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981|回复: 0

[转载] 《师说•网摘》2017年7月第7期 总第127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7-6-30 10: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说•网摘》2017年7月第7期 总第127期






主管:人教社师范教材论坛
主办:教师教育区 网刊师说区
《师说•网摘》第十卷

2017年7月第7期总第127期
 

  人教论坛[url=]人教网刊《论·语》 [/url]专辑

[url=]  [/url][url=]
一部论语铸师魂之我读论语(四十)
学孔子的忠恕之道,凝练成熟的心态
[/url]
教育教学研究

[url=]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在古代与现代有很大的区别。孔子的忠恕侧重于自己。今天侧重于他人。比如忠诚祖国、忠诚朋友,饶恕敌人、宽恕朋友。对于今天的教师,必须学习孔子的心态,因为心态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孔子的恕道,也是有条件的,对那些专横跋扈,蛮不讲理的人,他是不会忍气吞声,唯唯是从的。在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外,例如异族入侵,将所厌恶的战争强加于人类,他绝不会逆来顺受,任人宰割。从《中庸·笃行》篇看,他还有一句话:“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用朱熹在《中庸集注》中的话说,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直到他改正为止”。由此观之,孔子以及儒家的宽恕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有度或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就是孔子本人,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无条件的宽恕。《论语·八佾》第一条便是:“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其实,孔子不能宽恕的,远不止“八佾舞于庭”的季氏。对于阳货,他是不能宽恕的。对于少正卯,他更不能宽恕。
    由此看来,孔子的忠恕并非深不可测,他对于自私、贪欲、浮躁、报复、狂妄等行为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孔子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认为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自甘平淡、面对外面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揾不怒、不暴不躁、心不动、手不痒,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是一种灵魂的修炼、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自我的美育、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品味。作为教师首先要忠:既终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的为学生、家长服好务。要服好务,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努力做到教育公平,善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教师的心灵,他更像是一把尺子,衡量教师的道德行为。因此,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应作为教师一生之追求。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公平合理的评价学生、公平客观的处理学生中的各种矛盾、把整个心倾注于教育教学的细微环节之中。其次要有一颗恕心。随时调适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心态更加平稳。这样才能远离浮躁,远离功利心态。塑造“随方就圆、能刚能柔”的心境,达到“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这样教师才能做到“随缘自在、随遇而安”。这样才能活得自在。尽管我们有一颗恕心,但对那些人品低劣的教师败类绝不能宽恕。因为他们玷污了教师这个称号,如果我们对那些性侵、奸淫学生的害群之马也讲饶恕,那还有什么不可以饶恕的呢?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教师而言,他的最高学历应是人品,而非文凭。即使你拥有博士文凭,如人品低劣,也是不适合做教师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教师的待遇是不能用文凭和职称来衡量的。现在用文凭和职称来确定教师的待遇,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才导致学术不端、滋生教育腐败。
    在领导不良思想的直接影响下,老师们“挣钱”的意识也难免会愈加强烈。那么,除了工资,钱从何来,思想境界再低想贪也无可贪,怎么办?唯一的途径便是把更多的心思、精力、时间花在“教学”上(甚至还“不择手段”,如各种方式的惩罚),让学生考出更好的成绩,让自己任教的学科成绩排上更高的名次,这样,其一,可让自己拿更多的教学奖金;其二,自己便可尽早晋级或晋更高的级别,从而让自己的月工资也随之递增;其三,还有可能调往更“好”(包括进城)的学校,那样或许可拿到更为可观的“奖金”。另外,学生教得好,成绩有进步,家长便也特别“尊重”你,其中最有“实际意义”的体现,便是家长们的“酬金”或礼物(尤其是城里)。否则,你教的学生成绩好不起来,你任教学科考试成绩的名次上不去,你“德育”方面付出再多,学生在“德育”方面表现得再好,你也休想拿奖金,休想晋级,休想调到更“好”的学校去(甚至还会让你的去处“边缘化”),也休想得到家长们的“尊重”了。
    这种歧视实质是对广大教师的人权欺压,更是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这对我们教育的良性发展是有一百害而无一利的。
      作者简介
[/url][url=]    性别生日1962 年 4 月 12 日出生地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市 司马冲镇居住地湖南省 邵阳市 武冈市 司马冲镇学历专科所在省份湖南[/url][url=]个人主页[/url]博客[url=]自我介绍我叫曾维芳,男,中共党员,汉族,湖南邵阳市武冈司马冲镇田心完小校长,1981年开始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url]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96121&extra=page%3D1





