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104|回复: 3

[转载] 《师说•乡村》总第7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 1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说•乡村》总第7期



主管:人教社师范教材论坛
主办:教师教育区  
           网刊师说区
  《师说•网摘》系列刊总第32期,
    《师说•乡村》2012年4月第7期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网络转载,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满堂红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以此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奠基工程。鉴于我国64%以上的是农村人口,1.6亿农村中小学生(全国目前有2.2亿中小学生),且农村学校分布点多面广的特殊情况,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时期,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矛盾很多,改革和发展遇到了许多障碍。因此,多维度审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特征,进一步了解其发展的困境,并积极应对,这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困境
  (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效益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教学内容缺乏特色,加上地区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致使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这一境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教育观念陈旧,同时与我们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把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有关。具体表现在:其一,地方政府和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教育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而教育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潜在的、非显性的,所以把农村基础教育搁置于经济建设中心之外。再者,教师与家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把“离农”、“厌农”作为学生刻苦学习的前提,把升学当作基础教育的唯一目标和出路。在这种取向的影响下,学校偏离了国家确立的“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上来”的方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热爱农村,也缺乏建设农村的责任、激情和真正本领。正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没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引,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导致农村许多学生徘徊在辍学的边缘,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加之家长对基础教育的期望逐渐降低,从而使农村基础教育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甚至进入“高原期”。
  (二)学校分布点多面广,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这就决定我国农村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偏小,影响了办学效率,也影响了区域内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其次,由于受经济体制和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再加上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近年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差距更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区域发展失衡,终将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由此进一步扩大区域与区域之间教育资源、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的差距。
  (三)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全国农村仅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建立了实验室,而且绝大多数实验室仪器配备尚不完善,利用率极低。农村校舍整体水平不高,边远山区更是破败不堪,危房大量存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财政投入的公用经费仅为28元,其中低于20元的县约有30%,一分钱也没有的县约有10%。农村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在1997~2000年间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有的中小学连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四)教育管理僵化,办学模式单一
  我国教育管理主要是采取集权制,长期管得过多,统得较死,使学校自主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这也严重束缚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长期的僵化管理,使农村中小学形成了被动接受上级指示的惯性思维,缺乏根据本地本校具体情况来解决问题、管理学校的自主精神和内在动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滞后,学校领导绝大多数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指任委派的,因而形成了唯上、盲目服从、不敢改革、缺乏进取的惰性。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学教师对领导的非科学化管理有抵触情绪,造成了学校内耗。在这种僵化的管理下,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单一,不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五)教师素质不高,校园文化匮乏
  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达标率低,年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缺乏更新,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加之优秀教师大量外流,使本就师资薄弱的农村基础教育更加雪上加霜。再者,由于学校分散,交通不便,经费短缺,农村中小学教师极少参与教育培训,以致于面临突如其来的新课改而不知所措,陷入困境。此外,由于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教师难以把学校长期积淀的校园文化加以集中、积累和系统化而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谈校园文化的创造和再生了。
  (六)留守儿童增多,教师不堪负荷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委托亲人或外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1.139亿,比2002年增加了8.8%,即增加了3100万流动人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涌入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数量还会持续上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还将呈上升趋势。由于留守儿童学习缺少监督,生活缺乏亲情抚慰,成长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他们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终将会或多或少地转嫁给学校,使农村教师不堪重负。据笔者得知,有相当多的留守儿童,由于委托监管人监管不力、缺乏家庭教育、教师工作繁重无暇顾及和自身自制力欠佳等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
  (七)农村经济落后,儿童失学增多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贫富过于悬殊。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较多,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800多万人。由于-家庭贫困,许多贫困学生升学抱负被弱化,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儿童失学增多,严重妨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八)改革动力不足,激励机制缺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我国基础教育依然是以计划为主、政府包办为主的模式,农村基础教育所推行的还是传统的运行机制,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农村许多中小学还没有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农村教师安于现状,他们大多把教育改革看成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加之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待遇偏低,优秀教师留不住,外面的教师不愿来。在编奇缺的农村中小学,推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困难重重。这样的状况,极度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对中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消极影响将是深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二、解决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农村建设要靠留得住的农村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最终还要靠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应该多维审视分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采取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农村基础教育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健康、稳定的发展。从宏观上看,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全新的发展观;2005年3月召开的“两会”,再次强调了协调统筹、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转变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和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改革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没有科学的观念也就没有科学的行动。政府和教育行政官员要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维系中华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来抓。其次,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也要树立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原来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全面推行和实践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再次,学生和家长也应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从“功利性”转向“教育性”上来,从工具理性提升到价值理性的高度,逐渐转变农村几千年传统农业文明所形成的读书就是为了“离农”、“升学”、“升官发财”的陈腐落后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确立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的正确思想。
  (二)均衡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农村之间,其教育发展水平、普及程度、办学条件、教育投入、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对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而教育的不公平会影响到人今后的就业不公平甚至一辈子的不公平,会引发整个社会的不公平乃至危机。农村基础教育要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实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学校的扶持,以均衡发展来缩小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政府也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重点学校,使各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公平地享用国家拨付的教育资源。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好扶持薄弱学校和贫困地区教育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缩小差距与分类指导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确保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持续、协调、均衡地发展。
  (三)加大政府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虽然我国逐步提高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但相对于一个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农业大国来说,还远远不足。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还未到4%,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的5.1%,而且低水平教育投入在配置上也极度不合理。2002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人口总数64%以上的农村地区只获得其中的23%。为了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首先政府应竭尽全力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这就要求增加各级财政教育投入,研究制订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规定政府教育投入必须保证其基本生均公用经费,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的根本转变。其次,拓宽融资渠道,调动多方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或捐资办学,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体制。其三,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杜绝浪费和重复建设。
  (四)政府科学决策,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要在教育上体现科学发展观,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国家在教育政策上必须从以高等教育发展为重心逐步转变为以基础教育发展为重心。尤其要在政策上对农村基础教育给予倾斜,以此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健全教育制度,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将科层制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升管理效益。二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在对农村教师按时足额发放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待遇的前提下,再适当给予农村教师补贴,以减少农村教师的非正常流动;在努力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农村任教与支教的力度,建立农村与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交流合作制度;制订农村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帮助农村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三是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教。四是建立贫困生档案,除认真落实中央“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外,还应采取师生捐款、社会捐款等多种形式给予贫困生教育救助。五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形成教育合力。
  中国农村教育的问题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会促进另一个问题的化解。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因地制宜,消解农村基础教育现存的问题,使其持续、健康、全面、均衡地发展。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462362&extra=&highlight=%C5%A9%B4%E5&page=1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一黑板、一粉笔,足够上好语文课
  农村老师,您在讲台上还能支持多久?
  网民捐助"爱心字典"照亮农村娃求学"希望之路"
  “每天锻炼一小时”:农村校缺器材怎么锻炼?
  清华自主招生初审名单公布仅一成来自农村
  农村教师过年难
  “农村孩子上大学就是悲剧”言论引发激烈争议
  留住优秀教师,也是对农村教师的尊重
