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575|回复: 1

[转载] 《师说》2012年第5期总第15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31 1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说》2012年第5期总第15期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16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网
  协办: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   人教社教师教育课程教材研发中心
  主编:    马丽
  执行主编:马佾
  栏目主持人:乔廷强  何书利  黄欢  张静芳  王玺玉
  【网页设计】金妍陈蕾
  【封面设计】李茜
                          从哪儿开始?



                  马佾

教师从新手到合格,第一步从哪儿开始的?
徐观华,他是如何走出第一步的:“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会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第一次啼哭、第一走路、第一次说话……同样,作为一位老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经历着一个个的第一次,虽不是所有第一次都刻骨铭心,但是总有那么几个第一次终身难忘,有的如‘黄连’,虽苦却能治病,有的如‘甘草’,香甜无比,有的如‘陈酿’,虽烈却回味无穷,挥之不去,一直伴随着我前进的步伐!”(《师说》2012年总第15期《成长路上的“第一次”》徐观华)无数个第一次,伴随着他成长的步伐。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2005年得出一项调查数据:三分之一的新教师,将在参加三年内离职,二分之一的将在五年内离职,他们均以无法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因离开校园,是。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从大学教授的课堂及图书馆等处学得的理论知识,自校园师生研讨专题讲座的案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些由理论家们抽象归纳概括后,形成的书面语言指导着他们,在遭遇生活中一个个具体鲜活的孩子时,碰壁了。不是说这些理论知识错误片面扭曲了现实教育,不能说教授专家们在传授时未能细致深入地讲述相关案例,也不能说新教师们没有沉思默想玩味体悟书本知识,而是科学理论与实际教育之间有隔膜,只能说,他们都错了一点点,那只是很少的一点点皮毛,却是至关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点。
有一类教师站在讲台几十年,依然只是一个教书匠,对他们“匠气”“匠作”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评语。能够把课本上的知识一丝不错的传授给一代又一代孩子,甚至于教材上某一点有意或无意的失误。他们唯独缺乏“匠心”,换一种说法,他们只能“照着说”,没能越雷池半步,理论知识机械剖析校园中的学生,书本内容把的教育情境条分缕析,然后采用相对应的措施,呆板生硬地处理着,自然,那是只能起到一点半毫作用反而后患无穷的。他们不知道还有“接着说”这种提法,根据不同的场景相异性格的学生以及教育情境中细微的变化,得灵活变化自己的处理方法。那也只是一点点的变化,与书本上理论知识只是极期有限的变化,但他们没有想到或从来没有想过?
先让我们看一则《庄子·天道》的小故事: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很多实践性的行动与感受,比如说校园内外的学生,课堂内外的教育场景,传道授业解惑时学生个体,纷繁复杂的教育情境,如何处理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大学课堂上的语言传授,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必须参与进去,一点点感受着理论与实践的细微差别,感受着书本上知识与现实生活迥然不同的情境,感受前人高手名师们的妙招绝招与当时对应学生的互动交流,当时的他们是如何营造出似乎配合默契地课堂教学的。让自己的理论性知识转变为实践性知识,增强自己对实践情境的辨别力和判断力,时刻敏锐的感知和辨别那些难以归属于某个特定教育规则的教育情境,能够有效抓住具体情境的一切细节,思考该情境所呈现的原因和线索以及发展的可能性,筹划应对该情境所应采取的可能的行动,预见各种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一点点不同,就是执教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的反思与实践,对自己处理教材教学学生时方法方式反思与验证,一点点地转化过自己的理论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最终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那就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日常一切针对学生所采用的方法方式,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思考着行动着验证着的教育理论对错得失改正角度,反思自己的所读之书所做之事所验证之理,在实践中行动上总结成自己的教育理论,生成为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人生观。
这才是我们应该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我们的开始的起点。
我们知道,掌握话语权有三类人:一是各类领导,政府分管领导及教育机构内干部,他们往往是政策层面来解读如何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二类是科研机构的专家,他们往往是理论先行的探索者,总结取得成效的方法是不是可能推广,探索某些有效好用的苗头是否值得研究,第三类只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是皇帝,那就是教师。前两者拥有最为便利的说说资格,但与现场教育似乎隔膜得很,山东省临沂市上世纪八零年代组织过一次调查研究,提升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最为有效的方式是什么,最终结果90%教师否定当前培训方式,希望得到的是讲解研讨相结合,或专家报告会,这些培训者必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其中要求之一,这似乎是目前我们拥有话语权的前两者都无法具备的能力。他们往往远离校园,远离课堂,远离学生,这不仅仅是上世纪山东省培训机构的缺陷,也是今日我们培训时依然存在缺陷了。