                   
刊名:论·语
第二期网刊“聊”栏目话题讨论:一线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示范课(公开课),该怎样看待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网刊第三期“研”编辑组征稿 







刊名:论·语

宗旨──首要的是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网刊是源于论坛的精品又高于论坛的精品集,网刊是对论坛精品的整理和再创造、再延伸,网刊是促使小语教师深层思考再提升再提炼的推动者。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激烈的碰撞,智慧的闪现,我们关注的是超前的,领先的,甚至是另类的。不管是课堂还是思想,要让学术自由得到最充分的交锋。特别是关注当前小语界一些敏感的话题,力求做深做透,为大家带来一些启迪。
2006年被称为电子杂志掘金年,大量图片、音乐、Flash动画甚至视频的穿插应用,使得电子杂志与传统杂志相比具备了更多元的表现形式,视觉感官上带来的强烈冲击,使得电子杂志越来越受到青睐,但这些更适用于娱乐时尚类,对于我们要办的网刊来说“内容永远为王”,当然在有了优质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会尽可能地利用以上的优势,使它更具互动性、欣赏性。我对这样的一个电子杂志,充满了热情与期待,你呢?你呢?伸出你们热情的双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
栏目初定位
关于观点争鸣的
关于课堂教学的
关于话题讨论的
关于读书修养的
关于资料性质的
关于享受语文的
辩                          磨砺语文思想 追寻求真时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语文热点,触摸敏感话题,捕捉鲜活语文事件,通过主持引导、师师参与、专家点评,辩论等多种形式,抛出各方观点,引发争鸣、思考、深度碰撞,不仅需要宏辩的气势,也可以有幽默和调侃。

问题主要来自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热点,如课堂教学关注的几个点,具体问题可以有我们现在论坛上提出来,也可以提前征集问题,或就论坛中的热点辩论进行组织。比如,先出示一个有鲜明观点的文章(最好是有争议的,能推进小语教学不断发展的),引发辩论,通过辩论引起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
具体话题
到底语文怎样教才有实效?到底怎样的训练才是语文?
对名家理论的看法,避免盲目推崇;
对某段时期推行的教学风格的不同意见,如小组合作教学等等
……
研           学而不思则罔
—————————————————————————
锁定课堂,直面课堂,探讨同一课例的不同欣赏观点,相同课例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历史阶段对相同课例的不同定位。选择有价值、有一定引领作用的课堂实录或片段(不一定是观摩课),大家七嘴八舌点评,通过点评引领读者思考课堂教学,认识课堂教学,从中发现问题。可以观点不一、认识不一,赞扬与批评并存,思考与问题同在。
具体话题
针对某节课,类似集体备课。帮助赛课的老师出谋划策。
还可以开辟一个问题解答的板块,及时解决老师教学中的问题
诊断自己的教学课堂实录、备课指点、课堂点评、课堂问题、课堂生成?
让普通教师发现一些,常规看来比较好的课(环节)但是实际又存在问题的课(环节)这样教师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去进步
读         滋养人生 浸润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书评──作家面对面──阅读推广。介绍好的读书方法,推荐好的图书,引领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可以开办读书吧,请一些开展读书活动有心得的认识聊读书、侃读书。介绍读书方法,针对不同的读物,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可以是介绍老师教的读书方法,也可以是学生的读书方法,亲子阅读,书香校园行,读书会的操作方面,展现教师阅读的其他理论书籍
聊     咀嚼细节滋味  品尝语文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天性质的栏目,选择大家关心但有疑惑的话题,邀请相关人士聊话题,大家围绕一个主题谈认识,谈观点,引领大家解开疑惑。风格:深刻而不呆板,幽默而不俗气。聊得话题可以很广,这里不是辩论,可以聊一些语文教师的感悟,也可以聊一些细节的东西,气氛要和谐、轻松,试图解决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甚至可以聊一聊教师的生活,比如突发事件,课堂的生成的,重视细节和具体问题在疑惑部分,可以谈一些常见的而不是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缩句方面的从小地方入手,常见但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以上四个栏目为固定板块
赏        品百味人生 展真我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自一线老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带你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故事,走进老师们的课余生活,真实触摸一线老师,感受智慧、幽默与温情。一个充分展示你才华的空间,诗歌、散文、游记……海阔天空任你行。
趣              体味七彩生活 享受母语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荐              论坛群英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小语论坛人物风采,文字描述上以幽默突显人物个性为主调,可以自我介绍,可以七嘴八舌。形式可附得意的作品,或者以链接形式直击论坛帖子等。以“小语论坛人物”为主,教师学生都在关注之内,同时不忽略坛外焦点人物,永远关注大家关注的。