  高考改革如何避免农村学生边缘化?网友献计献策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作者:黄凯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巩固和运用各学科的知识,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情操等。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它既是衡量学生认识水平和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显示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有了相应的改善,教学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作文教学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小学生作文能力差,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作文内容空洞,写不具体,内容贫乏,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文章无中心,无重点。有的学生文章语句表述不通顺,不符合语言习惯,叙述起来啰啰嗦嗦,交待不清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
  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上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信息闭塞,教育资源落后。
  近几年办学条件虽有一定的改善,但仍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由于农村普及小学六年制,而教育经费紧张,没有新建教室,原来的图书阅览室就改为教室,加之图书也比较陈旧过时,学生大都不喜欢阅读。加之,农村小学生接触的新事物比较少,课外阅读量就比较小,阅读面比较狭窄。再者,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再也没有以前农村孩子那种上树捉鸟掏鸟蛋、下河游泳摸鱼的野劲了,他们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就成了由爷爷奶奶看管的“留守儿童”了,他们的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式”,生活范围比较小。还有,由于安全问题,学校取消了不少带有安全隐患的体育项目和游戏,小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够丰富。这样,小学生写作就失去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相应造成了学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主要原因。
  二、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写作能力弱,作文辅导又不得法。
  有的语文教师不能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目标,要么拔高了目标要求,使学生无法达到,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要么降低要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无系列、无计划,不全面,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最为严重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让学生一味的模仿,甚至猜题、押题,让学生仿作优秀作文选的习作,造成部分学生干脆机械的照搬照套。
  三、改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对策
  如何结合农村实际,克服不利因素,充分开发农村有利资源,切实改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在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教师须明确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首先,语文教师要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明确这一点,我们会本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自觉地克服应试教育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破除“为考而教”、“为分而教”的思想。
  其次,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理论。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作文作准确到位的辅导,不时亮出一篇篇优美的下水文,让学生去模仿,效果会更好,因为小学作文教学具有模仿性。
  最后,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目标及各年级段作文教学的要求。就小学阶段来说,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旨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小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应用文。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1-2年级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乐于表达;3-4年级重在减少束缚,使学生自由表达;5-6年级重在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表达。语文教师明确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作文教学时就不会对学生拔高要求或降低要求,就会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系列全面的作文训练。
  教师明确小学各年段作文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低年级主要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作文训练的形式主要是造句和写话。训练时注意加强与朗读、说话的结合。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能作为学生的写作范文,因此要求学生多读课文、熟读课文,读中晓义,读中悟情,感受文章所体现的能激起学生动笔的欲望。指导学生摘录、抄写书中优美的语句,背诵这些优美的语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中年级着重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训练的形式是写片段,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逐步使学生能达到语句通顺连贯、有条理的要求。高年级着重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达到“有中心”。
  第二、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这样就要求老师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生活、情感的体验,精心开展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看到的”“听到的”当然来自生活,就是“想到的”也同样来自生活。这里,可以看出“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应就地取材,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精心开展课外活动,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学生亲眼目睹,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如: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然。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生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再者,就是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可在农忙时节,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写出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作文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开展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让孩子们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鱼------也可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场地,让孩子们去亲身体验。如,春天来了,让孩子们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去踏青、去郊游、去放风筝、去采野花、去扑蝶,感受春天的气息;夏天到了,组织孩子们去钓龙虾、捉蜻蜓、采莲子;秋天,让他们到田野拾稻谷、到果园摘果子,感受秋天的收获;冬天,雪花飞舞的时节,组织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现自然的美、去体验生活的乐趣,陶冶自己的心灵。教师在平时,特别是寒暑假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爱国主义的影片、录像、电视剧,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和参观访问等,这就为记事文章积累了材料;参加旅游,仔细观察,聆听介绍,这就为写游记积蓄了材料;访问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英雄模范等,这就为写记人的文章积蓄了材料。
  总之,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而应当走出课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引导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人和事,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学生在作文是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就不会写出空话、假话、套话连篇的文章。这不仅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作文源泉,而且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第三、进行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这样就能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具体、丰富,语句通顺、言之有序。“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如上面所述,既然农村有那样广阔的天地,有那样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有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而为什么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都达不到“作文要有具体内容”这一基本要求呢?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几乎成了小学生作文的通病。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小学生缺乏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或者说观察能力很差。观察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前提。小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全面、清晰地把握五彩缤纷的自然景物、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就积累了丰富的感情经验,为写作文获得足够多的素材。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在作文教学时,要有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接触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多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访问,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生活。其次,帮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引导他们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要转变方位、有一定的顺序性,观察要细致、要与写观察日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十分重视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这样,小学生具有了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就能使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作文的时候,把头脑中具体鲜明的形象付诸文字,就能把文章写得准确具体生动了,作文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有儿童情趣。
  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记多写。这样学生们不仅认识了更多的事物,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更为主要的是训练了他们有序的观察、有序的思维,使作文言之有序,文章条理清楚。
  指导学生善于表达、勇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要为学生做好“开源”和“通阻”工作。“开源”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有意思要表达,就是帮助小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前面已有叙述。“通阻”工作则主要帮助小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让学生懂得,作文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是要搜集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事件,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流畅的语言写真集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学生一旦牢固地树立了这个观念,作文时就会感到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有不少东西可写。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创造性,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四、增加阅读量,加强读书指导。“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说法,这都足以证明阅读对作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阅读是获取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规范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心灵受到净化,可以扩大生活视野、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文化素养------这些,无不同作文紧密相联。当前,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丰富,表达能力也不能令人满意,除了生活不充实外,读书太少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指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语文教师一定要克服图书阅览室不健全、图书资料欠缺的困难,想办法、创造条件,来保证和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全部放在“班级图书角”,这样同学们可以交流传阅,引领学生订阅《小学生导读》、《语文报》、《农村孩子报》、《少年博览》等刊物,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指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多积累,多做读书笔记。
  第五、说写结合,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形式,说是口头言语,写是书面言语。口头言语是书面言语的先导,也是书面言语的基础,说是写的前提。而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偏偏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看了、听了,有很多话要说,我们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在他们还未掌握足够的文字时,就应当不失时机地发展口头语言,到了中、高年级,可采取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办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第六、指导作文构思,提高作文辅导的质量。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提高学生的选材、组织能力,加强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审题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自己要表达什么。选材、组织遣词造句就是用什么表达、按什么顺序表达和怎样表达准确的问题。学生明白了需要表达什么,教师就要指导他们按什么顺序表达,怎样表达出真情实感。学生如果有了作文材料,有了语言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习作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件乐事,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习作要写实、写虚并重。指导学生写记实作文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不能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学生为表达自己的感情去写作,而不是为了写作去虚造思想感情。这样有助于学生扎扎实实的丰富生活积累,有助于切实有效地打好作文的基本功,有助于培养学生老老实实做人的品德。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甚至幻想,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创造思维,学生作文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更有儿童情趣。此外,还要重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如,日记、书信、随笔,读后感,表扬信等,这样学生既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又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常练,明确写作是用来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他们的体验。同时,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及领悟程度,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与阅读、说话等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作文教学的成效必将更加显著。
  
