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4011|回复: 5

[杂谈] 要找媳妇到郧西,要吃大米到竹溪。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2-16 14: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主食,早有“南人饭米,北人饭面”(《闲情偶记》)的说法。鄂西北竹溪,“低田宜稻,高田宜麦……它邑所奢陈者,颇亦多有”(同治版《竹溪县志》物产篇)。加上地交南北,“俗杂四方”,所以,竹溪人的主食,是五谷杂粮俱全。
14d0004239604546858.jpg

鄂西北有民谚:“要找媳妇到郧西,要吃大米到竹溪。”但早年间,竹溪人大米也吃的不多,倒是把那苞谷面糊,以及红薯、洋芋等,吃“伤”了。因为竹溪山多田少,米少杂粮多。山高谷深的竹溪,在明清时期能容纳一批批移民,还要归功于玉米、红薯和洋芋等原产南美的耐旱高产作物在明朝中后期的引进与推广。靠着它们,经过焚林开荒、刀耕火种、逃荒要饭的移民祖先,得以在蛮荒之地存活下来,而后修渠筑堰、垒埂辟田,米才多起来。

不过,昔日竹溪乡民吃的苞谷面糊,并非想象的那样难吃。因为是用大锅、烧柴火煮的,掺有洋芋或红薯,若稀稠恰到好处,十分香甜。苞谷等杂粮比米面的营养价值高多了。长期的农耕时代,也许正是每顿几大碗这样的苞谷面糊,给了秦巴山区农民,以足够的热量和能量,支撑艰苦的山地劳作和生命繁衍。

但米以口感的优越,始终为主食的首选。竹溪也早有优质大米出产,并进贡朝廷。其原产地就在竹溪县中峰镇的彭峪沟。这彭裕沟,低丘环绕,层层梯田从沟底盘旋到沟垴。同样的稻种,栽种在彭峪沟的田里,成熟期能提前六至八天。收获季节,黄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宛如黄金缨络,一枝双穗,颗粒大而饱满。而碾出的米,洁白如玉,晶莹光亮。煮出饭来,香味扑鼻,不粘不糯。原来,这一沟良田,统称“天水田”,不用引渠,全凭丘岭间充足的泉水自流灌溉;都是黄泥沙土,土质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又因多是阳坡,阳光照射充足。这就是竹溪贡米的全部秘密所在。

至于竹溪贡米何时开始进贡,一说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贬到房县的庐陵王李显,将其带回长安;一说是明朝嘉靖皇帝由钟祥进京,把竹溪大米带进了北京。

其实,竹溪县位于大巴山东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又地处水旱作物分界线上,加上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水稻生长期长,土壤有机物丰富,整个县域普遍有利于优质水稻的生产。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2-16 15: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郧西妹子水汪汪,竹溪大米香喷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2-16 16: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标题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2-20 17: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听人说郧西妹子娶不起呢?先吃饱饭再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2-24 21: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郧西妹子好,我认识好几个都挺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2-25 22: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十堰叫外卖 就要叫 10点外卖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