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鱼洞”顾名思义就是会流鱼的洞。 “流鱼洞”最著名的莫过于神农架林区红坪镇官封口。官封口地处紫竹河畔东北侧。传昔在此争夺捕鱼,官府调停,以石磨封口,故名。属石灰石溶洞。海拔810米,系暗河出口。洞宽1.5米,高0.4米,流量0.6秒立方米。每年谷雨前后,春雷蛰动,有银磷黑背鱼群涌出,称为“春雷鱼涌”。 无独有偶,郧县谭山镇鱼塘河村也有个“流鱼洞”。2012年6月5日,央视10套《走近科学》以“悬壁流鱼洞”为题,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解。 鱼塘河村距谭山集镇不远,丹江支流滔河流经这里。“流鱼洞”位于该村皮家营的鱼洞崖崖根处,洞口直径35厘米,一年四季都有汩汩的泉水从洞中喷涌而出。洞口下方1.5米处是宽35米的滔河河面。每年从惊蛰到清明节期间,鱼就会随着泉水往外流,当地人称之为“流鱼洞”。据说流鱼时,当地人就准备好鱼篓,来到这个崖洞“接鱼”,每年一般能流出一两千斤鱼。 “流鱼洞”从“流量”上看,是晚上流的多、白天流的少。“流鱼”时鱼通常是头朝里,尾朝外,顺着泉水往外流。鱼为圆棍形,最大的有0.5千克,最小的仅几厘米长。从时间长度上看,是前面流的多、后面流的少。该鱼初流出时,鱼鳍为白色,随时间推移由白色变为鲜红色,而一旦变成鲜红就预示鱼快流完了。 据识别鉴定,“流鱼”名为多鳞白甲鱼,是一种半洞穴鱼的暖水鱼,生长于长江以北、水质清澈且具备石灰岩山体的山区溪流中,为长江以北鲃亚科的唯一代表,有“活化石”之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湖北以神农架地区多见,主要分布在小溪和山沟的山洞里。因这种鱼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温暖的环境,一般秋季进洞,次年春季出洞繁殖,其中靠南地区在清明前后出洞,靠北地区则在谷雨前后出洞。在洞内时这种鱼颜色偏深,出洞一月后,颜色会变浅,因生活在洞穴中怕光,所以才选择在晚上出洞。该鱼肉质鲜嫩,没有土腥味,且只有鱼背有一根骨头,味道特别鲜香。 神农架地区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多溶洞暗河,“流鱼洞”应系暗河的出口。不过也不排除,当夏季河水上涨,河水与鱼洞相通时,鱼游入洞中越冬。因“流鱼洞”地处偏僻,要到洞口处,首先要从滔河对岸划船过去,然后需从几十米处的悬崖旁攀岩而下至洞口附近,现当地人用砖头把洞口加长,而且把泉眼遮盖起来,若不是当地人指点外人是很难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