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240|回复: 0

探秘十堰夹河关:楚汉第一雄关 被喻古代“小汉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22 1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雄伟的夹河关

夹河关铜雕凤凰

江边的石龟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张瑞颖

说到三山夹两河的自然美景、楚汉第一雄关,十堰人想到的就是郧西县夹河关。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车船往来,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贸易发达。这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关隘,究竟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古代的“小汉口”

从十堰上十白高速公路,至郧阳区鲍峡镇出高速,沿汉江向西北方向驱车,有一座雄壮的门楼——夹河关。

郧西县夹河镇的“夹河关”地处鄂陕边界,是金钱河与汉水交汇处,北枕秦岭,南临汉江,与襄渝铁路和316国道隔江相望。境内金钱河与汉江交汇,形成了“三山夹两河”的壮丽自然景观,故而得名夹河关。

驱车过门楼,左边临江一块空地,一铜雕凤凰展翅立于大石之上,石上赫然写着“夹河关”三个字。临江处有一石龟,脖子上系一红布,昂首而视。几米处立一二层小亭,名为“望江楼”。

3月初,记者慕名来到这里。站在亭上,蜿蜒的汉水、金钱河汇聚到眼前,三山夹两河的雄伟景象映入眼帘,蔚为壮观!

夹河关东控汉水,西据秦巴。夹河水陆交通便利,自古为南北商品交换要地之一。“两江千帆过,小街商贸兴”是其历史上商贸繁荣兴盛的真实写照,素有“小汉口”之称。

夹漫古道(南起夹河关沿金钱河岸经六郎、上津至漫川关)系陕西山阳至白河县水陆联运必经之古道,同时也是古代兵家南下必经之道,如曹魏军队、金人、元初蒙古兵都曾经此道至汉江流域。而今,羊大路(羊尾至大坝口)、夹景路(夹河至景阳)交汇穿境,集镇对面便是襄渝铁路和316国道,从集镇至陕西白河麻虎火车站仅2公里。

望江亭正对着金銮山脊梁,山上遍布松柏、银杏,据说山上有个盘龙观,由于修路无法上山。道光年间,王圆吉真人沿着金銮山兴建了盘龙观道观群。盘龙观又名“金銮宝殿”,除主殿外,还建有千级台阶、龙头香、灵官店、藏经楼、八卦亭、雷光殿、真武殿、厢房等一整套极具规模的道教宫观。如今,这里只残存这一座灵官庙了。金銮山下有仿古围墙,临河处建着一排徽式建筑,颇有古镇风貌。

记者看到,亭子右边的山坡上,有一段逶迤的“古城墙”,隐约可见瞭望垛口、烽火塔台……

现代的文化名镇

入了关就到了夹河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刚过夹河关可看到一处两层楼的旧房,石头垒成的屋基缝隙里长满了青苔,砖石砌成的房屋已破旧不堪,第二层有两扇木窗,第一层的窗户经过岁月的侵蚀已不复存在,只剩两个嵌在墙上的黑洞。北望夹河镇,吊脚楼倒影在波光粼粼的金钱河上,混凝土建成的平顶楼和斜顶古楼形成对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

当地人告诉记者,这里回汉民族共同居住,和谐相处,文化相互融合。“既有 ‘三月三’、‘六月六’等活动,也有 ‘斋日’等穆斯林习俗;既有 ‘待尸歌’、 ‘八叉子’等民间小调,也有 ‘战歌’、‘号子’等乡间歌曲;既唱大戏传统,又有赛龙舟习惯。”

据说,当地女人心灵手巧,回汉妇女们会使用湘绣、蜀绣、十字绣等多种刺绣技艺,她们不仅绣服装,还绣画,夹河镇美景也时常出现在她们针下。

夹河镇随处可见具有明清风格的民居,白墙黑瓦,飞角重檐,有新建的混凝土房,也有明清时期的砖石房,鳞次栉比,色调和谐。那些旧砖石房似乎在诉说着夹河镇的历史。

据《隋书地理志》记载:西魏置阳郡,后周改郡置县,曰“长罔”,后入甲郡,甲郡在今夹河关。明正德年间,属上津县辖区,清乾隆三十八年属郧西县辖堡,嘉庆年间为夹河关镇。民国时期曾设区署、区公所、乡公所。

2008年,夹河镇成为十堰市“文化名镇”。2011年1月,夹河镇顺利通过国家AA级风景区验收。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 《探索·发现》栏目组来到夹河镇,对金銮大道农耕文化区、夹河关城楼、三山夹两河自然风光进行实景拍摄。

古镇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被风风雨雨侵蚀,可文化的酒却在岁月的淘洗中越酿越浓,当地政府正在极力恢复这些古迹,试图打造“鄂西北凤凰城”。

秦楚雄关配上千年古镇,青山点缀绿水,回汉文化交融,大自然造就了奇山秀水,古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这里有吊脚楼,蜿蜒的仿古长城,可登高望远的望江楼,香火不断的道教庙宇,横跨175米、气势恢宏的金钱河大桥……仅是这些,就足以让人回味。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