新一轮课程的必需,就必须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
  九、集中全民思智,整合所有资源农村教育改革虽然国家要大力扶持,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盘合现有教育存量,整合已有教育资源。笔者认为,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发掘教师资源。利用县现有的大量的闲置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并加速再培训。现有农机、农技、科委、畜牧、林业、水利、旅游、财税等部门,专业人才济济,现在,他们大多都在做行政工作,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其实,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我们把它利用起来,让其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兼任实验基地指导老师,担当地方课程的顾问,要求办样板基地等,都可给教育带来极大的作用。同时开发教育者的内在动力和潜力,让教师打心理热爱教育、投身教育。发掘教育存量。一是课时的有效利用。现在中学每周的2节劳动技术课、1节科技课、1节地方课,虽然也都有教师上课,但由于教师大多不是专业人才,这4节课几乎等于浪费,如果集中学地方课程,其时间总量相当于英语的课时。二是教师的时间、精力没有充分发挥效力,无效耗费太多。发挥群众情智,只有相信人、理解人、研究人,调动人的内在潜力,并且全体行动,才能办好全县的教育。用好现有物质资源,每所学校闲置的设备设施太多。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这些学科没有专业设备,没有专业教师,这房子实际上是浪费。办公室、会议室、生物实验室、体育室等,这些房子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电教设备,包括硬软件都没有起到应有的用途。很多学校有电脑,但只做了打字工具用,很多学校一年花电话费上万,但上网舍不得花掉一分。甚至有的学校的电脑只做了摆设,不会使用。因此,我认为要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正合现有的一切资源。
  十、开通网络信息,尽早接轨城区我县现在的教育组织结构还显得很松散,针对各所学校而言甚至可以说还是处于孤军混战的局面,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即使有什么先进的东西也得不到交流和利用。网络组织、网络结构、网络信息的建构和使用,有利于高效管理。现在,“西部远程教育/李嘉诚捐资工程”已经在西部很多学校开通了远程教育,这些学校可直接与城区、与沿海,甚至与西方的教育信息接轨。实际上要构建网络体系还是易于实现的。只要我们动员全体职工一年不发奖金,就基本可以解决信息化工程。其实每年因信息不畅开销的差旅费远远超过这笔费用,而且隐性消费和损失还更大。一个县如果有自己的信息网站和教育网站,并且各乡、各校也有自己的主页,同时实现全县连网,我们就可实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这样我们就可找到教育天堂的捷径。要出自己的教育杂志,同时我们还要有真正能研究而且愿付出的人组成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研究教育。因此,我认为要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要缩短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就必须建立和利用现代信息网络。
  十一、增大校长权利,实施校本管理现在的校长即使是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校长也很难把一所学校治理得有新意,有创意。我们认为就因为校长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校长没有人事权,也没有经济权。教职员工就是不符责任,消极怠工,你也没有权力停职、罚款,更没有权力辞退,至于扣点工资,不痛不痒,根本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因此我认为,要推动我县的教育,我们要尽早实施校本管理,要让校长既承担责任,同时又赋有相对的权力。在精神和物质利益方面,校长的付出与其待遇极不相合。我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保证,只有把校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的学校才有希望,因而在物质和精神利益上,我们要保障校长的相应待遇,甚至给予倾斜,尤其要加大鼓励性和鼓励面。
  十二、改变教学范式,落实教改思想传统的教学范式本来有着很多优势,但随着人的价值取向的进步和心理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大班级,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地听,粉笔书本黑板“三一”教学的教学范式已经受到极大的冲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要关心学生的未来发展,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要改变现行的课堂范式,要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知识的单向传递为师生元认知结构的多元碰撞后的知识膨胀和升华。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个性张扬,大胆创新。要达到这一标准,对于农村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的确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认为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强化训练我们的现有教师,让我们的教师真正理解透彻了新课程的思想,全面掌握了新课程的育人理念,完全具有了实施新课程的操作能力,再经过硬性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教学新教材。只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和严格考核,才能促使我们的现有农村教师尽早成熟。成熟了当然就能轻而易举的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了。
  十三、合理布局学校,实现均等教育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农村学校却远比城里学校差,而且近些年来为了所谓的优化组合,甚至砍减了不少农村边远学校,让那些自幼在父母身边的学生读一个小学就要走好几十里。新课程理念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想这“全面”就应该是包括所有的孩子。学校布局不合理,该有学校的没学校,资源得不到调配,更得不到整合,因此,发达地区实行了小班化的同时,农村很多地方却还是大班化现象普遍。有的学校校舍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校舍却大量闲置,甚至还包括其它众多物质的、精神的财富没得到利用。据我调查,只要做好教学点的布局和教师的平衡关系,现有教师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现有学校也基本能满足当地的学生就学。如某片区学龄儿童(7——15岁)7431人,若以45人一个班(考虑村校和初中),总共165.13教学个班,若每班须教职工2.0人/班,这个片区只需教师330人,恰好与这个片区现有教师数相等。另外,我认为大教育不能理解为建几所大学校的教育,大是由小组成的,因而不要想到暂时资金缺乏就砍掉边远村校,想到城里的需要就抽掉农村学校优秀的教师,就减掉农村学校国家给定的教师编制,尤其要探索创办农村孩子能够接受的“农技校”。农村人口虽然不多,但分布面积却大,我认为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应该开办相应班、校,要充分用足用够国家政策,要借“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改革的决定”的契机,调整、理顺农村学校的布局,从而体现真正的均等教育思想。
  十四、扩大教改范围,顺应整体发展目前,教育改革虽然如火如荼,但始终如单相思一相情愿,感到伸展不开手脚,似乎觉得中气不足,底蕴不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改主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没有形成社会趋势,没有得到全民的认可,始终是部门内部行动,因而教改不免门户之见,尤其教改的管理者无法用统觉的思维形式站在社会的角度审视教改,这样社会与教改的律动得不到整合,很显然教改就难于真正得以实施,更无法有所突破。因此我认为,教改要真正成为政府行为,社会行动,全民参与,教改才能得以全面实施。十五、启用研究成果,直通教育捷径这次课程改革虽然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但却比以往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要彻底,包括理念、思想、课程设置、实施步骤、实施办法,等等。任务之重不言而喻。因而,上至国务院的教育研究机构、中央教科所、北师大课改研究中心,下至每一位教职员工,几乎都在从事教改的探索。其间不免有不足甚至失败,但却也有众多的很好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因此,农村的教育行政部门,农村的每一所学校都要建立起科研兴校的理念,学会“借鸡下蛋”,同时,自己也要成立研究队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从而不仅可以避免教育弯路,而且还可直通教育捷径。
  总之,农村课程改革要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否则,就极有可能新瓶装旧酒,贻误一代后人。
  
