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景区一枝独秀,到山、水、城、村 A级景区多元发展;从红墙翠瓦寻踪问道,到田园归隐诗和远方,如今的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正以巨大的决心和魄力扎实推进全域旅游“二次创业”。在党旗的引领下,武当山特区依托武当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推动旅游业空间布局向全域延伸、多点支撑转变,重构景城乡一体的全域旅游新版图。
民宿林立的龙王沟村
“美丽乡村”串起“全域景区”
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办事处龙王沟村,曾是辖区内最为偏远的村组。如今,从景区大门口驾车出发,沿着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向东前行,只用10多分钟便可到达。道路两旁,黑瓦黄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枇杷、猕猴桃等果树枝叶迎风摇曳。
龙王沟、寨沟、南沟三个村地域相邻、风俗相近,2019年,特区启动榔梅溪谷建设项目,依托三个村良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开发,对老旧破落、无人居住的土危房进行改造,联合打造4A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020年6月,特区将该村通组路扩建为7米宽的高标准高质量“四好公路”,贯穿整个樃梅溪谷景区,形成武当山景区——龙王沟——寨沟——南沟环线。筹资2000余万元引进的隐居乡里民宿项目,正加快建设,通过专业团队的引导和示范,村集体组建合作社在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与其深度合作,逐步让民房变民宿,作为旅游康养、休闲体验、培训教学、餐饮购娱等功能主要承载区。
元和观里鲜花盛开
近年来,特区以“美丽乡村”为抓手打造“全域景区”,念好“山”字经、做活“水”文章、打好环境牌,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武当道茶、中药材、柑橘、核桃、樱桃等特色农业,让农业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着力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深度开发民宿休闲、溪畔垂钓、农事感知、田园采摘等旅游业态,让农事活动变成乡愁体验,让民俗文化变成文旅产品,使农村传统产业的链条加粗延长,普通资源变成高附加值资源,迸发出农村发展新的动力和活力,衍生出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推动“乡村度假”向“乡村生活”转变。
大岳原宿
在紧邻武当山风景区入口的元和观村,特区通过招商引资,对老旧房屋进行改造,在尊重传统建造基础上注入现代生活方式,打造集生态餐饮、品茶论道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居生活综合片区,以及集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民宿示范区。2021年初,元和观民宿开始对外营业。灰瓦顶、石板地、青石小桥,一栋栋极具武当特色的仿古建筑静谧陈列,让游客告别世俗纷扰,忘却尘世喧嚣的同时,也给村集体和村民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每户农户仅靠房屋租赁,就可获得年均3万元以上收入。
“点线面”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武当山特区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出全域旅游新高地。特区因势利导,通过“旅游+”的强大融合力和拉动力,不断探索创新旅游产品业态。
与此同时,全域优化旅游景观,全域配套旅游服务,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景区,把一个个景点串成一条条线路、连成一片片区域,推动景点内外一体化,真正实现山水互动、文旅交融,真正使武当山旅游进入快旅慢游、养生度假的新时代。
明月道院
在“点”上出精品。按照国内领先、世界知名、国际一流的要求,重中选重、优中择优,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优势景区集中,以玉虚宫、五龙宫、遇真宫“三宫”为重点,打造一批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品牌旅游区。老景区脱胎换骨、绽放生机,新景区站位高远、后发制人,努力形成新亮点、新卖点,成为武当山旅游的“风景眼”。
在“线”上提功能。加快完善“快旅慢游”体系,把一个个景点串成一条条线路、连成一片片区域,形成众星拱月的品牌引领效应。解决好“快旅”的问题,重点解决景区连接线“最后一公里”问题,疏通景区“毛细血管”。解决好“慢游”的问题,不断完善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休憩设施、标识导视系统等服务设施建设,把景点连成线路、线路做成产品,推出覆盖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休闲度假精品线路,让游客进得快、游得慢、玩得好。
在“面”上创特色。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让旅客感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景一物都入心”。加快景点景区的文化包装,因景制宜,使景点既蕴含武当文化的元素,又体现各景点的特色,将武当山建设成为道家文化的弘扬地、休闲度假旅游的示范地、世人向往的养身福地。
龙王沟民宿
近年来,特区累计整合资金3.6亿元用于农村产业发展、民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打造樃梅溪谷、元和观民宿、五龙山庄等项目的同时,2021年全力推进八仙观养生谷、永乐小镇、瓦房河康养小区、骆驼岭康养小镇、五龙森林康养示范区等项目建设,让武当全域旅游立体鲜活、引人入胜。
“旅游+”激活全域旅游新动能
