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624|回复: 0

[转载] 《师说•网摘》2017年4月第4期 总第124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7-4-2 10: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说•网摘》2017年4月第4期 总第124期






主管:人教社师范教材论坛
主办:教师教育区 网刊师说区
《师说•网摘》第十卷

2017年4月第4期总第124期
 

  人教论坛[url=][/url][url=]高山仰止[/url] 专辑

[url=]   [/url]
                       [url=]中考:与其改革,不如取消[/url]


                                                          达良厚   

   近读《国外教育新潮流》一书,得知瑞典高中教师教得潇洒,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了快乐教育。究其原因,是瑞典“实行了高考改革,取消了全国统一科目、统一时间的高考制度,采取了从中学直升大学的方式。”“把短时间集中多科目的记忆式考试改为分散到平时的、多门课程的学习考察,把纯分数的评价改为过程性的评价,改为‘通过’与‘不通过’、‘较好’与‘很好’的阶段性评价”。不通过者可多次申请补考,成年后的申请依然有效。这对目前中国的高中教育也许暂时难以全面借鉴,但对基本实现普及教育的小学和初中完全可以全面借鉴,也很有必要借鉴,甚至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也理由充分。
   首先,从普及教育实质看,普及教育即普及国民教育,即用法律手段保障国民必须接受一定阶段教育而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普及教育是全面教育,它以素质的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为基,同时也主张个性的全面张扬。普及教育也是全程教育,素质的发展提高永远是一个过程,我们虽然可以把教育分成若干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目标要求,但它们绝不相互封闭,而是前后衔接的渐进过程。因而,我们的评估也应是全面全程的,不应是目前的一考定评,甚至一考定终身。
   其次,从义务教育的实际看,我们虽然已基本实现了国民平等享有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有平等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但这还只是形式上实现了普九,离实质上的普九即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全面奠基的实现,我们还远没有做到做好,我们更多的依然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面向少数人、面向考试分数、面向考试的指挥棒。
   第三,从中考实效看,已大打折扣了,甚至可说是实效已不大。从中考的评估功能看,不仅片面,而且对促进具体工作已无多大意义。一考评办学、一考评教学,于应试教育的特定时期是抓住了牛鼻子,但于普及教育、素质教育言,最多是拉住了牛尾巴而已。至于一考定毕业、一考定学生的学业水平,片面性早已是共识,缺乏人文关怀也有目共睹。事实上,如今中考下来,门门能及格的学生并不多,而且中考把音乐、美术等课程排除在外了。就是升学,重点高中招生往往要重考,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差不多普及了。
   因此,与其绞尽脑汁去研究怎么完善中考,还不如学美国人复杂问题简单处理的思维方式,取消中考不就得了?把毕业考试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和教师,分散到不同时间,国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定毕业标准、核学校资格、做全面全程监督便可以了。
   其实这样做也更有意义,(1)能全面全程促教促学。(2)能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个性差异。(3)像瑞典一样可申请考试多次,还可以延伸到成年,这既强化了学习过程,也注意到了人文关怀。(4)学校、教师和学生不受一次考试和升学紧箍咒的拘束,能放手着眼全面、着眼全程、着眼长远,能尽情地全面发展、全程发展、个性发展,进而教得轻松、学得快乐,何乐而不为呢?何乐而不早为呢?何乐而不就为呢?
   本人虽然无法改变教育体制,也基本无法改变考试制度,但改变我的课堂,改变我的语文教育方法,是基本可以做到的,而且我也基本做到了。我的语文教育基本不关注考试和分数,要说关注我也一般把考试和分数当作我语文教育的一个自然环节和方法而已,而且我一般只在最后一周、最后一期稍微多点关注而已。我始终把为人生、为智慧当作语文教育的最高追求,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认可我、认可我的课是我语文教育的直接目标,激情而自然是我的语文教育风格。基于这些,我原创的灵感语文教育体系,从思维角度,从灵感角度,从激情角度,把我和我的学生们推向了轻松快乐、激情自然的心灵乐园,把我的语文课堂推上了不是苦读求知,而是乐学增智怡情的生活体验历程……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15614&extra=page%3D1