有一种方式,却可以避免这种缺陷,方法简便,操作性强,而且适用于所有的教师群体,那就是“行动研究”。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记录在册并日日揣摩,对自己的课堂反思,交流反思,学生个案研究反思,几乎是一网搜罗尽在我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早就总结出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种经验加反思的路径有哪些?它适用于什么样的范围?是不是对于基层教师最方便最容易上手呢?“从此以后,我很少体罚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每当我想“出手”时,我就会想起小凌同学的懂事,想起她爸爸的善良!”(《师说》2012年总第15期《成长路上的“第一次”》徐观华)这是徐观华老师的第一步,也是他不同于匠师们的起点。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每当他面对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时,这段经历涌上心头,那是他的经验,揉和了教育理论、日常人情及生活常识的经验,反思后构成了他的教育观。这一段生活历程,实际上成了他以后工作中的最重要路标,指明了前方可能隐藏的风险及规避的路径,点化他应该如何做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把“行动”和“研究”两者结合里起来,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情。美国的柯利尔在1933年至1945年担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期间,安排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结合一起研究改善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关系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启发,认为专家研究的结果还须依靠实际工作者执行和评价,倒不如让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身工作进行研究,或许效果更好。这种行动研究法在教育界表现: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也就是说,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由于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要经常反思行动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应依据行动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完善行动,在良性的变革之中达到问题的解决,使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成为一个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成为一个理智的工作过程,达到研究和行动的完美结合。它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反思是我们前进的第一步,而经验加反思的“行动研究”构成我们前进第一步的核心。
现在我们知道了徐观华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在自觉的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但反思仅仅是走出第一步的,还不是真正的完全的开始,毕竟一个的思考是有限的,基于个人的经验与反思,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从而看见和想到的天空也有限,一如坐在井中观天。如是有了我利用星期天步行十几里的山路,来到南山乡教委,请教教委姚主任”“我虚心接受同行们的建议”的同伴互助,更有了“同许多教授、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大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专家引领。再然后是“新学期开学后,六年级班主任朱老师在办公室里说,她把班上学习最差的一个孩子独自放在教室的最前面,目的是不让他顽皮。这时我的脑海里再现了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五类人设立的专座,突然灵机一动,我决定在班级也设立一个专座,来保护那些‘后进生’!于是,我就在班级设立了‘爱心专座’,一边实践,一边不断改进和丰富‘爱心专座’的内涵,同时不停地记录着在‘爱心专座’上发生的故事,到2007年12月写下了《爱心专座──38号》这篇文章,然后通过网络投给了《班主任》杂志社,令人欣喜的是,在2008年第二期就刊登了,随后这篇文章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并被《内蒙古教育》、《黑龙江教育》、《父母课堂》等刊物转载,2010年入选李建龙主编的《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一书”(《师说》2012年总第15期《成长路上的“第一次”》徐观华)成果展示,带动周边区域内同行们的学习模仿,形成自己教育观的辐射圈。
徐观华们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始,反思自己的第一次惩罚学生的遗憾悔恨,第一次县级赛课的淘汰与伤心,第一次省级培训的新奇与无知,第一次文章发表后的力量与勇气,这是他成长路途的关键性事件。在每一位教师成长的路途中,都存在着这样的人或事,是教师当时拥有的教育观念与遭遇教育现象不适的反应,是现有的理论储备无法解决面临问题的时候,也是匠师摆脱自己固有境况的机遇。当你开始反思自己的或对或错的做法,寻找自己之所以错或对的原因时,当你明白自己做对某件事可能是无意中采取了正确的方法,进一步寻找正确方法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原因时,你成长了一点点啦。关键性事件就是你成长路途中对你影响最为明显的事,也是对你最为有益的机遇与挑战,只是看你是否退缩或恿于反思。就这样,徐观华们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小学校,小教育,走向大圈子,大学校,大教育了。成就了他们的是每一步行动后的反思,这些反思当然不仅仅是文章中出现的第一次,无数次尝试与教材的沟通,与学生交流,与同行对话,与专家碰撞,最终展示前接收更多的交流对话碰撞,每次都沉着地踏出一步稳定坚实的脚印。
教师的成长从哪儿开始?最简便最有效最实用的第一步是什么?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写下自己每一次实践时对错得失,是适用基层老师提升素质的最佳选择咧。



