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6778|回复: 0

[原创] 结束、告别与新的开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12-23 19: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广播电台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中心 曲鹞奇
远方:年末焦虑综合征快来了“新年就要到了,可是KPI还没完成,压力好大啊。”“说好了今年要存10万,到年底了还差7万,这可怎么办啊!”“又快过年了,今年还是一个人回家,好怕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呐”“好多亲戚朋友生二胎了,然而给小朋友们的红包还没有准备好。”
    年初吹过的牛,年底了还没完成。有些人的焦虑恐慌,主要是因为看到身边的人晒出的年终总结,每一个人都看起来收获满满、每一个人看起那么厉害,再看自己,更是无地自容、自惭形秽了我们不会因为“穷”而焦虑,只会因为“比别人穷”而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于我们的无力感,无力改变现状。曲老师有这样的年末焦虑吗?

曲鹞奇: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一种声音:小孩子才会盼过年! 成年人对过年的感受是纠结和复杂的。中国文化里有一个说法叫:年关难过。 对成年人来说过年就像是过关一样,需要付出多于平时更多的精力。
     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先说工作层面。年末了商人们需要扎帐盘存,需要支付账款,还有回收账款,小心翼翼的保持资金链的安全。  职场中的人要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述职和总结,很多的工作变动,如升迁、降职往往也发生在年末的时候。 年末时也要进行工作的整理,所以工作量也会变大。
     在家庭层面,很多人说过年回家是一件即期待又焦虑的事情,小到车票能不能定到?大龄单身们回家会不会被逼着相亲? 回家后给亲戚家孩子的红包准备好了没有?亲戚朋友聚会时,你这一年有没有能放在桌面上来说的成就?
     在个人成面,年末这是一个对人生进行盘点的时期,上一年的目标我们达到了吗? 如果没有达到,我们不免会有些内心的自恋受挫。 新的一年有没有打算吗?  新的打算需要我们去面对未知,而未知又会带来些许的焦虑。在生命层面,上一年的结束也意味着我们又长了一岁、老了一岁、生命又短了一年。
    在健康层面,过年时讲到亲朋要喝几杯、要打几圈麻将、要熬夜、要吃进去很多美味佳肴,过年时也是我们的身体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
   这些不同的因素造成的压力看似没那么大,但是在年末的时候,这些压力同时发生的时候,就构成了心理学中说的“同时叠加性压力”,这就是造成年末焦虑综合征的首要原因。
     但是我对过年是有期待的,我的工作平时过于饱和,算起来只有在过年放假的几天里,没有咨询培训工作。平时五一、十一、小长假基本上我没有休息过。 按理说我自己给自己放假不就好了?但是人们往往又具有“道德超我”,真的有工作你却去放假,这会有内疚和焦虑, 而过年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休息。
   其实我们大可以把过年也当成小长假里的一种。这个假期可以不用谈工作、不用谈学习,可以用酒精来放松一下自己的理性;用美食来满足一下我们最本能的欲望;用聚会来疗愈我们的分离焦虑;用假期来暂停一下我们忙碌的生活;这么说来过年的好处比压力还是多一些的。

远方:年末是一年的结束,也是对过去一年的道别。今天的你,跟了什么人说了再见,结束了怎样的工作,每一次次的告别,你,带着种哪种心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把身体里那些堆积许久,几乎放在角落长了许多灰尘的情绪做一次告别吧。不管这种情绪是有关爱情还是有关于死亡,都需要我们学会告别。
或许你常常会问自己:那些没办法相守到老的感情,又为何要开始呢?
第一趴爱情里的告别:
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本身就意味着告别。他们总是悲观的认为,没有任何爱情可以相伴一生。在每一段爱情离去后,他们总是难过、悲伤,不停地怀念离去的感情。甚至下一段爱情来临的时候,他们也不敢上前,主动去把握住这段难得的感情。
    但他们不知道,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次就遇上真爱,虽然每个人都要经历很多次离别。但离别后总会再有相遇的,离别就是为了更好的相遇。离别就是为了舍掉那个不合适的,迎来一个可以相伴一生的伴侣。

