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徐静 马丽燕)15日上午,十堰“历史名人活化工程”和“历史文化活化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十堰“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评选结果。
组委会专家组组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杨立志,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春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惠民参加了会议,并就大家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本次评选公布的首批十堰“历史名人”共10位,分别是:中国汽车工业之父、二汽建设的领导者——饶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 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劳工律师——施洋;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奠基者、二汽总工程师——孟少农;明代著名文学家、郧阳文教的振兴者——王世贞;道家代表人物、《道德经》传播第一人——尹喜;周代政治家、《诗经》主要编撰者——尹吉甫;武当三丰派祖师——张三丰;明代政治家、首任郧阳抚治——原杰;辛亥革命元勋、武昌起义发起者——张振武。
首批十堰“历史文化”共有6项,分别是: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诗经文化、古人类文化。
据组委会办公室介绍,第一批十堰10位“历史名人”和6项“历史文化”是在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共申报基础上,经过资格初审、组委会办公室复审、专家组评审、网上投票公选、专家组复审审、组委会审定等环节最终确定出来的。
组委会办公室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课题化研究阐释、项目化运作转化、产业化开发拓展等方式,把十堰“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城市宣传、融入城市建设、融入文旅产业、融入文化生活,落实落地落细,彰显十堰城市精神、人文底蕴,提升城市魅力,建设文化强市。
十堰首批“历史名人”和“历史文化”为何是他们?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决定实施“双活化工程”,通过文化整理、宣传引导、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品覆盖、城市营销、文旅融合等手段,让品牌更响、产品更多、服务更优、氛围更浓,把无形的文化转化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十堰首批10位“历史名人”
1、“中国汽车工业之父”、二汽建设领导者——饶斌
吉林省吉林市人,曾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第一书记、厂长兼中共十堰市委第一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兼汽车总局局长、部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等职务。
饶斌同志和二汽筹备小组经过长期勘查最终选定在十堰建设二汽并得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批示,二汽开工建设之后,在十堰付出了16年的心血和汗水使得二汽、十堰市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我国汽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和杰出的开拓者,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
2、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
十堰市郧阳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党委书记兼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共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著有《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什么是唯物主义?》《论党性》《我的哲学“罪案”》等著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3、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劳工律师——施洋
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十堰市竹山县人。1921年江岸京汉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时,被聘为法律顾问。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领导了汉口人力车夫罢工、粤汉铁路工人罢工、汉口烟厂工人罢工,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劳工律师”。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领导者之一。1923年2月15日清晨在洪山脚下英勇就义,时年34岁。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说:“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最保卫工人阶级利益的。”
4、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奠基者、二汽总工程师——孟少农
又名孟庆基,湖南省桃源县人。汽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8年至1988年,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党委常委、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副董事长、二汽咨询委员会主任。
1978年至1988年,在二汽产品质量攻关紧要关头,他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东风5吨车64项质量攻关项目的审查改进方案,保证东风车1978年底顺利投产。1981年起,提议并逐步形成“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开发方针。在自筹资金续建二汽时,力主不减少研发投资,建立具有强大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兼任二汽职工大学(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长,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汽车工业人才。
5、明代著名文学家、郧阳文教的振兴者——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后七子”领袖、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四部续稿》等书。《四库全书书目提要》称其“才学富瞻,规模终大……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过于世贞者。”在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主盟文坛20余年,“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是当时文坛盟主。
万历二年(1574),王世贞出任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在任期间,为郧阳、均州、汉水、武当山撰写辞赋、游记、诗歌等300余篇(277首诗歌和50多篇赋文),是郧阳、武当题材诗赋创作的顶峰;出帑金购买书籍数百卷,置清美堂,创建郧阳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注重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是郧阳文化教育事业的振兴者。
6、道家代表人物、《道德经》传播第一人——尹喜
