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190|回复: 0

[原创] 过年就催婚?从心理学分析催婚者心态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3-1-17 15: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十堰柏和心理曲鹞奇
编辑 /十堰柏和心理邹悦

马上要过年了,在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同时,可能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在困扰着广大单身者——父母和亲戚的催婚。

为什么催婚现象在我国这么明显?甚至这几年还出现了租赁一个对象回家应付父母的情况?

这与我们民族的农耕文化有关。在古代16岁的少男少女就可以组成家庭,早早的结婚生子,以便家庭兴旺,这就意味着可以提升家庭的生产力。现在的催婚现象实际上是留存于我们民族的集体潜意识。

第二个方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不是看他的年龄、工作收入和工作成就,而是看他是否结婚成家,只有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我们的文化中才会认为他真正长大了。只有真正长大了,父母才认为自己养儿育女的任务完成了。

第三个方面,在一些乡镇,乡里乡亲的都沾亲带故,在这样的小环境里,人们普遍有这样的认知,如果谁家的子女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成家,一定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甚至可能是生理或者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在这种众人的不合理的评判压力之下,父母会下意识的对子女进行催婚。

催婚现象也不都发生在小城市,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也并不少见,在这样的大城市,这样高学历高收入的男女,可能他们的结婚年龄会延后到38岁甚至更晚,这是与时代和文明的发展有关,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不再需要早早结婚,通过生儿育女来提高生产。

还有一些青年男女的晚婚、不婚,可能是与原生家庭的经历有关。有些父母在孩子中学甚至大学时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许早恋,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早恋这个词只有在我们国家才有,其他国家大部分的父母会认为孩子青春期谈恋爱这件事情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父母严厉阻止孩子在正常的年龄去体验恋爱,这可能会让孩子对恋爱关系的处理的能力变得滞后。孩子在毕业以后,家长又马上催促他们去谈恋爱,那么试想一下,在学校这么单纯的环境里都没有谈成恋爱,进入到社会以后会更加难以步入到恋爱关系。

晚婚不婚的现象还包括子女在童年时经历过严重的亲情伤害,或者是经历过目睹过父母糟糕的婚姻关系,这也会让孩子对于婚姻恋爱这样的亲密关系感觉到排斥和回避。

当然,现在无论是晚婚、早婚或者不婚,都是人们自由的生活态度,我们没有权利去判断哪种态度是对还是错,我们只是通过心理分析去了解人们在不同的童年经历下,对于婚姻不同的态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