曲鹞奇:结束不代表真的结束,结束往往孕育出另一个开始。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离别中成长。 而且很多的离别是我们避免不了的,就像是出门不会每次都艳阳高照,偶尔也会遇到下雨、风雪和雾霾。
    人们在出生时,离开母亲的子宫就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分离,曾经那个温暖、包裹的母体与婴儿分开了。婴儿第一次受到到强光、寒冷、气流、声音、还有失重感的刺激。第二次就是断奶,断奶意味着婴儿进一步的与母体分离。第三次分离就是上幼儿园,这个分离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第四次分离是离开家住校或者是去外地读书。 一直到后面的结婚等等。  我们的成长就是伴随着一次次的分离。但是前提是分离的时期要恰到好处,如果过早的或是过远的分离就会造成心理学说的:分离焦虑。
    恋爱中常见的分手后长时间的抑郁寡欢、情绪失控、恐惧悲伤,甚至想结束生命。这种分离后的强烈的生不如死的感觉往往和分离焦虑有关。 在我的咨询中总是见过一些年轻人,以女性居多。她们在分手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有心思去工作和生活。这样的来访者在童年时都不同程度的经历过与父母的不正常的分离。例如父母在孩子6岁前外出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养育。 或者是婚姻的离异,丧偶。   还有孩子在一岁时就被送去幼儿园。  在3个月后就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断奶,或者遗弃。
     这就是在孩子没有具备分离的能力时,让孩子强行经历到分离。孩子内心就会产生对分离的恐惧。这样的孩子未来恋爱时,好不容易被爱人缓解了这个分离的焦虑。所以他们内心里会把对象当成自己的救命稻草,他们会小心翼翼、甚至讨好的维系关系。但是恋爱本来就是一种伴侣的选择,分手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那么当这个人被分手后,他内心里早年被分离的创伤会被激活。他会再一次感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这时候她的身边最好有一个亲近的人陪着,让她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陪伴她的人听着她哭、抱怨、陪着她伤心、甚至咒骂。因为分手这件事本身不会导致心理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是分手后的负性情绪。当她的情绪释放的差不多了,她内心就会产生出修复的力量,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三个月左右。
    还有一种人,她的内在觉察力比较强,当她了解分手后导致的难受,其实就是童年早期时分离创伤的复发时,她的难受的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小时候孩子经历分离是因为孩子没有自理能力,只能依附于大人。 而成年人会具备一种现实能力,就是离开了谁,成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会消失。
     如果当事人的情绪特别糟糕,就要进行心理治疗了。



远方:第二趴心理“大扫除”的告别:
为2021年设定个人目标“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随着年末的临近,我们更需要化繁至简,不仅要对房屋进行大扫除和翻新,使其更适合其目前的理想生活方式,更要对心理进行“大扫除”。对你心理进行告别和年底“大扫除”,一旦我们清理了不再合适或不再有用的东西和情绪,那将“在我们的心理密室中为新事物留出空间”。 “心理大扫除告别”的需要哪些步骤?体验性地做这些步骤带来的心情变化。过往的经历,各自带着情绪阵痛,愤怒懊悔,甚至羞耻,都会不断消耗着你的心理能量,你无意识的低沉额头,攻下腰身,步履沉重,陷入情绪和心理能量的内部消耗之中而毫不自知。
曲鹞奇:前几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风水学理论,说是家里的整洁程度会决定这个家庭的运势走向。比如一个杂乱、不干净的家庭来年的运势会受影响。 这个理论与心理学也是相相通的。心理学中有一个分支叫环境心理学, 就是说我们生活的环境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 例如北方农村独门独院的入口处要修一堵墙,叫做照壁。 城市的楼房在装修是也要修一个玄关。照壁和玄关的作用在于:客人在门口不会一眼就看到家里的正厅。风水的解释是有一个照壁作为遮挡就不会有过堂风,家庭的财运不会散。  用心理学的解释是,如果一个家庭的门口没有一些遮挡,就会让主人的生活被别人一览无余,这明显不利于居住者的隐私上的安全感。
      在心理学上,家居的摆放和整洁程度是主人内心状态的投射。有抑郁情绪的人,他的症状是慵懒、无力、还有邋遢。有抑郁症的人往往把自己弄的很邋遢,不洗头、不洗澡。不洗衣服,他的家也是不干净的。
    一个内心焦虑的人,心里的感受是乱糟糟的,他内心里乱,那么他的家也可能被弄的很乱。比如在学习上动力不足的孩子,他的书桌可能是堆满了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一个有强迫性囤积症的人,家里会堆满很多无用的东西,甚至是垃圾。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喜欢保存各种发票收据,即使是十几年前的票据也不扔。还有的人会积攒各种不穿的旧衣服、废旧盒子。他们也没有明显的想卖破烂的行为,而是长时间把各种东西积攒在家里。他们的解释是,万一以后能用上怎么办?这其实是一种强迫症,他们担心自己扔掉了万一有用的东西怎么办?为了避免这个错误。他们就会把所有该扔的东西都保留下来。
     不管是强迫症还是抑郁、焦虑。 定期收拾东西,清理东西都会期待治疗效果。现在的断舍离的理念,就是通过定期清理来改善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屋子脏乱是因为他的内心不宁静、不安全。 那么反过来通过收拾打扫屋子,可以让内心获得一种干净、宁静的感觉。