  
  在迎接____的日子里
  
  
  题目:在迎接的日子里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表达有创意者可或1—5的加分。
  写作提示: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目以介宾短语的形式呈现。题目中关键部分有三,一是“迎接”,表明写作者的一种心理态度,处于一种“迎接”或“准备”的过程中,所要迎接的并没有来临或出现。第二个关键是“日子”,表明是一个时间段,不是某一天。第三个关键即补充部分,这要根据写作者的写作内容决定。
  写作指导: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这是一个最容易想出的题目,因而最容易撞车。因为大家都处在备考状态中,每天的努力都是为了中考,对中考充满了期待,给予了最大的期望。这样的题目不是不能写,关键是写这个题目的人着实太多,要想从众多选材一样,主旨一样的作文中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如果单单围绕着奋斗、付出、拼搏来写,这样的文章往往不会被看好。奋斗、付出、拼搏,这都是中考必备的因素,每个人都会为中考付出,因而写不出新意,无法给人启迪。要想让自己的这篇作文脱颖而出,则可以从选材和语言上下功夫。如果记叙自己在迎接中考过程中法身的感人的真实的故事、记写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给你帮助和关心鼓励的人(熟悉或陌生),加之以优美流畅的语言,文章依然是好文章。
  在迎接幸福的日子里
  补充内容为“幸福”,即一个抽象名词,与此类似的还有“成功”“欣慰”等。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幸福也需要努力去争取。在文章中记叙自己为了迎接幸福所做的努力,或者自己的心理路程都是可以的。
  在迎接春天的日子里
  补充内容为“春天”,如果把这个“春天”单纯地理解为四季之一,单纯地理解为季节,这样的文章则失去了几分深意。如果将“春天”理解为人生中的顺境,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等,赋予“春天”以某种特定的意义,这样的文章便具有了深意,便不同于单纯地对春天的盼望了。
  在迎接亲王的日子里
  补充内容为“亲王”,即一个特定的人物,这个人谁?这个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迎接他呢?他为什么要到来?他的到来会发生一些什么呢?……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未知,都能够引发读者无尽的想像。这一切问题的解答便可以写出一篇想像丰富而富有情节的小说。
  在迎接母亲回归的日子里
  补充内容为“母亲回归”,即一个动宾短语。补充内容突破了两个字的窠臼。很多时候很多同学在补充题目的时候,都会用两个字的词语补充,这是对自我的束缚。这个题目可以书写一个孩子对母亲回归的渴望。多年前,母亲因故永远的离开了,没有母亲的日子充满了心酸。母亲并没有离开,她一直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注视着,默默呵护着,用自己的坚强支撑自己的成长。
  ……
  下水例文:
  在迎接成功的日子里
  山东·刘德锋
  早晨的空气是清新的。
  你闻过清晨六点钟的空气吗?有时候我都觉得清新这个普通的词语都无法形容它的美妙。它是微微湿润的,刚刚从牵牛花的叶子上散出;它带着淡淡的芳香,刚刚从紫藤花蕊上飘过;它还含着一丝太阳的温热,那是被早晨的霞光照耀过吧?每天早晨,我都会迷醉于这样的空气中,深深地慢慢地吸上几口,再轻轻地缓缓地呼出。于是,整个人都清爽了起来,脑海中便溢满了这清晨的湿润、芳香和温热了。有了这些,便有了足够的底气去面对一天的学习了。
  正午的阳光是灿烂的。
  你能在正午时分细细地欣赏每天都能见到的阳光吗?它的灿烂的。撒在地面上的阳光厚厚的,想必踩在上面就会足底生暖;散在枝叶间的阳光是活泼的,被枝叶争抢撩拨,每片叶子一会儿是金叶子,一会儿是玉叶子;最喜欢漫在眉宇间的阳光,它会轻柔地按摩你疲惫酸涩的双眼,带给你一个朦胧烂漫地梦,等你醒来,世界依然灿烂如光。
  晚间的世界是惬意的。
  不愿意像太多的人那样在吵吵嚷嚷中度过睡前的那段时间。喜欢躺在靠窗的床上,让月光肆意地在脸颊上流淌,静听草间的虫鸣,琢磨夜风中绿叶的碰撞。聆听着这些便觉得能够躺下身来是一种幸福,丝丝的惬意会从心底泛起,从脸颊上蒸腾出来,和月光,和虫鸣,和树叶的碰撞之声混在一起,搅在一起。听着这些,一不小心就沉于其中,于是开始了一个惬意的梦。
  在迎接成功的日子里,你感受到的或许是无休无止的疲倦,是无法缓解的沉重,是失落的沮丧。其实,在迎接成功的日子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是你的步履太过于匆匆了。只消停下了,不要太长,哪怕只有一分钟,早晨的清新、正午的灿烂和晚间的惬意便会充盈你通向成功的每一天了。
  简评:本文以散文的笔法书写了一天中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感触,每一个时段都透露着惬意,都昭示着作者对待生活的从容淡定的态度。在成功来临之前,不是没有渴望成功的压力,不是没有奋斗拼搏的疲惫,但是,只要怀着一个诗意的心对待生活,细细欣赏体察过程之美,生活便会多彩起来。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644113&highlight=%C5%A9%B4%E5
  附点评:
  
  寻找热情我的思考
  
  
  今天听了同事的一节公开课,是“我以我手绘美景”的作为课堂作文教学
  我以我手“绘”美景
  -----------------写景作文片段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习发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生活的品质。
  2.学习如何将写景文章写“美”的方法。
  3.了解如何将写景文章写的更有“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如何将写景文章写“美”的方法。
  了解如何将写景文章写的更有“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绘美景
  学生回归课文文本,自主朗读品味,寻找、归纳写景技巧和方法。
  生回答,师生评价补充
  (三)融我情
  对比阅读,生感悟和思考:如何将文章写得有感情。
  (四)操练场
  学生现场写作练习,要求语段能够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五)评议台
  师生共评。
  (六)小结、作业
  板书
  我以我手“绘”美景
  抓特征用技巧溶情感
  课后,思考了很多,有几点值得探讨:
  第一,是先给学生一个学习作文的方法,用这方法来写文章;还是首先让学生写一段文字,然后分析比较这段文字,得到写作技巧与方法,用这方法来修改文章。
  第二,不同的景物采用的方法是不是不同,写景物是不是需要一个固定的模式。
  第三,教师需要下水作文或片段,这样指导更有效果
  