执行主编:小语
副主编:张祖庆、陈树军、陈金铭、李怀源、刘发建
栏目编辑:
辩:落地麦、温岭祖庆、曾阿牛、老笨蛋
研:群山、阳光、春天的足音、紫风铃响了、邢淑红、冰雁、嫣然
聊:阿远、淝滨俗人、群山、董小冉、想飞的小燕子、论语
读:阿康、雨中丁香、古城胜阳、阿远、星梅晓语、曲曲
赏:春天的足音、董小冉、丑奴儿、杏花江南、凭栏看雨、淝滨俗人
趣:三百卷生、湘江风景、冬天里的飞雪
荐:冰雁、严文、论语、阿康
注:每组第一人为本组组长。


以是语文中的字词小幽默、咬文嚼字,校园幽默语,趣味语文、填写游戏等,表现教育七彩的一面,享受语文,让你会心一笑的地方。
关于论坛人物的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170&extra=page%3D1


[url=]第二期网刊“聊”栏目话题讨论:[/url]
一线老师需要什么样的示范课(公开课),该怎样看待

  洪乐
  我们需要的示范课,从思想上讲,要代表当代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的先进的思想,从课中展示出改革创新的东西。我们要看示范课,要看的大都是去呼吸新鲜的气息,但是由于示范课的执教者教学思想不同,语文素养不同,课堂教学造诣不同,文化底蕴的深厚有别,看到的示范课满意度不尽理想。我们所听所讲的示范课,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靶子,去进一步探讨,反思,再讨论,再实践。再反思。但是我们看到示范课大都是讲完之后,评一评,就不管了。这就缺少了最重要的反思提升的过程。讲完课的教师,就像完成任务,万事大吉。这不好。
    示范课,具有示范性。是一线教师看到的近乎完美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由于存在遗憾,才是我们不断的追求。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精彩的课堂,而且更需要了解做课者备课之过程,在课堂展示中的精彩环节有什么理论支撑着。
    一线教师,需要完整的课堂。教学一课时,与教学两课时就是不同。我们需要两课时的完整课堂。
    一线教师,需要贴近我们自身的,易于接受的课堂。朴实无华,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寻找教育课堂的原生态,绿色的课堂最受欢迎。
  
  作者简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云卷云舒,自由不羁;
  心如止水逍遥事,
  随思即记静云斋。
  张洪乐:山东东营人。做十七年小学语文教师。“童心悦读、童心作文”实验负责人,童心理论践行者。
  邮箱:
  hongle_123@126.com
  QQ:1940369260
  童心悦读、作文会客厅(QQ群):102553437
  生日1980年5月18日
  
