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头条##今日头条#女娲和伏羲的传说故事在十堰妇孺皆知,尤其是竹山那更是,提起女娲补天的故事更是无不耳熟能详。
在中国古代脍炙人口的神话中,传说女娲是人类的始祖,曾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天地四极,治理洪水,杀死猛兽、使人类得以安居,是我国古代神话中征服自然的女神,并传说女娱补天的地点就发生在鄂西北的竹山。女娲的这些功绩在古文献中有所记载,《太平御览》卷七十二引《风俗通》记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组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燧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人们怀着对女娲的崇敬心情,为颂扬她的功德,在鄂西北的竹山县境内,建有女娲庙,立有女娲炼石补天碑。据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竹山县志》记载:“城西八十里有女娲山,乃女娲氏炼石补天之处,昔日山上有女娲庙。”唐代学者杜光庭在其《奇异记》中写道:“今房陵上庸界内有伏羲、女娲庙,为抟土造人之所。”《康熙字典》“娲”字条引王象之诗日:“女娲山下少行人,涧谷云深一鸟鸣。”传说中的女娲山在今竹山县宝丰镇与麻家渡镇交界的天桥谭家河水库灌渠引水渡槽所架的山梁上,被《竹山县志》列为古八景之一,谓之“女娲青锁”,因山梁间有一处洼凹地貌,形似家用铜锁。到清乾隆年间,编纂《竹山县志》时,女娲庙已不复存在,故而说:“女娲去何年,犹传女娲迹,不见补天人,空余补天石。”遗存的女娲补天石碑,一直保留至今。女娲补天石碑始建时,立于竹山县麻家渡东坡山梁子上,即现在的天桥左前方约20米处,这个山梁民间称其为“女娲山”。传说这里曾有伏羲接受郁华子修炼的原始摩崖石刻画像伏羲女娲日月双修图谱,现已不存在了。道光七年(1827年),乡人立女娲补天石碑,碑长2.18米,宽0.98米,厚0.08米。历经风雨沧桑,石碑风化剥蚀严重,石碑两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石碑正向有极少阴刻小字,内容为功德捐献记载。碑的左侧纪年为“皇清道光岁次丁亥仲春谷旦吉日立”。背面粗糙,仅见勒石凿痕。据当地年长的村民介绍,在20世纪40年代,该石碑被搬运到麻家渡镇罗家坡村蔺家沟做导洪渠底板。20世纪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又迁至该镇柿树坪村4组的龙王嘴处做导洪渠底板。
另据《镛城集仙录》、《神仙全传》等著作记载,在今竹山县官渡镇境内有伏羲传经洞,为伏羲悟画阴阳八卦太极图、传授性命双修大法的地方。(杨正林)
参考资料:中国神话 十堰通史等等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