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7916|回复: 0

[驴友杂谈] 丹江口盐池河的这座盐池是否真的产过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6-12-22 10: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食盐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在古代,它还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又是税赋的主要来源。在丹江口市有一个奇特的地名——盐池河,当地至今流传着盐龙的传说。究竟盐池河的得名与盐有没有关系?历史上这里真的产盐吗?


盐池河镇有个出名的“盐罐”


丹江口市西南边的大山腹地,有这么一个小镇,绿水青山如诗如画,美丽乡村星罗棋布。这里的民间吹打音乐——山坡锣鼓远近闻名,这里种植生产的烤烟远销海外。它就是盐池河,一个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的乡镇。


盐池河地处武当山南麓,南接房县,西连官山,历史上曾是房县及四川、陕西等地香客上武当山朝拜真武大帝的主要神道。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这里曾建立均县苏维埃政权。抗战时期,巴河路(四川巴东到老河口)贯通盐池河境内。


盐池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因为我们这儿有个盐池,古时候产盐。”在镇上随便找一个当地人,都能告诉你镇名的来历。不仅如此,盐池的位置也是尽人皆知。


“盐池在盐池湾村,离这儿非常近。”热心的村民陈大姐带着记者前去寻找盐池。沿着镇旁的河流向上游石门山前行,约5分钟路程,山麓一座岩壁出现在记者眼前。只见岩壁下方杂草丛生,掩映着五六平方米大小的一个水池,水色深绿,表面覆盖着一层浮萍。陈大姐告诉记者,这个不起眼的水池就是盐池。


“我小时候盐池面积大一些,现在越来越小了。”陈大姐介绍,盐池周围没有溪流,池子里的水都是从下方的岩壁渗出来的。“这里的水没有干涸过,而且一直有咸味。”


《湖北省均县地名志》中对于盐池湾有这样的描述:盐池湾附近有一个盐罐庄,传说这里的一个大岩屋里有个罐状的石坑,石缝里的盐水正好流进这个“罐”里,俗称“盐罐”。由此推测,这个“盐罐”就是盐池。


历史上曾设主簿官征收盐税

130526mg3gcq8gfcq8lltg.jpg

古代盐坊劳作场景图。


在盐池河,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本地的山洞里盘踞着一条盐龙,洞外有一个十亩大的水池,也就是盐池。一到夜晚,池中就涌出水,天亮以后池水风干,表面留下一层白盐,被当地百姓收集食用。后来,真武祖师爷决定修建武当,便找到盐龙说:“我在此地修炼,一山不容二主,你可以迁走。”于是盐龙飞走了,盐池里的盐也消失了。


纵观历史长河,许多传说都能与现实互相印证。那么,盐池河的这座盐池是否曾经产过盐?


据《湖北省均县地名志》记载,当地曾设过“主簿官”,专门征收盐税。不过, “唐宋时泉水含盐,元代以后泉水不咸”。


位于盐池河境内的武当口村,原本的名字叫“主簿垭”,据说是因为宋代在垭口设立“主簿官”而得名。在古代,武当口村是均州城通往房县县城的必经之路,这里曾经还有古栈道,历来为交通要冲。元朝道士刘道明所著的《武当福地总真集》中,也有关于“主簿垭”的记载。现在盐池河还存有两座盐官坟。


种种迹象表明,盐池河曾经产盐。


盐,百味之首。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而到了唐宋,盐利收入几乎达到国库收入的一半,为保证官卖收入,食盐流通被政府严格控制,禁止私煮私贩。在盐池河设立“主簿官”,说明当时产盐量比较大。


盐池或是天然“盐泉”溢出所致


从历史资料中关于盐池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推测“石缝里的盐水”就是天然“盐泉”,也就是自然盐卤。“盐罐”是储存盐卤的天然容器,“盐池”则是盐的手工加工场所。


一些文化学者论证认为,盐池河“石缝里的盐水”即“盐泉”,来自大巴山深处。因为武当山地处大巴山东端,而在今渝东、鄂西、陕南、湘北这一大片山地中,远古时代曾出现过3处溢出地表的天然盐泉,即原四川省巫溪县宁厂镇宝源山盐泉、彭水县郁山镇伏牛山盐泉和湖北省长阳县的清江益阳盐泉。在这3处盐泉中,益阳盐泉的盐卤是从水底溢出,郁山盐泉的盐卤是从山麓河边溢出,惟宝源山盐泉是从半山腰石缝中溢出。其中,巫溪宝源山盐泉已有5000年历史,在地理位置上,和武当山南的盐池河的距离最近,可以推断两者在地质上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漫步在如今的盐池河镇,绿树掩映的民居,漆色斑驳的店门,悠闲漫步的老人,追逐嬉笑的孩童……一切都显得那样平和静谧,让人冥思遐想,恍如隔世。古老的盐龙传说和遗留的这一方盐池,仿佛在向人们讲述过去这里发生过的种种故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