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971|回复: 0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走访小岗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9-8-4 13: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大学生三下乡:走访小岗村

东湖社区728日滨州电(通讯员 刘天浩)197812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小岗村的十八位庄稼汉,为了生存,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了纪念和弘扬大包干精神,于2005年建成大包干纪念馆,馆名由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在90岁高龄时,亲笔题写。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学习“大包干”精神,就要始终保持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持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改革再出发。时移世易,当年的改革先锋们正在渐渐老去,但他们的不屈意志和改革精神却成为我们永恒的财富。如今,走过了改革开放的40年,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新机遇。小岗人所缔造的惊天动地的奇迹,生动演绎了中国人穷则思变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7月1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时代乐章,为纪念建国70周年,宣扬红色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走进凤阳小岗村,进行实地调研。

十八个红手印

小岗村曾出现饿死60多口人,饿绝6户的惨况。今年69岁的严宏昌,是小岗村大包干”18位带头人中的带头人。当年分田到户,严宏昌是小岗生产队队长,最为主要的组织策划者。村民大包干签订的生死契约,正是出自他之手。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811月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讬孤”的形式,冒着巨大的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更赢得了“改革第一村”的美名。,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如是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这一“按”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大包干精神

大包干精神的精髓之一就是闯字当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和不敢走的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包干”是在思想极其禁锢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左”倾观念的束缚。小岗村“大包干”正是不唯书、不唯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产物。它不仅赋予农民生产自主权,还给了农民收益分配权,正确地处理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欢喜,集体高兴,国家满意,是当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一年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是小岗村当时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当时感到,要想持续发展,改革不能停步。大包干是治穷的灵丹,却不是致富的妙药。要充分发扬大包干的精神,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

人民的公仆沈浩

沈浩精神和“大包干”精神,是小岗文化中的两面旗帜。今天我们说小岗,必然要说沈浩。没有小岗,不可能有沈浩;而没有沈浩,小岗也不可能有当下丰富的文化内涵。

沈浩来到小岗,给小岗注入新的理念,让小岗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原本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变成了一个充满现代城镇气息的社区,没有昨天的沈浩,就没有今天的小岗。

2004年,“省城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小岗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他全心扎根农村,一心为小岗发展鞠躬尽瘁,2009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小岗村,他在小岗的6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比当时全省人均水平高出39%,是沈浩初到小岗村的3倍,为小岗人的奋斗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沈浩同志虽然已经去世十年了,但他的英灵安卧在小岗,始终激励小岗人不断前行。我们要用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为代表的小岗精神来激励我们,把小岗的各项工作落实好,推动小岗改革再出发,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