  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
  2.《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江泽民2000年2月1日)
  3.《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8月10日)
  5.《在庆祝北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2002年9月8日)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年9月9日)
  7.《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魏书生著2000年沈阳出版社
  8.《素质教育概论》刘家丰住2001年中国档案出版社
  9.《领导心理学》吴岩著/2002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10《社会心理学》张志广等著2002年版
  11《学校管理心理学》赵费军著200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版
  12《管理心理学》俞文钊著2002年东方出版中心版
  13《管理学》芮明杰著1999年版
  14《学校校能与校本管理》郑燕祥著/陈国萍译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15《人本管理》陈佳贵著2001年广东经济出版社
  16《管理创新》甘华鸣/肖忠远编译2002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7《教育管理决策新论》孟凡华著2002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18《管理与挑战》[美]杜拉克著2001年九州出版社
  19《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19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中国教育行政学》萧宗六贺乐凡主编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
  谭成林,男,大学学历,1958年出生,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曾担任小学校长,工会主席,负责中学教科室工作,现任河梁中学教导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担任重庆市级课题《农村中学分层教研管理》的主研人,其研究成果《农村中学分层教研管理初探》获重庆市二等奖。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关于建立有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研究>—重庆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研究课题的研究》。教学成绩多次获得县级优等,论文多篇获得县级以上等级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把握主导技巧,提高讨论实效》获重庆市中语会二等奖。《分层教研管理初探》获重庆市教育学会二等奖。《如何在讨论中突出主体地位》获万县市教育委员会三等奖;《片断作文五忌》发表于《四川教育》,《虽非体罚,但应力戒》发表于《班主任之友》和《中小学管理》,《管理教师的误区—过度宽容》发表于《重庆教育》,《体罚的克星—冷处理》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逆反心理的调控》发表于《初中学习指导》
  工作单位及通讯地址:重庆市巫山县河梁中学,
  邮政:404704。
  电话:办公室02357511525,
  传真02357511536,
  手机:13101076679,
  住宅:02357511118,
  电子邮箱:tcl57511118@163.com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92268&highlight=%C5%A9%B4%E5