全领域跨界融合,创新和丰富旅游供给,武当山特区稳步推进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商贸业、旅游购物业、旅游物流业、旅游信息业等融合发展,使旅游产业的表现形式更多,上下游产业更广,促进旅游资源跨界整合,推动旅游全域化、全域旅游化,努力把武当山打造成养生、养心、问道的旅游天堂。
学习太极拳弘扬武当武术
推动“旅游+道文化”融合发展。精心开发寻道、论道、问道、赏道、学道、养道、品道等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道教建筑、道教朝圣、道教养生、道教音乐、道教饮食等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包装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道教文化精品;积极推广道文化服饰、配饰;大力开发太极鱼宴、道家斋饭、武当药膳、武当山珍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太极养生产品,打造“舌尖上的武当”,擦亮武当山“康养武当”的品牌。
推动“旅游+武术”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武当武术标准化工程,推进“一拳一剑一功”推广工作,编印武当武术教材,推动武当武术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武术竞赛项目;武当武术普及推广工程,大力开展武当武术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军营、乡村“六进”活动和“武当武术进高校”活动,传承弘扬武当武术;武术教育产业化工程,推进武当功夫小镇、武当职业学院等项目,提升武当武术教育产业化水平;武当武术品牌打造工程,举办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武当武术擂台赛等活动;武当武术国际化工程,在全球设立100个武当武术协会分会,推动武当武术走向世界。
通村公路带动全域旅游
推动“旅游+生态”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工业点源达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六大工程。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绿色旅游推广行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旅游开发,推动绿色技术开发应用,构建生态产业链。扎实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建立完善绿色旅游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构建绿色旅游产品产业体系。积极倡导绿色旅游消费,鼓励绿色低碳出行,杜绝旅游铺张消费,培养旅游者绿色消费习惯。
推动“旅游+健康养生”融合发展。挖掘整合独具武当特色的养生资源,通过优势资源整合,重点开发生态养生、道教文化养生、医疗养生、运动养生等多元养生养老产品,并通过特色养生商品加工、生产、销售等实现养生养老产业链延伸,努力把武当山打造成养生、养心、问道的旅游天堂。
推动“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打造“指尖上的武当”为目标,加快发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平台、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今年“五一”期间推出的“一部手机游武当”备受游客青睐。
武当功夫引人入胜
“全要素”塑造全域旅游大格局
做精做优旅游产业,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精品旅游线路,发展一批适应游客需求的旅游新业态。
培育一批武当旅游品牌。重点培育10家品牌酒店饭店、10家品牌旅行社、10家旅游综合性企业集团和10大旅游品牌商品。武当武术夏令营、主题研学游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活泼的文旅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已逐步成为响当当的“武当名片”之一。比如“爱上武当”系列国际夏令营、“红色印记”研学游、“武当功夫梦”夏令营等,愉快谷旅游区的蹦极、漂流、滑索、卡丁车等极限运动项目也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研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引进国内知名文创公司,策划推出了福寿康宁四宝、太极绢人等一批具有武当特色、有市场前景的旅游商品。玉虚街“武当礼物”文创产品专卖店闪亮登场,木雕、手绘葫芦、木刻版画印制、手工服饰等民间传统手工艺百花齐放,各展风采,成为武当全域旅游发展转型的窗口,“旅游+文创+商业”融合业态焕发出勃勃生机。
灵山居
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严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依靠特色吸引、内涵积淀、环境优化,依靠配套设施、增值服务、多元消费,提供成熟配套的旅行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真正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有效整合旅游要素资源,精心规划设计一批“问道武当”游、古建筑鉴赏游、道教朝圣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修学体验游等特色浓郁、主题鲜明、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
通过不断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武当山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旅游优质发展,全面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创建工作,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域旅游发展树立新的标杆和新的典范。(内容来源:十堰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