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185|回复: 0

武当山悬赏10万元,面向全球征集形象宣传口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17 21: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当山在湖北省十堰市之东南。

武当因道教得名。武当山初名嵾山(嵾是形容山势参差不齐之意)。春秋到唐代,武当山建制严格频繁演变,始终处于湖北、柯南、山西的边缘地区,加上这里气候宜人,环境幽静,很快成为宗教上的“金三角”,许多士大夫在此隐逸修炼。因道家把“太和”看成“道”的演变形式,认为“天地生于太和,太和生于虚冥”(严遵《道德真经指归》),因此嵾山也称为太和山。据《水经注》中载:晋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谢允为罗邑宰,后舍官隐遁于武当山,故武当又名谢罗山。南朝时,陶弘景《玉匮记》记载:“太和山形,南北长,高大有神灵,栖凭之者甚多。”武当山便有了仙室山的别名。自东汉道教诞生后,历代帝王曾数次在武当举行封山仪式,封号于武当,元大德8年(1304年),被封为“武当福地”,明永乐15年(1417年)被封为“大岳”,“大”通“太”,因而,武当山又有太岳山之名。太和山、嵾上山、谢罗山、太岳山等,均源于道教及其祀奉的神仙,所以有我国“第一仙山”之称。

它不仅是道教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十大避暑胜地之一。

这里峰奇谷秀,洞室幽邃,景色绮丽,人称“踏入武当景远幽,六月炎夏变成秋”,是避暑纳凉的理想去处。

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起伏较小,受海拔影响不大气温相对平稳,比较温和,皆因有隔江相望的秦岭东延伏牛山作屏障,东有起伏的岗峦,减缓了南襄隘道沿汉江西贯的冷空气,中有汉水调节,故水域附近冬暖夏凉。

元代全真派道士刘道明编著《武当福地总真集》记,武当山“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全山分3层气候区: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气温8.5℃;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气温12℃;底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当山镇等地,年平均气温则在15.9℃左右。

除了得天独厚的避暑优势,武当山还有这些值得细细品味。

    武当建筑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其宏伟的建筑、精湛的技艺、艰巨的工程,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奇观。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汉,兴于唐,在明朝的时候达到鼎盛。武当山建筑选址布局,独特巧妙,充分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在选址方面,武当山道教建筑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术”和“阴阳典术”,背山面水;在布局方面,根据中轴线对称原理,按照山势走向,处处结合自然风光,将宫观、庵庙、道路、桥梁等建在合适的位置上,强调“自然”。整体上看,庞大的建筑群与群山融为一体,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被誉为“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宫殿”、“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源远流长,其自东汉时就有练剑的传统,习武的年代早于少林。武当武术充分体现道教宗旨,在继承传统武术攻防理论基础上,将《易经》阴阳流转等哲理融汇于中,以道家内丹功法为内涵,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它提倡学武而不耀武的武德,致力于阴阳流转之道,拳法架势注重凝神炼气,不躁不僵。因此,武当武术不仅是一项形体运动,而且也是一种对思想、意识、精神活动要求极严的修身养性的运动。《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而去”。武当武术十分重视“精、气、神”的结合,对于修身养性、延年益岁有很大功效。武当武术有众多的门类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套路;太极枪、太极剑等各种械术;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等,是体系完整、理论精深的一大武术门派。因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

    武当道乐

武当道教音乐,俗称武当道乐。唐时,武当已有较正式的祀神音乐。明时,武当道教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上升为皇室宗庙,皇室在武当配备了大量的乐舞生以供郊社祭祀之用,使道教音乐出现繁盛局面。武当道乐在吸收我国传统道教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既有统一于“十方韵”风格特征的共性,又具有地方性特点个性的地方道教音乐。它承袭远古巫乐的传统,吸收先秦民俗祭神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精华,根据道教独有的审美情趣,对之进行综合改造,形成了古雅美妙、独具神韵、南北交融、儒佛相映的道教音乐。

    武当道养

武当养生文化是在道教养生的基础上,博采各家学说形成的较为完善的养生体系。它有六大核心理念:

(1)性命双修。性指人精神的一面,命指人体物质的一面。性修的内容一方面是开启智慧,通悟天人之理;一方面是修复人的正确人生观,进行人格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命修则是肉体生命锻炼修养的方法,它追求的不仅是一般的长寿,而是成为超生命原质而永生不死并无限自由的仙人。这可视为武当道养总的养生原则和理想。

(2)动静兼练。武当道家养生汲取了前代道家以及儒释两家只静不动,仅动不静的弊端教训,总结实践出的经验。特别在张三丰时代,将太极拳发展完善,不仅使其成为道家内丹养生的最好动功功法形式之一,并且在不违背养生宗旨、养生原理和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又发挥出巧妙神奇的技击作用。

(3)功药并用。武当道家的养生文化,一方面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意识,强调自体精气神的主动修炼,但同时又认为,在“天人合一”的系统关联中,较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赐予,乃能有益并加速自体的生命修炼。

(4)低高递进。从方法上讲,首先要从最基础的行立坐卧日常生活行为做起,要从一些常见的吐纳导引动功做起,循序渐进,才可步入高层次的内丹养生功夫领域。认为不如此就如高楼没有基础,既不稳固,也迟早会塌下来。