  想飞的小燕子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动后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调查,从老师们对课的想法上看,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老师想看到的示范课:课堂教学要有当前所需的教学理念,并且能够将教学理念有机地结合运用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且是运用自然,如鱼得水。因为在很多的课上,我们虽然看到老师们在尝试着运用新课标中的诸多的理念,但在运用时总让人觉得牵强,不能达到人课合一,浑然一体。
  二、老师想看到的示范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要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便于学习。
  要使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有一条明显的明线贯穿始终,而不是学生说到哪就跑到哪,让人觉得仿佛置身雾中,不辩方向。特别是在新课标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局势下,不能一味地被学生左右,听从学生的指挥,跑完40分钟的全程,全然不顾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积淀,不管能力在不断学生过程中的养成。
  三、教师喜欢看到能够让自己学以致用、更能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的课。课件漫天飞舞,音乐铺天盖地,老师的渲染伴随始终,资料补充一堆,让学生成为一只不停的陀螺的课老师们是很不喜欢的。我觉得真正的示范课,要适应更多的学习者,而不仅在于华众取宠,求得表面上的热闹。
  朴实、扎实,是最好的课。
  四、老师想看到是一种稍加修饰的家常课,而不是一节课曾经试过无数遍,学生演习无数遍,连执教者都没有兴趣的展示课。他们真正想看到的是:老师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最好的再现,他们最想听到的是:这种境界是怎样一天天得来的,他们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别人鼓掌,更重要的是想在身边一次又一次不断的掌声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以致使自己也能够像他人一样站在那个让自己向往的舞台上,去倾听那让自己心怡已久的鲜花和掌声……
  五、老师喜欢的示范课是那种,听一节课就能让自己收获很多的示范课,哪怕有一点,也是可以让自己学以致用的。生字的学习?朗读的指导?学法的训练?拓展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有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看示范课,不要求立杆见影,但也不能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如影随行。
  其实老师更想的是:想互动到每次的教研活动中,能够与课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平台,说出自己的困惑,讲出自己的想法,能够在同行的言语交流、思维碰撞、互助扶持中走向自己向往的高度,成为手持示范课接力棒的下一个候选人。
  (以上是我从事教研工作以来,自己与老师们进行交流、自己在组织教研活动时的一点思考与积淀。
  边想边写,不曾整理,有待完善,仅供交流)
  
  紫风铃响了
  我们一线老师希望听到实实在在的,能体现授课者的教学理念,顺应时代的潮流公开课。
      一线的老师们忙忙碌碌,有的很少接触到教学刊物(学校穷),有的根本就不喜欢读书看资料(这样的老师为数不少)但不管怎样说,老师们还是有积极向上的意向,所以,当他们听一节公开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吸收公开课里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我所接触的一线教师,虽然对公开课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因为他们缺少研究,所以,他们很少会对公开课提出质疑,而是采取大部分接受的做法,而以后的课堂教学有可能就按在公开课里学到的方法去教了。
      比如我们现在搞的单元整组主体教学,老师们都没有接触过,那到底怎样上呢?很多老师绝对不会像我们论坛上的一些有思想、有水平的资深元老那样去研究有关的资料,因为他们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三是有的条件不允许。所以,他们就要通过公开课的展示,从公开课中去学习做法,不管你这节公开课到底怎样?设计的合理不合理,符合不符合教育规律,他都会去照着做。因此,我把对单元导读课应该怎样上推出来让大家讨论,就希望通过讨论,我们能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对单元导读课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再展示给广大的一线老师,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那样对于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个捷径。
        所以,我们一线老师希望听到很实在,很到位,很新颖,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公开课。
        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不见得对,希望大家批评。
  
  石皇冠
  我是一线教师我来说几句
  语文老师可能不知道邱学华。
  我曾经教一个班语文数学,
  我读过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好多书。
  邱学华出身小学数学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
  发明尝试教学法,
  创立尝试教学理论。
  也算有缘份吧。
  我在他手下工作了一段时间,
  也聆听过他好几次讲学、示范课。
  他先讲理论,后上课。
  通过听报告、看课堂,
  我发现尝试教学理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容易操作。
  
  我也听过不少语文特级教师的课,
  可能是由于个人风格的缘故,
  往往是先上示范课,
  后讲解自己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这个先感性后理性的过程,
  就不如先理性后感性的过程好。
  因为报告会、观摩课的听众都有丰富的教育感性经验。
  
  而且小学语文教育有个奇怪的现象,
  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
  谈经验的多,谈理论的少。
  结果经验不好照搬。
  听了好多课,
  记了很多笔记,
  回去还是照旧。
  