  右耳
  作文教学好与差,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与弱,和城市农村有关系,甚至是很有关系。
  但不是决定的。只要老师精于此道,就不是什么难题了。就写作的对象和资源来说,农村城市难分伯仲。农村小学作文的进步主要在老师,在有一套符合农村生活实际的作文训练教程。
  (作者简介:本名徐守文,历时20年,研究出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2007年应邀到南京讲学、开发教材、推广成果。2008年创办南京《我的作文》聊天室至今,深受联合学校、家长、学生的欢迎。联系方法632676482)
  
  
  长安古原三百卷生: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最最重要的是坚决贯彻“课标”精神,切实降低作文要求。
  要知道,小孩子由口头表达转变为书面表达,这是一个很大的坎儿,没有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就打不好作文的基础。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理解和鼓励,需要的是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可是,过高的作文要求,使得小孩子们都害怕作文,对写好作文没有自信。
  解放后的各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定位都是“作文”而不是“习作”。1978年和1986年两部大纲都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1986年大纲要求小学生作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尽管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定位仍为“作文”,还要求“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这些都不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是过高的教学要求。
  习惯的定势思维是可怕的。几十年过高的作文定位和教学要求,一直十分顽固地影响着老师和家长,应试教育更是推波助澜。不少地方和学校都认为那些作文要求应该是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考试时往往把作文分数压得很低。
  把作文书里的作文当做学生必须学习的范文,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作文书所收的只是少数学生的优秀作文,而且都是经过老师的修改加工过的。把它作为普适的样本,实在是在给大多数小孩子设置障碍,更是跟我们老师自己过不去!
  一位网友谈到作文教学时曾深情地说:“不要太为难孩子们了!”她说得多么好啊!我们经常说:“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可是为什么要用过高的作文要求难为孩子们呢!
  相比之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位和要求就比较合适。“课标”的定位小学阶段是“习作”,是学习和练习写作。“课标”还有意淡化文体要求,不提小学生写记叙文。中年级只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没有要求“内容具体”。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不要求“学会”或“会写”。高年级的写作要求只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比过去都低得多了。
  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坚决贯彻“课标”精神,切实降低作文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孩子写不好作文是很正常的事。我们的心态端正了,解放了思想,就解放了全体学生。
  真正降低了要求,也就使每一个学生都“乐写”“会写”,都能写出自己的作文来!
  “课标”规定,低年级是写话,也就是说能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现在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写成了几百字分段写的作文!
  “课标”规定,中高年级实习作,就是学习写作文,没有要求写记叙文,也就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可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记实作文当做了记叙文来写,要求学生会写各类记叙文。岂不知,记实作文要学习的记叙方法并不与等于是学写记叙文。
  再说,“课标”只要求“能写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这里说的是“能写”而不是“会写”。“能写”和“会写”有区别。“能写”指的是能够写出作文,它强调的是“写”,并没有程度的限定,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保底目标。“会写”指的是学会写作文,它强调的是“会写”,限定为“会”。很明显,“能写”比“会写”的要求低。
  “能写”和“乐写”密切相关。“乐写”属于动机,“能写”属于能力。“乐写”推动着小学生“能写”,“能写”的成功体验又会使他们更“乐写”。
  
  
  
  
  
  一黑板、一粉笔,足够上好语文课
  彭彭儿
  
  
  我一般这样划分课时,第一课时只读三遍课文,识记二类字、书写一类字。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做课堂练习册。第一课时我每节课都上得一样:
  1、一读课文,要求把每个生字的字音读准,把生字圈出来。我检查时就板书二类字,读准音,再让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或是编故事的方法记字形。一年级时记字方法训练得很到位,学生很会分析字形,特别会把偏旁和字音字意结合起来分析,像“钟”字,学生就会说我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记。钟一般是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他的读音和“中”字一样,所以是中字边。还会编很好玩的故事,像“琴”,学生就说两个王子今天正在弹琴,字形字意都记得很准确。每次记生字都是学生最爱举手的时候。一般我最多重点讲两个字,其它都让学生自己说记忆方法,学生很喜欢,所以我就多让他们说。这个环节一般都要说大概十分钟左右。
  2、二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划出生字的词语朋友。我检查时就直接让学生看生字卡片认读并组书上的词语。除了很少的、走了神的学生一般都会认。记得一年级时学生不会划词语,我就一边让他们自己划,一边把词语抄到黑板上让学生对比着把划错了的词语改过来,至从上了二年级,学生就很少划错词了。这一般5分钟左右。
  3、三读课文,要求学生把生字和词语朋友送回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我检查时为了节省时间,很少读全文,一般只挑生字较集中或是第二课时不会重点讲读的段落读并正音。也只要五分钟左右。
  4、接下来我就直接进入指导写字。一年级的时候,我一般用一个课时讲读课文记生字。第二个课时就时指导写字和完成作业。那时时间很充分,所以我每个字都要求学生先读帖,说清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最后才动笔写。有的难写的字,我是要求学生先跟着我,把每一笔在田字里的位置说清楚了,再动笔写的。而且我坚持了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个典型字的笔顺,再运用已有的笔顺经验照抄三个二类字。所以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已经很强了。现在上课我一般让学生先自己把我会写里的字书空一遍再组两个词,对笔顺、笔画位置、组词不清楚的字就作上记号。学生问哪个字我就把哪个字仔细讲一讲,其他的字就不讲了。上了这么多节课了,我发现学生很会问,我每次课前估计较难的字学生都问到了,也很少问其他一看就会写的字。有时问了,我就请一名学生告诉他,也不花什么时间。这个指导一般只花五分钟左右。
  4、这样除去开课的两三分钟,,每堂课我总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把每个生字带拼音抄写两遍组一个词,再写一个典型字的笔顺。由于是上课时间写,质量都比较好。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最多重点讲两段,其他段落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流利了就行。
  重点段一般用一个问题导入后,迅速抓住一到两个关键词用朗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近义词、反义词、换个词行不行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感受情感后,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再老师读学生接(或先背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看板书背),最后全段背下来。课后练习中有的词语、句式或我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就把指导学生造句、变化句型或仿写和讲读句子结合起来教,一边教一边训练。一般三十分钟可以上完一篇课文,再结合课堂上所做训练做十分钟的课堂练习。
  总的说来,我认为二年级,识字写字第一、读背课文第二、掌握典型词语、句式的用法第三,理解感悟不用太深太透彻。有了重点就可以节约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写好字、写好句子。做到这两点,考试成绩就一定优秀。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412351&highlight=%C5%A9%B4%E5
  
