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516|回复: 0

证属风热夹燥 预防新冠须养正气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59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2-5-28 05: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河健康报记者 吴文可
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通报,5月15日郑州本土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当下流行的奥密克戎疫情不同于以往疫情的特点,特别表现在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的特征。
针对郑州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是如何认识的?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作用?
毒邪性质以“风热夹燥”为主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张明利认为,郑州本轮新冠肺炎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病因就是“疫疠之气”,简称“疠气”。所谓“疠气”有别于普通感冒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医学正传·瘟疫》说:“疫气之发,大则流行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说明了“疠气”和一般六淫之气不同,而是具有极强的毒性和传染性。
张明利表示,对本次新冠肺炎“疠气”的属性认识,应当结合发病的季节和地域来综合分析,即中医一贯坚持的“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致病”学说。河南本轮疫情处于春夏之交,此时河南气候总体多风多热少雨,时有寒气反复,但不显著,其毒邪性质以“风热夹燥”为主。
中医认为风邪具有“风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数变”的特点。所谓“阳位”指的是人体上部如鼻、咽、喉、气管等上呼吸道;所谓“善行数变”指的是风邪致病急骤、变幻无常、传播迅速。风邪致病特点再复合热邪、燥邪的致病特点就共同形成了本轮新冠肺炎致病的一般特点,如起病隐匿、传播迅速,临床表现常见咽干、咽红、咽痛、口鼻干燥、发热、恶风、干咳等症。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至于新冠肺炎的预防,张明利介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早就明确提出了疫病的预防原则,即“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这个原则其实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是“避其毒气”。前者讲的是提升人体自身的“正气”,可以抵御外邪;后者讲的是要实施隔离措施,才能避免疫病传播。这个预防原则在今天依旧具有现实的、科学的指导意义。
如何提升人体正气?中医讲的“正气”,实际上就是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正气存内”就是把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存于人体内部,即《黄帝内经》讲的“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提升正气要作息规律、饮食节制、劳逸结合、情绪舒畅。
此外,也可以针对每次疫病的毒邪属性特点和人群体质特征,施以不同的中药处方进行调理,以提升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居家饮食忌“寒、甜、辣”

针对此轮疫情特点,疫情居家期间,可在饮食方面进行调养。中医首先强调“忌口”,主要记住三个字“寒、甜、辣”。俗话说“病人不忌嘴、医生跑断腿”。《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皆伤肺”,首先忌口寒凉食品,次者忌口甜腻食品,再者忌口辛辣食品。
居民饮食要清淡、煮熟煮透,营养搭配均衡,例如萝卜、荸荠、莲菜、番茄、鸡蛋、豆制品等。推荐食用健脾益肺的药食同源之品,如山药、百合、莲子等煮粥,蒲公英、藿香、菊花等泡茶饮用。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