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113|回复: 0

荆紫关印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13 13:05:42 | |阅读模式
  荆紫关位于河南境内,从十堰出发往北走209国道约140公里便到。荆紫关镇有一条明清年间的老街,历尽几百年风雨未被拆除。随着这几年旅游寻古之风盛行,当地政府便打出此招牌来吸引游客。我们便慕名而去专程拜访。    九月四日,周日。“再相聚”群主黑姐召集起百余人马坐满两大客车,早上七点刚过便从十堰出发。黑姐是网名,女性,其实本人并不黑,微胖,热心快肠,说笑爽朗, 颇有男人气概,一看便是当领导的料。到达荆紫关是已是中午一点多钟,一行人饿得不行,下车便寻饭店。黑姐已有打算,说这里的八大件有名气。品尝当地佳肴也是游玩的目的,既有名吃,岂可错过,当去。从街口进去不远,便看到一家挂“聚德轩”牌匾的房子,门口还立有官方颁发的明清一条街指定餐馆的牌子,大门两则有联;‘承商德聚荆楚风水宝地  奉宴礼礼会中外才子宾朋“,原来是家饭馆,看来此店不错。走进去十人一桌坐定,约半个时辰菜陆续上桌。第一道菜是好几种凉菜的大杂烩,有牛肉、猪肝、猪耳朵、红薯粉条等数一数竟有八种。大家议论,该不是把剩菜端上来了吧?黑姐说这叫全盘。领导懂的就是多。  后来上的几大件就是些  极平常的家常菜菜。让我奇怪的是两道甜菜。一是红烧肉,肥肥的肉上面撒了一层白糖,没化开。另一碗粉蒸肉居然是甜的,原来蒸肉的粉像是红豆沙。没想到河南人能做出上海菜, 却没想到邻居湖北人来得更多更一些 .
  饭毕回到街上。古镇街道南北向,宽约10米。路面新铺的青石,仿古路灯,两边便是那明清时代的建筑。清一色漆黑的门板,白墙青瓦,翘檐耸立。房子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确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晚清的感觉。真正年代久远的并不多,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余都是近年依样翻新的,保持了整条街的清代建筑风格而已。从大门往内看都有十多米的天井。不少房子还挂着当年商铺的字号。”瑞祥居“、”天成德 “”大清相馆 “  字字苍劲有力;完整的还保存有对联。”德兴隆“的对联”绵世泽莫如积德 振家声还是读书“ ”元亨店“配则是”风声度竹有琴韵   月影写梅无墨痕“那份雅致,真令我辈汗颜。街上的商号。幌子虽不少,做生意的却不多,也没什么行人。,大都门窗紧闭,口渴了想买瓶水都不行。看到门旁堆放刚收割的芝麻和玉米,便知这里的百姓早就弃商务农了。大人三五成群打牌聊天,或斜靠椅背望着我们从面前经过,倒仿佛我们是一道风景。孩子在街上骑车追打,好不开心。想当年这里商号林立,熙熙攘攘,日进斗金。现在完全是一幅恬静的农家生活景象,那些还挂在门头上的招牌只是过去的一个符号。
  街上做生意的仅有几家,除了饭馆,还有革命纪念馆,山陕会馆,草鞋店。卖草鞋的店在街的拐角处,大门口放着不到三尺的架子,一妇女守着大大小小用龙须草编的草鞋。革命纪念馆,正宗的 老房子,木格子大花窗,窗户上描的花脱落了许多。一个年轻人守着桌子,十元一张票。我问:接受革命教育  还要收费  ?年轻人答:是自家的,不是政府拨款。想我自幼接受党教育,蒙党不弃,九十年代中期让我如火,革命历史我脑子多了去,  今日要在这里接受教育,花钱是小,让人笑话事大。 还是让同来的非党人士进去受点教育。谁知她不屑一顾”破铜烂铁有什么看头,还要半斤肉钱。“赤化失败。走吧。那 山陕会馆倒值得一提。也是门票十元,五人一起进打了五折。这里原是山西陕西商人道光年间共建的会馆。里面建筑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门楼,戏楼,大殿,角楼及供奉关公的春秋阁。馆深约一百米,约四十多米宽,这应该是镇上最大的建筑群了。宽大的戏台,能容纳几百人看戏的场地。大殿上雕刻的花鸟虫兽,人物栩栩如生,相当精美,两边对联 ”:丹阁重檐粉锦绣 楼堂殿角巧夺天工,山陕联袂度葱茏春夏秋冬不同凡响 “高约十米高,这在没有楼房的街上显得很是气派,至今仍能感受它的威严。空旷的场地上只有我们四五个人在里面拍照感慨。听不见街上一点声音。馆内寂静安宁。停下脚步,定定神,盘坐在地上,也许能听到这古老会馆苍老细弱的呼吸。你会觉得它不想死去,它在静静地等待着新的主人,它梦里幻想着再现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