(5)益生皆施。“益生皆施”就是凡有益于生命修养的理论和方法统通融合进来,不拘门派,不拘形式。不拘门派。不仅内外功并施,且草药、针炙、推拿按摩等,相兼为用。此外膳食、茶道、酒道,以及读书、音乐、书画、游历等各种有益养生与陶冶情操的方式内容,都相贯兼融,真正体现广采博收。

(6)有无双为。以无为为体,为旨归;以有为为手段,为进阶。所谓无为,就是无主观作为,一切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达到颐养天年、长世久生的终极目标,提出了“天人合一”、“不妄作劳”、“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所谓有为,就是以主观的积极努力,去最终完全顺应和符合自然规律。


    武当道医

武当道教医药源远流长,早在西汉道教形成时期,武当道士即有行医解厄、扶贫济危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武当道人把通晓医术、救治百姓作为自己修道行善行为之一,由于受武当道教思想的影响,其在自身修炼和防治疾病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医药特色。武当道教在长期修炼和疗伤、祛病的活动中创立了独特的道医学,即一炉丹、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的“四个一”疗法。“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武当道医非常注重平时对疾病的预防,悟出“治未病”的养生法则,创造出针灸、按摩、药补等“治未病”的妙计良策。武当道医学把预防、治疗、康复视为一个整体,经过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治疗奇难杂症和益寿延命的成功经验,经历代武当道医家反复临床应用,完善提高,形成了操作性强、药到病除、手到病止、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医学。


    武当道食

武当山所属地区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均属中国七大菜系之一;而武当山特有的道家斋菜也颇具独到之处,它取佛道两家素菜烹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鲜醇。武当道家斋饭与道教文化具有很深的渊源,是武当山道士日常饮食和香客信士用朝山进香的主要食物。以道教哲理融于日常饮食起居,增智开慧。武当道教斋饭戒荤腥,忌食兔、蛇、黄鳝、牛、犬、猪肉及生葱、蒜等刺激食物,而以自然食物为主。其原料来源主要是山生山长的植物和果实(山内采摘和道士种植),油料一律选用植物油(主要来源于香客贡送的芝麻油、豆油等)。但武当道教斋饭也有素菜荤做的特征,即以素菜为原料,如面筋、豆干、蕨菜等各类野菜等做成鱼、兔、牛肉、猪肉等荤菜造型并冠以荤菜之名。


    武当道法

从宋代开始,武当山道教都要在在武当道教宫观里举行法事活动,道人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这就是道教的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事。“斋醮科仪”道法必须遵循的仪规:“斋”,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教吸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其目的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修道”,为修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十分重视修斋,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是以持斋奉道。“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道教常用的斋醮科仪有:早晚坛功课;祝将科仪;祭孤科仪;祝寿科仪;庆贺科仪;接驾科仪;大回向科仪;进表科仪;水火炼度仪;灯仪。


    武当民俗

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再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相传,三月三是道教主神——真武大帝的诞生日,所以道教信士以最高的礼仪庆贺,这天要举行法事活动,民间信士们都要到武当山祭祀真武,渐渐形成了武当山三月三庙会的习俗。庙会期间武当道教都要举行斋醮大法会、拜龙头香、信物开光、撞吉祥钟等独具道教特色的宗教系列活动。此外还举行大型武当功夫表演、武当茶道表演、皮影戏、民间歌舞以及地方戏曲、杂技、剑河灯会等活动。武当山还留有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柞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诗词、游记、传说等文学资源,这也是武当民俗之一种。

此外,武当山还有两个知名的民俗文化村

吕家河民歌村:吕家河被誉为中国“汉族民歌圣地”。这个700 多人口的村子里有85位民歌歌手,演唱民歌与日常生产、生活活动融为一体,是“一种古朴文化生态的代表”。《诗经》中就有诗采于吕家河。吕家河民歌内容繁杂,已收集五千多首,大体分为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内容反映历史故事、爱情故事、民间传说、农事劳作等;演唱时辅之鼓、锣、镲、唢呐等乐器相伴;曲调八十多种,色彩丰富。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伍家沟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故事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伍家沟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在受到武当道教的影响与感染之后,已自成脉络,更具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中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2001年,中国文化部授予伍家沟“中国民间故事村”荣誉称号。伍家沟民间故事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心中的道是怎样的?

参与“我眼中的道——武当山slogan全球征集令”,一句话说出你心中的道、你眼中的道,即有机会受邀前往道教圣地武当山“坐而论道”,更有机会获得100000元奖金。

    参与方式

7月31日前,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即可。


    作品要求

1、Slogan字数要求在16字以内(含标题符号);

2、风格不限,主题突出,能全面准确反映武当山旅游形象,充分体现武当山旅游的资源优势、典型特征和人文精髓,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展现武当山旅游新诉求、新内涵、新定位;

3、文字凝练,特色鲜明,寓意深远,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便于宣传和推广;

4、符合广告法相关要求;

5、提交作品时需配上解释说明,简单诠释slogan的涵义和创作灵感(300字以内,文体不限);

6、Slogan必须为原创作品,投稿人须保证所投稿件未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凡涉及著作权、版权纠纷等法律问题,均由投稿人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