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走访小岗村 7月28日滨州电(通讯员 刘天浩)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小岗村的十八位庄稼汉,为了生存,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了纪念和弘扬大包干精神,于2005年建成大包干纪念馆,馆名由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在90岁高龄时,亲笔题写。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学习“大包干”精神,就要始终保持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持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改革再出发。时移世易,当年的改革先锋们正在渐渐老去,但他们的不屈意志和改革精神却成为我们永恒的财富。如今,走过了改革开放的40年,进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新机遇。小岗人所缔造的惊天动地的奇迹,生动演绎了中国人穷则思变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大包干精神 大包干精神的精髓之一就是闯字当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和不敢走的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包干”是在思想极其禁锢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左”倾观念的束缚。小岗村“大包干”正是不唯书、不唯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产物。它不仅赋予农民生产自主权,还给了农民收益分配权,正确地处理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更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欢喜,集体高兴,国家满意,是当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一年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是小岗村当时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当时感到,要想持续发展,改革不能停步。大包干是治穷的灵丹,却不是致富的妙药。要充分发扬大包干的精神,坚持改革发展不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