  农村小学怎么推广普通话?
  jnjn
  
  在农村任教的老师也许都为之烦恼,就是当学生只知道做题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时,我该怎么办?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说",愿意"说"呢?
  河南边关十二郎:
  文不对题!到底是说普通话,还是“只知道做题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
  山地:
  你就把这两个问题都回答了不就得了.
  安徽平凡教师:
  说普通话要有说普通话的氛围,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使用普通话。(不过对数学教师,普通话的标准是否要低些?)
  浙江腊梅:
  我们这边规定数学老师的普通话等级比之语文老师,可以低一些。语文老师要求二甲以上,数学老师要求二乙以上。
  至于农村推广普通话,我想从自身做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浙江☆雨薇☆:
  我也是在农村任教的,我们这边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要求也和腊梅老师那边的一样,现在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不是都规定得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吗?
  河南边关十二郎:
  儿童的学习语言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从老师自身做起,坚持说普通话——哪怕不那么标准!要求学生也尽力说,会有效果的。95年我曾在广州市远郊的一所学校任教半年,我不会说广东话,只能要求学生也说普通话,半年以后这个班的普通话是全校最好的。
  咿喏:
  首先老师应该坚持用普通话和学生交流,然后要求学生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起码在课堂上要用),学生开始不适应,老师可能要多点耐心,慢慢指导,甚至一字一句的教,一段时间以后,自然就有效果了。
  山地:
  我也是农村的教师,刚开始上课学生根本就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或许我语速快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后来在我和学生的双方努力下,学生不仅能说懂普通话,而且对普通话有了很大的兴趣,学讲普通话在我班非常受欢迎。从中我也发现虽然学生从小接触的就是方言,可是只有老师能适当的引导,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学生是完全可以说好普通话的。
  安徽平凡教师:
  看样子各地都一样,对数学老师的普通话等级要求比语文低些。
  卢亮昊:
  普通话必须推广,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现在对农村的教师要求很低,语文教师只要三甲,数学教师只要三乙,而城市里不一样,语文要二甲,数学要二乙。
  但我认为,如果不从人口最多的农村推广普通话,推广工作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同样不从教师开始推广,那也是没有实效的。
  最后,我还建议农村教师树立这样一个意识,不要将要求定位于上级的要求,因为这些要求很多是由客观所影响的,对自身来说,能到什么水平要尽量去争取。
  jnjn:
  谢谢各位的参与
  熊学文:
  说普通话的确很重要,可是要想普及好像是很难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了.
  湖北武汉whapple:
  好象我们这儿说普通话的氛围很浓了,
  大家都自觉坚持,而且必须得人人拿证,
  我想长久坚持,就会形成一种能力,正象边关十二郎说的那样,
  说得不好也要坚持。由量变到质变,是有可能的。
  liujiefeng: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上课时明白教师的讲课,并且又有练习,反而在课后却不会?
  jnjn:
  我还有个问题就是学生由于对普通话还不能很好的运用,所以有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多说话的现象,不知道各位老师是否有好方法怎么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福建三明言和:
  我们这里虽然也是农村,但是数学教师必须有二乙以上,语文教师要二甲以上。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214014&highlight=%C5%A9%B4%E5
  
  
  
