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963|回复: 13

赵汀阳: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而是变成了摆设和表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1 20: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
确实在这一百年的崇洋媚外当中,很多人是习惯性地看低中国经典。
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

文/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经典是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这已是一个事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没有办法否定。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巴赫是典型的大师,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巴赫是太老太过时了,所以不被人们注意,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死后也默默无闻,一直过了80年,由于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他顶多就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我们一般认为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故能超越时间,超越一切界限,这篇文章认为不是的,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具体到巴赫,我们会觉得,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典,而这个学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那柏拉图呢?那孔子呢?假如没有董仲舒为首的汉儒的努力,孔子会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东西。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有人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但放在书架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传统不一样,传统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遗物是什么东西,遗物是死的东西,就是我们搁在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景点被供奉被参观偶尔也被怀念的东西,它存而不活。


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变成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那它就是一个遗物,哪怕是有人故意让他闪亮登场,比如汉服之类,但还是死的东西。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比如中文,比如“以柔克刚”“阴阳平衡”等观念,不管它们多么古老,但我们还在使用,它们是有当代性的。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们所尊敬,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这些经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我们可以问一句,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弃的呢?我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很难说哪样传统是大家拼命要维护的,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你也许会举出国画书法之类,但这些东西只是幸存而已,而且越来越边缘化,它们是当代生活中的一种景观,而不是大家普遍的生活实践。


当然,我们还有机会,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今天的断裂不是完全的断裂,既有断裂又有连接,有相连的地方,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说,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


所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为方法论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我一直做这样一个实验,即把古典的思想看作活物,这个时候我想让古人继续学习,也就是说让古人通过我们的心进入当代,来重新学习。如果碰到一个当代的问题,我就想,假如孔子在世他会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猜测,孔子肯定不会坚持他两千多年前的看法,那孔子会怎么看,我们只能猜。当然猜别人之心是很难的,我觉得幸亏莱布尼兹给我们做了榜样。莱布尼兹猜测上帝就是从众多的可能性中挑出最好的那个可能性。我自己是努力这么做的,比如说我的《天下体系》,很多西方学者说我的书里面虚构的成分太多,这个我完全承认,我的天下体系是虚构的,但是是以周朝的观念为基础的。也有学者说我这个是又一轮托古改制,这个我也愿意承认。我认为这样恰恰是给经典一个新的机会,使经典能够活在当代。


我还想分享几个重新阅读中国经典的小例子。《道德经》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我一直认为,这一百年来对这句话的翻译是错误的。我们把第二个“道”理解为“言说”,这不对,因为先秦的时候,“道”在绝大多数的文本里面,都应该是与践行相关的意思。如果“道”是“言说”的意思,先秦时候的表达应该是“道可言”,不应该说是“道可道”。把“道”理解为“言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现代以来又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我认为,“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意思是“有规可循之道就不是普遍之道”,这样才是通的,因为老子通篇谈论的都是实践的问题,没有谈论过知识论的问题,而“可说”是知识论的问题。你会发现,把“道可道”理解为“有规可循之道”,就进入到了中国哲学最拿手的实践问题,这个才是中国思想的核心。


我再举一个例子。确实在这一百年的崇洋媚外当中,很多人是习惯性地看低中国经典。比如大家都说中国没有逻辑。我认为,中国确实没有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逻辑体系,但是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逻辑的洞察。现代逻辑学有一直觉主义派,他们发现排中律是应该受质疑的,按照他们的观点,像排中律是不能无条件滥用的,如果无条件滥用的话就会出现很多不可判定的问题。其实像这样一个先进的洞察,《墨子》里面就有了。中国经典里面,像这样可发掘的东西是很多的。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1 20: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成为摆设,想起公园里那无数结婚照的摆拍。没有董仲舒的摆拍,就没有孔子的经典,很偶然的千年事件。在虚幻中自我定义,自我陶醉,然后给出最优解,只是好像这个世界更多的是次优,而非最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5-21 2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热爱经典的人。经典成为摆设是因为没有人能正确理解经典的意思,都当成知识学问去研究了,更谈不上实践。
经典是生活经验总结后形成的文字,所以要理解经典的意思,一定要去实践经典。
“道可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道都不是真正的道。因为道是无形无象的,语言和文字只是在描述道,不是真的道。例如我们看一篇《西湖游记》,西湖游记只是在描写西湖,并不是真的西湖,只是纸上的西湖。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是告诉我们,讲出来的、写出来的不叫道,叫做教,真正在生活中能做出来的才是道。象太阳每天默默东升西落,给世界万物光明和温暖,不居功,不求回报就是道。道是做的,不是说的。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1 20: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有光曾说,要从世界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世界!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情感、需求、经验、价值观!有个成语叫一叶知秋!孔子也说:礼失求诸野!看看今天的农村,民间,早就没有传统道德了!准确地说,从世界看中国,农耕文明正在衰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1 2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教授的看法和观点[赞][赞][赞]这是一个很有益很必要的提醒和敦促,因为我们要从自己历史所凝结的经典中去寻找走向明天的属于自己的力量[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玫瑰][玫瑰][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2-5-21 20: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眼全人类,经典多的是,无论东西。心胸放开些,何须忧天#信息化生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1 20: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遗产和遗物不一样,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比如中文,比如“以柔克刚”“阴阳平衡”等观念,不管它们多么古老,但我们还在使用,它们是有当代性的。传统是活的遗产,而不是死的遗物。[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1 2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发出当代性,让经典增值,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也许有些变化,但是我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1 2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在了,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存在,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但是道德中国还存在,需要新的实现方式,极其需要我们的主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5-21 20: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晰不惑[赞][赞][赞][赞][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