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了我国南北两个大学关于试管婴儿及母体的1400周期+4000患者临床调研数据,较为完整的周期、较为完整的数据整理。
南方某大学
1415个周期
1、时间: 2013年1月—2016年12月
2、地点:南方某大学生殖医学中心
3、详情:IVF/ICSI-ET 的患者临床资料共 1415 个周期,并分析妊娠结局及子代(1 岁内)发育情况。
▼
IVF/ICSI-ET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415个周期,
其中经长效长方案治疗680个周期
新生儿407例
新鲜胚胎移植的新生儿共214个
冻融胚胎移植的新生儿共193个
IVF助孕的新生儿共292个
ICSI共115个
4、其他:
采用长效长方案、短效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等控制性促排卵,在卵泡的选取上、以及取卵注射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IU,注射hCG后34-36h后取卵
▼
长效长方案共 680 个周期
长效长方案治疗的680个辅助生殖周期中,其中474个为IVF,206个为ICSI;(338个为ET,342个为FET周期;)
长效长方案的680个周期中:临床妊娠397例(58.4%),早期流产52例(13.1%),晚期流产21例(5.3%);早产90例(27.8%);剖宫产199例(61.4%);单胎妊娠314例(79.1%),多胎妊娠83例(20.9%)
也就是说,680个长效方案周期里
怀孕的有397例(怀孕率58.4%)
流产的有73例,占到13.1%;
其中早期流产有52例,远高于晚期流产的21例;
而怀孕后,成功诞生的宝宝有324例
(早产的有90,剖腹产最多199,顺产为125例)
▼
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个的周期计算中
我们仍可以看到
试管婴儿的成功出生
不到50%
关于并发症,哪一种辅助生殖方式更放心?
同样是在这样的调查中,发生妊娠期并发症
ICSI组(46个,41.1%)>IVF组(86个,30.2%)!
也就是说在这组数据里
ICSI的妊娠并发症的几率高于IVF组!
ICSI和IVF的流产情况、是否早产、分娩方式及子代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发生,并没有差异!
新鲜胚胎组与冻融胚胎组比较
两者妊娠期并发症、流产情况、是否早产、分娩方式及子代妊娠期相关疾病的发生没有太大差异。
重点来了
关于子代畸形,哪一种辅助生殖方式更放心?
所有人,都会特别关心子代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407名子代发生的概况
ICSI组女性子代(57.4%)> IVF组(45.9%)
ICSI组子代畸形发生率(4.3%)>IVF组(0.7%)
而且在数据显示中,我们还能看到
多胎组低体重儿及早产儿出生率远高于单胎组
巨大儿的几率,单胎高于多胎
ICSI本身是一种有创技术,跨越了精子自然受精的屏障,是否导致ART子代出生缺陷还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ICSI在逃避自然选择的同时,可能会对卵子造成损伤,并将男性不育的遗传因素传给下一代。
这个结论,在医学界并没有完全的定论!
需要进行进一步、大量的、长期的科学数据
进行随访、跟踪!
北方某大学
4125例患者
1、时间:2009年8月3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2、要求:第1个完整助孕周期的患者资料
一次控制性促排卵后获得的所有可移植胚胎使用完称为1个完整周期
3、年龄:女方年龄20-35 岁,且男方年龄 20- 49岁。
3、方案:黄体期长方案、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短方案、改良超长方案、 微刺激方案、拮抗剂方案。
数据统计筛选
1、完整统计:符合首个完整周期筛选条件的患者共25908例,排除异位妊娠(279例)、个人因素终止妊娠(139例),最终纳入25490例。
2、妊娠结局统计:对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其中活产10729例(42.1%),流产3367例(13.2%),未妊娠11394例(44.7%)。
也就是说,和上面南方某大学
辅助生殖的几率差不多相同
同样,辅助生殖的怀孕率【不到50%】!
▼
3、然后,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4125例患者进入第2周期。
首个完整周期结局为活产、流产
和未妊娠且继续助孕治疗的患者4125例
根据首个完整周期助孕结局分为
活产组(n=229)、流产组(n=823)和未妊娠组(n=3073)
4、每个完整周期活产率均随周期数的递增而降低,未妊娠组由 37.5%由48%降低至20% ,各周期活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 CLBR保守及乐观估计值逐步递增,CLBR保守估计在3个完整周期后趋于稳定。
发现首个完整周期流产患者
后续每周期活产率和多周期CLBR均高于未妊娠患者
CLBR在多周期治疗过程中逐渐升高
第3个完整周期开始增势逐渐平缓
流产患者再次流产的可能性大于未妊娠患者
但与活产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哪一种辅助生殖方式更放心?
首个完整周期不同的妊娠结局
会对后续周期妊娠结局产生不同影响
是目前较为认可的观点
(1)、首个完整周期流产患者后续完整周期流产率和妊娠率均较未妊娠患者更高,有着更高的活产率。
(2)、Kupka等报道,既往流产史会使流产率较无流产患者增高;
(3)、有研究报道,具有生化妊娠史和流产史的患者再次助孕流产概率更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流产组患者妊娠丢失的概率高于未妊娠组,同时发现流产患者后续周期再次流产的可能性也高于活产组。
什么意思,就是流产过的患者,
相比起没有流产过的患者而言,
更容易发生妊娠丢失和再次流产
总有积极的一面
本研究对首个完整周期助孕结局进行分组后分析,发现未妊娠患者及流产患者后续多周期活产率随助孕周期的增加逐渐降低; 国外研究也指出,每周期活产率随周期数的增加逐步下降,且这种影响独立于年龄因素。
而对CLBR所做的评估表明,保守估计值与乐观估计值均在多周期助孕过程中持续递增,但第3个完整周期开始趋势逐渐平缓。
这可能是因为经过3周期治疗,发现了更多细节问题,对患者所做检查更为充分,治疗方案也已调整完善,持续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更取决于潜在的不孕病因及胚胎质量。
我们的研究表明
即使行ART妊娠后流产令人沮丧
但也应当看到积极的一面
该研究显示,虽然未妊娠和流产都被视作失败的周期结局,但未妊娠患者和流产患者后续治疗周期助孕成功率不同,ART 助孕后流产的患者后续治疗周期到达活产的可能性要高于未妊娠患者,但第 3 周期仍未获得活产的患者将面临较为不乐观的助孕结局。
对于首个完整周期未妊娠患者, 应通过调整方案或完善检查等方式提高妊娠率。
对于首个完整ART周期流产患者,临床医生应当通过检查发现更多潜在不孕因素,避免流产;
患者可以通过尝试多周期ART获得更大的活产机会,但也应当注意3个完整治疗周期后 CLBR接近稳定,从而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当然,事物都是两面性,任何一种方式,都有不好的一面,期间带来的心理、经济和身体的负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在整个人类医学发展的背景下,辅助生殖给如此之多的不孕不育家庭带来的希望,还是那句话,审慎选择、根据实情选择!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