  附点评:
  春雨笨笨:
  一黑板,一粉笔,还有一片美丽的大自然。只要用心教,哪里都是语文课堂。
  看如今,倒是许多课堂上,因为有了太多的多媒体,结果倒不像语文课堂了。
  
  河北邢台小雨滴快乐:
  彭彭儿老师把课时分功的很详细,是啊!一黑板、一粉笔,足够上好语文课。向你学习。
  
  征丫头:
  的确,现在的语文课堂花样多了,有时反而出不了效果。实实在在才是真
  
  湘女翩翩:
  我也曾在农村支教一年,感觉也是只要用心教,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
  
  浙江台州小-诗:
  简简单单教语文,离开了多媒体,学生的想象力反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新手上路:
  多谢了,彭彭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才接手教语文,不知从何教起,学生考得好惨呀,我也难过得不得了,急得不得了,
  
  安徽省阜南县乡里人:
  不知道你所说的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什么?制定标准的依据是什么?从哪些方面来评判?个人的一管之见是:好的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相长、师与生共进。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比手段更重要!
  
  小松鼠010622:
  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谢谢你给了我一盏明灯。
  
  长安古原三百卷生:
  教学语文就要认认真真识字写字、认认真真读书、认认真真作文、认认真真听话说话口语交际。教语文最需要的就是这些!除了课本和课外书籍,语文的教具一黑板、一粉笔也足够了。
  
  
  
  
  
  
  农村老师,您在讲台上还能支持多久?
  瓶子里的蛐蛐
  
  由于一些学生厌学、不好管,教师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村小教师往往是一人包班制,周课时在20节以上。中学教师住校,大都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先是早操、晨读,白天上课,晚上自习辅导,批改作业,夜里12点以后才能睡觉。长此以往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减弱,患病机率增加。
  竞争压力大,为了不落聘,为了能评上职称,很多人还要忙着参加自学考试和进修,参加普通话和计算机等级测试,参加校本研修,参加各种教学,论文竞赛比武。沉重的工作压力往往又转化为心理压力。贫穷和疾病,成了乡村教师的两块心病。
  社会对教师赋予了很多神圣使命,教师责任重,教书育人容不得一点马虎和耽搁。很多教师遇到小病,就是硬扛。平时教育部门也没有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去体检,据说原因主要是时间安排不过来和费用太大。许多教师家境贫困,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得在周末和假期回家干农活,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不少农村教师夫妻一方有工作,另一方是农民,教师配偶迫于生计外出打工,留守的教师除了工作还要教育管理孩子、料理家务,感到生活压力很大。教师住房难问题也很突出,有的教师还住在建于上世纪的简易房中,年久失修,潮湿阴冷通风差,因此患上关节炎。
  教师对健康检查也存在误区。有的担心查出什么毛病来,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有的认为到医院去体检没有必要。身体疼痛难忍时,才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有68.2%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想过主动去体检,有30.9%的教师参加工作后,从来就没有体检过。有教师认为,在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工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养家糊口都很难,舍不得自掏腰包去体检。
  受访教师反映,当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较差,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对发展国民教育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全社会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对策,给农村教师创造一个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教书育人环境。
  老师啊,您在讲台上还能支持多久?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820826&highlight=%C5%A9%B4%E5
  
  附点评:
  seunqj:
  我以前是农村高中数学教师,我很清楚教师的无奈,我一个月要发两次高烧,没时间打点滴,只能一个屁股一针青霉素,接着上课。。。,不干教师的人都不会相信的。我现在已转了软件行业,不象业内人说的那样的累,比老师强多了,一年下来业务熟了就好了。我转行时已是34岁了。所以不要太不自信。教师每年做的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和写的备课的数量都快写个windows操作系统了。
  
  wangxinyijoly:
  感动,辛酸
  教师是伟大的,乡村教师更伟大
  我真希望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
  
  韩城宋小王小松:
  虽然现在的教学环境改善很多,但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还是非常大,特别是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教师。
  
  082小云42号:
  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对于很可能走进农村教学的我们,听了上面各位前辈的哀叹,觉得跟我想象的教师职业不一样,原来是那么辛苦的,但我觉得还是有方法让自己的教学生活快乐起来的。
  
  
  
  
  
  网民捐助"爱心字典"照亮农村娃求学"希望之路"
  人教学习网
  
  
    
  重庆市一名山村小学生使用的字典(3月11日摄)。失去双亲与爷爷相依为命的8岁重庆农村女娃梁小花“想要一本字典”的新年愿望触动了两位“80后”青年,她收到正版字典的瞬间被镜头记录下来,一双惊喜的大眼睛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由此引发万名网友捐赠“爱心字典”。近5万本字典如同一把把火炬,将照亮和梁小花一样贫苦中求学的山村孩子们的“希望之路”。新华社发
  王尊在讲述酉阳县贫困儿童梁小花渴望得到一本字典的故事(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
  新华网重庆4月19日电(“中国网事”记者朱薇、张琴)失去双亲与爷爷相依为命的8岁重庆农村女娃梁小花“想要一本字典”的新年愿望触动了两位“80后”青年,她收到正版字典的瞬间被镜头记录下来,一双惊喜的大眼睛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由此引发万名网友捐赠“爱心字典”。近5万本字典如同一把把火炬,将照亮和梁小花一样贫苦中求学的山村孩子们的“希望之路”。
  一本字典的心愿一双眼睛的渴盼
  今年春节前夕,重庆“80后”青年王尊、徐元宾在国家级贫困县重庆酉阳县桃花源镇钟坨村,偶遇了失去双亲与爷爷相依为命的8岁小女孩梁小花。
  长着跟“希望工程女孩”苏明娟一样的一双大眼睛的梁小花说:“我想要一本字典。”这个质朴的新年愿望打动了两位“80后”青年。王尊说:“现在城里孩子的新年礼物都是IPAD、笔记本电脑,而大山里的孩子的新年愿望不是新衣服和新玩具,而仅仅是要一本字典。”
  从梁小花家回县城后,王尊给她买了一个书包,并配上文具盒、水彩笔、铅笔、橡皮、削笔刀、作业本,还有一本《新华字典》。“是亲自把礼物送到小花家,还是托人给她送去,最初有犹豫。”王尊坦言说,由于小花家在大山深处,车开不进去,只能步行,而当时又是冻雨天气,路滑难行,第一次到小花家就走了40分钟的山路,中途休息了十多次。
  想到那双渴盼的大眼睛,王尊和徐元宾最终还是又一次翻山越岭来到小花家。收到礼物的小花眼睛一瞬间被崭新的字典点亮,惊喜和满足写满了这个8岁女娃的脸——这一刻,相机镜头定格下小花的神情。
  随后,这张照片被传到网上,小花惊喜的大眼睛和手中的字典迅速引发了网民的强烈关注。网友“小豆包”说:“重庆‘字典女孩’梁小花的眼睛很能打动我,那种贫困中的坚持和乐观让我感动。”
  
