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文物之所以被称之为文物,其主要原因是它们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是,它们便成了全人类的宝贝。
即日起,十堰晚报秦楚网联合全市各家博物馆,推出全新栏目《镇馆之宝》。穿越尘封的历史、拨开岁月的云雾,我们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为您呈现十堰的宝贝文物,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信息。
在十堰各县市区博物馆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而在这些文物当中,武当博物馆内的馆藏,又多与数百年前的大明王朝息息相关,其中的张三丰组像尤为珍贵。据了解,这组出自皇家的张三丰组像,是国家一级文物,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张三丰组像藏于武当博物馆中。
文物档案:张三丰铜铸鎏金组像,高1.5米,重3500公斤,原在遇真宫,现藏于武当博物馆。该组像系600多年前永乐大帝下令在北京铸造,后运往武当山。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何利 报道:
组像铜铸鎏金
历经数百年仍栩栩如生
张三丰组像为铜铸鎏金材质,现收藏于武当博物馆的二楼展厅之中。组像包括一尊张三丰的坐像和两尊分居左右的侍童立像,其中张三丰坐像通高145厘米,而两位侍童通高150厘米。三尊铜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组像中,张三丰及两位侍童的面部表情均呈现出圆润祥和之态,三者搭配协调自然。
张三丰坐像将他塑造成一个正襟危坐、精神矍铄的宗师。他面目和善、沉稳严肃、目光炯炯有神,体内似蕴藏着绵绵无尽的沛然真气。
据介绍,这组张三丰组像原本安放在武当山建筑群之一的遇真宫中,直到2008年,被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转移到武当博物馆。从遇真宫旧址到武当博物馆,先是用车拉,而后采用众人抬的方式,才将这组总重量高达3500余公斤的组像搬进博物馆。考虑到博物馆建筑楼板的承重能力,组像原本的底座被技术人员进行了替换。实际上,其原始的底座为汉白玉材质,现在存放于博物馆的库房之中。
“现在,这尊底座的样式跟原来一样,只是采用的材质比原来更轻。”武当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据介绍,张三丰组像的铸造工艺非常繁琐,要经历画图、铸模、浇筑、打磨、鎏金等诸多流程。而在数百年前,这样的工艺在武当山地区基本上不可能存在。这尊好几吨重的造像,竟然是600多年前在当时的京城(现北京)制作好后,于永乐初年敕谕送到武当山的。
在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及起重设备的明朝,如何将这样沉重的造像从千里之外的北京运送到武当山?至今我们不得而知,但当时的皇帝对武当山的尊崇,从这一点不难看出。
皇帝慕名召见不得
下令为张三丰修观造像
说起这组镇馆之宝,不得不先说张三丰其人。在《明史·方伎传》卷二百九十九中有明确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
相传,张三丰在武当山修炼期间,偶然间看到喜鹊和蛇相互打斗,由此悟通玄机,创立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刚柔并济、“形如蛇,动如鹊”的武当太极拳法,史称武当内家拳。此外,相传张三丰还修得长生不老之术,他因此受到明朝皇帝的仰慕。为了与张三丰见上一面,永乐皇帝曾多次派遣使者召见,但每次都被张三丰避而不见。永乐皇帝为求见其人,敕令修建遇真宫,并为其铸造了鎏金铜像,希望在此宫能与真人张三丰结缘相遇。
当然,这些已无法考证的传说,只是后人对当时情况的一种推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明王朝下旨修建武当山是史料可考的史实。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派人对武当山灵应峰的五龙祠进行重修和扩建,建成了名为武当宫观的庞大道教建筑群,共拥有8宫、2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
由此不难看出,至少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武当山地区便已是一处天下尽知的道教圣地,并且得到了皇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
走过历史烟云
三丰组像险遭毁坏
如今,张三丰组像静静地坐在武当博物馆的展厅内,但很少人知道,这组国宝级文物在抗日战争时期险些遭到毁坏。
据介绍,张三丰组像的全身都做了鎏金工艺的处理,原始模样应该是通身金黄。但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张三丰的坐像,还是两位侍童的立像,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金色。原来,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这组组像周身原有的金粉已大面积脱落。“有些可能是被人为刮掉了,还有一部分应该是在后期的供奉过程中,经历一遍遍擦拭后导致金粉脱落。”武当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因为现在仔细查看这组组像,不难看出上面还有些许刮痕。
此外,这组组像还险些被毁坏。在张三丰坐像右手位置的侍童腿部,至今还能看到黑色墨水写的“丹铸”字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武当山地区的很多铜像都被融毁,用以铸造子弹、炮弹等武器。”根据侍童腿部的字样,博物馆工作人员推测当时组像也被列入了融毁对象之列,但幸运的是它又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
据武当山地区的老人讲述,在抗战和大炼钢铁期间,武当山很多宫观中的铜像都被破坏了,只有一部分在当地百姓的强烈要求下被保存了下来。而张三丰组像,或许就是当年被老百姓保护下来的铜像之一。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