  
  希望语文公开课者先讲理论,后上课。
  作者简介
  广州市花都区教研室教研员。好读书、求甚解。自我要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QQ:183990002;
  18318886044;
  13514899499;
  微信shihuangguanlaoshi
  邮箱shihuangguan@qq.com;
  生日
  1973年3月6日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4450&extra=page%3D1&page=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网刊第三期“研”编辑组征稿 

  
  
  bjboy
  活动宣传不足半日,在线研讨人数竟高达60人,从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老师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名师的崇拜、对研讨的支持,衷心地感谢大家的参与!
  贾老师的这节课优点多多,从他的谈吐能看出是不愧是久经沙场,课上有条不紊,对于学生没有读到位的,没有说到位的进行谆谆教导。评价学生及时妥当,尤其是对于学法的指导令我们望尘莫及,在言谈笑语声中便加以渗透了。一节真实、朴实、扎实的展示课呈现在我们面前,但作为我们一线教师也并不盲从,在欣赏着名师风采的同时也不忘思考,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想这才是我们最难能可贵的!
  
  疑惑:
  1、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观色彩较浓。(在评价学生写字的时候老师说“字如其人”,写字不好看的学生是否会联想到自己长得不如别人呢?打击面是否太大?也有人说这是贾老师的一个特色)
  2、在学生读书时有打断学生话的现象(当然目的是好的为了给学生及时地评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是否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应该尊重学生让其读完再评价)
  3、在一个学生说“妈妈、爸爸....”的时候,老师纠正为“爸爸、妈妈.....”并告知这是一种说话习惯。(有的老师认为此做法有些较真)
  4、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愿以偿”近义词时,学生说出“美梦成真”时,老师没有肯定,而是非要出“梦想成真”。(教案不等于课堂,难道“美梦成真”不对吗?课上老师应该灵活变通些)
  5、在学生没有体会出人物情感、没有反复品读思考的时候上来就进行读书上的语气指导,是否可行?(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教法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笔者就这次活动大家所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地梳理,如有遗漏请谅解,并希望您以回帖形式继续填补,谢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望老师们能够针对这节课引发出来思考继续进行探讨!
  
  沧州唐老鸭
  对bjboy的三点疑惑进行回复:

        
  1、在学生读书时有打断学生话的现象(当然目的是好的为了给学生及时地评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是否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应该尊重学生让其读完再评价)   
  我的看法:评价要讲究艺术,这既包括时机,也包括策略.比如,有时候要及时评点,有的则需要学会等待;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有的时候,学生朗读有问题,教师悄悄的跟读就是评价和矫正的结合.   
  2、在一个学生说“妈妈、爸爸....”的时候,老师纠正为“爸爸、妈妈.....”并告知这是一种说话习惯。(有的老师认为此做法有些较真)
  我的看法:根本没有必要去纠正,这样的所谓习惯根本就不是所有人的习惯,即使是习惯也是不合理的习惯,有重男轻女的嫌疑.先说"妈妈",再说"爸爸",其实倒更符合人性本身,就像不管哪国人学说话往往都先会说"妈妈"一样,而且"妈妈"的发音是所有语言中几乎最为接近的语音.我的看法:根本就不是问题,根本就不用"纠正".
  3、在学生没有体会出人物情感、没有反复品读思考的时候上来就进行读书上的语气指导,是否可行?(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教法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我的看法是:朗读指导要注重内在的指导,像语气、语调、停顿等的处理,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做,就更容易到位。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层次性,要注重抓本。
  笔者就这次活动大家所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地梳理,如有遗漏请谅解,并希望您以回帖形式继续填补,谢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望老师们能够针对这节课引发出来思考继续进行探讨!
  