  
  
  农村盗版字典之痛网民爱心涌动之举
  
  
  梁小花和“字典心愿”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后,网民们开始关注起农村孩子的字典之惑。买不起字典,或是饱受盗版字典之害,一个又一个贫困山区小孩子的故事被“晒”到网络上,重庆的大渝网、华龙网等纷纷开设相关专题和微博。
  重庆奉节县金子村小学8岁的丁再军,在作业本上把一个字写了5遍还是错字,被老师批评得很委屈。他的老师后来才发现,丁再军用的是一本盗版字典。姚先中老师说,学生用的盗版字典字迹模糊,孩子无法辨认,全班46名学生中,2/3的人使用盗版字典。
  重庆巫山县双龙镇花竹小学二年级学生徐兴锰因家庭特别困难买不起字典,但他学习非常用功。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回去读课文,徐兴锰回家后发现好几个字都不认识,由于没有字典,要强的徐兴锰为了查出几个生字,硬是走了好几里山路,到一个有字典的同学家把生字全部查出来。
  调研结果显示,在重庆13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中,缺少字典或者使用盗版字典的小学生超过15万人。梁小花所在的酉阳县,困难家庭小学生数量达到6314人,二年级以上学生无字典的比例约占60%,即使是有字典的学生也多用的是盗版字典。以青山村小学142名学生为例,只有30本字典,其中12本还是盗版。王丽华老师给二年级同学上《看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个“驶”字,提问这个字如何念。刘燕同学翻遍字典也没有查到这个字,王老师拿起她的字典才发现,这本盗版字典竟连“马”部都没有。
  “我们自打开始识字时起,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就会去请教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字典。在读书生涯中,这块不起眼的‘小砖头’传授的知识,不知不觉地让很多人受用终生。”重庆市妇联主席兰运华说。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144893&highlight=%C5%A9%B4%E5
  
  
  
  
  
  “每天锻炼一小时”:农村校缺器材怎么锻炼?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小伟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由于体育器材缺乏,许多农村学校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除了跑步和极少数其他项目外,很难开展其他体育活动,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问题。
  现状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不足50%
  河南省洛阳偃师市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学校没有一块正规操场,全校师生按体操队形站立都排不开。学校只有一个长18米的篮球场,距离标准篮球场差八九米,篮球场还有一副用了十几年的篮球架子,篮板已经换了好几回,架子也焊过了好几次。全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框,可是由于场地小摆不开,现在还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这些“家当”,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叹息一声。她告诉记者,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都是用洋灰砌的;羽毛球拍有3副,而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央,全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一个。前两年,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去年又买了10根大跳绳,算是“夯实”了一下家底。为了让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学校动员学生缝制了沙包,还鼓励学生用松紧带做成的橡皮筋进行活动,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2008年、2010年国家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对河北、海南两省4个地区抽查显示: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实践
  投专项资金买器材建场地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二分之一的专项资金,扶持当地农村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不得挪作他用。”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套);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了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000多件(套),同时该县还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共7000余件。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该县各校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
  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上或体育馆的场地上,学生随时可以玩。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说:“器材摆放到场地上,方便了学生锻炼,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530万元,其中为偏远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策
  建立体育器材投入保证机制
  偃师市一位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当地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认为,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工作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总体投入不足。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至35%。
  二是经费投入重设施建设轻器材投入。在各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巨大的投入用在了基础建设中,其中,运动场馆建设和大型器材占了大头。从九年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的统计上看,投到学校体育上的经费看似很多,但用于购置日常体育器材的很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对体育教学来说更重要。
  三是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缺少制度保证,这是导致体育器材短缺的最重要原因。2008年、2010年两次国家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导的检查情况发现,多数地区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并没有列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调查还表明,对于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每年5000元到1万元的体育器材补充就能很好地保证体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在许多学校,体育器材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投入,而多数体育器材属于易耗品,一到两年便缺损明显,却很难得到及时补充。
  另外,学校体育器材还存在采购中的非专业现象。体育器材通常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做法,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由此造成了浪费。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112341&highlight=%C5%A9%B4%E5
  
  
  
  清华自主招生初审名单公布仅一成来自农村
  瓶子里的蛐蛐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说,今年通过清华初审考生中,约1/4学生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覆盖了全国800余个县级行政区域。
  15%学生把清华作为第二志愿
  昨天来自清华大学招办的消息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七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初审通过名单已经确定,考生可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报名网站”查询初审结果。
  在去年五校合作开展自主招生的基础上,今年浙江大学与人民大学的加入吸引了更多优秀考生进行申请,考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所高校进行申请,高校分别独立进行初审。。
  今年清华初审通过的申请者中有约15%把清华作为第二志愿高校。
  AAA测试将于2月19日进行
  今年通过清华初审考生中,约25%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覆盖了全国800余个县级行政区域。
  七所高校合作进行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将于2月19日进行。今年的AAA测试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外)设置了33个考点,考生可以根据就近原则自由选择。各高校自主招生的复试工作预计将在3月初展开,复试时间将尽可能错开。
  ■争议
  自主招生对农村娃不利
  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厦门坦言,自主招生对农村学生不公平。杨玉良问,偏远农村学生有多少机会?有多少人能获得自主招生信息?有多少人能有钱长途跋涉到学校参加考试?
  报考一所学校起码要3天,家长陪着去外地城市,食宿少则上千元,多则几千元,这笔开支是个不小的负担。
  除了高成本,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也成了农村娃通过自主招生的“绊脚石”。2010的高校自主招生中,“偷菜”、“网瘾”等年度热门话题都进入了试题,农村考生的知识面受到考验。
  湖南师大数据统计,2010年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农村学生不足10%。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879652&highlight=%C5%A9%B4%E5
  
  
  
  
  