   小学教材应分农村版和城市版
  孤独血
  
  现在小学教材已经比较简单,但这还不够,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现在的情况是,农村的学生吃不下,城市的学生吃不饱。因此,教材应进一步分为农村版和城市版。
  农村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城市的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学生素质也比农村高,农村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就直接上一年级,其接受能力可想而知;城市的教师只要教一门课程,而农村的教师要教好几个年级,而且还要对教师进行考评,教得不好的要下岗,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农村教师对这些年龄小的学生怎么办,只能是丢下不管,教好及龄生,保住饭碗了。因此只能降低难度,把一年级的学生当幼儿园的学生教,才是唯一办法。
  
  十二郎:
  赞成,绝对赞成。
  ljx:
  赞成。
  青竹00:
  你说的很有道理。
  黑龙江大庆春苗:
  是的,农村教师好辛苦!不过,降低难度后,农村的孩子想走出“大山”就更难了,政府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农村的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孤独血:
  谢谢各位的支持!
  现在别说提高待遇,在农村小学,连基本的办公支出都难找呀。粉笔都得省着点用呀!学校没钱买呀。
  乡村男教师:
  完全支持你的观点,建议出版社马上改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214271&highlight=%C5%A9%B4%E5
  
  
  
  
   老教师的方法与农村小学的教法
  群群
  
  我这里有一位比较有经验的老教师,她教出来的学生成绩是比较好的。在教学方法上,总是每天都让孩子做很多的作业、练习、听写,让孩子从中去学习。我们学校又是农村学校,有些家长还是这位老师的学生,比较接受她的教法,总爱让我去学习她的教学方法。我布置的作业不多,还说我为什么不布置作业,跟他们解释,他们也不是不听,只是孩子一时成绩不好就会向我打个问号,像我做错了什么似的。我做成长记录袋了,有些教师说这是家村小学,做也是罢了的。连校长都说就算做一个试验。
  
  旖丽:
  我个人意见,现在的教学改革的确很好。确实从学生的思维着手培样。从长远利益说是培养的孩子的能力。可是从宏观上看,世人注意的还是学生的成绩,但是依我们的教改方法和实施,孩子的成绩和能力的显现不是暂时的结果。相反,新课堂的改革似乎影响了学生的成绩。你看,课下作业少布置,课上让学生动起来,那些似乎需要“死记“的东西就没有机会掌握了,因此,考试时的书面成绩有可能不尽人意,这是有凉可原的。不过,需家长谅解也是一个长期工程。这需要我们坚持再坚持!!!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41855&highlight=%C5%A9%B4%E5
  
  
  
    我们农村学校都上网吗?
  浙江温州wzchl
  
  黑龙江牡丹江夜飞鹰:
  应该在逐步的上吧。
  师表:
  我们学校上网,但是机器的配置极差!!!!学校好像对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停止了一样!
  gao22202:
  好多地方都不上机房都没有
  黑龙江牡丹江夜飞鹰:
  条件会慢慢的好起来的,这主要取决于经济基础。
  山东淄博徐秋红:
  我在农村学校,我们人手一机,且都能上网
  gao22202:
  你们那的条件不错呀,
  你是哪的老师呀
  rjlby:
  农村学校上网现在也很普遍了嘛,我们现在学校宽带1M上网,还不错,学生有什么问题都会到网上去交流,或是找些有难度的题来向老师请教,呵呵呵呵……
  gao22202:
  这种情况在我们湖南还不多见
  rjlby:
  你没有尝试说服学校领导吗?试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gao22202:
  有这种想法的校领导不多
  福建泉州绿竹:
  我们学校上网,但是机器的配置极差!!!!也给我们配置了多媒体教室。
  山东聊城fightman:
  我们学校也在农村,以前是拨号上,后来换了ISDN,再后来用ADSL,现在我们用光缆,反正从来没有落下过形势。呵呵。
  最近我们又买了一批新机器,清华同方的,C1.7G,128M,30G,15寸。
  福建泉州qzlzj:
  最近学校弄了一间多媒体教室,但还没有投入使用。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25203&highlight=%C5%A9%B4%E5
  
  
  
  
  
