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筷子吃饭、讲华语的华族难以融入大马社会?
近日,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推出自己的新书《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时称,占马来西亚人口26%至30%的华族及占人口约10%的印度族都保存自身文化习俗。他说,马来西亚华人不仅使用筷子用餐,还使用中国方言(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更使用华语(普通话)这种中国官方语言,因此无法很好融入大马社会。
马哈蒂尔的言论一出,随即引发大马华人社会各界议论,政治、媒体人士纷纷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政坛人士回应,不应分裂马来人民
马来西亚另一前总理纳吉布率先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晒出两张马哈蒂尔在过去农历新年期间,使用筷子捞生鱼片的照片,讽刺意味十足。
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社交媒体截图
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表示,遗憾马哈蒂尔把重点搞错了,关注种族同化而非融合,并强调马来西亚华族认同自己为马来西亚人。林冠英称,马哈蒂尔把华族使用筷子吃饭,没有改用巫裔(一般指马来族)手抓的习俗,视为人民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乃简单粗暴且冒犯他人的错误观点。
马来西亚华总新任总会长吴添泉表示,尽管华人的原始祖籍国为中国,但大马华人早已认同自己身份,并融入大马社会。他强调,马来西亚华族是马来西亚人,也是马来西亚华人,而大马华人身份与地位早已融入马来西亚宪法之中,包括拥有公民法定地位、维护与发展母语教育、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发扬本身文化习俗等权益在内,不容任何方面凭各自议程而自我诠释,或进行蓄意主管扭曲和舞蹈。
马来西亚华裔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则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话题标签“#我用筷子,我是马来西亚人。”
马来西亚华裔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晒出用筷子吃粉 图源社交媒体
华文媒体表达观点,大马华人也爱国
而后,马来西亚中文报《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发布一篇名为《敦马,您错了!——致前首相的一封信》列举三个观点指出马哈蒂尔的言论和认知错误。
他在文章中写道,马来西亚华人用筷子吃饭,读华小并不影响他们对马来西亚的效忠与爱护。凡是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华人都会读和说马来语,他们的身份认同只有马来西亚才是祖国,并不是中国。严格说起来,不会说马来语的马来西亚华人已越来越少,请马哈蒂尔不要继续对自己的马来西亚同胞存有如此的刻板印象。
同时,他称在马来西亚现实社会里,有许多人在做着促进国民团结的工作,反而是政治人物不断以似是而非的种族性言论在分化着马来西亚人民。
该篇文章成为《星洲日报》12月14日的头版头条。对此,东博智库马来西亚研究员袁源浩表示,马哈蒂尔成为过去30年,马来西亚第一大中文报第一次头版头条回应一位政治人物。
《星洲日报》头版头条
《星洲日报》特约评论员洪松坚对于马哈蒂尔“筷子论”发表新闻评论时称,他曾在1989年作为随团记者,跟着马哈蒂尔以总理身份访华。在一场晚宴上有人问马哈蒂尔用筷子是否习惯时,马哈蒂尔回答说,习惯的,我们那里(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
此后马来西亚其它华文媒体同样报道了这件事。
马来西亚中文报刊之一的《光华日报》同样将该事件作为头版头条报道了出来
斗士党挺马哈蒂尔,言论不应被政治化
尽管,大多数马来政党及华文媒体都在抨击和反对“筷子论”,但是由马哈蒂尔所创立的斗士党通讯主任乌雅斗玛则表示,马哈蒂尔所发表的“筷子论”,被放大及政治化,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乌雅斗玛称,我们应该从言论中吸纳的真正论点是,马来西亚是否准备好同化为一个国家,而非区分马来西亚马来人、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印度人及其他。他表示,这个论题可能忌讳,但是如果马来西亚民众不克服它,那依然是在集体回避。而此事是必须说开的,以确保马来西亚有更好的未来。
斗士党表示“筷子论”被夸大了
东博智库观察,大马民众不受影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事在马来西亚华人媒体上热议纷纷,但马来西亚马来文报、英文报上的报道却寥寥无几,整个版面关于此次事件的讨论也是少之又少。
东博智库马来西亚研究员袁源浩预测,尽管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目前仍在不断的报道此事,但是不会对马来西亚民众自身的观点产生多大影响。袁源浩表示,因为疫情原因,现阶段的马来西亚民众更加专注于自我的生存,而不会再像2018年的大选那样那么热衷去关注政治。只不过因为此次事件提到了“筷子”,所以才会被华人世界广泛的关注。
“或许是马哈蒂尔为了明年7月的大选增加自身的曝光度以及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书,才会说出这个‘筷子论’。”袁源浩推测道。
来源:东博社
编辑:谭茜元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