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田埂上望北京 我侃林鄂平系列之一
十一月十三日,在湖北省竹溪县教育宾馆会议室内,<十堰日报>要闻部主任林鄂平先生讲课,台下是竹溪县2008首届全县新闻写作培训班学员.林鄂平先生所讲的主题,是<如何提高见报率>.
如何提高见报率?林鄂平先生问我们.
我们都在思考,这是每一个新闻人常常挂心头的话题,但对于农村通讯员来说,对于刚刚接触新闻写作的文字工作者来说,却是一个大问题.林鄂平先生又说,很多初学新闻写作的,都有一种观念,那就是因为自己在报社没有熟人,对编辑不熟悉,或者说两者之间没有情感,没有人情往返,所以,编辑不发自己的稿件.这是错误的观点.
在<十堰日报>社,有一个理论研究室,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编辑,处于半退休状态的有经验的老人.他们做什么事?那就是每天读报社出版的报纸,然后给每一篇文章打分.从三分到二十分不等.每版大概发文十六篇左右.因为有本报记者文章,那是另一种算法的.实际上每个编辑每天大体发文三篇左右.低者得分九分,高者得分六十分.我们编辑部以研究室打分计算编辑工资.一分十块钱.那就是说,低者只有九分计九十块钱,每月三千余元钱.在十堰市区,生活很紧张的.而高者呢,六十分,一月一万八千元左右收入,不管在哪儿,都是算高收入的阶层了.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提高见报率的事.
编辑会不会只发熟人的稿件呢?林鄂平先生说,那关系到他切身利益的事,关涉到他生活水平高低与否的事,他会不会只发你们所说的低水平稿件呢?更何况,还有编辑室主任对其编发文章的印象呢?只发低水平的文章,不止是降低了报纸的声誉,降低了编辑的名声,或者说,臭了自己丑了报纸,很可能丢了编辑的职位咧.
编写独家新闻,是提高见报率的最佳途径之一.
林鄂平先生说了很多关于什么是独家新闻,不提.他提出独家新闻的三要点,那就是文章的角度,深度与美度.如果三者俱备,那是极品文章,如果只具其一,那也是独家新闻的一员了.不管这三者你如何钻研,怎么样让你的文章具备其一,首先要使你文章具备的是,你文章所站的高度.
换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你文章的思想性.
用我们十堰的土话来说吧,你要有一种站大田埂上看北京的感觉.你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有一种大局观念,一种宏观视角,或者说,我们在写文章时,要坐井观天,从微观上细细品读自己的文章,以审视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文章,从中找出不足,找出缺点,找出问题:又要坐天观井,从宏观上打量观摩自己的文章,看到自己的文章优点,长处.你就是田埂上一老农,欣喜自己的收获,粒粒饱满充足的粮食,让你感到满足,可你得看到北京城里人情况,那里的人是如何看待山里老农的粮食的.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用之于新闻写作人,比如农村通讯员,也是一样有用的.你以一种极为高标的要求,以一种自己向往的可能作为衡量标高,以自己所以想到的高度,以新闻事件中可能包含的深度,来要求你的文章.
你得看着北京,看着云雾间的希望,看着遥远而辽阔的天空,让你的文章飞翔.哪怕那只是一篇极为简单的消息,极为普通的通讯,极为平凡的人物报道,极为大众化的言论.你以北京人的标高来要求你,以北京大报的标高来衡量你的文章,把每一篇文章写活,写美,写好,写圆满.
今天,你看着北京了么?
附注:
十一月十一日到十三日,竹溪县宣传部召开全县新闻写作培训班,来自各县直单位科级副科级干部,各乡镇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几所乡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八十三名学员,参加了学习.笔者为一普通老师混身其间.听林鄂平先生课有所感,因成此系列.再这里谢谢林鄂平先生,谢谢竹溪县委宣传部.
我侃林鄂平系列之一 站在田埂上望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