                   
   文言文学习要从发掘思路、归纳内容上入手
  如何看待孩子成绩?
  《浅谈:教案设计的“多”与“细”》
  “校长与学生一起就餐”成新闻的启示
  唉,中国的教育
  教师应具备的十种习惯
  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语文教育思想刍议
  国学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除了张孝纯先生,就是张志公先生了
  现代人民教育家叶圣陶的故事
  鲁迅作品淡出高中教材,是趋势,亦是无奈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两论
  
  
  
  
  文言文学习要从发掘思路、归纳内容上入手
  fenglong88

  
  从字词入手、逐段阅读,再归纳全文内容,这是阅读白话文的过程,阅读文言文也应该如此。但由于文言文有许多障碍,仅循此法进行阅谈,其结果必然会是“食而不知其味”。实际经验证明,阅读文言文不仅要下几倍于阅读字数相近的白话文的功夫,而且还要把主要精力用于主要环节。我感到阅读文言文,固然要象阅读白话文一样从字词入手、再回味全文内容,但其开始阶段应放在发掘思路、归纳内容上。这是因为一方面文言文字词很深,如拘于个别字词句,势必模糊整体,抓不住内容。另方面,好的文言文作品文字精要简省、结构严密无间,如你读了两通之后。集中思维能力发掘文章思路的话,即使你因某词不懂而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但识破词句之后而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乐。所以开始阶段把主要精力用于发掘思路,归纳内容上,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的。这样下了功夫,如还有某句某情节疑惑难解,那就些请教字词典,反复继续思索。这种方法又可从琢磨总体内容、辨识词句特点两方面来着手。
  
  (节选自《怎样学习文言文》第12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性别男
  生日1971年11月7日
  出生地天津市河西区
  居住地天津市南开区
  学历本科
  职业教师
  所在省份天津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9392&extra=page%3D1
  
  
  如何看待孩子成绩?
  武当山张力

  
  期中成绩的揭晓,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孩子的分数在第一时间成为关注的焦点,成绩优异的孩子无可厚非的被众星捧月,而成绩差强人意的大都备受冷落,甚至沦为众矢之的。中国几千年顽固的应试教育延续至今,尽管现代教育也强调多元评价,但“分数好才是真的好”仍是最高标准,孩子们从小被戴上了高分的紧箍咒,他们为了一纸分数拼搏着,甚至为取得高分不择手段。于是一句调侃的俗语流传在校园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考生的绝招,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您不妨思考两个问题:
  是满载而归的累累硕果最重要,还是披荆斩棘的探索过程更珍贵?
  “钓”和“鱼”究竟哪一个更值得我们关注?
  1欣赏孩子学习的过程,淡化学习的结果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47470&extra=page%3D1
  
  《浅谈:教案设计的“多”与“细”》
  ----成长学堂:王语雷、丁宁

  
  教案,这一名词极其作用,就不必赘言了吧!
  教案的”自古华山一条路“,是本文指摘的真实目的。
  ......
  谁能保证一堂课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变化?
  谁能保证学生一定会按照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谁能保证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亮点一定会围绕教案展开?
  谁能保证学生预料之外的回答不会胜过教学设想?
  ......
  一切都是未知数!也许偶然、也许必然。
  譬如:军事战斗前,指挥员会根据各方力量对比、各种真假情报,制定几种预案;以其中一种作战方案为主,其它几种为辅,力求有的放矢、百密无一疏。......那么,课堂教学的“预案”是否可以借鉴,以便更加科学、更加实际呢?
  
  
  
  作者简介
  性别男
  生日1966年12月8日
  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吉林街道
  居住地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吉林街道
  所在省份吉林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47136&extra=page%3D1
  
  
  “校长与学生一起就餐”成新闻的启示
  金新

  
  “9月2日是浙大附中正式上课的第一天。11:50,随着一声铃响,同学们像往常一样涌向一二楼的学生食堂。眼尖的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在排队打饭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申屠永庆校长。他像同学们一样排队,一样打卡,一样找位置就餐。原来,为了体验同学们的伙食情况和就餐氛围,申屠校长特意不去位于三楼的教工食堂,而是来到同学们中间,和大家一起就餐。看到申屠校长坐下来,同学们纷纷围拢过来,和申屠校长边吃边聊起来。这样近距离与校长接触,同学们都觉得非常亲切。申屠校长说,以后每一天,我们干部、老师都会走到学生中间,和同学们一起就餐,了解同学情况,倾听同学心声,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
  这条该校教师提供的“校园网”新闻是否意味着——
  申屠校长以前从不“体验同学们的伙食情况和就餐氛围”?
  干部、老师以前从不“走到学生中间,和同学们一起就餐,了解同学情况,倾听同学心声”?
  学校以前从不“建设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
  其实,这条不是新闻的新闻是学校工作的“底线”而已!
  将“底线”当新闻,意味着眼下之教育之殇。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75179&extra=page%3D1
  