远方:第三趴亲人的告别:
网友落叶说:在医院陪伴自己母亲的那几天是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恐惧害怕揪心难过度日如年的几天,还好最终检查结果确认良性,手术顺利,很快恢复。
于是也第一次切肤地体会到生命中那个最最残酷的事实--你在长大,父母们在变老。
    平时你觉得他们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然而体内那些小恶魔已经开始慢慢累积,开始慢慢吞噬他们曾经的光华,直到某天你突然发现那些不知何时生长出的皱纹和白发,然后你开始措手不及开始惶恐不安。
     当你从襁褓婴孩到咿呀学语到走蹦跑跳,他们不曾缺失你的每一步成长,而你又如何得以狠心缺失他们的每一寸衰老。最近看到一本书《最好的告别》,书中以医生的视角见证了医院中所发生的那些生命的流逝,人们在面对其时的反应和艰难抉择,并探讨了现代医疗科技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和整个社会对于老年关怀进行探究。
   曲鹞奇:佛教中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求不得等等。认知心理学有一个ABC理论,即A是指发生的事情,B是指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C是指这个看法导致的结果。例如一个人在爱情中遭遇到背叛, 有的人会觉得天都塌了,然后陷入痛苦。 有的人会觉得幸亏发现的早,自己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 这个例子就可以理解ABC理论,让我们感到痛苦不是这件事,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们的文化用很多种词汇来形容死亡这件事,为什么不直接用死亡这个词呢? 而是要用很多别的词。 因为言语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我们的内心感受。我们常用:走了、 老了、没了、 仙逝、逝去、驾鹤西归来形容生命的终结。台湾还有一个词汇叫:往生。这个词汇可能是我们听到的最不具有刺激性的形容死亡的词汇。  在中国有的文化里认为人一出生就走向死亡,而死亡是为新的出生在做准备。
     多年前的汶川地震,使很多人失去生命,很多家庭经历了严重的创伤,于是国家派出了很多心理医生到灾区去进行心理干预,最大限度的帮助有创伤的人走出痛苦。 之后的玉树地震,也导致很多人经历了亲人的离世,于是这次又有很多心理治疗师、咨询师进驻到玉树对群众进行心理治疗。但是效果没有汶川那么好。原因是汶川居民大部分是汉族, 而玉树居民大部分是藏族。藏族人多信奉佛教。我们的心理医生用现代的心理技术去进行心理干预时,就会出现文化冲突。于是国家又请来了很多西藏的喇嘛、高增。高僧在对这些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超度、诵经、祈福之后,灾区的群众的心理创伤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在藏族信奉佛教的人心中,觉得生老病死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生命结束后又会转入到另一个新的生命中。这就是认知观念对心理状态起到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人们最原始的焦虑,来源于死亡焦虑。精神分析理论认为
我们所有的行为、包括学习、工作、挣钱、等都是服务于一个目的:活下去!并且要活的更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缓解死亡焦虑的办法。其一就是结婚生子。 生物学的意义在于通过生养孩子把我们的生命信息延续下去。  其二就是做出对社会有帮助的成就。 例如古人的诗词、丰功伟绩传承上千年,依然脍炙人口。这就相当于他的精神从未死亡。其三就是尽可能去体验生活,很多人在生命终结前,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就来不及了。再也实现不了, 当一些人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在道德、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去尽可能实现自我价值,自我突破。
   
远方:
《朗读者》这个节目中曾有过一段话:“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是啊,倘若你的人生没有告别的时刻,那你将会失去多少美丽的故事。

你的生活中,会没有激情燃烧,会没有凄美动人,也不曾有惊心动魄。

告别从来不是要遗忘任何事情,只是转身走向下一段人生路程。

告别也从来不是要放弃谁,只是开始下一个精彩缤纷的故事。

人生,就是不停地告别,再不停地相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