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何小玲)6月14日下午15点,十堰市政府新闻办举办“营商环境看市县”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郧阳区、郧西县、茅箭区、张湾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个区、县负责人,分别介绍他们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措施。
郧阳区副区长何珊表示,要践行合力、动力、活力、效力等“四力”,把营商环境“软实力”变为发展“硬”支撑。
郧阳区在强化保障添动力上,让融资更快捷,让引才更精准,让创业更便利。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16亿元,办理“政采贷”业务10笔,融资1744万元。出台郧阳“人才新政17条”,积极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智慧之光”专家对接会,共有6名专家7个项目与郧阳区企业签订服务协议,30名重点院校人才集体签约“落户”郧阳。筹集财政资金1.03亿元,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上市融资和专用车产业发展,对80家中小企业进行奖补。
为进一步增加经济活力,郧阳区聚焦“精”字降成本,聚焦“优”字强服务,聚焦“快”字提效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梳理各级惠企政策99项、1000余条,共支付无申请兑现资金3批512万元,累计为129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1.3亿元,为24家企业减免工资保证金564万元。建设市场主体“一链通”平台,实现线上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智能秒批”7合一(即:申办营业执照、刻制印章、银行开户、申领发票、申领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和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7个事项),做到“一点登录、一键秒批”。推广新增工业用地项目“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审批模式,华新郧阳产业园项目从立项到投产仅用8个月。推行新建项目“交房即交证”,汉江璟城首批43户业主在交房的同时拿到了不动产证。
郧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武伟介绍说,在2021年度湖北省营商环境评价中,郧西县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县里将继续瞄准争创“全省一流、全市领先”工作目标。
郧西县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县委、政府11项重点督查考核内容,成立联合督查组,共查处公务人员经商办企业、参与招投标、吃拿卡要、服务企业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66个,问责91人,其中党政纪处分67人。
为提升政务服务质效,郧西县以“五减五通”、“辉煌旅程”、“美满人生”、“智慧郧西”、“VIP服务帮代办”等特色服务为抓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网上办、马上办、随时办、就近办、一次办”,实行“大综窗”办理,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71个事项“省内通办”,117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在全省首创“招投标全程”可视化系统,为441家投标企业节约成本2.09亿元。实现企业不动产登记“190”办理标准,推广办电“321”、用水“210”、用气“200”。全县新增减税降费近1亿元,累计办理制造业小微企业缓税81户1523.5万元。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郧西县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体审批”“一证准营”“一证互认”,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赠送公章402套2010枚,为企业节省成本16.08万元。加快破解企业资金难题,通过新型政银“4321”模式成功发放贷款9笔2400万元,业务总量达20265万元。在全市首发980万元知识产权贷款,为县域企业发放“仓储贷”800万元。
茅箭区委常委、副区长万正龙介绍说,倾力打造“四个环境”,即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便民利企的市场环境、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做优“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组建“红色店小二”队伍,开展“上门式”“保姆式”“一对一”服务。截止目前,实现一窗办理事项601项,上线“一事联办”主题事项265个,可网办事项率达100%,316个事项可“跨省通办”。
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堵点、难点,推动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和退出“三个便利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施告知承诺制,推行“先证后查”,办证时间从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减至立等可取;建立“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监管模式,包容审慎监管、精准智慧监管;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促进实现“知本”与“资本”的对接,截止目前,茅箭区已帮助企业累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340万元。
茅箭区还建立了“法律服务进企业服务站”,创新推行“标红走绿”立案审理执行机制,严守涉企案件“173045” 快速立审执机制时限节点,全区涉企案件平均审理时长较之前缩短31天;涉企案件投诉率同比下降58%。
张湾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张满介绍说,将下足绣花功夫,围绕构建“五条链”,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一是筑牢一号工程“责任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担任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长,18项评价指标全部实行指标长负责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打造一条创新“驱动链”。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这条主线,加强制度创新。实现企业开办“一表申请”半天办结,“一照多址”备案,企业变更登记1天办结。社会投资带方案出让土地等五类工程建设项目压缩至“30、45、40、35、30”个工作日。探索工业项目区域性统一评价、“标准地”供地、审批告知承诺、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单体竣工验收,推行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和“不动产登记+公证”等新政,极大降低了企业时间和经济成本。
三是组建一支帮办“服务链”。组建由全区14个涉审批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项目服务领导小组,对400余家“四上企业”实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包联服务,全程参与调度企业项目审批和代办服务工作。全区累计为230家新入驻企业代办注册、立项、国土规划、消防和施工许可等手续3250余项。
四是定制一条轻装“瘦身链”。扎实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全区高频证照“免提交”比例达100%,政务服务事项整体减时限比例达83%,即办件占比67%以上,零跑腿事项占比40%以上。
五是构建一个亲清“生态链”。深化开展“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出台《张湾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条措施(试行)》,在全区设立20个企业营商环境监测点,抓好惠企政策执行落实。2021年,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432户,同比增长166.8%。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龚百林表示,要以打造“全市最优、全省一流、国家级经开区前列”营商环境为目标,通过“三个坚持”助力经济发展。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坚定不移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研发上线市场主体“一链通”服务平台并在全市复制推广;在全市率先开展区、街办和村(居)三级综窗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一门清、一口清、一趟清”,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群众办事不出村居。在全市率先开展“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先租后让”、“先建后验”“多测合一”、“联合验收”、“免费图审”等改革,实施工业建设项目“零收费”,助力智通产业园、艾斯卓等26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较往年提速50%以上。
三是坚持问政于企,构建亲清关系。通过补贴免申报、资金直达等方式,累计为141家企业兑现各类政策奖励资金3386.8万元;推进经开区汽车产业稳链、延链、固链工程,帮助辖区重点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74.01亿元;打造“项目管家、企业管家、环保管家”三支专业帮办队伍,累计开展各类帮办代办事项4596件,收集解决企业诉求1468件。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