  唉,中国的教育
  独钓寒江123

  
  何时走出泥潭
  现在的社会,最穷的人是农民;最苦的人是学生;最没有前途的品质是憨厚;最没有发展的资质是创新;最大的悲哀是人都缺少了个性。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就是教育的失败。我们现今的教育不仅没有走出旧有的窠臼,反而是陷入僵死的教育的泥潭,而且越陷越深。
  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强化班”接受“规范”、“精英”形式的训练——成人化、理想化、统一化的教学训练。到小学正式开始“分数”的攀比与执著的追求(因为学校、老师、家长都在拿“分数”的砝码称量学生、孩子);到了初中,对“分数”的看重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高中呢,学校、家长、老师、学生对“分数”就进入走火入魔的境界了。
  
  
  
  作者简介
  性别男
  生日
  自我介绍独钓寒江,男,中学教师,市语文骨干教师。爱思考,善交朋友,写随笔,喜欢旅游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015&extra=page%3D1
  
  教师应具备的十种习惯
  08708翠容

  
  六、搞研究做学问的习惯
  如果说教学是教师生涯的第一生命、那么教研则是教师的第二生命,现今的名师、特级教师,大家看看他们的简历、哪个没有科研的经历、哪个不是著述颇丰?哪个不是书籍满柜?想成为名师吗?想!那么抓紧时间研究点问题吧!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生成性的课题供你研究,我们不缺少研究课题、我们缺少的是发现!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
  七、听课、虚心学习的习惯
  同样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育智慧;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处理的技巧也不同,让我们团结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吧,名师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敢于讲课,更敢于被人听课,有人听课毫无保留的讲课,我们要听课、经常听课、要听不同的老师的课!
  八、处处留心的习惯
  有很多人苦于自己无话可说、无题可写,那是真的吗,留心处处是课题、留心处处是文章!“学校无小事,事事皆学问,身边的事、课堂上的事、听课备课中的事、批改作业的事、与学生交流的事都是课题!
  九、挤时间的习惯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0269&extra=page%3D2
  
  
  
  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dyslznrf

  
  
  盼望已久的新课改终于在遥远的兴安岭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作为第一批实验老师的我既兴奋又迷惘。之所以兴奋,是因为自从2004年以来零星接受新课改有关理论之后的“小打小闹”转变为“明目张胆”的系统操作。之所以迷惘,是因为如此浩大的工程,对于一个身处教育相对落后大兴安岭,能力又比较浅薄的我来说,的确有点力不从心。但不管兴奋也好,迷惘也好,新课改已是势在必然。
  在这种大的形势之下,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能够作的,只有思考,实践、记录;记录、思考、实践。这是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0850&extra=page%3D2
  
  语文教育思想刍议
  吴同和

  
  【题记】这是1997年1月写的小文章,是结合当时语文教育的现状,学习叶圣陶等三老语文教育思想的点滴体会。彼时彼境,似有几分道理;现在看来,陈词滥调而已。
  
  近年来,语文教学已陷入泥泞的沼泽。流派甚多,众说纷纭,均试锋于顶。有的也确实创出业绩,令人刮目,却又让人迷惑:某校某校高考人平成绩连年在百分以上,兄弟学校便学步邯郸,仅学步而已;某人某人教改经验已成体系,后来者从善如流,惜乎见效甚微;另有一些同仁,提出全新的观点,石破天惊——语文教学要着力于思想性、人文性教育,应以宣扬儒家的道统为主,教材应以文言文为主,学习方法应以熟读背诵为主,考试内容应以作文为主——但目前尚在争辩、论证……凡此种种,都使语文教师“迷不知其所如”。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牵涉到一个“语文观”再认识的问题,而《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集》,恰如一支醒目的路标,给我们在泥泞沼泽的跋涉中指出了一条通达之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语文的本质特征和语文教学应采取的方法,启示我们如何将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接轨。这些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刘国正先生悟之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简介
  性别男
  生日1941年11月9日
  出生地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
  居住地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所在省份湖南
  自我介绍吴同和,江苏兴化人,1941年生,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湖南省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舜文化学会理事,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3574&extra=page%3D2
  
