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5816|回复: 0

[原创] 千佛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8-3-24 2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利千佛硐
美国总统克林顿首次来华访问,游览北京慕田峪长城时,问陪同的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董耀会回答说:“这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是楚长城……”
楚长城在哪儿?




百味群(84134126)友,昨晚相约西游。早八时出门,颜家海老师准时到聚会地点,西向而去,直奔楚长城遗址关垭。关垭遇梅岳军老师,梅老师三十年级任教于北门街学校,也是笔者当时求学时的教师。当年梅师风华正茂,如今神采不减,骑行数百里,日行不辍,体健神壮如少年。关垭子楚长城遗址,位于竹溪蒋家堰镇与平利县长安镇的交界处,346国道(上海—安康)穿越城墙大拱门而过。这条路,汉白公路,抗战年代1937年建,1939年开通,从关垭子脚下通过,直通陕西与湖北。1983年定为国道“316”,后改省道305,现为346国道。
关垭两山夹峙,一线中通,横亘南北,分割秦楚,自春秋以来长期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隘口。如今的关垭楚长城,仍残留着数千年前那段土夯城墙。
平利县城四迁,这儿曾经是县治第一次选址之地。


第一城址关垭子,位于今县城东的长安镇与湖北省竹溪县交界之山垭。为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利县始建置之治所。关垭子至今有古城遗迹,民国26年(1937年),修汉白公路,拉槽通过,古城破坏。1982年文物古迹普查发现:“城墙东西直径120米,南北蜿蜒,东西各有一城门,夯筑层明显存在,并散存南北朝时代青瓷陶片”。


第二城址石牛河口,位于今长安镇石牛河和长安坝河交汇处,至今仍流传“官田坝”地名。清光绪县志载:“先是平利县旧治在白土关东,既而迁于石牛河口”。唐武德元年(公元628年),始名平利县。因水毁城废,至今尚未查明具体城址和遗物。
第三城址古声口,位于今老县镇的东河(古名灌溪河)和北河(古名声水)交汇处。唐武德8年(公元625年),平利县治所迁于古声口。
第四城址,迄今已历215年。清嘉庆初,经略大臣额勒登保,率兵在鄂西、川北、陕南一带镇压白莲教义军,见古声口城地势“偏窄低洼,无险可凭”,遂于嘉庆7年(1802年)向清廷奏请移治于白土营(即今城),经两年修建基本完工。



今日游览目的地,就是平利县前两迁县治所在地。
竹溪有两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之一即关垭。编写“乡土党史教材”,有一本《关垭子战史》。
这又是为什么?


1932年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关垭。
1949年6月,第二野战军19军解放平利后,胡宗南慌忙调军卷土重来,向我军反扑。我军决定:一部从关垭直至鹰嘴崖作正面突破,先攻夺关垭;一部迂回至敌后侧,切断其退路;一部直插平利长安坝以西、石牛河一带阻敌援兵。两郧、商洛、安康三个分区部队同时出动,牵制当地敌人,使敌人到处遭到打击,全线崩溃。 7月10日,解放军攻破鄂陕要隘关垭子,敌144师师长符树蓬被俘,第二次解放平利县城。顺便补充一句,竹溪县城解放于5月初3,阳历5月30日。符树蓬被俘于千佛硐。

沿关垭继续西行,即到千佛硐,当然如今多写作千佛洞了。
查百席百科,硐,中国汉字,通“洞”、“峒”。指山洞、窑洞、矿坑。多用于山洞、窑洞。
路边岩壁多孔,密布如麻,石阶环绕如线牵连。顺梯拾级而上,盘旋曲折如蛇行,登顶一寺,此即千佛寺。


千佛洞。位于平利县长安乡千佛洞村北,始建于宋政和间(1111—1117年)盛于明清。窟群分布于坝河南岸的陡壁之上,东西长约23米,南北宽约10米,计有37窟,东西向排列,最大窟面积15平方米,平面为椭圆形,拱顶。洞中造像毁于“文革”,残留部分壁画和4尊佛释造像。有清光绪元年(重修千佛洞碑》一通,记述千佛洞创于宋,盛于明清及众姓捐资重修事。


我们现在看到的千佛寺,是唐晓安重修而成,并于农历二〇一六年九月十八(公历2016年10月18日)举行开光大典。唐晓安(原千佛洞村人),现居宁夏银川市,于2016年5月——10月出资重建本寺属于土木结构佛教寺院。现千佛寺位于原石窟寺原址之上。
寺东西两侧各有石阶可上。东向盘旋石阶,曲折往复,多见佛硐,西侧路直陡,悬崖一亭,上书千佛亭,唐晓安捐赠于 2016年7月26日。千佛寺坐东朝西,右侧立碑,新碑之下,清光绪廿年桂月吉日镌刻的“千佛硐”青石牌匾镶于砖混构架内。


抬头看去,正中大雄宝殿,上联曰“从真界腾应质凡圣大慈父”,下联曰“三德圆万德具天人调御师”。殿前香炉、经炉、水缸一字排开,殿内已请入供奉三尊金身塑像。
香客敬奉不绝,法师诵经不止,礼毕散坐于寺北平房,这些香客近则自于陕西湖北四川,远者来自于甘肃内蒙各地。

出千佛硐,我们继续前行,观赏长安古镇风光。
长安古镇原址石牛河口,  相传原金石乡境内有一条坝河的支流,因河中有一巨石酷似壮牛,故而得名。 据载“长安古镇,出秦入楚之咽喉.市当冲衢,商贾云集,每日赴市者肩摩毂击” ,后以求“长治久安”,二迁县治之所时,改现名至今。今日镇政府建筑,不是附近最繁华最富丽最堂皇的一栋,算是让人眼前一亮了。只是,千佛硐之行以后,眼前景色多凡庸,遂草草看过,已过十二时矣。饭毕即回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