  骄阳柔柳
  朗读应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文本与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差距,教师的范读可能就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记得我曾上过魏巍的<最可爱的人>(题目记不太清了),在范读的时候,读到小金花的母亲为了救志愿军战士牺牲了,小金花没有哭,可是在志愿军战士离去的今天,你却哭了,我情不自禁的声音哽咽,读到文章的最后,我的眼泪从眼角流了下来,本以为学生能从我的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朝友谊,不想却听到学生不合适宜的笑声"哈,老师哭了!"当时我真的很生气.可后反思,文本的内容确实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远,我们和孩子的生活经验也相距较远,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情感变化来,对孩子来说要求有点高.
  后来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总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上课时加上背景音乐--哀乐的铺垫,学生融入课文,朗读得十分动情入情.
  由我的案例来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关键不在于教学生多少朗读的技巧,方法,而应在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前提下,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读原来如此美丽
  甘肃省玉门市第二小学    鲁燕

  
  今天教学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着孩子初读诗文的那份流畅,内心舒服极了。于是等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知道什么叫“行”什么叫“汉乐府”之后,我抛出了那个问题“你们常听得,觉得最熟悉,也最深刻的是那句呢?”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切如我所预设。于是抛出了杀手锏“我们说读书要取其精华,文章要表意凝炼,既如此,为何还有写这句前面的部分,那8句40个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跃跃欲试,想以自己的理解说明问题。“前面的部分需不需要?为什么?要想说得有道理,首先该做什么?”“理解诗意。看诗写了些什么!”听着孩子们的异口同声,我知道他们正在按我的预设在进行学习。
  作者简介
  性别女
  生日1976年10月1日
  
  启发语感,训练朗读
  ——《林海》教后一得
  古城胜阳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盛新凤上的《如梦令》,发现她是通过“读”来理解诗意,展开想象;再把自己感悟到的、想象到的情景,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其实在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非常关注对学生“读”的训练与指导,但结果往往只能做到让学生读出声、读出形,很难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神。
  今天在上《林海》这一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出味道来,我就把难点定在让学生通过读来感知“岭、林、花”的特点,再通过读,把这些特点读出来。其中在交流“花”的特点时,感觉这个片段处理得特别自然,学生读得特别有韵味。
  
  作者简介
  朱胜阳(颜颜爸爸),小学语文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月度人物”,《教师博览》签约作者,绍兴市书香讲师团成员,绍兴市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2009年创办“颜颜爸爸故事会”,走进公园给小朋友们讲绘本故事。2014年9月,在“荔枝FM”上创建“颜颜爸爸故事会”网络电台。
  
  关于朗读的指导随便想
                  董小冉

  朗读是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词语,学习语文规范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上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一、读准。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的标准应该是理所应当具备的,所以,在课堂指导学生读书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一定要把“音”读准确,尤其是学生容易错的前后鼻音、撮口和非撮口音,还有当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后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都需要很仔细地辨析,把读准字音作为认真读书的首要条件。
    二、读通。解决了字音之后,随后的问题就是检查学生能否流利地读书,做到既不加字,也不减字,可别小看这“读通”,完整、流利、通顺地读完一篇文章对于有的学生可是畏途呢!
    三、读懂。在课堂上的多种读书形式中,齐读是最常见的形式,也正是因为是“大合唱”,所以就为一些学生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有的动口不出声,有的则是动口不动心,一个自然段读完了大致讲了什么内容也不清楚,所以,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入手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朗读中教师的示范,“范”的是什么?
  ——由周灵梅老师《秋天》教学所想到的
  微澜

  
  随着学生的朗读在语文课堂上的浓墨重彩,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似乎正在从我们的语文课堂淡出。更多的时候,我们见到的是这样的情景:课堂上,学生读的方式形形色色——“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读的内容五花八门——“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通过读,对文本的理解见仁见智;通过读,对情感体验更是异彩纷呈。而作为主导者的教师,或是颔首微笑或是不置可否,老师这样做法的初衷当然没错,《课标》不是提倡“个性化阅读”吗?可是,可是我想要说的是,缺失了教师的示范,淡化了教师的指导,这样的“个性”意义何在?
  不由得想起了梅子老师执教的《秋天》一课,两年前现场听了这节课,两年后再读笔录,字里行间又依稀浮现出孩子们热情而专注的神情,耳畔又想起那节课的琅琅书声,和孩子们精彩纷呈的个性化阅读相得益彰的,正是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
  
  http://bbs.pep.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9285&extra=page%3D1&page=1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