  
  编者按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会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第一次啼哭、第一走路、第一次说话……同样,作为一位老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就开始经历着一个个的第一次,虽不是所有第一次都刻骨铭心,但是总有那么几个第一次终身难忘,有的如“黄连”,虽苦却能治病,有的如“甘草”,香甜无比,有的如“陈酿”,虽烈却回味无穷,挥之不去,一直伴随着我前进的步伐!
  5
  教师专栏
  
  墨趣茶香,品读明星教师的心路历程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或许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尽量做自己应该做的、能做的。但学生记住了老师,记住了老师的好。不是我们传授了多少知识,也不是让他考了多少分,而是对他们的关心、鼓励和爱,他们永远记得。
  安徽徐观华    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山东孙明霞    我的好,你们都记得
  江苏刘古平    如何把握惩戒的度?
  湖北欧胜宝    内修心文,外练音气──演讲成功之诀窍
  
  班主任兵法
  
  成长路途中的第一个台阶,是我们遇见的老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相信每一位孩子,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和行为偏差的孩子,一定要抓住时机运用我们的智慧向他们传递“尊重、宽容、向上”的教育信念,点亮埋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光,照亮他们的内心世界。
  浙江符军芳    我愿为你打伞
  山东董彩君    别拿孩子的礼物不当“干粮”
  吉林谢建军    没有硝烟的“战争”
  上海唐冰     点亮希望之光
  
  教师成长
  
  强校之本在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新课程的关键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峰就是自己,向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北京赵玉琤    感恩引路人
  北京王志梅    在落实中前行,在前行中落实──誓将落实进行到底
  北京蔡萍     在“蜕变”中前行
  
  读书行走
  
  读书和行走是我的两个翅膀教师要有参与课改的主动性,要有信心,有决心,抱着积极的态度,对课改充满激情,从而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课改已经10年了,让我们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育发生质的改变。我们任重而道远!
  湖北高如     书法欣赏
  湖北刘堂刚    一年,又一年──母亲节,写首小诗怀念母亲
  河北陶立林    敢于实践体验成功──读《课堂不拒绝“摔碗的”》一文有感
  福建林惠娜    第一次说课
  
  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期话题:学生读闲书利弊谈
  应重视课外阅读
  湖北省熊行高
  湖北省李明金
  吉林省卢艳珍
  陕西省王辉
  
  读闲书,弊大于利
  河北省张爱玲
  江西省周隽
  河南省仵浙江
  
  当前的状况
  湖北省朱皓
  
  大家有哪些建议?
  安徽省徐观华
  湖北省徐金奎
  广西省邓善源
  山东省于水英
  网友主语
  
  名师热线
  
  与名师面对面,答疑解惑本期名师:黑龙江的王玺玉老师,曾任肇东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主抓干训、师训和小学教研等工作。
  黑龙江王淑双如何体现教学管理中的“人情味”?
  黑龙江王红岩如何营造“愤”“悱”氛围?
  黑龙江王淑双听课应注意什么?
  一文辑录师说微语录
  
  编余废墨
  
  聆听主创人员的心里话教师的成长从哪儿开始?最简便最有效最实用的第一步是什么?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写下自己每一次实践时对错得失,是适用基层老师提升素质的最佳选择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2 1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新刊问世!学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