  
  农村教师过年难
  瓶子里的蛐蛐
  
  近日在某论坛看到一则帖子:我是湖北随州的一位农村中学教师,参加工作12年半,月工资在前几个月由800多涨到1036元。每月工资基本够生活。马上过年了,年货都没钱买。没心情教书啊,不是我叫苦,我算笔账——老婆孩子买衣服600元,肉40斤得480元,烟一条90元,酒6瓶80元,孝敬父母300元……
  除了此类帖子较多外,最近手机上还流传着一条短信,说的也是农村教师:“今年补贴不到位,如今教书真没味!领着薄薄几张钱,无脸回家去过年!”
  现在仍有不少朋友在农村中小学当老师。据悉,有的农村学校,在开学的时候承诺到学期末将有一笔补贴发给教师。可是如今真的到了学期末,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却说没有了。为此,有不少教师表示,来年决定请假或辞职。
  尽管《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并未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任务重、压力大,加之农村地区生活环境较差,如果教师的劳动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价值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教师人心思动也就在所难免。
  快过年了,但愿各级政府部门抓紧时间将开学之初承诺的“补贴”兑现到位。否则,“再穷不能穷教育”终将是一句空话!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790042&highlight=%C5%A9%B4%E5
  
  
  
  
  
  
  “农村孩子上大学就是悲剧”言论引发激烈争议
  人教学习网
  
  日前,在全国政协委员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王平语出惊人:“农村孩子上大学就是一个悲剧。”此言论引发强烈反响,有大学教师认为,王平可能是因当前农村城镇化的方式简单化、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问题有感而发,但结论却伤了很多人的心。
  观点对对碰:
  农村孩子上大学是否悲剧?
  多数网友认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有失偏颇,认为农村的孩子读了大学不愿意回去,那城市的孩子愿意去建设农村也行,凭什么农村的孩子就该一辈子在农村,城市的孩子一辈子在城市?也有网友对此表示理解:第一,学费很贵,确实会让一家人倾家荡产;第二,上了也白上,一个拼爹时代,你爸不是李刚,上了也是没工作;第三,农民工现在的工资比大学生都高,就算你上了学,到最后找不到好工作,那还不如当农民工。
  观点一:
  社会“生病”,为什么要农村孩子“吃药”?
  在这个观点的背后,王委员的理由看起来很充分,甚至还有替农村孩子“鸣不平”,可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社会原因,为什么要让农村孩子来“吃药”呢?真正对农村孩子的爱,不是体现在让其安于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像鸵鸟一样生活在“虚假幸福”中,而是要打破各种不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竞争的场所。其次,拉平各种工作的薪酬差别,如果能像其他一些国家,建筑工和工程师有同样的薪资,那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农村大学生非得挤破头皮上大学,进城市,这样,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言雨
  观点二:
  你上或者不上,悲剧都在那里
  别以为不鼓励他们考大学,他们生活得就会更幸福,在巨大的城乡差距压力面前,农村从来都不是让人更有幸福更有尊严的“世外桃源”。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农村孩子上大学,即使全家人到处借钱供他,多少还有点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如果就此打住,待在农村,那一辈子就会是农民了,所以说,农村孩子不管上还是不上,悲剧都在那里。——灵灵
  观点三:
  新农村建设靠的还是农村大学生
  现在国家提倡新农村建设,可以说,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农村大学生。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做“村官”,这些“村官”,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他们熟悉农村情况,热爱这片土地,从而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利用。而城市大学生即使去做“村官”,大部分还是为了获得“基层工作经验”,真正留下来的屈指可数。——李军
  为什么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曾几何,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跳农门”是摆脱贫穷的唯一出路,如今,“农村孩子上大学回不到家乡是悲剧,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成为政协委员的提议。她的理由是:农村孩子由于上大学回不到家乡,中国文化在农村的传承就失去了载体;农村学生上大学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甚至导致一些家庭陷入贫穷;在就业压力大、城市生存成本高的前提下,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生活会很艰辛,还不如读个中专之类的回到农村更幸福。
  
  
  评中评
  文明成果应城乡共享
  王平的提案,引发激烈抗议,皆因她每句话都像利刃一样,刮在我们的心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的发言罔顾百姓的受教育权、进城工作和自由迁徙的权利,以家长制的方式,替百姓规划人生,实在匪夷所思。
  其实,王平也挺“冤”的,她本来不是要谈教育。她是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她的初衷是发扬中国农业文化。她认为,农村文化既重要又美好,要保存农村文化,就得留住农民;要留住农民,就让他们少读书。
  正是这一逻辑,激怒了大众。文化应是为人类造福,王平却鼓励农民放弃教育,承传农业文化。这让我想起西方的汉学家,他们也希望中国不要使用机器,不要喝可乐穿西装,继续耕田织布,为世界保留最迷人的原始文化,做活化石。
  王平不懂教育,但农民懂得,教育是摆脱蒙昧的唯一途径,投资教育是最有价值的事业。他们不介意吃点眼前亏,敢于背负债务。从大局来看,要建设农村,也要靠有知识有能力、见过世面的一代。
  王平热爱农村文化,视之为珍宝,但农民想要见识更多样更精彩的文化。本人在农村长大,曾经很有“文化”——如王平馆长所推崇的——看云识天气,依节气播种收割,编织缝纫,样样精通。然而,一身本领却不能保证温饱。我的童年,肚子饿,精神也饿,渴望读到更多的书。
  好的文化让生活更精彩,更有意义。文化不是凝固在乡间的琥珀,而是活跃在日常生活,在社会变迁中焕发魅力。要为农村文化注入活力,关键是农民的各种权利得到保障,城乡共享文明成果,没有貌似父母官的人来指点人生,有真诚的人大代表来倾听民众的声音,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农村娃要不要读大学,请让他们自己选择。尊重农民,为百姓谋福利,才是值得承传的文化传统。记者李亚妮(柯倩婷)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944292&pid=7411904&page=1&extra=#pid7411904
  
  
  
  
  留住优秀教师,也是对农村教师的尊重
  乡梦(廉江)
  
  
  3月1日的文章《尊重,就是教师的最大幸福》,说出了山区教师对幸福的理解。身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教师,我读后深有同感。我以为,留住优秀教师,也是对农村教师的尊重。
  近年来,我们粤西地区的市(县),几乎每年都向农村学校招考优秀教师入城任教。不可否认,跳出“农门”进城的优秀教师,待遇好多了,受人尊重了,生活幸福了。遗憾的是,还留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却苦了———家长往往认为,好的老师都到城里任教了,留下来的,都是“不太好”的老师。扎根农村的教师,常常沦为家长们心目中“混”日子的教书匠而被冷眼看待,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这更容易加剧农村教师的“隐性流失”(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过且过,无意进取的现象,被教育专家称为师资的“隐性流失”)。这样一来,农村学校成为“没人要的孩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莫非,农村学校就不配“藏”优秀教师?说到底,要让农村优秀教师过上幸福生活,鼓励他们往“城里走”,并不是明智之举。我以为,农村学校只有设法留住优秀教师,让优秀教师乃至所有的教师都能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找到幸福感,才是对农村优秀教师的尊重,也是对所有农村教师的尊重。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912843&pid=7411905&page=1&extra=#pid7411905
  