甘肃天水人。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关尹。周朝大夫、思想家、教育家。任函谷关令时,遇老子,请其著《道德经》五千言。后入武当山隐居修道,南朝郭仲产(约454年前后人)的《南雍州记》云:“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历代《大岳太和山志》《武当山志》仙真卷,都把尹喜传列在卷首。
尹喜是道家代表人物,著有《关尹子》九篇。《庄子·天下》将他与老子并称为“古之博大真人”。道教尊其为“文始真人”。尹喜在武当山修习践行道家思想,是《道德经》传播的第一人。
7、周代政治家、《诗经》主要编撰者——尹吉甫
尹吉甫(公元前852—775年),西周时期尹国人,食邑于房,卒葬于房。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他仕于西周,征战于山西平遥、河北沧州南皮等地。尹吉甫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也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太始祖。西周贤相,周宣王时任太师,辅助周朝中兴。因为是流传后世的《诗经》的总编纂者,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房县是尹吉甫的封邑和主要采风地,至今,房县仍流传着尹吉甫与诗经的故事,诗经民歌广为传唱。房县宝堂寺是祭祀尹吉甫的寺庙。
8、武当三丰派祖师、内家功夫集大成者——张三丰
张三丰,名全弌,字玄玄。元末明初著名道士。熟悉三教经书,与人谈论以道德仁义忠孝为本。明洪武初年,附均州(今丹江口市)芝河里道籍,以全真法修于武当山,曾任五龙宫住持。心与神通,有先见之理,曾预言:武当山“异日必大兴。”20多年后,永乐皇帝命大臣率20余万军民夫匠敕建武当山宫观,武当山道教呈现鼎盛局面。
张三丰在武当山有徒弟丘玄清等6人,永乐年间钦选各派道士充实武当宫观,均奉他为祖师,故影响很大。明清以后武术界多称其为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汲取中华传统养生医学宝贵知识,丰富发展了武当山内家功夫,推进了武当山养生医学的发扬光大。
9、明代政治家、首任郧阳抚治——原杰
字子英,山西泽州阳城人。明正统十年(1445)进士。
成化十二年(1476)任抚治荆襄等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以功升右都御史,再升为南京兵部尚书。著有《处置流民疏》。原杰是郧阳首任抚治,提议设郧阳府,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安置流民40余万人,给田附籍,授田定赋。处置郧阳流民问题安稳妥当,深得成化皇帝信任。成化十三年(1477),因积劳成疾,卒于返京途中。诏赐太子太保。
郧阳抚治是针对流民问题而设立的特别巡抚辖区,管理川、陕、豫、楚4省8府9州65县,是秦巴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原杰是首任郧阳抚治,为当时十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治理做出了杰出贡献。
10、辛亥革命元勋、武昌起义发起者——张振武
竹山县茅塔镇人,辛亥革命元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与孙武、蒋翊武并称为“辛亥三武”,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很大贡献。1909 年加入湖北共进会。1911 年 9 月被预选为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代行部长职。1912 年,张在沪广事交游,谋另组北伐军,倡言二次革命。1912 年8月,黎元洪、袁世凯联合密谋骗张振武至京,将其暗杀,时年 36 岁。归葬竹山县北乡木鱼山黄土坡。
十堰市首批“历史文化”
1、武当文化
武当山也称太和山、仙室山,被尊称之“大岳”“玄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元明两朝“皇室家庙”,跻身五岳之上。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涉及建筑艺术、武当武术、道教音乐、武当医药、道家养生、道家道教理论、道教发展历史、雕塑绘画、斋醮科仪、山水文学、武当民俗等许多领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当文化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宏大世界影响,弘扬武当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汉水文化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之间,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差异的过渡带,既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又是南北文化交融、转换的轴心。汉水文化是指汉水流域人民有史以来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汉水文化是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3、汽车文化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是三线建设中典型的成功范例,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十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东风”的发展史,汽车工业遗产是城市的重要记忆,汽车文化是十堰发展的基因和灵魂。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汽车工业文化将十堰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见证岁月的厂房、车间、机械、设备,和老一辈创业者们留下的“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共同构成了丰富厚重的汽车工业文化遗产资源。
4、红色革命文化
十堰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保留了一批丰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旧址遗址类革命遗迹遗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以来,红3军战略转移、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长征、中原突围、解放战争等重要史实方面,十堰都有代表性革命文物实证。我市8县市区被纳入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郧西县被纳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的长征(红25军)片区。革命文化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革命文化保护工作,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5、诗经文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房县是其主要编撰者尹吉甫的籍里和主要采风地,至今,房县民众仍喜爱吟唱诗经民歌,尹吉甫诗经故事广为流传。《诗经》中的305篇作品,交织成一幅多层次、多角度的殷周社会历史画卷。它的每篇作品,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可以发扬的文化内容。
6、古人类文化
十堰因发现距今约 100 万年的“郧县人”、距今 80万至 70 万年的“郧县梅铺猿人”、距今约 50万年的“郧西白龙洞人”和距今约 10 万至 4 万年的“郧西黄龙洞人”等多处古人类化石,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长廊”。学堂梁子遗址、梅铺猿人遗址、黄龙洞遗址、白龙洞猿人遗址均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从石器制作与遗址所处地理位置说明,远古时期就有古人类在十堰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人工痕迹的工具、动物骨骼,以及特殊的遗址埋藏现象等,揭示当时人类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捕猎、屠宰、切割、分食动物的能力。这些信息显示,远古时期的古人类已具有相当程度的生存能力,他们在十堰境内进行过一系列与生存相关的活动。在白龙洞遗址内发掘出土的人骨标本与郧县猿人和黄龙洞猿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为研究猿人类迁徙过程等提供了实证,对见证鄂西北地区古代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