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翻开商业的这本煌煌巨著,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发展和竞争中藏着一个很接地气的道理。
什么道理呢?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叫事情。
无法用钱去衡量的事务,那才是价值和需求所在。
对于不差钱的企业来说,就像苹果,用金钱去开道,提升效率,是整合资源的不二法门。
那些差钱的企业,那就要用时间和服务去获得金钱,或者实现资源的置换,再投入到自身长大当中,不断地提升价值,就能提高价钱。
但是,企业经营中关于发展和竞争,还藏着两种棋局。
一种是“精英棋局”,
那就是由这个世界上的最优秀的一批人去设计,调配资源去执行。
第二种叫 “上帝棋局”,
是由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驱动所有人力和资源去执行。
我们上一集讲到了苹果即将入局汽车领域,将会和特斯拉产生碰撞,这就是一场“精英棋局”。
两家企业虽然是不同领域的巨头,但苹果与特斯拉之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就像他们都追求创新,都能重新定义各自领域,苹果重新定义了移动手机,而特斯拉重新定义了电动汽车。
他们的品牌都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拥有一大批狂热的忠实粉丝,形成了一种科技宗教。
企业领袖马斯克与乔布斯都是品牌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iPhone也许不是销量最高的手机,但绝对是利润最高的手机,而Model 3也是美国利润最高的汽车。
在马斯克领导下的特斯拉,特别像20年之前乔布斯带领的苹果,本质上,苹果与特斯拉都是超越时代的搅局者。
当这两家都只想颠覆行业,成为第一名的搅局者,双方针尖对麦芒的时候,没见输赢之前,只能是敌人,当不了队友。
要想实现超越和突破,关键就是在人才身上。
自2014年“泰坦计划”出炉后,苹果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瞄准特斯拉去挖墙脚。
苹果给出的条件非常诱人,入职就给25万美元的奖金,还要加上比特斯拉高60%的涨薪。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媒体曾经做过统计,截止到2019年,苹果从特斯拉累计挖走的骨干超过500人,包括特斯拉首席汽车设计师、汽车驱动副总裁,以及工程副总裁。
除了高级人才,苹果对特斯拉人才“饥渴”到就连实习生都不放过。
当然,难道只准苹果挖人,特斯拉就不会了吗?
“挖人者,人恒挖之”。
特斯拉当然要报复苹果,给苹果的软件开发人员开出高薪,引诱他们跳槽。
双方挖来挖去,还出现了员工在两家公司来回横跳的局面。
当然,两家公司都做对了,有才华的人,到哪儿都是稀缺资源。
一家公司人才资源的多少,往往决定了这家企业未来发展的天花板。
但两家企业也都被频繁的挖人、跳槽给害苦了。
那些有才能的人逐渐待价而沽,等着自己的身价上涨,去威胁公司要跳槽,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苹果“泰坦计划”搁浅,特斯拉也陷入产能地狱。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引进人才不对,企业需要新鲜血液的流动,在瓶颈之处也要依靠关键人才的攻坚。
这些人才假如不能在短时间培养起来,那你就必须从外部引进。
但我们中小企业引进一个高管人才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要有所标准。
2020年我们也从外部引进了几位高管,但是,后来陆续又让他们离开了。
为什么?
很简单,他们缺少事业心。
他们更加安逸于每天正常的上班下班,准点上班,准点下班,即使有事,也会拖到明天再说。
到了高管这个级别,更多是自己去主动工作,而不是等别人给他安排事情。
所以,这些外面跳槽来的高管,他们在安排自己的事情的时候,能少就少,而且遇到任何所谓“不公平”的事情,马上就表现出很强的挫折感。
一个人的事业心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对使命的坚守,表现在对事业的忠诚。
有些人嘴上讲热爱这项事业,但实际上一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公司当然需要人才,但这些人才,除了能力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呢?
还需要韧性,需要经受住各种挫折和考验。
人生那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
什么决定我们关键时候的选择?
两个字,认知。
认知会分为显性认知,就像冰山之上我们所看到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经常冠冕堂皇拿出来告诉别人的部分。
但是,真正决定关键选择的是隐形认知,也就是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这部分是一个人的基础价值观。
选择人,其实就是选择基础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相吻合的人。
所以,我对公司骨干的要求就是:
“事业心+韧性。”
我们反过头来看现阶段的苹果和华为,那就是属于“上帝棋局”。
公司的未来发展,并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带领,而是对于商业底层逻辑的判断,在驱动所有人去执行。
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万物互联的生态,华为跟苹果几乎都在同一个领域碰过面,交过手。
尽管任正非说华为不造车,但当年任正非也一再强调说华为不做手机。
我们不能只看他曾经怎么说,而是要看他现在怎么做。
市场的发展是不断在变化的。
在过去,华为不造车,那是因为智能手机市场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而今天,市场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数字生态的下一块拼图出现了。
闷声不吭的华为,早就把汽车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了。
在2019年5月,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业务单元,正式调整到消费者业务,也就是从To B转到To C。
这意味着,华为的造车项目,已经显露了冰山一角。
在核心的软硬件层面,不管外面质疑声有多少,鸿蒙OS系统可能就是当前最适合的国产自动驾控系统。
还有,华为还发布了针对L4级别自动驾驶的MDC610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对于自动驾驶的眼睛激光雷达,武汉就有近万人的团队在攻关激光雷达,目标就是将成本降到100美元以下的水平。
对比苹果一开始奔着造整车的想法,华为的策略颇有些藏拙,在细微处落子成局。
企业每切入一个全新的赛道,即便是相关的领域,也难以一口吃成个胖子。
造车对于华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赋予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系统,这是华为原来技术积累的升华,也是华为擅长的领域。
明确的目标,不难,但清晰的规划和耐心的积累,很难。
未来,苹果跟华为在汽车生态上的竞争,会比在智能手机的争夺更为惨烈。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来说,所有企业面临的机会和竞争压力都是对等的。
不能对于未来有个准确的判断,依靠着底层逻辑去驱动使命的执行,再美好的愿景也只是空谈。
而这个底层逻辑就是进一步细分行业领域,精细化用户需求,进行差异化的竞争,从擅长领域去建立自己的优势。
《老子》有句话叫做“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无论是苹果,还是特斯拉,或者是华为。
他们都是以打磨完美产品,发展自身优势,完善体系为正道;营销策略、广而告之、金融手段为奇兵,正与奇相辅,无往而不利。
只有这样强大的对手,这群勇敢的创业者,才能代表未来人类自动驾驶赛道上的革命。
自动驾驶的黄金十年,也将是百舸争流,群芳争艳,尽显英雄本色的十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责任编辑丨罗英凡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