  
  
  
  
  高考改革如何避免农村学生边缘化?网友献计献策
  南方日报撰文:记者雷雨张胜波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再度成为焦点。而刚刚过去的周末,自主招生考试三大同盟中的“北约”、“华约”考试吸引了全国约20万学子赴考。与饱受诟病的高考相比,试水元年的“三国杀”引发了诸多争议。
  火爆局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思考:自主招生的这一小步,能否撬动中国高考制度的大变革?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确保教育公平,农村学生如何避免被边缘化?南方日报记者就此走访了正准备进京的广东省教育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少考生、家长和热心网友也纷纷献策。
  问:是否加重考生负担?
  高考之外,再来一次自主招生考试,而且按照如今的趋势,想读名校的学生是非考不可。本就身负千钧的高中生,是不是因为新的自主招生又加重了负担?
  “大家都考,你不考可以吗?”广州市某考生家长对记者表示,今年学校的尖子生基本上都报了各个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报,显然会在将来的高考录取中处于劣势。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某高三学生认为,不管是否愿意,尖子生一定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了。他举例说,该校去年有七人被清华大学录取,其中五人是通过高考,而这五人都有加分。“高手过招,这二十分的差距太大了!”他感叹说。
  可是抱怨也由此而生,“谁愿意考啊,太累了,宁愿大家都不考!”也有另外一面的声音,佛山某中学生就有竞赛特长,他表示,“自主招生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取得加分,当然愿意参加!”他们共同的声音是,希望有关学校和部门改进考试方法,把对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问:自主招生变成“小高考”?
  高考一统天下,但今年名校自主招生异军突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乐观者认为,自主招生考试将成为高考改革的突破口;悲观者判断,自主招生考试无非就是一个“小高考”。
  是否是“小高考”?可资判断的标准有很多,但考试题目是最为直接的标准。令人欣喜的是,自主招生考试在命题方面已经迈出了一步。“北约”考试结束后,就有考生欣喜地说,历史、地理考试没有选择题,清一色的是大题,有利于个性考生的发挥。“华约”英语考试中大量出现让学生总结阅读材料大意的题目,这在以往的高考中并不被看中。
  但也有考生并不满意。东莞中学的一位同学就对记者抱怨,“自主招生考试看起来还是‘小高考’”,虽然题目形式有变化,但大部分题目看上去还是跟高考和竞赛没有大的区别,只是难度有别!
  记者了解到,三大名校联盟自主招生考试或者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或者由学校联盟自己出题,各校在题目创新方面也费了不少心思。但距离学生要求和素质教育标准,还有多远距离仍众说纷纭。
  问:谁来监督高校保证透明?
  “会不会有人关系比较硬?”只要是考试,就有家长问这样的问题。
  广州广雅中学学生家长刘先生担心,自主招生考试不像高考那样严格,各个学校自己组织考试和面试,录取标准也更加多元,这是否会让人有机可乘?
  事实上,不只是考试,数名学生和家长对入围自主招生考试的人选提出疑问:成绩和奖项差不多,为什么是他入选,而不是我入选?平时成绩和竞赛成绩,哪个应该看得更重一些?
  刘先生呼吁,各学校应该公布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及时公开入围和录取名单,并接受社会和考生、家长的监督。
  问:如何确保教育公平?
  千人赶考自主招生考试,几人是出自寒门?
  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攀谈中,一些城市家长主动提及,前来参加考试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或者出身富裕。事实上,一连两日,在考场蹲点的记者竟然没有遇到一个来自农村的考生或家长。
  来自深圳的林先生说,从今天自主招生考试的情况来看,农村学生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他们没有赖以入围的各种竞赛证书,因为这需要花费巨资上各种辅导班;他们也没有动辄数千上万元的旅费,供其往返北京、上海进行面试。无法获得宝贵的5分—40分加分,不少刻苦努力的寒门学子就可能与名校无缘。
  林先生动情地说,自己能够深刻地体会农村学生想要“跃龙门”的心情,但如今,这条路并不宽阔。
  ■网友献策能否增设考点深圳等地很多考生提前一天就从外地赶来,吃饭、住宿都是难题。现在是高三考生冲刺的黄金时间,耽误两天多时间来考试,让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心疼”。一些网友建议说,能否在广东省多设几个考场,比如在深圳等考生集中的地方,以及粤北、粤东、粤西分别设一个考点。
  可否缩短考试时间史上最长的11小时50分钟考试奋战,上周末的“北约”复旦大学的考试又刷新了考试时长的纪录。
  考试时间拉成了“马拉松”,报考的考生中就有人开始喊累。不仅是脑筋、身体累,上厕所也成了大问题。有网友指出,“非得考这么长时间吗?考试形式就没办法改一下?应该更加科学和人性化。”
  代表委员支招??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金山中学校长李丽丽:关键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上周末在广州举行的“北约”“华约”考试,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金山中学校长李丽丽的关注。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校长,李丽丽代表认为“三国杀”中农村考生比例少,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暂时性现象。
  “光从山区到广州的往返路费就要一大笔,农村考生肯定付不起。”李丽丽坦诚。不过,她认为,农村考生未必就要走自主招生考试这一条路,还有适合他们的高考。“自招寻找特长,高考追求公平。”至于农村学生是否在考试面前被动地吃亏?她认为关键在于农村考生不应在自主招生考试面前气馁,而是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
  李丽丽认为,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城乡区域不平衡“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连电脑机房都没有,更别提图书馆、篮球场,但这就是社会现实。关键问题是要让社会财富流动到农村。”
  全国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伟明:建议资助支持有才华农村考生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偏少,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陈伟明的关注。陈伟明建议,如果农村孩子确实有才华,如果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提供一些资助和支持,以减少他们的经济负担。
  陈伟明认为,农村学生比例偏少这一问题,在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设计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如果追求绝对的公平,即便是高考也很难做到。不过,相比自主招生的起点公平问题,陈伟明更为关注的是自主招生的过程公平,“建议自主招生的程序越简单越好,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和不确定因素。”(
  
  原文网址:
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899822&highlight=%C5%A9%B4%E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 11: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优秀教师乃至所有的教师都能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找到幸福感,才是对农村优秀教师的尊重,也是对所有农村教师的尊重。

{:soso_e183:}老师们是孩子们启蒙到开启智慧的成长阶段最重要的人!有了优秀的老师,孩子们才有更好的人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3 19: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刊物出版!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3 1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刊物出版!学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