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1461|回复: 0

啃指甲、咬嘴唇、咬被角、咬铅笔……孩子“小毛病”不断,当心有心理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9-18 06: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伴随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带来的不仅仅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更意味着对孩子的养育责任。从对孩子来临的盼望,到十月怀胎的辛苦,再到让孩子健康愉快长大,每位家长在育儿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解决。

啃手指甲、咬嘴唇、咬被角、咬铅笔……妈妈们经常会发现自家孩子有这些“小毛病”,并为此烦恼不已。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小毛病”,到底算不算是一种病呢?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刘芳表示,这种情况很常见,可能是孩子心理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需要父母持续关注,以免孩子留下心理隐患。
5岁孩子迷上“啃手”引发炎症忍痛拔指甲

曹先生的儿子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最近迷上啃指甲。“看电视时啃,写字时啃,走路时啃,就连睡觉也要含着手指头入睡,十个手指甲都被啃秃了。刚发现时,我只是口头教育他,说这样不卫生。他嘴上答应不再啃了,可是一不注意,又津津有味地啃起来了。”曹先生对儿子突然养成的“坏习惯”十分无奈。

想着这样下去对儿子健康不利,曹先生在网上学了一招,往儿子的手指抹苦瓜汁、黄连水、风油精,避免他习惯性“啃手”。

没想到这招不奏效,孩子啃得更厉害了,最后得了甲沟炎,还化脓了,整个手都发炎。

夫妻俩赶紧带儿子去医院,医生说需要拔指甲治疗。看着孩子被拔掉指甲的小手,曹先生夫妻俩既心疼,又自责。
更换居所引起内心焦虑儿童通过啃咬排解压力

为了弄清孩子啃指甲的真实原因,曹先生带孩子做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钙铁锌各项指标都正常,医生建议转去心理门诊。最终通过心理量表、沙盘测试和医生面谈,才发现孩子内心焦虑。“强烈的紧张和压抑,让孩子内心的情绪无法纾解,也得不到情感上的抚慰,不知不觉就用咬东西来自我排解、转移注意力。”刘芳解释,孩子的啃咬行为可分为生理和心理两大原因。生理原因可能是缺铁或缺锌引起的异食症状;而和父母分离、居住环境的频繁更换、对陌生人的排斥带来的压力等心理因素,也会造成孩子的焦虑。曹先生儿子的焦虑很可能跟他们近期更换居住环境有关。

一旦感觉到内心焦虑,孩子会借助一些动作来自我排解,比如拧衣角,咬手指、抓头发等。所以,咬东西这种坏习惯,其实是孩子宣泄内心紧张、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

啃咬类行为障碍在儿童期发病率最高,究其原因,大多是情绪的紧张、压抑造成的。这类行为通常开始时是无意识的,久而久之,只要精神上一焦虑,孩子就会出现习惯性条件反射,作出相应的动作。
频繁啃指甲需注意关注心理是关键

刘芳介绍,3岁前的孩子爱啃咬,是在通过嘴巴来感知认识世界,属于正常的“口欲期”探索。但是,3岁以后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口欲期停滞”。简单来说,是孩子没有成功度过这个心理发展期,或者度过了,但因为外部压力或刺激,导致孩子的心理退行回这个时期。“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有啃咬行为,家长无需太担心;但对突然频繁啃咬东西,家长要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孩子会出现症状,并帮助儿童化解相关压力。”刘芳说,对于孩子的啃咬行为,像曹先生那样采取“厌恶疗法”是不可取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变性惩罚,效果有限,容易反复,还有可能让孩子啃得更厉害。

如果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啃咬行为,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尊重感。在孩子发生啃咬行为时,可以用做游戏、玩玩具等孩子习惯的事物转移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绘本来引导孩子,让他们看看其他小朋友“吃手”的后果。(记者 鲍欢)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