  
    农村中小学教研何从低效
  现教传媒网2003年10月13日
  湖北公安县教研室朱敬华来源:现代教育报
  
  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的教科研活动,常常是处于“说起来重要、想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状态。下面一些现象尤为明显:靠会议抓教科研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开会抓教科研的作用,但仅靠会议是不能搞好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些学校领导把教师派出去参加一些讲座、培训、专题会已算是“十分重视”了。每次讲座、培训都有专家、学者、领导作“重要讲话”,然后是层层传达,座谈讨论、找差距、订措施……然而,有多少人把会议的内容真正当回事呢?有“资格”外出参加教科研会的人大都抱着“混点名、养点神、开点眼界、认得几个人”的态度。参加教科研会不是“我要研”,而是“要我研”,常常把好端端的教科研会开成了天南地北的“侃山会”、“旅游会”。靠评比抓教科研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参加评选、交流本无可非议。然而这级那级的“论文评奖”、这样那样的“优质课竞赛”,原动力仿佛都与孔方兄结了缘。“教研牟利”使教师看不到教科研在教学中的真正作用,根本就没有信心和能力把教科研提升到更高层次。靠“以评带研、以奖促研”,也显得苍白无力。靠口号抓教科研学校关于抓好教学研究的口号喊得很多,什么课型、模式、试验、经验、教法、学法都要按照上面的意思“创造一些新名堂、推广一些新东西、提倡一些新口号”,往往是一个口号还没吃透,另一个口号又来了,真正想搞一些研究的人无所适从。还有些地方,对教研工作“说得热闹,不见实效”,至今无班子、无银子(经费)、无课题,甚至连科研杂志都没有一本,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简单地认为教科研工作就是写几篇文章而已。怎样才能改变教科研活动“说起来重要、想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状呢?怎样才能走出农村教学研究活动认识上、形式上、内容上的怪圈呢?笔者认为良方很多,关健是要切合实施,服务教学,坚持“两个为主”的原则(即研究的目的以应用为主,研究的内容以当前为主),让参与者有劲头、有奔头、有甜头,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议题,做到教学出题目,教研做文章,真正内化为参与者自己的东西。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41999&highlight=%C5%A9%B4%E5
  
  
  
    这几年的素质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什么?
  sxtusa
  
  在农村素质教育喊了多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尤其让一些身处农村地区的初中老师苦恼的是刚从小学不予任何考核升入中学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并不见什么特别的变化,却连最基本的26个拼音字母都学不全,不会用,这样的素质的学生怎么教?
  请问这几年的素质教育都给农村的孩子带来了什么?什么是素质教育?中国农村该怎样搞素质教育?
  
  
  涯涯:
  你说的也不全面呀。虽然现在素质教育在农村还有很多问题,但坚持下去,一定会好起来的。
  广东醉花荫:
  不是素质教育给农村带来什么
  是教育投入连年不足让给农村教育日渐衰败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83338&highlight=%C5%A9%B4%E5
  
  
   我国的农耕区农村养畜和耕作是不是混合农业?如何理解混合农业?不胜感激!
  jnkfwxf
  
  我国的农耕区农村养畜和耕作是不是混合农业?如何理解混合农业?关于这个问题书本好像说法很模糊.好难理解?请各位前辈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广东东莞莞城SKY520:
  农耕区畜牧业不算是商品农业!!!
  混合农业一般指畜牧业跟种植业混合,但世界上的混合农业通常商品率很高,都属于商品农业!!!
  jnkfwxf:
  感谢"SKY520",
  可是一些书上说:我国农耕区这种混合农业与其他地区混合农业存在差别…………是不是说我国的农耕区的是混合农业中多种形式中的一种?
  书上是说商品率很高的、比较稳定的、大规模的混合农业,可好像没否认我国农耕区的也属于是混合农业,所以我好为难。
  广东东莞莞城SKY520:
  农耕区畜牧业是种植粮食跟养殖家禽混合,但不算是混合农业,也不是商品农业,因为商品率底,而且规模小!!!
  slib:
  不算,混合农业。一般混合农业具备的特征是:1,形式稳定;2,分布广泛;3,商品率高;4,规模大。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37852&highlight=%C5%A9%B4%E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3 14:35:57 |
祝贺新刊出版!问好老友!祝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