  
  国学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除了张孝纯先生,就是张志公先生了
  张国生

  
  第一次见张志公先生,是1986年在广东教育学院,全国中语会第四届年会上。张先生高高的个子,留着和鲁迅一样的胡子,拄着拐杖,一副大学者的派头,让人肃然起敬。
  先师孝纯先生绍介,志公先生亲切地称我们为“老少张”,并对我们搞“大语文教育”表示兴趣。
  最后一次见志公先生是1992年10月,“张志公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期间,孝纯先生逝世,我没等闭幕就匆匆赶回,因此对这次会议印象极深。
  
  国学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除了孝纯先生,就是志公先生了。
  作者简介
  性别男
  生日1950年2月6日
  出生地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无极镇
  居住地河北邢台
  职业教师
  所在省份河北
  个人主页http://www.pep.com.cn/czyw/jszx/grzj/jszj/zgs/
  自我介绍语文特级教师;致力于大语文教育;给语文教学插上一双多媒体的翅膀。代表作:《大语文课件》《大语文学习法》。
  信箱:dywzh@163.com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8834&extra=page%3D2
  
  现代人民教育家叶圣陶的故事
  蓝色星梦缘

  
  叶老"是大家对叶圣陶老先生的尊称.叶老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叶老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要从解放前夕說起.1948年11月,叶老住在上海,当时上海还没有解放,还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這时,叶老接到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请他到解放区去.一向追求光明,心向革命的叶老,高兴地接受了邀请,秘密地离开上海后,先到香港,再从香港乘船北上,來到解放区.
  這时,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解放区的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解放已指日可待.解放了的地区需要发展教育,需要办学校,需要有课本.中国共产党请叶老到解放区來编课本,编出宣传革命思想的好课本,编出培养新中国建设者的好课本.
  叶老当时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但是,他接到任务后,却像年青人一样激动起來.叶老从20多年前就想编一套好的教材,推动中国的教育事业,但是每次刚编出一些,就遭到反动势力的打击、压制.现在终於盼到了這天,他可以在解放了的土地上,放开手脚编一套好的课本了.可這任务多艰巨啊!中学、小学有12个学年,每个学年有两个学期,而且每个学期都要有语文、数学课,另外还要有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多门学科.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488&extra=page%3D3
  
  鲁迅作品淡出高中教材,是趋势,亦是无奈
  似是故人来

  
  其实从三年前拿到高中语文课本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发现,在苏教版语文课本上已鲜见鲁迅作品的踪影,纵观整个高中阶段,我仅在课本上见到《祝福》、《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在配套读本上见到《阿Q正传》,其他就再也没有看到鲁迅的身影,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中国的脊梁”。
  这两天,又在报纸上看到关于鲁迅作品淡出高中课本的争论,于是才发现,鲁迅的时代似乎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经常有看不懂的字(如果现代人也的话就叫错别字)、句子看似平淡但我们总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出无穷无尽的内中三昧、读起来乏味但思想主旨深刻的时代,我们是否该呼一声“幸哉!”
  然真幸也?试想,为什么鲁迅作品能占据初中高中教材江山多年不倒?为什么那些老师教授讲起鲁迅作品时总能滔滔不绝深刻解读其内涵?因为鲁迅作品确实很有味道。
  
  作者简介
  性别男
  生日1990年9月6日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0204&extra=page%3D3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两论
  汪文华

  
  题记:2000年,为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笔者斗胆写了此文应付。不料,却得到导师的肯定,被评为优秀论文。7年过去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诸多的变化。现将拙作公开,旨在暴露自己的浅陋无知。
  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敬请不吝赐教!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大致形成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它是叶老结合自己从事语文教育方面的实践,总结当时广大语文教师教学中的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外语文教育思想,特别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精萃深刻。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定义与释义:“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其二是关于语文的学科性质:“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的一种。”
  其三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较语文是帮助学生“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其四是关于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
  
  作者简介
  性别男
  生日1966年10月24日
  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wwjxwwh
  自我介绍教师进修学校一教师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0980&extra=page%3D4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