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975|回复: 3

IoT,一定是智能手机厂商的好机会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6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2-9-18 06: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阑夕,作者丨陆离,编辑丨阑夕

与iPhone在中国市场的大杀四方相比,苹果的IoT布局可以说是“寂寂无名”。

今年上半年,iPhone在中国市场销量占比位列第三,在超过2800元人民币的高端智能手机区间,占比更逼近50%。

与此同时,是苹果公司早在2014年就上线了旨在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HomeKit,到今天,这个名字对国内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是陌生的。

在苹果手机与IoT产品声量的天壤之别背后,是近两年来,智能手机厂商们掀起了一波开拓IoT的浪潮。

甚至于从今年年中开始,在一些头部智能手机厂商的发布会上,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重点——反而是电视、平板、可穿戴等IoT智能产品站在了舞台中央。

IoT更被认为存在广阔市场空间,被期许是智能手机厂商们的第二增长曲线。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手机厂商蜂拥而上,为啥都认准IoT?


首先要明确,鉴于物联网是个公认的万亿级市场,按应用场景可细分为消费物联网、工业物联网、市政物联网等不同领域,不同领域市场属性天差地别,本文所提及的IoT均指代与手机关系最为紧密的消费物联网。

智能手机厂商们之所以纷纷发力IoT,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玩家都深陷手机市场见顶的处境,急需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探寻新利润增长点。

根据IDC的数据,2017-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4.44亿台、3.97亿台、3.7亿台、3.26亿台、3.29亿台,5年的时间里仅2021年出货量略增1%。

放眼全球,也大差不差,截止2018年底,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约为33亿,几乎接近瓶颈,平均换机周期则已经拉长至2.7年,出货量的增长曲线不再上扬已成定局。

更重要的是,国内智能手机市场TOP 5领跑阵营格局稳定,已经把超过95%的市场份额瓜分完毕,竞争存量市场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不理想。

在此基础上,IoT能够吸引手机厂商们的关注,成为可能是一个最主要的新战场,还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所谓IoT物联网的终极目标,用大白话讲就是借助发达的网络、传感器和芯片,实现让人类社会的一切东西都能“上网”和“联动”。

当越来越多可穿戴设备、家居、汽车等等成为IoT的一部分,我们自然需要一个中枢系统对前者们进行操控,而手机作为当下覆盖人群最多、使用频次最高、最便携的智能硬件,自然就成为了IoT设备们最核心的中枢或者说入口之一。

用一台手机操控全屋,就是现阶段的IoT。

对于各大手机厂商来说,他们本就坐拥海量用户群体,可以比较丝滑地以手机为切入点,向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智能家电乃至汽车等领域辐射扩散,与IoT产品进行打通,快速建立自己的用户体系。

其二,绝大多数IoT设备,在本身功能性之外,联网技术的底层逻辑与智能手机相仿,就是新增一个联网模块,所以智能手机厂商们被认为在技术研发维度更有优势。

比如5G网络的成熟落地被公认为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而5G手机就一度是智能手机厂商们发力攻关的关键点,依托在技术层面的理解和储备,前者们率先进行的IoT布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IoT市场教育。

其三,IoT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IDC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6年,中国消费物联网市场规模会达到264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这个诱人的市场规模数据背后,智能手机厂商们真正看重的,其实是连接和服务消费者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所带来的无限商机。

是新战场,却不一定是好机会


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苹果、小米、华为、OPPO们齐齐下场,在IoT领域大打出手了。

8月中旬,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除了推出折叠屏手机MIX Fold2之外,雷军还公布了小米在自动驾驶技术及人形仿生机器人方面的新进展;此前一天,OPPO在新品发布会上不仅推出智能手表、智能摄像头、智能护眼台灯、智能门锁等一系列IoT产品,还公布了IoT生态圈的布局情况;再往前20天,荣耀举办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推出手机、平板、智慧屏等多款设备;在这样的空前盛况下,行业内外都在鼓吹IoT是第二增长曲线、是好机会,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IoT市场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却鲜有人提及,也恰恰是这些特点,决定了IoT纵然是智能手机厂商们厮杀的新战场,却不一定就是好机会:

其一,市场高度分散,竞争非常激烈。

因为IoT设备遍及不同领域,手机厂商的对手不止是其他手机厂商,还包括各细分领域的垂直企业们。

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海尔、美的、TCL等老牌家电企业都在布局IoT,在智能音箱、可穿戴设备领域,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早早开始发力。

这既推高了市场成熟的难度,也意味着手机厂商们需要重投入和多线作战,竞争激烈程度可能不弱于早已是红海的手机市场,发力IoT对于提振企业业绩的象征价值大于实际价值。

小米、华为等领跑玩家近期业务表现就不尽如人意。

根据小米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下降4.5%至198亿元。而在华为的年中报中,涵盖IoT业务在内的终端业务也较去年有所下滑,这也是连续第二年出现业绩下滑。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手机业务萎靡之时,IoT业务没有撑起业绩增长的重任。

其二,迁移成本太高,后入场者追赶难。

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IoT设备对企业的最重要价值是“入口”。

如果从最早进行生态布局的小米算起,国内IoT市场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眼下市面上早已不缺平台、产品,也不缺协议、方案和标准,但不同的巨头都在推动搭建自己的生态,每一个生态之间的协议标准、安全标准都是封闭的,各不相同。

一个最典型的表现,每个品牌的IoT生态都有一款APP,不同品牌设备存在壁垒。

比如你想用苹果手机操纵米家产品,只需要下载米家APP即可,但是如果你的智能设备还有海尔、西门子、华为,那你就要下载多个APP,且不同品牌的设备无法互联。

对消费者来说,想要获得最丝滑的使用体验,就得尽可能购买同一个品牌的智能家居等IoT设备。

对于企业来说,这其实意味着消费者迁移成本高,后入场追赶难——消费者们会倾向于选择同一品牌的智能家居,未来也会倾向于选择同一品牌的更多IoT设备。

千亿级市场看似很美,留给后入场者的机会并不多,像OPPO、vivo在IoT领域的表现和地位就远无法和手机行业相媲美。

就像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如今依旧是万亿级规模,但只有最头部的几个玩家能活得滋润。

其三,技术难度指数级上升,C端普及比想象中慢。

所谓的万物互联,颇有点“望山跑死马”的意味。

各家品牌搭建的生态壁垒是一方面。

有从业者是这样说的,“我们走访了非常多的IoT生产厂商,发现它们需要为各种各样的封闭的、私有的生态去做适配,甚至每一个生态都要适配一个控制中心,消费者买回东西以后,往往也很难实现互联互通。”

只有一部分达成了合作关系的品牌产品才能“互联”,这些只是少数派。

就像苹果的IoT布局进展之所以如此缓慢,就在于其生态封闭,支持的硬件设备太少,已经诞生了8年的HomeKit,在中国市场的硬件设备只有21款(全球可售有40款)。

另一方面,联网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功能,联动则不是。

我们理想中的万物互联,大抵是这样一幕:

早上我对Siri说早上好,灯光自动点亮,窗帘自动拉开,咖啡机自动开始工作,智能音箱预报今天的天气情况和行程安排,家门口的鞋柜自动选出适合今天的鞋履。

这需要更加复杂、发达的技术支撑,而当下的智能家居,依旧处于简单的场景化和语音控制阶段,同品牌设备可以达成基础的部分联动,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IoT万物互联尚远。

这其实有点像VR/AR,这些前沿技术站上风口近10年,几番起伏至今,领跑品牌保有一些销量,却谈不上全面普及。

我们更早已被灌输了太多“元宇宙的无限美妙”,但元宇宙的未来何时到来?

写在最后


IoT的确是手机厂商们讲出的新故事、画下的新蓝图。

就像在荣耀的全场景发布会上,赵明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通过手机、手表、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全场景操作系统把整个设备协同起来,未来的中心一定是消费者,围绕消费者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

但也要承认,在IoT市场发展的前路上,还存在着很多挑战、变局与未知。

与其说IoT是手机厂商的好机会,是第二增长曲线,倒不如说,IoT是手机厂商们迫于形势,不得不切入开拓,却又注定是另一片红海的市场领域。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9-18 06: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2-9-18 06: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家的产品还是很好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2-9-18 06: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